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外国人不爱喝浓香型白酒(外国人第一次喝白酒)

2023-10-28 00:10 来源:网络 点击:

外国人不爱喝浓香型白酒(外国人第一次喝白酒)

外国人不爱喝浓香型白酒,但是中国人爱喝清香型白酒,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喝酒,所以他们的口味偏重,而且他们喝酒的时候喜欢,比如花生米、黄瓜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酒的香味,让人喝起来更舒服。第二点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喝酒,所以他们的酒量也不小,一般来说,他们喝酒的时候都是比较豪爽的,不会像外国人那样拘谨。

1、为什么一些嗜酒如命的外国人,不敢喝中国白酒?

外国人不是不敢喝中国白酒,人家96度的生命之水都敢喝,40度到60度区间的中国白酒为什么不敢喝呢?白酒烈,杜松子酒和苦艾酒就不烈了吗?只不过是大多数根本喝不惯中国白酒罢了。

换句话说,又有多少中国人能喝的惯洋酒呢?所以这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习惯和文化的问题,没必要上纲上线。

任何一种酒都有它搭配的食材

就好像韩国人吃烤五花肉时要喝真露,日本人吃和食时要喝清酒,俄罗斯人吃萨洛时要喝伏特加,法国人吃焗蜗牛要喝红酒,苏格兰人吃哈吉斯和烟熏三文鱼时一定要配威士忌,墨西哥人吃塔科一定要配龙舌兰…任何一种酒都有适合他的场景和菜色。

那么白酒呢?我第一想到的就是配猪头肉。你让上面的任何一种酒配配猪头肉吃吃看?但是黄酒就不配猪头肉了,最好的当然是螃蟹。所以中国酒种类很丰富,外国人是根本无法理解。

其次,酿造工艺的不同使白酒的味型过于丰富,使外国人本身就比较单纯的味蕾出现偏差。

我们都知道酒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酿造酒,一种是蒸馏酒。其中的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杜松子酒,郎姆酒和中国白酒,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

但是老外从来都觉得,这种散发着“抹布味”,“汽油味”和“脚臭味”的中国白酒绝对是一个另类。我记得有一年看过一个节目,让一个俄罗斯人喝董酒,结果他说董酒就像死去动物腐烂后的尸水。

我很想刻薄问他一句,难道你喝过尸水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董酒本身就是臭香臭香的。所以中国的白酒相比其他蒸馏酒味道是非常多元的。他不光有浓郁的酒香,还有酸,甜,苦,辣,涩,咸,臭等复合味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中国白酒特有的酒曲。大家都知道白酒是通过酒曲发酵的,而不同的酒曲含有不同的微生物,使得发酵出来的白酒味道天差地别。

酒曲说白了就是微生物菌群。它可以把粮食中的脂肪分解成各种酸,把蛋白质分解成各种醇类,荃类,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含氮化合物。所以相对于西方的蒸馏酒,白酒的味型异常复杂。

所以外国人更喜欢果香,木香…更复杂一点的香味他们便消无福消受了。

第三,中国白酒的作用不如其他蒸馏酒多样。

全世界六种蒸馏酒中,白酒是最适合纯饮的,而我国传统的喝法也很少把它和其他的酒类和饮料混合。因为白酒喝的就是纯粹,哪怕加点水,它的味道都能大相径庭。

但是,其他蒸馏酒虽然也都可以纯饮,但其他喝的花样特别多。这6种蒸馏酒中,其他5种都可以作为鸡尾酒的基酒存在,通过和其他酒类以及饮料不同的排列组合,能变换出上千种饮品。

因为白酒复杂的口感和味型,如果用来调鸡尾酒,那成什么味儿了?所以外国人喝中国白酒会觉得很闷,是为了喝酒而喝酒。再加上白酒特别烈,他们不喜欢喝白酒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现在国外一些鸡尾酒的品种,开始用汾酒来作为基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酒也能挤入鸡尾酒的行列了。

写在最后:

当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国宴上周恩来总理就用茅台酒招待过他。周总理告诉他这是一种高度的米酒。尼克松当时认为,这充其量就是比日本的清酒要烈一些。

结果闷了一口以后表情立刻扭曲了。事后他对基辛格说:这不是酒,而应该是一种飞机燃料

就好像大多数国人接受不了洋酒一样,喝惯了加冰块的威士忌和五彩斑斓的鸡尾酒的洋大人,也不可能品懂中国白酒真正的味道。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笔者长期更新美食相关深度文章,现在关注我,可以使您成为餐桌上的灵魂人物。

外国人不是不敢喝我们的白酒,是不习惯,拿不住这个味道。

我们的白酒基本都是高度酒,国外用“烈酒”称呼,他们也很多人喝烈酒。但是,他们的高度酒和我们的高度酒有着根本的区别,不仅仅是味道,这里分享三个主要区别:

第一个,酒精酒的酒精不一样。

这个根本的味道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味道“干净”,我们的味道“丰富”。比方伏特加,除了少部分酿造,大部分是酒精酒。他们的酒精酒和我们的完全两码事,他们的就是酒精兑水,不添加任何香味物质,因为酒精提纯的非常纯净,没有任何杂质。也就是说,他们用来兑成酒的酒精,干净到没有味道,不像我们的酒精,一股浓烈的味道,顶风冲十里。

我们的酒精也是食用酒精,但是属于粗加工,杂质多,冲味大。所以我们的酒精不能加水成酒,还要加香精,压住酒精的味道,当然也是为了模仿粮食酒的味道。

第二个,他们不喜欢的酒曲味道。

我们的粮食白酒,正宗的是固态法酿造的白酒,无一例外酒曲发酵。

可是我们的酒曲不是国外的酒曲,我们的都是用粮食,主要用小麦沤制,而且直接带沤制后的小麦一起使用。对外国人来说,这个制曲就是故意让粮食发霉。用发霉的粮食酿酒,他们无法接受。这样酿造出来,我们的酒曲发酵制作的白酒,就带有浓厚的酒曲味。这个味道我们叫曲香,他们叫腐烂的粮食味道,形象称之为臭抹布味,臭袜子味。

第三个,不能满足他们的喝酒习惯。

外国人喝酒,不是像我们和吃饭一起,要有饭有菜,能大口喝烈酒。他们喝酒就是喝酒,跟我们喝茶场景差不多,所以喝酒不带菜。正因为不带菜,一般就不喝烈酒,有了烈酒也给饮料兑了,稀释成低度了喝。我们的白酒恰恰不能兑饮料或水,没法直接的稀释,这个他们无法适应。

不过我们的白酒有着突出的特点,无论酒体,还是味道,甚至喝酒的感受、酒后的体验,尤其是酒醉的感觉,都比他们的酒丰富很多。以至于他们喝了一段就会迷上,还是中国白酒喝着爽歪歪,因而有“东方魔水”之称。当然指的是粮食酒,不是酒精酒,我们的酒精酒对他们来说不叫酒。可是市场绝大部分都是酒精酒,搞得外国人认为我们的白酒不行,很不好喝。

谢邀!

洋酒在国人的餐桌上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玩意。白兰地、伏特加、威士忌等洋酒更是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但是很多爱喝酒的外国人,却不敢喝中国的白酒。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人可能会说是不是因为中国白酒的度数很高,外国人酒量差喝了承受不住呀?实际上我们常见的白酒的度数和外国那些烈酒比起来,并不算高。很多嗜酒如命的外国人,更是对80几度的烈性酒情有独钟。

不是因为度数高,那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中国的白酒在口感上会比柔和的洋酒要辛辣不少。没有尝过白酒的外国人,光闻那刺激的气味就头晕难受。第一印象不好,也就没了想尝试的欲望。

其次,两国的饮酒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喜欢一边喝酒一边吃饭,喝酒还喜欢一口闷。而外国人更喜欢一口一口抿,慢慢感受酒的滋味。

除此之外,外国人是很享受调酒的。他们会想出许多新奇的搭配把不同的酒混在一起,创造出各种颜色的酒。而我国的白酒颜色单一,口味也没什么太大区别,没办法拿来调酒。放了白酒下去,辛辣的口感和其他酒也格格不入。也就不受外国人的欢迎了。

其实,我国除了白酒,家里自己酿的米酒果酒的味道也很好。各位小伙伴你们觉得哪种酒比较好喝呢?

2、美国人敢不敢喝中国的白酒?为什么?

其实外国人不太喜欢喝白酒的,白酒多为53度,洋酒多为40度。我们白酒口感酒精度高,风味非常丰富,对于外国人来说口感过烈,辣口呛喉。再一个就是香味问题,洋酒通常没什么香味,香味比较淡,不像我们的酱香酒,香气浓郁,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其次就是老外喜欢往酒里加点其他饮料或者果汁,调成鸡尾酒,味道甜甜的,男女老少都能喝一点。白酒不适合调制鸡尾酒。

虽然懂得欣赏白酒的外国人不多,但是我们的白酒却是世界三大蒸馏酒中最独特的存在,酿造方式和酒体风味非常的独特和多彩,白酒就共有12种香型,每一种香型都独具魅力。分别是酱香型(代表茅台,钓鱼台,东方国宾)、浓香型(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清香型(汾酒)、浓酱兼香型(白云边,口子窖)、米香型(桂林三花酒)、凤香型(西凤)、豉香型(玉冰烧,九江双蒸酒)、特香型(四特酒)、芝麻香型(一品景芝)、老白干香型(衡水老白干)、董香型(董酒)、馥香型(酒鬼酒)等。

3、现在喜欢喝中国白酒的外国人多不多?

目前整体看不多,但是在国外我们中国的白酒名气很大,从口感来说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更适合外国人饮酒的口感

可以带他们喝起来

如果你请他们喝,他们会很有礼貌的告诉你这个酒很好喝。

但就像中国人平时在酒场应酬的时候,只喝啤酒、白酒、黄酒一样的。外国人在自己应酬的时候不会主动去买白酒喝,伏特加,威士忌,鸡尾酒才是他们的主旋律。威士忌之类的洋酒在中国也同样是小众消费。

4、都是“烈酒”,为什么伏特加可以卖到全世界,中国的白酒却不行?

其实这是文化的一部分,随着近200年西方对世界的征战,把西方的文化经济都带带到了全世界。全世界都学西方文化:服饰,科教,饮食都是。不要说白酒,你看整个饮料,服装,医学等等都是以西方为标准。

还有中国80-90年代假酒泛滥也严重影响中国白酒形象。

随着中国的国力增强,国家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中国的汉服,白酒,黄酒,中医甚至用筷子的习惯都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

等什么时候中国人不在嘲讽茅台酒是酱香科技的时候!中国的白酒就可以卖到全世界。现在连中国人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品牌,你还指望别人能认可你的品牌吗?

Lv、Gucci等等一系列奢侈品卖那么贵没问题,82年拉菲卖那么贵没有说,反而是茅台酒卖贵了被全网嘲讽!中国的品牌要想卖到全世界,困难!

5、为什么中国的白酒无法全世界流行呢?

老外还是很喜欢喝白酒的,并不是因为口味关系。

我几个老外的同事,喝过中国的白酒,也不是茅台、五粮液,也就是500元以下的二线白酒,个个喝得眉花眼笑。

但是,就是喝完50度以上的白酒,以前一直吹嘘的酒量无敌的几个欧洲巨汉,被我们主任轻松地放倒。

可见,并不是口味的问题让白酒无法流行开来。

白酒不能流行的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烈酒专家、《白酒:中国烈酒必备指南》作者德里克·桑德豪斯也认为:

白酒要想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可提供性的问题。如在国外的超市或商场,西方烈酒的品种非常多,但白酒却没有。目前,出口至海外市场的白酒基本都被华人消费,销售地点也局限于免税店、中餐馆、中国超市。

“外国人会把茅台念成‘某台',因为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五粮液在时代广场打广告,但大众也不明白五粮液是什么。”让西方消费者更多地了解白酒,包括白酒文化、酿造工艺,以及如何饮用,进行更多的消费者教育,桑德豪斯觉得这些工作要比在时代广场打广告更有用,“外国人并不是不喜欢白酒,是不了解白酒。”(转引自《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其实,这个人说很有道理,就是三个原因:营销、消费者教育和推广。

也就是说,一个老外不知道白酒是什么,去哪里买,怎么喝。

我的同事回国之后,就感慨买不到酒,而且他还说,中国白酒的外包装也和国内销售的一模一样,上面都是中国汉字,让人看不懂。

还有一个就是消费者教育,我们喝酒会来点下酒菜花生米啥的,但是国外人不会,就是作为社交的媒介喝酒,那么就要培养相关对白酒品尝的仪式,建立白酒的消费习惯和体系。

品牌识别度问题

世界范围内烈性酒众多,比如起源于苏格兰地区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荷兰的金酒)、墨西哥的龙舌兰酒、古巴的朗姆酒、日韩本土所产烧酒等等,均是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蒸馏酒。

但是,只有白酒没有产区特色,也就是说一提到法国葡萄酒,就会想到波尔多产区。一提到朗姆酒,就想到古巴。但是一提到白酒,却没有这种印象。贵州茅台倡导弄一个酱香酒的产区,希望可以形成一个产地品牌宣传特色。

出口的产品要符合国外人的消费特点

我们的白酒之所以不能流行,很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针对国外人口味开发适合他们的白酒饮品。

以韩国烧酒中真露品牌大概出口占了全部产量的三分之一,其成功的原因:

第一,是产品的酒精低度化,也就是大概在10度-30度之间,这样子比较符合国外人的口味。

第二,就是真露可以作为基酒调制各类的饮品,也就是开发出多种的鸡尾酒,这点深受年轻人的 喜欢。

第三,就是借助韩国电影和综艺节目宣传对真露文化特色。

真露酒成功其实是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就是白酒低度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要知道,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出口最多的就是广东所产的一种低度白酒——玉冰烧。

最高也不过33度,很适合国外人的饮用习惯。

文化传播的问题

曾经接待过日本学者和欧美学者,日本人就很能理解我们的酒文化,比如说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可以理解,但是欧美人就不行。

所以,我倒觉得我们在推广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国外人很难理解。

按照他们的说法怎么可能喝醉酒还可以打仗,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军人上战场的时候都要是大碗的白酒满上。

我们卖的是酒,那就卖白酒的优点,卖白酒的特色,可以开发很多适合国外人的低度白酒,或者可以白酒作为基酒的调制酒。

面临的问题

现在全世界都对烈性酒店危害认识越来越深刻,也就是未来白酒低度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所以,白酒要想流行于世界,首先我们要改掉习惯喝高度白酒的习惯,毕竟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7月31日补充:

我对酱香酒的生产不了解,所以查了下资料,到底什么是酱香酒的勾兑:

酱香型白酒工艺具有独特性,一年一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工艺,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在不同季节生产轮次酒,这些轮次酒都各自表现着自己的特点。

酱香型原酒以酱香、醇甜、窖底(调味酒)划分等级,一等醇甜,酱香味突出、丰满、醇厚,回味悠长、无明显缺陷、后味无沉重感(酱香等级大于醇甜)。二等窖底香浓郁、味长协调、尾干净,无泥臭(不符合该特征为三等窖底)。不同轮次的酒体,质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为缩小差异,需要将同轮次同等级的酒合并同类项,这就是组合。

另外,由于不同的酿酒车间酿造的原酒特点不一样,不同班组酿造的原酒不一样,同一班组不同的窖池出的原酒不一样,同一窖池窖面、窖中、窖底出的原酒不一样,不同轮次出的酒也不一样,为了将这同类型的不同特点的酒,按特定标准进行掺和平衡,以调整白酒主要香型成分的比例,使不同生产期、不同批次的酒达到同一效果,需要将不同酒质、不同特点酒以不同的比例勾兑在一起,使分子间重新排列组合,以补充、协调、平衡、烘托出主体香的产品风格,这就是勾兑。

(《浅析酒体组合、勾兑在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运用》)

简单来说,就是将不同轮次的白酒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融合,提升酱香酒的品质。

这一点与那种用原酒或以调味酒的方式购进原酒进行勾调是不同的。

白酒的出口情况:

中国白酒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金酒一起被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后来又加上了墨西哥的龙舌兰酒,并称为世界七大烈酒。白酒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蒸馏酒,也是我国第一大酒类,在国内有着6000亿左右的市场。

2020年中国白酒产量为740.7万千升,中国白酒进口数量为277.8万升,出口数量仅为1424.6万升,出口比例占比不足1%。2020年中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为5836亿元,进口金额为0.81亿元,出口金额为32.52亿元,出口额占比不足6%。

目前世界上销售量最多的蒸馏酒品牌是韩国烧酒(真露),而世界上销售额最高的蒸馏酒就是中国白酒。要说到蒸馏酒的度数高,不适合饮用,那为什么韩国的烧酒就能有那么高的销售量?

尽管白酒还有一定的出口额,但销售到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算是出口,而且白酒出口的地区大多是东亚、东南亚等华人分布较多的地区。除去这些地区,真正出口到欧洲、美洲、澳洲等地区的白酒微乎其微。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白酒无法全世界流行呢?我来说说四点原因:

酿造工艺和口感不同:

酿造工艺:

白酒可以说是酿造工艺最复杂的一类酒,光是通过国家审核的香型就有12种,这还不包括一些酒企自主的香型。不同的香型有着不同的工艺和发酵方式,比如清香酒采用地缸发酵、浓香酒采用泥窖发酵、酱香酒采用条石窖池发酵、米香酒是半固半液态发酵。

还只是发酵方式,还不包括蒸馏、勾调、储藏、取酒等过程。由于不同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不同,所以也会导致白酒的口感不同。白酒中的芳香物质来自于自然生香,而不是后期的人工添加,这一点是与外国蒸馏酒最大的区别。

口感不同:

在中国白酒中,一般品质较好的白酒中都会有比较显著的酒曲味、窖池香味,这在其他蒸馏酒中几乎见不到,外国人也不太适应这种香味。这就是为什么外国人会感觉十几块钱一瓶的牛栏山陈酿,要比茅台好喝。

而且在白酒界,人工添加酒精和香精是被行业唾弃的行为,但是这种作法在国外的蒸馏酒中很常见。比如伏特加,伏特加的工艺远没有白酒复杂。伏特加酒是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经过蒸馏制成高达95度的酒精后,再用蒸馏水降至40度到60度,并经过活性炭过滤,使酒质更加晶莹澄澈,说白了伏特加就是一种酒精饮料。

而且国外很多蒸馏酒,都可以进行加冰或是与其他酒进行调制,但是白酒一般只能单独喝。如果将白酒进行混合或是与其他酒进行调制的话,非常容易上头或是容易吐。

之前河南的林河特曲对自身进行过改革,酿造出的白酒可以进行加冰、自由配制等,一度被称之为白酒界的XO。后来这个酒厂就倒闭了,国内也没有酒厂再去探索这一方面。

酒精度高:

早在九十年代之前,白酒的度数普遍偏高,国内各大酒厂白酒的度数在55度以上,甚至60度以上都属于正常,而其他地区著名的蒸馏酒普遍度数在40度附近。蒸馏酒的度数越高,那种酒精的刺激感就越强,所以也更难下咽,不要说外国人,就是中国人也不见得能喝下去。现在国内仍有很多白酒以高度烈酒著称。

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将白酒出口、满足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省粮食。1987年3月,“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这场会议直接拉开了白酒降度的序幕。在这场会议上确立了“四个方针”,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

但是到为止,像四川、贵州等地的白酒经过降度之后,度数也仍然在52、53度附近。最先实施降度的是江淮酒派,像古井贡酒、张弓酒、双沟、洋河等名酒,开发了许多在40度附近的白酒。虽然实现了与度数的对接,但是仍然没有白酒大规模出口。

价格昂贵:

中国白酒的价格普遍偏高,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酱香酒,那几乎在百元以下都没有什么可以推荐的产品。毕竟国内有着很大的白酒市场,一般的中小型酒企还是主要开拓国内市场。一般都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洋河等名酒会适当出口。

中国白酒很奇怪,在国内疯狂提价,有的白酒甚至都能当成奢侈品。但是在国外确实降价促销,比如说飞天茅台,在国内两三千一瓶抢破头,在国外几百块钱一瓶没人要。有的可能是国内国外价格相似,但是出口国外的酒质更好,比如曾经的出口汾酒。

话又说回来了,几百块钱一瓶难道就不贵了吗?国内一般出口的酒大都是名酒,这些名酒肯定不会弄一些次品去销售。在外国人不太了解白酒的情况下,即使是降价,你一瓶酒买一百多、几百块,外国人也不会多看你几眼。毕竟国外没有喝白酒的氛围,人家的应酬也不用白酒,不是说非买白酒不可。

韩国的真露烧酒是销售量最大的一款蒸馏酒,它是靠什么能有这么大销量呢,就是价格低。真露普遍在几块、十几款、甚至是几十块钱,比起成百上千的一瓶的白酒,这个价格简直是太低了。

酒企没有努力去开拓国外市场:

但是其白酒市场容量依然在增长,甚至已经高达6000亿。近些年虽然说白酒产量的增势放缓,但是酒企通过提价的方式仍然能够实现业绩增长。

上世纪几乎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的白酒酒厂 但是你看看现在很多的白酒厂都已经倒闭了。像茅台、五粮液、洋河、古井贡酒这样的地方白酒巨头,不断蚕食着地方小酒厂的市场。白酒酒企主要还是把重心放在了争夺国内市场上,毕竟国内白酒市场还在增长。

等到有一天确实蚕食不动了,这些大酒厂必然会将目光转向国外。把针对中国酒民的那一套,什么编历史、讲故事、护肝、抗癌、杀死幽门螺旋杆菌之类的去跟外国人说,没准人家就信了。有能耐酒企把中国的酒文化输出,在人家的火车站、飞机场都打上中国白酒的广告,在外国电影里植入广告。

日本有一个动漫叫《名侦探柯南》,里面不止一次提到了中国的老白干酒。柯南还在一边解释说,老白干酒来自中国,喝了它你就会感受到那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不管这个植入说的是哪款老白干,可能老白干酒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植入到柯南里面。但是柯南的观众遍布全球,至少会有人知道中国有一款酒叫老白干。

现在外国人喝白酒纯属是好奇,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有谁喝个一两次就会爱上白酒,包括我们也是这样。外国人看的多了,自然也就想多尝两口。

最后:

中国白酒有着800年左右的历史,曾经在国内几乎每个县市都有着自己的白酒酒厂。但是跟其他五大蒸馏酒相比,白酒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确是最低的,几乎只能在国内销售,好像外国人并不是很认可中国白酒。

不止是白酒,其他蒸馏酒想销售到其他国家其实也不是一件简单事。尽管韩国烧酒销量多,但是我们却很少见到;伏特加、威士忌声名远扬,在我们这里也同样不常见。白酒走出去,也是让外国认识中国的一种途径,但是任重而道远。

6、是不是中国烟酒很少出口?是因为包装不国际化吗?

感谢题主邀请!

我对中国白酒的关注度比较高,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民间酿酒技术研究爱好者,我谈白酒。

中国白酒出口确实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国内最有名的茅台酒为例,其出口份额不到整个茅台酒的7%。其他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著名白酒品牌的出口份额也不会好到哪里。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根本原因何在?我认为是因为中国白酒企业过于注重忽悠编故事炒作,靠这些虚伪的东西赢得了自己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中国消费者往往很容易被洗脑忽悠,盲目跟风,没有独立思考及辩证思维的天赋,基本上看广告买东西,看软文消费。此外,腐败、虚荣、投机也助长了这些白酒在国内市场的畸形发展。

然而,以上所有这些有利于中国白酒称霸国内市场的因素,在国外都是不灵验的。比如说,一些利益集团通过雇佣海量的网络水军造势,喝某某名酒有面子啦,是成功人士啦,是权力财富象征啦,收藏某某名酒升值啦等等,这些伎俩在国内非常有效,而在国外却被不屑一顾。再比如某某股票市值如何如何飞涨,实际上这些都是虚拟的,而作为套路确实真实的,国外散户不会信我们这一套,而国内就很难说了。我曾经咨询过一些资深股民,如果你2018年投资100万购买国内任何一家知名白酒股票,那么你2019年得到的股票分红也绝对不到2万元,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上就是我认为的为什么中国的白酒出不了国门,只能够窝里横的主要原因。中国白酒要想改变现状,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分到一块立足之地,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够把对付中国人的方式方法来对付外国人。个人观点,欢迎评论留言,欢迎客观善意的交流。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与你一起读懂中国的白酒文化。

#云梯计划##头条酒馆##民间评酒交流会#

没有的事,国内出口到外国的香烟,就有很多,中华,芙蓉王,玉溪,黄鹤楼种种,总之很多,数都数不过来。

出口烟反而比国内的香烟价格便宜一半,且质量口感相同。

出口英文硬中华 250

也叫港中,11mg。广东人称之为“水中”,出厂自上海原厂,浓郁的梅子香是中华烟的特点,回味无穷,一般机场免税店才有卖。烟盒带有专供出口字样,口感超好,回头客无数!自抽、送礼都是最佳选择!

软蓝•黄鹤楼 145

飘柔淡雅,回味甘甜,真材实料

黄鹤楼系列第一销量,外包装以磨砂与深蓝色为主色调,具金属质感,实现超然的飘柔淡雅口味,回味甘甜!

细支澳门华天下沉香 280

焦油:9mg 。烤烟

天香飘逸.香中的东方神境.华天下首先开河,将现代工艺与传统香道相结合.上选沉香、檀香片及浓缩天然香料与云南顶级烟丝完美配伍.口感纯、绵、醇、厚、具有提神醒脑.平静心绪.不止是感官的享受。

爱喜冰咖啡爆珠:135

细长的烟支,打开盒子有股德芙巧克力的味道,抽起来是咖啡味,也有说是巧克力味爆珠,凉度适中,没有特别凉,适合在早晨来一根。

品种太多就不一 一介绍了,烟民朋友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免税香烟知识,或点击头像私信咨询,喜欢的朋友点赞转发评论,感谢大家。

国内都不够用!

7、欧洲人喜欢喝酒,日韩喜欢喝茶。我国喜欢喝什么?

希望你们喜欢我的分享

请问,历史上,茶叶究竟是产于何处?这个问题有点莫名其妙,太雷人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