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

2024-06-28 19:39 来源:网络 点击: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明清两朝古都,同时北京地下也埋藏着不少古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个怪事连连的事情,一个清朝的四品文官,竟然穿着一件一品武将官服和一件龙袍,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还梳着明朝人的发髻。

2006年5月,北京石景山区一家研究所的工地上正在施工,挖掘机一铲子下去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在场工人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口棺材。等闻讯赶来的考古人员打开棺材一看,棺材竟然躺着一具干尸,干尸的面部已经变黑,但是没有露出骨头,皮肤和头发保存的还比较好,五官清晰可辨。经专家鉴定这具干尸为男性,身高一米七左右,可惜的是棺材和干事附近没有发现陪葬品。

从墓志铭来看,这是一位四品官员的墓穴,而令人惊奇的是他不但身穿一品官员的服饰,陪葬品竟是皇帝独有的龙袍,并且留着明代的汉人发束。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

让人奇怪的是他的左脚有6跟脚趾。在他的陪葬物中刻着“中宪大夫”字样,在清代这是四品文官的称谓,而在干尸身上穿着是一品武官才有资格享用的“麒麟”补服。

暂且不说这是否僭越,那件陪葬的龙袍又是出于何种目的?又怎会留着明代发型?

太多疑团只能从墓主人的陪葬物中加以分析,学者们发现了一些文字记载,墓主人叫黄拙吾。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

棺材上写的清清楚楚,下葬的是一位清朝的大臣,然而贾卫平却发现,干尸脑后赫然挽着一个明朝的发髻。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

干尸头顶的明朝发髻

清军入关以后,清朝统治者发布了一个严厉的“剃发令”,要求凡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按照满清发式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并且提出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口号。既然在当时,不剃发是要掉脑袋的,那么这个墓主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他却能在清朝违反严酷的法令,带发下葬呢?

这具干尸身上有很多疑团。第一个疑团便是他身上穿着的衣服,因为那竟然是一件龙袍!众所周知,龙袍只有皇帝才有,难道他是某位皇帝吗?但是有哪位清朝皇帝会葬在这里呢?

干尸的外套是一件绣有麒麟的清朝一品武官的朝服,里面则穿有一套上下两截的皇帝礼服。你说这可能是他生前立有大功,是皇帝赏赐给他的,但是在他身边发现的另一件陪葬的龙袍又是什么鬼?皇帝赏赐给功臣龙袍的时候还会给他准备两套换着穿么?实在是太奇怪了!

第二个疑团是干尸的发型,因为头发保存完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盘起的发髻,明显是明朝的发式。清朝可是颁布了“剃发令”的,不剃发就杀头,更别提在朝当官什么的了,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第三个谜团是干尸的无比矛盾的身份信息。在干尸的棺头上有这具尸体的身份,即“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专家们翻遍史书也没发现关于这位黄拙吾老先生的只字片语,况且中宪大夫只是一个四品官职,那他怎么能穿上龙袍和一品官员的朝服的呢?有人认为他是康熙帝抚养大的爱新觉罗·胤礽,有人认为他是明帝后人,又有人说他是清康熙时期的“中宪大夫”黄拙吾,还有人说他是多尔衮呢!

专家复原古尸面貌后,发现他死的时候差不多50多岁。怀疑古尸是爱新觉罗·胤礽的人就说了,那不正好吗,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刚好51岁呢!至于龙袍和武官朝服,那应该是当时的雍正可能想到毕竟他是康熙最宠爱的、亲自养大的前太子,给他穿件龙袍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穿龙袍可以,不可以被其他人发现了,所以在龙袍外面套了件武官的朝服。可是史料上记载胤礽被葬在天津黄花山,和石景山位置不符。

围绕这具干尸的身份,已经诞生了五六种猜想,可似乎哪一种都无法自圆其说。就在这时,贾卫平想到了一位特殊的专家,他就是中国刑警学院刑侦专家赵成文。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

刑侦专家赵成文

赵成文虽然是刑侦专家,但他有一项神奇的本领。由他主导开发的一种人像模拟系统,能对千年前的古人相貌进行复原。此前长沙马王堆女尸的复原像就是他的作品。这一次,他想通过人像复原技术,来这具干尸的真面目。在复原人像的过程中,赵成文教授通过观察死者的前额部位的毛孔,发现了疑点。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

我们都知道,身着龙袍下葬,是皇帝才有的特权,而这座墓葬的规格太低,根本不可能是皇帝的墓葬,随着挖掘的进一步进行,观察专家对整件龙袍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最终确认这件龙袍其实并不是皇帝穿的龙袍,而是龙袍的孪生兄弟蟒袍,蟒袍是一种明朝出现的服饰,大多用来赏赐那些有功之臣,到了清代蟒袍被视为吉服,文武百官都可以穿在身上,只是规格不同,所以墓主人的真实很可能是一位康熙年间的官员,那么清朝的官员为什么会留着明朝的发髻呢?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

拆解尸身的发髻,专家发现尸身的头部前半部是没有头发的,而且是连发根都被剔除了,这说明死者生前遵守了清朝剃发易服政策,既然生前已经剃发了,为何死后还要扎起发髻下葬呢?事实上清朝实行剃发易服政策,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激烈抵抗,不得已清政府做出了让步,针对剃发易服政策提出了十从十不从,其中有一条就叫做生从死不从,也就是生前必须剃发,死后下葬却怎么梳头发就不管了。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

随着考古过程的不断进行,根据墓志,考古人员发现干尸为清朝康熙年间的“中宪大夫”、四品文官黄拙吾。原来黄拙吾为官期间,因为工作突出,皇帝赏赐了他,一品的“麒麟补服”和“五爪龙袍”。晚年的黄拙吾仍然认为自己是一名明朝的汉人,要求死后将自己的发辫挽成发髻,按照明朝的发式入葬。

干尸出土后,人们对于墓主人身份的猜测有许多,如多尔衮、康熙第八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礽。如今经过科学的分析,真相终于大白,各种谜团成功解开,而关于墓主人则正是黄宗吾。

北京挖出干尸, 穿大清龙袍是明朝发髻, 有人说他是韦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