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育雏技术要点(鹅苗育雏技术以及雏鹅养殖技术详解)
养鹅育雏技术要点(鹅苗育雏技术以及雏鹅养殖技术详解)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以草食为主的肉鹅养殖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种草养鹅已成为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优势养殖项目,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鹅的养殖关键在育雏,脱温前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养鹅的成败,因此.把好鹅苗育雏关至关重要。
1 1~10日龄的饲养管理
1.1 保持育雏室适宜的温度刚孵化出来的鹅苗,对育雏室的温度要求非常高,1日龄保持30℃,以后视鹅苗分散情况每天下调0.5℃,当发现鹅苗集中扎堆时必须立刻提高温度,扎堆挤压致死是鹅苗育雏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1.2 加强疫病预防出壳鹅苗运抵育雏场后立即注射小鹅瘟疫苗.同时配合注射菲克停预防传染性浆膜炎或大肠杆菌病。7日龄再次注射小鹅瘟疫苗,同时配合注射浆炎康。
1.3及时饮水疫苗注射完毕.将鹅苗分小群转入育雏室的小笼中.立即让鹅苗饮水,寒冷季节最好供给温热水,同时在白天的饮水中添加福星来直到5日龄,晚上直接给鹅苗饮清水。全程自由饮水。
1.4 合理搭配日粮,少给勤添刚出壳的鹅苗消化机能不健全,在日粮配合要求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其日粮蛋白达到21%.同时拌喂切细的青绿饲料.精青比控制在2:l左右。少给勤添,每天投喂精料5次,早上8点投喂第一次,以后每隔4h投喂一次.晚上12点最后一次可适当增加投喂量。
1.5 分群育雏,杜绝扎堆鹅苗必须分群饲养,避免因群体过大相互挤压。由于鹅属水禽嗜好嬉水,因此.不能使用过于简易的开放式饮水装置,一旦鹅苗进入其中弄湿羽毛,相互扎堆取暖常常导致鹅苗被压死。
2 1 ~20日龄的饲养管理
经过两周的精心管理,鹅苗快速成长,生理机能不断完善,饲养管理上稍作调整。
2.1饮食调整根据采食情况适当增加精料量,精料配合上可适当降低蛋白含量,达到19%即可,每天投喂4次,同时增加青绿饲料投喂量,精青比调整到1:1。
2.2 药物免疫从1 1日龄开始在鹅苗白天的饮水中添加圣达舒,连续给药5(1,晚上直接饮用清水。
2.3 接种免疫鹅苗18日龄时注射禽流感疫苗。
3 21日龄至脱温的饲养管理
3.1 饮食调整增加精料投喂量,同时将精料中的蛋白含量降到 18%,继续增加青绿饲料的投喂比例,使精青比为l:2,每天的投料次数调整为3次.
3.2 药物免疫从20日龄起.在鹅苗白天的饮水中添加福培安,连续投药5d。
当育雏室与室外温度接近或鹅苗体重达到1kg左右时即可结束育雏进入常温养殖状态。
,
-
- 成渝高铁未来5年规划(成渝追求高速度交通工具)
-
2023-08-18 15:25:51
-
- 安吉沙溢近照(沙溢2个儿子经历了啥)
-
2023-08-18 15:23:45
-
- 新买的电脑应该怎样检查(新电脑到手后你会验货吗)
-
2023-08-18 15:21:39
-
- 曾经的非主流字体(不用时光机QQ怀旧字体)
-
2023-08-18 15:19:33
-
- 周琦入选男篮亚洲杯最佳阵容(周琦空砍22分21篮板)
-
2023-08-18 15:17:27
-
- 夏季睡衣种草(隔离生活图鉴之居家睡衣分享)
-
2023-08-18 15:15:21
-
- 黑屏的原因(电脑黑屏的几种原因)
-
2023-08-18 15:13:16
-
- 宝格丽蛇形腕表紫色(钻石与金的碰撞)
-
2023-08-18 15:11:10
-
- 物业收费系统哪个软件好(物业收费管理系统哪个好用)
-
2023-08-18 15:09:04
-
- 商务礼仪的社会作用是什么(简述商务礼仪的作用)
-
2023-08-18 00:44:21
-
- 举例说明鸟对人类的贡献(鸟对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
-
2023-08-18 00:42:16
-
- 化学武器按其装备对象可分为什么(化学武器按其装备对象可分为哪几类)
-
2023-08-18 00:40:11
-
- 为什么小鹿生下来就会跑(刚生出来的小鹿就会跑吗)
-
2023-08-18 00:38:06
-
- 魅族官网flyme7(魅族将彻底开放Flyme)
-
2023-08-18 00:36:01
-
- 银河系俗称叫什么(我国古代银河系俗称叫什么)
-
2023-08-18 00:33:56
-
- 山龙眼荚是什么东西(山龙眼荚是啥)
-
2023-08-18 00:31:51
-
- 沐浴露可以洗羊毛羊绒毛衣吗(沐浴露能洗羊绒毛衣吗?)
-
2023-08-18 00:29:46
-
- 蜂鸟是不是哺乳动物(蜂鸟属于哺乳类动物吗)
-
2023-08-18 00:27:42
-
- 5斤油等于多少升(五斤油是多少升)
-
2023-08-18 00:25:36
-
- 杀出重围4人类分裂dlc(人类分裂30大核心情报)
-
2023-08-17 20: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