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风俗糯米饭)

2024-01-18 02:39 来源:网络 点击: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风俗糯米饭)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有春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还有兴义的“查白”歌节,安龙的“毛杉树”歌节,晴隆的赶干洞节,兴仁的火箭节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桥节、过卯节等节日。其他少数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节日。

春节

春节,也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一般是从除夕起到正月初三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边去挑“聪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后于别人,熬更守夜,一听

布依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与汉族相似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大年节,据方志记载,布依族“以十一月为岁首”。平塘、荔波一带至今仍在十一月三十日“过小年”,但大多数地区已将年节并入春节。每到腊月,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缝制新衣。除夕以丰盛酒菜供奉祖宗,并燃放爆竹,阖家守岁到鸡鸣。正月初一则有姑娘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入畜圈(意为“六畜兴旺”)之俗。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朗绍朗冒”;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有的地方还举行玩龙、舞狮、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娱乐活动。一般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开始下地干活。

二月二,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云南省的布依族,这个节日要过三天,进行以祭“老人房”为中心的祭祀活动。三月三,主要是祭山神或扫寨赶鬼,预祝丰收。贵阳附近村寨,举行“三月三对歌会”,又称“仙歌节”或“地蚕会”(传说这天害虫闻听歌声就不敢危害庄稼)。四月八,是纪念耕牛的节日。布依族各地将这一节日称为

“牛王节”

或“牧童节”、“开秧节”等。这天家家吃“牛王粑”和糯米饭,并以之喂牛,让牛休息一天,用枫树叶泡水给牛洗澡。这一天也是惠水一带布依族青年男女坡上聚会吃糯米饭、唱歌玩乐的日子。

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与此同时,召开“议榔”会议,宣布各种榔规榔约,且由榔头监督执行,借以保护社会财产安全。许多地方(如惠水县的董朗河两岸、兴义市的查白场等)还举行规模盛大的玩山活动。六月六节还有相关的传说。如兴义的查白场传说是为纪念被恶霸逼婚、双双殉情的一对青年男女的;安龙县则是纪念布依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胜利。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经国家民委批准,确定“六月六”为布依族人民的共同佳节。其隆重程度,仅次于大年节。

吃新节,又叫尝新节。因各地的谷米成熟有先有后,过节日期不尽相同。一般在稻谷将成熟时,由家中男子到田中摘来少量谷穗,放在甑中与糯米一同蒸熟后敬祖。望谟、册亨等地,把新糯谷取来后,先煮熟晾干,舂去谷壳,再用开水泡胀蒸成糯饭,布依语称“根金毫模”。

布依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包括大年节、二月二、六月六、吃新节:

1、大年节:据方志记载,布依族"以十一月为岁首"。平塘、荔波一带至今仍在十一月三十日"过小年",但大多数地区已将年节并入春节。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朗绍朗冒";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

2、二月二: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云南省的布依族,这个节日要过三天,进行以祭"老人房"为中心的祭祀活动。

3、六月六: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经国家民委批准,确定“六月六”为布依族人民的共同佳节。其隆重程度,仅次于大年节。

4、吃新节,又叫尝新节。因各地的谷米成熟有先有后,过节日期不尽相同。一般在稻谷将成熟时,由家中男子到田中摘来少量谷穗,放在甑中与糯米一同蒸熟后敬祖。

扩展资料:

布依族自称“布依”。“布”在布依语里是“人”、“族”或“民族”的意思。“越”或“依”是古越人对自己的称谓。史载族名“越”、“夷”、“俚”、“包”都是“依”的同音、近音或转音。

汉族史家因“依”与“夷”音近,而“夷”又历来作为边疆少数民族的泛称,故译写为“夷”,因此一直对布依族人民称“夷人”。1949年11月24日,贵州省惠水境内获得解放之后,首先在僚人的高度聚居区成立“金安彝(夷)族自治区”。

1952年10月3日正式成立惠水彝(夷)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与汉族的交往中惠水僚人自称“夷家”或“夷族”、“夷人”,当时根据音译,将“夷”误写成“彝”。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依族

盘点: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仅是因为民族的种类多和历史的流传远久,更多的是每一个种族流传下来的文化有多种,更是在表现的特色上也是丰富多彩的。

那么,你可知属于中国56个民族中的布依族,在传统节日上,流传继承着怎样的节日?随我一起去 布依族文化 中看看吧!

布依族是中国大家庭中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民族。它主要源于古代的“百越”民族,秦汉以前称“濮越”,唐宋时期称“仲家”。1953年正式定名为“布依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布依族不断地分迁、融合、发展,既保留了本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同时也吸取了相邻民族的外来文化的精华。布依族节日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布依族特色的文化,布依族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三月三、四月八、端阳节、六月六、七月半、中秋节、“吃新节”、重阳节等,其中以春节、六月六最为隆重。

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贵州兴义地区布依族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届时有周围10多个县乃至云南、广西的各族群众数万人参加,规模可谓盛大。关于节日的来历,传说是古代这里有对青年,男的叫查郎,女的叫白妹,俩人早有爱慕之心。某日,白妹在山上砍柴,险遭猛虎袭击,查郎射杀老虎,二人确立爱情。山官垂涎白妹如花似玉的容貌,但威逼利诱皆告失败,于是害死查郎,抢走白妹。白妹放火烧毁山官宅第,并投火殉情。群众为纪念他们,把当地寨名改叫查白寨,把白妹殉情的日子定为节日,把查郎射杀老虎的地方当作歌场。

节前各家拆洗衣服被帐,挂满村寨前后,象征白云缭绕,取意干干净净,清清白白。节日里扶老携幼,成群结队,赶往查白寨周围。年轻人不仅盛装英姿,而且带着定情信物,跃跃欲试,盼望得到查郎与白妹那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赛歌,白天在歌场赛,晚上到住户的院里或屋中唱,主人供给“花米饭”(染成五色的糯米饭)和“茶水”(实际上是米酒,布依人习惯以酒代茶待客)。认亲访友,吃汤锅。传说汤锅起源于炖吃查郎射死的老虎,后来是虎骨炖牛肉汤,现在多以山泉水大锅炖猪肉、狗肉代替。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节日游乐外,还增加了旅游购物的内容。总之是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过了今年,又盼来年。

布依族的大年辰

辛劳了一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一过就开始为年节做准备。到了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更是忙着杀猪、熏肉、灌香肠,妇女们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给家人缝制新衣和新手帕。在外地工作的男人和已婚年轻妇女都要赶回家与亲人团聚。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制成的麦芽糖等果品在家里“送灶神”,请它向“玉皇大帝”禀报时。多管人们说些好话,多多赐福与人间。送灶后,人们要准备香、烛等祭神用品,请“先生”写对子,不仅大门上贴,连侧门、窗户都要贴上“六畜兴旺一等临于”以示人们对幸福签好生活的向往和连求此外,不少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门神,在家里的墙上贴满各种喜庆的年画。三十晚上是最热闹的日子。

布依族从三十到初一是不相互串门的。人们都在家中烧起一炉熊熊炭火,全家老少围火而坐。他们先用酒肉等物祭把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大年初一也很有讲究、人们都在家里北各式彩灯,晚八各式各样的彩灯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烘托出了一派红红火火的节日气氛。过了大年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小孩子们须每家拜到,既表承了他们对长辈的尊敬,又可以得到老人们赏给的压岁铁布依族人民是能表善舞的民族,每逢年节,青年男女三三两两相约去“赶表”,以歌声来表达被炸的爱慕,或聚在一起在唢呐、现身、根荒、姐妹萧、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铜鼓刚把”等欢快的舞蹈,初九那天叫“上九”;按当地风俗,到这一天才能“煮生”,即先燃起香烛,将生肉供祖宗,然后将生鸡、生自煮熟,再放到香案前供一回之后方能享用。有些布依族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还要正月三十校“小年”。

二月二

可以说是以祭“老人房”为中心的全民性的祭献活动。解放前,凡有布依族分布的地区,几乎每个材寨都建有专供祭祖的“老人房”。有的放有神牌、香位或挂有皮鼓、铜鼓,平时不许人进出,更早一些时候还有专人守候。每年凡到这一节日前,由村寨轮流承担祭献的承头户,挨家收集祭献所需的东西或捐款,天黑前把祭品(包括鸡、猪肉、各种熟荣和果品)送至“老人房”内,然后由承头户负责祭献。祭毕,由祭献者在老人房共享这些祭品。但在祭献或进食的过程中,有一条传统的禁忌必须严格遵守,那就是不许任何人在这种场合讲话、发出笑声,更不准放屁。

据说要是在祭献中有人发出声响,就会招致祖先对看管各种野兽的失灵,到时,村寨里的家禽、牲畜就会遭受野物的偷袭和咬吃。如那一个冲犯了这条禁律,就必须承担全部重祭的一切费用。有些村寨,习惯上还要在那天上,虐诚地在大门上放一个鸡蛋,并面对祭“老人房”的方向表示敬意,到了深夜则由祭献人分头到每家门上取回。在此过程中,都不能发出任仍声响。祭老人房的后两天,一般均不许干农活,青年男女也可邀约到寨外山野僻静处唱歌对调玩耍。无论是聚居区或杂居这的布依族人民,都把建盖老人房和从事这一祭献活动,看成是与本民族固有文化特彼密不可分的、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传统表现。

三月三

三月三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地区不同。节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贵州省贵阳市马当地区的布依族,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称为“地委会”节。据布依族老人讲,开春以后,地蚕危害庄稼,啃食包谷苗等农作物。于是,在三月初三,他们将炒好的包谷花带到坡上去祭地蚕。他们在山坡上边唱山歌边吃包谷花,据说这样可以“迷住”地委,堵住它们的嘴,使他们不能咬种子和禾苗。有的地区将这一天作为祭社神、山神的日子。社神是一村或邻近几个村共建社们,临时集资买猪、牛宰杀供祭供家之日,外人禁止入村。这一天,望漠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饭,关岭地区要做清明粑,贵州省西部地区布依族人民要扫墓。有的地区这天集会唱歌游玩,进行社交活动。

相传有一家三个亲姊妹同嫁在一个寨子里,日子过得都很好。有一天,外公想去看看外孙,三家的外孙们听说后都争着要外公先到自己家去。外公说,在三月初三那天,你们把自己做的最好的糯食带到寨子路口,看谁家的味道好我就先到谁家去。这天,大女儿家炸了油团,二女儿家打了糍粑,三女儿家做了五色糯米饭,外公来到寨口,把三家的东西打开一看,五色糯米的色泽鲜艳,味道清香,他最喜欢,于是就先去了三女儿家。

从这以后,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户户都要做花糯米饭来招待亲戚朋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节。

布依族有什么节日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除过大年、端阳节、中秋节等与汉族基本相同外,“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都具有本民族的固有特色。

布依族的大年节

大年节,据方志记载,说布依族皆“以十一月为岁首”。其时应在这月为是,但现在已统一并入春节,辛劳了一年的布依族同胞秋收一过就开始为年节做准备。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逢制新衣。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布依族同胞用糯米制成的麦芽糖等果品在家里“送灶神”, 请它向“玉皇大帝”禀报时,多替人们说些好话,多多赐福于人间。送灶后,人们要准备香、烛等祭神用品,请“先生”写对子,不仅大门上贴,连侧门、窗户都要贴上“六畜兴旺”等,以示人们对幸福签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此外,不少人家还要在大门上贴上门神,在家里的墙上贴满各种喜庆的年画。除夕以丰盛酒菜敬供祖先,燃放爆竹,合家守夜直到鸡鸣。正月初一天刚亮,姑娘们都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则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在畜圈之中,意为“六畜兴旺”。

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榔梢”;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初九那天叫“上九”;按当地风俗,到这一天才能“煮生”,即先燃起香烛,将生肉供祖宗,然后将生鸡、生自煮熟,再放到香案前供一回之后方能享用。有些布依族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还要正月三十校“小年”。在此期间,有的还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有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比赛,参加者多达数万人。镇宁扁担山一带的“玩龙”活动,意在祈求龙神保佑来年农事丰收,百事吉利。

布依族的三月三

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地区不同,节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在贵州省贵阳市马当地区的布依族,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称为“地蚕会”节。据布依族老人讲,开春以后,地蚕危害庄稼,啃食包谷苗等农作物。于是,在三月初三,他们将炒好的包谷花带到坡上去祭地蚕。他们在山坡上边唱山歌边吃包谷花,据说这样可以“迷住”地鬼,堵住它们的嘴,使他们不能咬种子和禾苗。有的地区将这一天作为祭社神、山神的日子。如同(清)《南笼府志》所言:“其俗每岁三月初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故当地人又称是日为“仙歌节”或“地蚕会”。一村或邻近几个村临时集资买猪、牛宰杀供祭,供祭之日,外人禁止入村。这一天,望漠的布依族要吃三色糯米饭,关岭地区要做清明粑,贵州省西部地区布依族人要扫墓,有的地区这天集会唱歌游玩,进行社交活动。

布依族的四月八

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节”、“牧童节”。黔西地区也称为“开秧节”。贵州荔波一带,每逢这个,节目要做黑糯米饭敬“牛王”;望溪县要吃四色糯米饭;有的地区不但要做糯米饭还要杀鸡备酒祭祖,并用鲜草包糯米饭喂牛,给牛洗澡,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牛的爱护和酬劳;个别地区还要举行斗牛、赛马等娱乐活动、米花节采花节又称“女儿节”,是甘肃省文昙搏赠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相传莲芝姑娘聪颖伶俐,勤劳智慧。她教会人们垦荒种粮,纺线织布,又采来百草为百姓除病,不幸于五月端阳在采花途中遇险殉难。为了纪念她,人们将五月初四定为“采花节”。届时,藏族姑娘在兄弟的陪伴下,纷纷进山采花。五月春风,花开遍地,杜鹃、芍药、构把、草梅、贝母、酒曲等鲜花争奇斗妍,花如海、歌如潮,令人心旷神怕。姑娘们头戴味香色艳的鲜花环,手捧花束。围着篝火且歌且舞,通宵达旦。黎明时分,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边走边舞,向莲芝姑娘道别。采花的队伍进寨时,艾老乡亲们盛情欢迎、款待。姑娘们则给大家赠礼品。晚上,全寨又把采花的姑娘和小伙子们请到一起,互敬美酒,祝福健康、吉祥。

查白歌节

黔西南兴义一带布依族民间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相传,布依族的查郎和白妹相爱,财主抢走了白妹,害死了查郎。白妹悲愤交加,在农历六月二十一日放火烧毁了财主大院。并跳在烈火中殉情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恋人,把查郎受害的地方定名为“查白”,把自妹殉情的日子定为“歌节”。多少年来,每当农历六月二十一日“查白歌节”时,布依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查自地方举行盛大歌会。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 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六月六

布依族人民传绕的民族节日。因这个节日过得比较隆重,所以有的地区称为“过小年”。布依族普遍过“六月六”,但有些地方对节日来源传说不同。传说在人类早期,布依族始祖“盘古”会种水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海龙王的女儿,互相爱慕而结为夫妻,一年后生了个儿子,名叫新模。若干年后盘古六月初六去世,为了纪念他发明的水稻种植技术,确保五谷丰登,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家杀猪宰羊供奉盘古,世代相传形成了民族节日。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池里传说这样做蝗虫就不会来吃。

贵州省惠水县流传着“六月六”传说,在很久以前,董郎地方,有一个名叫阿尔的长工,因家境贫寒,年过三十还未娶妻。阿水勤劳朴实。又喜好唱歌,在对歌中,他与一位姑娘相互爱慕。这对情人在歌中传情,歌中相爱,永结终身。所以直到现在,这地区的布依族青年男女,每逢农历六月六,便身着盛装到这里对歌。安龙地区还传说,兴义县有个姓刘的大土豪勾结龙广的地主屠杀抢掠布依族人民,人民起来反抗,经过英勇斗争,终于在农历六月初六击败了敌人,为了纪念人民的胜利,便定这天为重大纪念日。

毛杉树节

居住在黔西南安龙县的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叫“赶毛杉树”。在纳拿和者棉之间,有一块十亩见方的小土丘,当地称它为“毛杉树”。每年从农历三月初三以后的第一个“蛇场天”开始,聚集了盘江两岸的布依族、苗族和其他民族的青年男女赶三天歌会。第一天“蛇场天”,大家起吃五色糯米饭来祝贺节日。第二天是“马场天”,天一亮人们就赶到毛杉树进行各种传统的文娱活动,傍晚男女青年对歌.通过对歌寻找理想的侣伴。第三天是“羊场天”,远方的客人要上路,客人向主人道别,互相祝愿。关于“毛杉树节”有一传说故事,南盘江边有一布依族村寨,寨子里有一叫杉郎的后生,邻寨有一姑娘叫村妹,两人在劳动中相识,在劳动中相爱。正当他们要成亲之际,山上的魔狼抢走了树妹。杉郎大战魔狼,终于救出了树妹。但是魔狼变成了许许多多的“蚂炸”(蝗虫)来糟踏庄稼。树妹为保护庄稼,一连唱了二十七天的歌,害虫随着歌声消失了。但村妹累病了,在三月初三“蛇场天”离开人间。第三天杉郎也因悲伤去世了。不久在杉郎和树妹的坟上长出了杉树。当地的人们称这些树为“毛杉树”。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人民便举行歌会纪念他们。

布依族是过哪个节日?

布依族除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和汉族一样外,其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这一天是布依族祈福敬神的日子。"六月六"也是较为重要的传统佳节,有悠久的历史,素有过"小年"之称,各村寨家家户户,杀鸡宰猪。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