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八卦 > 正文

​赵丽颖也回不去了

2024-02-19 01:44 来源:网络 点击:

赵丽颖也回不去了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Sir 想再聊一下春节档的话题。

今年的春节档很热闹。

从 " 贾玲减了 100 斤 ",到 " 薛之谦理直气壮屏摄 ",再到 " 春节档八部电影撤档四部 ",几乎每天都有新鲜的话题爆上热搜。

而这其中,Sir 最意外的,却是关于一个演员的——

赵丽颖。

古偶剧出身的赵丽颖在《第二十条》里演了一个配角,而且是个聋哑人,事前大家也只当她来老谋子的电影里 " 镀镀金 "。

可让人意外的是。

这样一个角色,居然在明星云集的影片中,异常出彩。

为什么?

其实这不是赵丽颖的第一部大银幕作品了。

还记得 6 年前,她也演过不少电影,比如《西游记女儿国》里的女儿国国王,或者《乘风破浪》里的牛爱花等等,可那时的表现,与现在相比,可谓判若两人。

所以这 6 年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此,Sir 特地找到了老朋友 @西贝偏北,凭借着多年来的观察,她决定来聊一下赵丽颖的转型之路。

以及她给内娱的流量明星们,下的一剂猛药。

‍‍ 文 | 西贝偏北 ‍‍‍‍‍‍‍‍‍‍‍

01

红毯消失,电影闪现

年初争奇斗艳的微博之夜,赵丽颖缺席。

甚至喜提热搜,# 赵丽颖为何不参加微博之夜?#

答案,在《第二十条》的电影发布会上揭晓。

作为听障人士 " 郝秀萍 ",她已经完全融入了角色的生活。

为了演好听障人士,开拍前,她每天和听障家庭一起生活和学习,学习手语,观察人物。

开拍时素颜出镜不在话下;在片场休息时,她会静默地待在角落里,戴上耳塞,感受听障人士的内心世界。

同时,她还会将其他演员的台词翻译成手语,不断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甚至在片场外和别人说话都打手语,努力 " 成为角色 "。

她的投入 " 骗 " 到了许多人——

张艺谋以为她天生安静、不爱说话,吐槽 " 和她说句话好难 ";

偶然开口还吓到了雷佳音,才想起来," 她会说话 "。

对角色的执着和敬业,让赵丽颖赢得了导演张艺谋和其他演员的赞誉。

饰演她丈夫的潘斌龙,在看监视器时,会眼眶发红,甚至还会不安地询问导演,自己的表演是否配得上赵丽颖的表演;

饰演恶霸的阿如那,在观影后对自己的角色咬牙切齿,认为角色的命运活该,发自内心给郝秀萍道歉。

采访中赵丽颖提到,郝秀萍的表演难度不只是 " 会手语 "。

而是 " 代表一个群体的处境 "。

因此在影片之外,在接受采访时她会不自觉地搭配手语来表达。

路演期间,她还会和听障人士用手语沟通,夸赞对方帅气。

她理解郝秀萍的境遇,感恩能成为郝秀萍的这段时光。

如果要说 " 郝秀萍 " 是赵丽颖开启电影严肃表演的敲门砖,不如说她已经在电视剧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才有了质变的飞跃。

02

内娱也有自己的劳模姐

去年《我本是高山》上映时争议不断,赵丽颖被 cue 上了热搜。

原因是她在央视 2022 年三农人物荣誉盛典中,朗读了学生们给张桂梅校长的信。

满含热泪,声情并茂,不专业,但闻者无不感动共情。

从此,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依附他人的藤蔓

我要拼命生长,长成一棵树

把鲜花开满树冠

这是她亲身体验过的世界。

1987 年,赵丽颖出生于河北廊坊的农村。

父亲是民警,母亲是售货员,祖辈都是本分的庄稼人。

从小就要种地犁田、插秧割麦,也让赵丽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坚韧性格。

相比于科班出身,被大导挑走的幸运儿;亦或是童星出道、顺风顺水的同辈女演员。

赵丽颖是活跃在内娱里罕见的 " 三无演员 ":没学历,没背景,没机会。

她也是真正的 " 体验派 "。

中专背景,想当空姐的她考入了廊坊电子信息空乘专业,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得不放弃。

步入娱乐圈前,她在商场发过美容卡,在国外料理店当过服务员,在管道防腐公司当销售总监的助理。

要为了 10 块钱和同事明争暗斗抢提成,也因为不懂人情世故陪老板喝酒到犯了急性肠胃炎。

草根出身的她能吃苦,渴求机会,也把握机会。

2006 年,选秀当道,主动报名参加《雅虎搜星》综艺的她,成为了冯小刚组的冠军,也担任了冯导千万广告《跪族篇》的女主角,和范伟搭戏。

之后赵丽颖顺利签约华谊,获得在《金婚》里客串佟多多的机会。

顺风局?

No,在当时美人遍地走的内娱,赵丽颖很快因为长相迎来了当头一棒——

" 你这个脸不行,太圆了,你这形象只能演丫鬟、女儿、孙女、妹妹一类角色,演不了主角。"

△ 赵丽颖星空演讲

此话不假,《锁清秋》里她演过小丫鬟文雁;《苍穹之昴》中演性情温顺的丫鬟玲儿;新版《红楼梦》里演家道中落、投奔邢夫人的邢岫烟。‍‍‍

甜美,温顺,乖巧。

仿佛都定性了她适配的角色版图。

如果只是零星的杂音倒还能接受,最怕的是大佬的一语定音。

2010 年,当她去试镜《新还珠格格》晴儿一角时,琼瑶直摇头:" 你脸太圆了,显得晴儿过于甜美,不够成熟。"

面对否定,赵丽颖理解,但不认同,也不肯错过这个机会。

她认真翻看了《还珠格格》小说还有之前的几版电视剧,写了近万字对晴儿这个角色的理解,递到了琼瑶面前,获得了试镜机会。

凭借试镜的出色表现,一举拿下角色。

2012 年,跑了 6 年龙套的赵丽颖接到了《陆贞传奇》的女主剧本,犹如遇到了知音。

陆贞跟她一样,从开始被人看不起的小女官,到最后手握大权的女宰相,实现了逆袭。

之后她开始疯狂研究剧本,在拍戏时努力研究怎么更好演好陆贞这个角色。

当时被誉为 " 古代版杜拉拉升职记 " 的《陆贞传奇》,达到 54 亿的播放量,也让她一举拿下了金鹰女神。

也是她的成功,开拓了更多圆脸女演员的戏路。

很快,赵丽颖遇到了第二个坎儿,不会说好话而被嘲 " 情商低 "。

《偶像来了》节目上,对谢娜口红粘在牙齿上了直言不讳,还说她礼服太大了不合适。

嘉宾们对汪涵煮的面交口称赞,赵丽颖直接说 " 油很大啊。"

谢娜直说她在宫斗剧里活不过第三集。

赵丽颖和郑恺一同接受采访,被问及首次参加真人秀的感受,赵丽颖依旧实话实说:" 真人秀并不真实,也是有剧本的。"

靠《奔跑吧兄弟》大火的郑恺表情 be like:

甚至在深夜发微博,暗讽《有翡》剧组魔改剧本。‍‍‍‍‍‍‍‍‍

难得的内娱活人。‍‍‍

在粉丝处喜提 " 赵小刀 " 称呼的赵丽颖,选择用行动说话。

那我就少说一点

我可以多做

我可以用行动的力量战胜过一切

我可以做给你看用作品说话

一年 365 天,她会在剧组度过 300 天以上的时间。

在偶像演员兴盛念数字、抠图、找替身的时代,赵丽颖却成了 " 拼命三娘 " ——

拍《宫锁沉香》,威亚失控,赵丽颖从马背上摔下去,因不想耽误拍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了永久性的腰伤,后背有一块凸起的小血包。

拍《楚乔传》,她为角色 20 天瘦 8 斤,又在内蒙古高温夏天的地上滚沙地,一场戏后浑身淤青,不仅吃了满嘴黄沙,腿部也严重受伤。

甚至到去《快乐大本营》宣传时伤口还未痊愈。

和现在流量练习生、网红转行去演电视剧不同,赵丽颖是被电视剧捧火的演员。

不是人带戏,而是戏与人相互的滋养。

而这。

才应该是演员安身立命的根本。

03

演员赵丽颖

或许是因为年龄关系,又或许是急于证明自己除了美貌,还有别的实力,近年来 85 花们,大多都试图去转型。

她们有成有败。

杨幂前些年演了刘杰的《宝贝儿》,接下来又演丁晟的《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尝试各种可能。

唐嫣花了三年时间待在王家卫的《繁花》剧组,播出后果然让人耳目一新。

而赵丽颖呢?

从表面上来看,她似乎一直在 " 转型 "。

古装大女主升级剧爆火时,她演了《陆贞传奇》,在《楚乔传》中演武将;言情剧占据主导时,她出演了《杉杉来了》;仙侠剧迎风而上时,她出演《花千骨》《青云志》;IP 改编的宅斗剧兴盛时,她出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迷雾剧场爆火时,她出演《谁是凶手》;主旋律时代到来,她出演了《幸福到万家》《风吹半夏》。

选择多样,集齐了 " 王侯将相,士农工商,仙侠妖魔 "。

没错,这样的选择,的确有 " 随波逐流 " 的嫌疑,像是没有目标,胡乱地乱打一通。

可是。

如果仔细来看,我们又能在其中,找到她自己一点一点的蜕变。

举例来说。

赵丽颖一直被人诟病演技跟不上想法,尤其是在转型正剧的时候,当大开大合的情绪化表演越来越 " 无效 ",她就很难把握好细节的精准度。

特别是眼神戏

当她想追求克制自然时,极容易滑向另一个极端:恍惚。

比如早先。

《知否》里的第一个小高潮,齐衡和明兰彼此相悦却多次受阻,好不容易在侯府相会,涉世未深的明兰想要勇敢一次,与爱人共进退。

赵丽颖的表演却略显迟滞,抬眼看爱人的时长,远小于看手里的千层糕。

台词里是哽咽,可眼神的关怀却迅速地收回,难以平衡爱意与克制的层次关系。

效果出来就是:相比于喜欢齐衡,她好像对吃更有兴趣。

大婚时告别疼爱自己的奶奶,面对害死自己母亲的凶手这样的高光时刻,赵丽颖泄了气,以至于被人吐槽在 " 发呆 "" 走神 "。

后来拍《谁是凶手》,依然吃力。

赵丽颖饰演的心理医生沈雨,听说警察发现了父亲尸体,情绪从不相信到逐渐崩溃,再到重建心理防线,本应足够有表演空间。

但她的表演。

也只停留在眼球转,恍然,愣神,哭泣几个几段。

而到了主旋律时代。

《幸福到万家》里,赵丽颖再次突破扮演一位农村妇女,进一步剥离了身上的偶像属性。

可当面对丈夫表达自己无法追赶妻子的愤怒和迫切时,她的反应又显得过于游离。

" 眼里没戏 ",成为她表演严肃性角色的阻碍。

怎么办?

不是去解释什么,也不是去选择更 " 适合 " 自己的作品,而是如她自己所说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攻克问题。

不是说没有层次感吗?那我就往层次感方面努力。

到了《风吹半夏》。

赵丽颖饰演的许半夏是个靠收废铁起家的商人,一路做到钢铁女王。生意多在酒场谈成,单看两场酒局就能看到明显变化。

第一场戏,许半夏作为唯一的女性刚入局,资历浅,不被重视。

听伍建设有渠道买钢,下意识点头应和,眼里的精光一轮,听到分配比例后神情一紧,虽是第一个提出跟伍建设跑场的人却没受响应,很快心思活络地举杯敬酒。

姿态低,笑靥如花,但精明和野心不藏,一万五千吨钢材志在必得。

后一场酒局,靠废钢翻身的许半夏依然成了小富婆,气场完全变了。

她姗姗来迟,面对群佬环伺,自然地拉开椅子坐下,举手投足的动作轻松落拓。

她嘴角一直挂着笑容,不深不浅。

让人猜不透她的心思。‍‍‍

面对和她有过节的郭启东的道歉,依然带笑,双手环臂,身体往椅背一靠,眼神不屑,不与对方对视。

郭启东看自己被敷了面子,嘴里夹枪带棒,赵丽颖抬高看郭启东,眼神趋冷,视线像一把尖刀飞向郭启东。

嘴角的笑却更加明艳,好像听了什么不得了的笑话。

不是说眼神游离吗?那我就做一个眼神 " 专项训练 "。

到了《第二十条》。

扮演听障人士的她对眉眼区的调度更加灵活。

初登场,汽车站外,她是丈夫身陷囹圄、走投无路的可怜母亲,头发蓬乱,眼神惶恐,因为聋哑而无法呼救,衣服被扯到变形,也要用瘦弱的身躯死死挡着要被抢走的听障女儿。

又见面,她是闯入工地求助丈夫工友作证的孤勇妻子,和恶霸父亲正面对峙,眼神里有被污蔑的痛苦和愤怒,用飞快的手语据理力争。

当听说女儿被恶霸再次劫持后,她在检察官的见证下奔向天台,无声地痛斥执法的不公,自己的无力。

全程没有一句台词,却演出让人共情的绝望与挣扎。

在纪录片中,她跪求目击者作证时,她嘴巴半张不动,发出呜咽声。

紧皱着眉头下的清亮眼神里满是焦急和痛苦,那种有苦说不出的哀求,溢出了屏幕。

是的,就这样稳扎稳打,不轻易放弃机会。

当然。

就目前来说,赵丽颖还远不是一位顶级的演技派,哪怕是这次的高光,也属于大开大合型表演。

过度吹捧等于捧杀。

就像她参演的《风吹半夏》提名第 28 届上海白玉兰电视节视后,却第三次陪跑,面对争议和试探,她坦率表示:

" 继续跑。"

她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但至少。

这时候,我们已经不再把她当流量明星,而是可以称其为 " 演员赵丽颖 " 了。

尤其是在当下。

在任何明星的粉丝们都可以凭借 " 一己之力 "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差的说成好的时候,赵丽颖依旧没有沉溺在那些虚幻的赞美中,收割那一亩二分地。

她选择用作品说话。

这样一点点的不断努力便显得更加可贵。

毕竟,现在很多时候我们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已经变成 " 看他说了什么 "。

而不是做到了什么。

内娱不该是这样的,不是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