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起义将军马应守:有情有义的老回回

2024-07-15 10:48 来源:网络 点击:

起义将军马应守:有情有义的老回回

马应守是明朝起义军的又一个大首领,是个回族人,出于在陕西绥德,名号老回回。

起义将军马应守:有情有义的老回回

明朝末年,西北每年都有大天灾,百姓唯一的指望是地里有个好收成,马应守的家乡陕西更是年年有灾情,不是干旱就是蝗虫,历史上还记载“大如牛”的冰雹,砸死砸伤人畜数万……地里收成不能指望,人能活下来已经算是不错了,而朝廷却依然来敲门收租,不交就抓人打人甚至强抢。天灾已经让人绝望,而朝廷对待民众不但不体恤,还粗暴冷血,这就是活脱脱的官逼民反啊。那还有什么办法,就只能起义造反了呗。

起义将军马应守:有情有义的老回回

明朝时期,回族人在中原的分布已经很广了,虽然广,却毕竟还是少数民族,在汉族老大哥面前地位还是比较弱的。而马应守从来不避讳自己是个回族人,就是以回族身份在西北带领同胞起义的,后率领部属归在了高迎祥的大部队里,主要在甘肃一带活动。

马应守曾经是明朝边疆士兵,明朝末年,百姓没粮交租,好容易交一点,各级地方官腐败贪污,没几年,国库也空虚,到处在打仗,有钱先保证前线的军队,像马应守这样的边疆兵一般都被忽略,到他起义为止,有三十六个月没有发军饷了,还没饭吃,没衣穿,忍无可忍,揭竿而起。他带领的起义军还是相对管理得比较井井有条的,毕竟有部份人当过兵,经受过一些训练。他的部属一些是当兵时的战友,一些是当地回族百姓。

起义将军马应守:有情有义的老回回

在明朝中期,回族人还是很安居乐业的,明末时期,当家里本来没收成,官兵还来催缴粮食,而到处起义之声四起时,他们也没有马上加入造反行列。家是不能呆了,到处乞讨一点,弄点野菜,捡点麦穗,四处飘荡,当时俗称之为“流民”。

那个年头,流民也不好当啊,大家都饿肚子,你跟谁乞讨,大家都饿肚子,地里哪还有什么野菜,大家都饿肚子,不是干旱就是蝗虫,有点麦子当宝贝一样收回家,你还哪里捡麦穗去?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会有官兵上门催缴皇粮了,连门都没有嘛,如何上门呢。

起义将军马应守:有情有义的老回回

流民的日子也不长久,毕竟肚子吃不饱,心里肯定有很多怨气,一气之下,就只能有起义一条路子了,最终壮年都参加了起义军,那些老弱病残就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活一天算一天。

老回回马应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干起了起义这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营生。起义首先是把当地衙门给推翻,大家开仓放粮,填饱了肚子,觉得有搞头,于是壮大队伍,向下一个更大的目标进发。

马应守骁勇善战,还足智多谋,他的队伍得到了迅速的扩张,在与起义各部的配合下,打了很多胜仗。在各起义军里的威信和口碑也都很好,口碑是怎么来的呢?一、马应守先是反对明朝的暴政而起义,当满清人掌权时,他以一个回族人二十万兵力联合汉族起义军,反对满清的统治,这性质已经变成了民族之战了。清朝政府多次以此为由诱降马应守,皆不从。二、马应守还是个有情有义的人。1638年,李自成在一次战役中大败,损失惨重,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他只身匹马来投奔马应守,在马应守的营地休养了半年有余,康复后,马应守分出一部分自己的人马给李自成,李自成凭着这部分馈赠,慢慢发展,终于成就了“闯王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