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如果韩信听了蒯彻的话(谁向韩信提议三分天下)

2023-10-12 20:08 来源:网络 点击:

如果韩信听了蒯彻的话(谁向韩信提议三分天下)

楚汉相争期间,双方在洛阳以东的战略要地荥阳、成皋一带,相持不下。荥阳以东,皆为大平原,荥阳以西,多为山地,刘邦据守荥阳、成皋一带,抗击项羽。前203年,楚军先后攻破荥阳、成皋,汉军大败,刘邦身边仅剩夏侯婴,两人一车,逃到黄河以北。刘邦自称使者,在清晨闯入韩信军营,夺韩信大军,控制在自己手中,以便自己有力量再战楚军,至于韩信,刘邦则命韩信另组新军,进攻齐国。

东方的齐国,独树一帜,不服从刘邦,此时的齐国,由齐王田广与他的三叔田横统治,颇得人心,是难啃的硬骨头,汉王刘邦,派出有三寸不烂之舌的资深说客郦食其(LI,四声;YI,四声;JI,一声),前往劝说田广、田横归顺汉王。

郦食其果然不同凡响,几番劝说下来,田广、田横果然被说动,准备归顺刘邦,戒备因此松懈下来。

韩信正打算进攻齐国,听说派郦食其说降了齐国,于是打算停止军事行动。

韩信的谋士蒯彻,赶快劝说韩信: “将军您接受汉王的命令攻打齐国,难道现在有诏书命令您停止进攻吗?为什么不继续进军?况且,郦先生一个士人,单车前往,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劝降齐国七十余城,将军您率领数万兵众,才攻下赵国五十多城。当了好几年将军,反而不如区区一个儒生的功劳大,这怎么可以呢?”

韩信认为他说的有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渡过黄河,进攻齐国。齐王田广已经撤除了对汉军的防御,韩信因而大破历下(今济南)的齐军,一路打到临淄城下。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欺骗了自己,非常愤怒,将他投入沸水,然后率余部出逃。

田横、田广叔侄,率齐军余部逃到高密,向西楚求援,楚将龙且(JU,一声),率楚军来救,汉军在潍水一带与联军会战,联军大败,龙且、田广被杀,田横继位为齐王,投奔彭越。

针对齐国的作战,蒯彻献计,助韩信下决心作战,可见彻看问题之犀利、透彻。

如果韩信听了蒯彻的话(谁向韩信提议三分天下)

楚将龙且

韩信最终平定了齐国,自立为齐国的代理国王,当时他的势力之大,与项羽、刘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韩信遂派使者觐见刘邦,求封为代理齐王,当时刘邦正遭到项羽亲率楚军猛攻,形势危急,闻报大怒,恼恨韩信在此时要求封赏,但张良提醒他,此时韩信势大,正用得着韩信,应该收买韩信而不是得罪他,于是,刘邦醒悟,就派张良前往,立韩信为正式齐王,以便安抚他,使他坚定地站在汉王一边。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张良的提醒,刘邦的及时醒悟,实在太关键了,对后来历史的发展,至关重要,否则,历史将是另外一个样子。

项羽也派武涉去劝说韩信,想要和他联合,形成三分天下之势,但韩信出身寒微,对以前项王对他的冷遇,耿耿于怀,对刘邦对他的重用,特别是刚封他为齐王,他非常满意,感激涕零,因此不听武涉的劝说。

武涉劝说不成,韩信自己的谋士蒯彻又出来劝说韩信,蒯彻很杰出,作为韩信的谋士,他觉得,有必要好好地提醒韩信。

如果韩信听了蒯彻的话(谁向韩信提议三分天下)

蒯彻劝说韩信

蒯彻知道,当时天下局势的变化取决于韩信一人,就在于韩信一念之间,对于韩信,利益最大化的局面就是三分天下,于是他劝韩信说:“现在刘邦、项羽两方相争,汉王率领几十万兵众,据守巩、雒,凭借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毫无功效,战败而逃,不能援救,在荥阳败退,在成皋负伤,他就是所说的智谋、勇力都很困难之人;楚人起兵于彭城,辗转争斗,所向无敌,进兵到荥阳,乘胜利之势,威震天下,然而在京、索之间受阻,不能前进,如今已经三年了,锐气在险峻的关塞受挫,国库的粮食耗尽,楚国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长久。以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身穿锁甲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顺应民心,西向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从! 您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都将竞相朝拜您的齐国。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

韩信却说:“汉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见利忘义、背恩忘德呢?”

蒯彻说:“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结交之时,亲密无间,无人能比,而最后却自相残杀,以至于灭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欲望太多、人心难测。现在您忠心耿耿与汉王交好,但并不会比那两位关系更紧密,我认为,您坚信汉王不会危害您,这是错误的。大夫文种使即将灭亡的越国生存下来,使勾践称霸于中原,功成名立而身遭杀害。俗话说:兔死狗烹, 所以,从交友这方面说,没有人能超过张耳和陈馀;从忠臣这方面说,没有人比得上大夫文种。这两个事例,应该说足以做为借鉴了,希望您好好想想。况且,我听说勇力和谋略使君主感到畏忌的人,将性命难保,您渡过西河,俘获魏王,吞并赵国,威胁燕国,平定齐国,向南挫败楚国的几十万兵众,您就是所说的功业天下无双、谋略世间少有之人。现在您功高难以奖赏,威重使君王畏忌,您归附楚国,楚人不信任您,归附汉国,汉人害怕您。您想带着这些功业和威望归附谁呢?处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于天下的名望,我实在为您担心。”

韩信说:“先生暂去休息,我要考虑一下。”

过了几日,见韩信没动静,蒯彻又劝说韩信道:“功业很难成功,却很容易失败;机会很难遇到,却很容易失去。时机不会第二次来临,希望您不要怀疑我的计策。”

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以为功多,汉王不会夺回他统治的齐国,于是婉言谢绝了蒯彻的建议。蒯彻因游说而不受信用,非常害怕,就假装疯狂而做了巫师。

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及时满足了韩信的要求,韩信非常满意,此时韩信正上头,因此,无论是项羽派人来劝,还是自家谋士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为他谋划,韩信一概不听。刘邦抢先一步,封韩信为齐王,这一招太关键了,如若不是,则很可能韩信会听从劝说,那样的话,历史就将改写。

封韩信为齐王,实为楚汉相争中的一大关键事件。

刘邦平定了天下之后,立刻变脸,先是夺了韩信兵权,又改封他为楚王,让他身处仇人之地,然后韩信又因罪被贬为淮阴侯,最终又因被吕后诬陷为谋反,而被处决,韩信临终前叹息道: “后悔不听蒯彻的话,以至于亡于女人的手中!”

韩信善战,但没有政治头脑,因此轻易被刘邦收买、欺骗。实际上,韩信如能听从彻的建议,这是对他自己最有利的。如果韩信清醒,听劝的话,毫无疑问,必定天下三分,三国时代将提前四百年出现——项羽在东,相当于东吴;韩信在北,相当于曹操;刘邦在西,相当于刘备,刘邦比刘备条件要好一些,刘备只有巴蜀,而刘邦将保有关中、陕北、陇西、巴蜀。

如果韩信听了蒯彻的话(谁向韩信提议三分天下)

项羽韩信刘邦三分天下

有些人说,韩信手下有刘邦的铁杆亲信灌婴、曹参,因此,他是空头司令,想反刘邦也反不了,此言差矣,韩信善战,并不在乎手下是谁,韩信的独特优势,在于他本人的超强作战能力,就是手下都跑了,他新招一批人,照样能打胜仗,也就是说,胜利的关键在于韩信本人,只要韩信这个人在,他手下换了谁,他都能打胜仗,手下只是工具而已,换这一批或者那一批,都行,事实上,韩信攻灭齐国,就是带领新招募的士兵完成的。还有,当时,项羽正在拉拢韩信,这一点也很重要,韩信如能反刘,必定会得到项羽的大力支持。

三年秦末战争,最可惜就是项羽没有杀刘邦,五年楚汉战争,最可惜就是韩信不听蒯彻之劝,这两项,只要实现一项,之后的两千多年历史就将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