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天津属于哪个省(河北“痛失”省会:天津市,为什么要从河北省会升级为直辖市

2023-12-03 00:50 来源:网络 点击:

天津属于哪个省(河北“痛失”省会:天津市,为什么要从河北省会升级为直辖市?)

目前,中国共设置有

四个直辖市

:北京、上海、重庆和天津,四大直辖市的设立在历史背景、政区划分等方面各有其原因。

不过,唯有

天津

曾经先成为省会(河北省),又成为直辖市,其间还经历过反复在直辖市和河北省会的不同身份之间转换的复杂历程。

▲天津港口

直到1967年,天津才彻底脱离河北省成为直辖市,它也是罕见的从省会转变而来的直辖市。

这就不得不提到天津有着多次担当

河北省会

,和数度成为直辖市,这一鲜为人知的过往。天津为什么能做河北省会却又不做了,而是成为了直辖市?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北京和天津的存在让河北的轮廓十分奇怪

此外,别看

天津直辖市

目前是坐拥1.2万平方千米面积的

超大城市,

但原本直辖市的范围却只有很小的区域。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天津直辖市,只有约100多平方千米的天津老市区和“沿海飞地”——

塘沽区

▲天津的主城区和沿海飞地并不相连

在那时,

天津

甚至不完全算一个

沿海城市

,到20世纪70年代前逐步合并了河北省的许多地方后,天津才形成了今日的版图。

天津究竟是如何从河北省的一个小小

港口

城市,逐步发展成为河北

省会

,并最终又不做省会,成为了独立于河北省的

直辖市

呢?

▲天津直辖市政区图


一、津冀本兄弟

1368年,洪武帝

朱元璋

开创明朝,建都南京,承袭元朝行省制度,在南京周边设置

直隶省

同年,推翻蒙元政权,收复了汉族丧失数百年的华北战略要地

燕云十六州

,此地也正是今天河北省大部分和天津市的所在。

▲燕云十六州

北元残余

势力仍在,此处的边防十分关键,

朱元璋

为了巩固边防,将几个儿子分封在北疆镇守,被分封在北平,即曾经的元大都的

燕王朱棣

也是其中之一。

由于太子

朱标

早逝,

朱元璋

指定其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上台后大举削藩,引发了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发动的“

靖难之役

”。

朱棣

在今天津地区渡过大运河,南下推翻建文朝廷并称帝,建号

永乐

。这场战争也改变了天津地区的命运。

▲靖难之役

在永乐帝渡河之处,南运河和北运河在海河处交汇成为三岔河口,被称为“

三会海口

”,是扼河海要冲的华北战略要地。

永乐帝朱棣为了纪念渡河靖难,于永乐二年(1404年)将渡河之处定名“

天津

”,意为“天子渡过的港口”,考虑到天津的特殊战略地位,又下令在此修建城池,设立天津卫,后增设

天津左卫

天津右卫

▲天津的海河水系

而河北省的雏形:

北直隶行省

也在这一时期诞生。

永乐帝

登基之后,防御蒙古的边防需求仍然存在,而南京距离北方太远,不利于北方边防,因此将北平改称北京,重新迁都回

北京

,称为京师。

▲天子守国门

迁都后将今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辖区划为

北直隶行省

,区别于明初建立的

南直隶

,直属于京师。

▲今河北省的雏形:明北直隶政区图,天津三卫也在其辖下

从历史上看,

天津

河北

可谓同生于

明永乐年间

的“孪生兄弟”,但当时

北直隶

还直辖于京师六部,尚未有行省的省会及长官,天津三卫也还仅是北直隶河间府

下辖

的基层军事卫所。

清朝入关后,由于不再有两个直隶,北直隶被改为

直隶省

,天津三卫也被合并为一个

天津卫

▲清直隶省行政区划图

清直隶省

虽仍直隶于

京师

,但在

顺治十八年

(1661年)后,有了专管直隶省军民政务的行政长官直隶总督,而直隶总督及其驻地,就是河北省长和省会的前身。

▲首任直隶总督苗澄

而直隶省下属的天津卫由于对京师兼具

军事防卫

水陆运输

盐资源供应

的诸多功能——天津靠近渤海边的

长芦盐场

对盐这一重要战略物资的供应起决定性作用,使得清统治者比明朝更加重视天津的战略地位,天津繁忙的港口也促进了城市本身的发展繁荣。

▲明朝行政区划

由于

天津

直隶省

中作用越发重要,

清雍正帝

遂大手一挥,雍正三年(1725年)将

天津

由卫

,六年后又再升格为府。

天津府吸收了

河间府

青县

静海县,

沧州

本身及其所辖的南皮县、庆云县、盐山县,一跃而成为了辖天津、静海、青县、南皮、盐山、庆云、沧州

六县一州

天津府

,府治天津县。成为直隶十二府之一,在直隶省中地位日趋关键。

▲清直隶省中部地图,其中天津府已经成为了一个辖境相当大的府

天津尽管地位提升为府,在清代

“省-府-县”

三级行政区划中成为了仅次于省一级的行政单位。

然而,直隶总督驻地,也就是直隶省会的殊荣最早也与它无缘。直隶总督驻地长期稳定在保定,直到清末,

保定

府都是直隶总督的驻地。

▲保定地势险要,距离京师近,且有足够能力辐射直隶省各地

清朝以弓马征战得天下,因而更加重视

京师

的陆上防御,选择

直隶省会

的首要标准就是距离京师足够

,能够及时传递人力物力及信息,且有足够防御能力,能够拱卫京师。

天津府

虽然紧邻京师,但一是升格为府太晚,省会大局已定,二是那时的清廷注重

陆防

,尚未意识到

海防

重要性。不过,近代海上传来的欧洲列强的炮声,改变了这一切。

▲保存至今的保定直隶总督署


二、风水轮流转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更是强行用炮舰轰开了京师的海上门户天津,最终通过不平等的《北京条约》逼迫清朝开放了

天津

作为

通商港口

天津在列强侵略华北地区的过程中首当其冲,承受了更多的灾难,但祸兮福所依,天津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天津大沽口曾是清朝军民抗击英法联军的前线

1860年,英国首先开辟天津英

租界

,随后列强纷纷效仿,开辟了大片相连的各国租界区。

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免不了去京师与清政府交涉,而天津租界是距离京师最近的租界,因此更受列强重视。

先后共有九国开辟天津租界,租界区几乎占清末民国天津市区

一半面积

,为中国城市租界区面积之最。

▲20世纪天津地图,涂色地区为租界区,其余是以天津府老城为中心的华区

列强带来的西方先进技术、发展经验和宝贵人才成为了天津

近代化

建设的原动力,外国租界成为了天津近代化发展建设的先行者。

▲近代天津建起的西式建筑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

也开始谋求近代化自强之路,开始了洋务运动。

1870年,清政府给新任直隶总督

李鸿章

颁发钦差大臣关防,令其督办洋务海防事宜,称“

北洋通商大臣

”,又称“

北洋大臣

”。从

李鸿章

开始,形成了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的定规。

▲直隶总督,也是第一任北洋大臣李鸿章

由于英法联军从海上入侵天津,再攻破京师的教训在先,李鸿章提出了天津为“京师门户”的重要性,将天津作为华北洋务运动的中心区域开展近代化建设。

天津也得到了华洋齐头并进搞建设的发展红利。

▲洋务运动中重修的大沽口炮台复原沙盘

在外国人才的帮助下,

清政府

在天津兴办了天津机器制造局、海军营务处、轮船招商局天津分局、开平矿务局和大清邮政局等等一系列近代

工商机构

企业

而这些机构和企业为了学习西方,大多落户于天津租界区附近,使租界的近代化浪潮加速涌入

天津

到19世纪结束时,天津就已经拥有了36家近代工矿企业,成为了直隶省乃至华北地区的大都市和

工商业中心

▲天津九国租界地图,面积广大的租界成为了天津近代化的便利桥梁

直隶总督

兼任

北洋大臣

的新形势,也让

直隶总督

驻地随着

洋务需求

发生了变化——

直隶总督

作为“省长”要在保定履职,但作为北洋大臣要和洋人打交道,就不得不去天津办公。

于是从1870年开始,

直隶总督

从常驻保定改为夏季的半年驻

天津

,冬季封冻后的半年回

保定

,天津俨然成了半个省会。

到了20世纪初,在

清政府

新政颁布和列强租界发展的内外推动下,天津的近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继续稳步推进。

新政推行期间,

天津

又创办了直隶工艺总局以及考工厂、实习工场、劝业铁工厂等新企业。20世纪初,天津的

工业

企业暴增至139家,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发达的城市。

别说是

直隶省会

保定,就连京师北京的

经济实力

人口规模

在那时都不及天津。到19世纪末,天津

地价

已经是京师的数倍了,地价高涨说明城市发展程度高,人口密度大,直到民国时期,北平人口(167万)仍略低于天津人口(170万)。

▲今天津意大利风情街建筑,仍能看到近代天津繁华的影子

到了这步田地,位于内陆,发展远远落后于天津的

省会保定

已经在实际意义上将

省会

的功能逐步让渡给了天津。

毕竟,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对外交流,保定都早已不是天津的对手,就连直隶总督也半

常驻

天津,保定的省会地位岌岌可危。

▲李鸿章的接班人袁世凯

到了1902年,

袁世凯

接任直隶总督及北洋大臣,以天津小站练兵起家的他更加偏重天津,干脆将保定的

直隶总督署

搬到了天津,于天津新设直隶总督府。

此举代表

袁世凯

把直隶省会彻底“搬家”到了天津,天津成为了事实上的直隶省会,天津距离真正“上位”为省会,只差一个名分了。


三、省会与直辖

辛亥革命

爆发,清帝逊位后的民国二年(1913年),

袁世凯

为大总统的北洋政府名义上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由于仍

定都北京

,因此维持直隶省建制不变,但作出了正式将天津设为直隶省新省会的调整,这也是天津第一次正式成为

直隶省会

,也是最后一个直隶省会。

天津

这省会一做就是十多年。贯穿了整个北洋时代。相比于北洋政府中各系军阀争斗不休,政府如走马灯一般更迭,天津的省会地位反而算是稳如泰山,直到1928年6月,

国民革命军

发动“二次革命”击败张作霖奉军,夺取了直隶省。

▲北洋军阀主要人物,他们大多发迹于天津小站

国民政府

对直隶省的名称及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直隶省按照唐河北道的旧称改称河北省,以冀州的古称简称“冀”,这两个称呼沿用至今。

出于避开北洋系发祥地及传统基地天津的考虑,重新设

保定

为国民政府河北省会,并将

北京

改为

北平

南京国民政府

出于各种考虑,将国内重要的大城市设为中央直辖的特别市,前后共设了12个。由于北平、天津都是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且有着特殊政治经济地位,国民政府接管后将之一同

设为特别市

,直辖于南京,这是

京津直辖市

的雏形。

▲民国12大直辖市

当然,由于国民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天津九国租界除了一战后收回的德奥租界和被苏联归还的俄租界,仍有英美法日意比六国租界存在,而这些租界仍是“国中国”。

▲天津法租界

而当时管辖河北省及平津两个特别市的军阀

阎锡山

表示保定经济落后,设施年久失修,不能胜任省会需求,提出让河北省会留在天津。在和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协商后,仍定

天津特别市

为河北

省会

平津(北平、天津)特别市

虽属于中央直辖,却能成为河北省会,是由于平津距离首都南京太远,北方势力盘根错节,强龙不压地头蛇,

蒋介石

只能按照

阎锡山

的意思安排河北省会,天津成为了“兼职”省会的特别市。

▲绰号“阎老西”的山西军阀阎锡山

很快

阎锡山

发现了隐患:天津的外国租界能够为社会名流提供庇护和与外国沟通的条件,例如1924年被逐出紫禁城的废帝溥仪就迁居天津另立小朝廷。

对于很多失败下野的北洋政客来说,天津不但有以上条件,他们中大多数出身天津小站,天津对他们来说是“老家”和基地,因此他们中许多人选择蛰伏天津。

▲寓居天津的末代皇帝溥仪

列强

势力和

国内

各路势力在天津盘根错节,如果天津仍为河北省会,这些中外势力会对省政府造成很大影响乃至威胁。

河北省政府

负有管辖华北地区的关键职责,且中央鞭长莫及,出于稳定的考虑必须慎重选择。因此在1928年10月,

河北省会

又被迁到了

北平特别市

数月之间

河北省会

几次迁移,足以说明当时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天津尤为如此。而北平的这个河北省会还没做多久,1930年就爆发了一场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等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中原大战

,这场大战再次改变了河北省会的格局。

▲中原大战形势图

南京的

蒋介石

本就与北方的阎锡山、冯玉祥等军阀貌合神离,矛盾激化之下爆发了这场战争。阎锡山一度自称“国民政府主席”,占据北平自立。

张学良

的东北军的协助下,

中央军

很快击败了阎冯军队,阎锡山被迫下野,中原大战以南京国民政府的胜利告终。

蒋介石虽然取胜,但也感到北平的势力相比天津更加难以掌控,为了避免河北省再被割据势力占据,河北省政府能稳定运作,又将

省会

迁回了

天津

。天津也被取消特别市建制,再次成为

省辖市

,直到抗日战争前夕的1935年。

▲日军逐步蚕食侵吞中国领土过程

此时华北地区早已被

日本

侵略者染指,日本人还在步步紧逼,试图挤走河北省政府,侵占天津。

1935年5月,日本人自导自演了一出亲日新闻社长被暗杀的阴谋“河北事件”,以此为借口在天津河北省政府门口武装示威,并提出包括将河北省政府内迁保定的一系列无理要求。

对日本一向软弱妥协的南京政府再次退让,

全盘接受

了日本要求,派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缔结协定,史称“何梅协定”。

河北省政府从天津迁到

保定

,这次省会的迁移完全是日本侵略造成的,天津重新设为

特别市

,也几乎成为了日本侵略者的囊中之物。

▲“何梅协定”缔约现场照片

1945年抗战胜利,一度被占领的天津市和河北省光复。而天津和河北的行政区划也面临着新的调整:已收回全部租界区的

天津

重建

特别市

,河北省政府几经搬迁,最终还是在河北的传统省会

保定

落脚。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8-1949年解放军发动

平津战役

,1949年1月,天津全境解放。在建国不久后,天津及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总共12座城市一同改称“中央直辖市”,相比于今日,当时的直辖市数量非常多。

而大部分直辖市后来都出于国家规划要求和经济建设需求等原因取消,天津则由于其在华北的特殊地位与国家政策考虑,是少数留存至今的

直辖市


四、分合尘埃定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还没有今天地级市的行政区划(当时的“市”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主城区范围),最早实行的是“省-专区(地区)-县”三级行政制度。

专区(地区)

就类似于古代的“府”,介于省和县之间。

河北省也设立了许多围绕城市、管辖各县的专区,其中就有

天津专区

,它“包围”着

天津直辖市

也就是说当时存在

两个天津

,即河北省的天津专区,以及天津直辖市。当时

天津专区

下辖十县三镇,面积广大,构成了未来天津市和廊坊市的基础。

▲1951年河北省地图,当时的天津市仅有今日的市中心区域及沿海塘大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直辖市相比于今日非常小,仅包括

老市区

沿海的塘沽区

,塘沽区作为“飞地”,还被当时的

河北省天津县

分隔开来。

对于城市化的天津市来说,

天津专区

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天津的城市发展和扩张提供新

地皮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市在不断合并

河北省天津专区

各地区的过程中急速扩大。

▲1953年天津市及天津专区区划图

1952-1953年,曾“包围”天津市的

河北省天津县

被分批划归天津市范围,天津县建制取消,成为了历史。

1958年,汉沽市并入天津市,改称

汉沽区

,天津直辖市版图扩大了数倍。

▲合并天津县不但使天津市主城区与沿海飞地联通,更使天津市范围扩大了数倍

而1958年的天津市也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命运转折点:天津市竟然取消了直辖市建制,重新作为省辖市

并入河北省

当然,以天津的地位来说,做

普通省辖市

已是不可能,这次合并代表了中央的新决策——改天津市为

河北省会

同年,

天津专区

在合并了南边几乎相等面积的

沧县专区

后划归天津市,使得天津市辖区面积暴涨,北达蓟县,南抵山东德州,达到了历史上天津市面积的顶峰。

▲1960年河北省天津市地图

天津市之所以被河北省重新合并,其实主要在于河北省领导人在中央的争取。

早在1954年,河北省领导就向中央提议将天津市合并入河北省。

理由有三:

第一,

天津市原本就是河北省的一部分,更是河北省

曾经的省会

之一;

第二,

河北省作为一个沿海省份,却缺乏大的

港口城市

(唐山市是传统的工矿业城市);

最后,

河北省找不出一个真正的

大城市

,城市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经济上缺乏拉动发展的“火车头”。1958年,这个提议被通过。

天津市虽然重新成为了

河北省会

,但从上到下却都不怎么开心。不仅是因为天津市“降级”了,更是由于天津并入河北 ,完全是党中央采纳了河北省的建议而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天津市为河北省的发展建设服务。

天津市

仅得到了省会的地位和一些机关学校,代价却是为河北省发展出工出力。

不但大批工矿企业

迁离

至河北其他地区,还要被河北省领导点名:“天津的工业不是大发展,而是要适当收缩”。

天津市领导

的愿景本来就是让天津市作为北方工业基地,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现在却成了河北省的

“打工仔

”,因此颇有怨言。而他们的怨言也有理由:1958-1967年天津市作为河北省会期间,天津国内生产总值就坐了“过山车”,一路忽上忽下,就是不见起色,1966年的产值(39.31亿元)还不及1959年的41.25亿元。

▲庐山会议旧址,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中,天津市委由于“降级”而无缘参加省委级会议

天津市不仅为河北省贡献了许多资源,从中央划拨的资源也不再是直辖市级别直接到手,而是经河北省之手二次调配,发展自然困难重重。

尽管

天津市和河北省

在合并的期间里也有着资源的互通有无和发展的相互帮助,可天津市这个“火车头”发展不尽如人意也是事实。

从中央到地方,认为天津河北合并

决策欠妥

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

而且,20世纪60年代

中苏交恶

,沿海城市面临苏联海军的威胁,大批工业企业和党政机关内迁,天津市也有40多家工业企业内迁,河北省委在天津市已不再适应形势需要。

1967年初中央宣布天津市由河北省辖市改回

直辖市

,河北省会内迁保定,1968年又迁到

石家庄

。天津市和河北省再度“分家”,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1961年后天津市辖区缩小,再次分出天津专区和沧州专区

1973年,天津市合并了河北省的宁河县、静海县、武清县、蓟县、宝坻县5个县,基本形成了今天天津市的区划版图,这也是天津市

最后

一次大的区划调整。

之后天津专区余下辖区改称

廊坊

地区,

廊坊地区

于1982年改为地级市廊坊市。

▲2009年前的天津市政区图,2009年汉沽区、塘沽区和大港区合并为滨海新区

天津市与河北省的分分合合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天津市从河北省中“独立”,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它作为北方的

特大城市

工业基地

,在华北乃至全国大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而天津市崛起于近代短短百余年间,既得益于其毗邻北京坐镇渤海的特殊地缘位置,更是因为它自身领先于河北省各地,成为了华北近现代发展的

先行者

推进器。

而河北省“失去”天津后,经济规模大不如前,而且河北省包围着天津、北京两座直辖市,也面临着京津的“虹吸”。

然而,天津市目前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困境,其GDP在中国大陆城市排名已经从巅峰时期的第五名,跌到第11名。因此,近年来网络又兴趣很多“天津应重新成为河北省会,带动河北发展”的呼声。

▲2021年,天津GDP排名全国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