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湖南在古代叫什么

2023-10-25 02:46 来源:网络 点击:

湖南在古代叫什么

湖南在古代叫什么

湖南的历史演变:

1.湖南在夏商周时期是荆州的南疆。

2.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苍梧县、东亭县。

3.秦始皇设黔中、长沙两郡;

4.西汉初期属长沙,汉武帝以后属荆州刺史,辖武陵县、桂阳县、零陵县、长沙县;

5.三国分属荆州、吴国、昭陵郡,即荆南五郡;

6.西晋属荆州、广州;东晋属荆州、襄州、江州;

7.南朝的宋、齐、梁分属襄州、颍州和一小部分荆州,南朝的陈分属荆州和袁州;

8.汉高祖九年。建安元年(589),平南陈,统一中国后,在湖南设长沙、武陵、沅陵、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八郡。

9.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属山南东路、江南西路、贵州中路、贵州中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在衡州设湖南观察使,从此被封为 湖南 中国行政区划史上。

10.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定都长沙。

11.宋朝将全国分为道,道由州、府、军、狱组成,各辖数郡。湖南主要在镜湖南路。

1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于湖广省。

13.明代各省设政务院,后改为政务院。

14.清代地方实行省、省、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建安年间,湖广行省司法厅成立,湖广右政治使节和偏院巡抚全部迁到长沙。

湖湘省分南北,湖南是一个独立的省份。康熙三年(1664年),设立湖南省。雍正元年(1723年)设湖南为政事大臣,雍正二年改偏远总督为湖南巡抚。

扩展信息:

湖南产地:

湖南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代人类活动。12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种植水稻,5000年前湖南先民就开始在这里生活。

原始社会,湖南是三苗、白蒲、阳岳(白岳的一个分支)之地。根据宁乡县、安乡、金石、澧县、道县、平江县的考古发掘,证明40万年前的湖南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早在1万年前就已种植水稻。早在5000年前,湖南的先民就开始在新石器时代生活。

民俗文化: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简单和正义 勇气和武术 实用性 和 自我完善和提高。quot。 简单 即正直、豪放、不加修饰、无拘无束。 正义与和平。quot意味着强烈的正义感和群体取向。两者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

湖南和湖北以前叫什么名字?原来湖南湖北以前是一个省是一家人啊

说到以前湖南和湖北的名字问题,它 其实很简单很简单。只要研究过湖北或湖南历史的人都知道,以前的湖南和湖北其实同名同姓,同属一个家族,如果他们没有 t研究它,他们可能不会 我不知道。所以让我们 让我们为那些没有看过的人看一看。没有研究过。其实我们以前是湖北湖南一家人。具体怎么说呢?这里 细节是什么?湖北和湖南都位于中国中部,山水相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湖北和湖南,属于 楚 文化圈,在语言习俗、文化积淀等方面有很多异同。

近年来,

到了西周,有了很多小诸侯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属于楚国了。他们繁荣时期的首都和统治中心都在杜英,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迄今为止,湖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 楚 。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封制被废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集权的郡县制。前楚国的疆域分为南郡(即今天湖北的大部分地区)、西北汉中、北南阳、西南长沙、贵州、九江,分别属于今天的陕西、河南、湖南、贵州、江西。到了西汉,沿袭秦制,郡县划分差别不大,但整体归于荆州刺史,也就是三国时期的荆州刺史刘表。

后因吴栋战争赤壁之战、蜀汉战败,荆州分别被吴栋、曹魏瓜分,江夏县、五常县、南郡、宜都县、建平县、武陵县、长沙县、襄阳县、南阳县、南翔县、宜阳县、魏星县、新城县、尚勇县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战乱频繁。湖北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组织划分非常混乱。直到隋朝统一中国,才出现了一个对湖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字。

除了今天湖北省的西北和东部,其他地区再次属于统一后的荆州,也就是今天湖北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外,还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治理,即江夏县,它被命名为 鄂州 在隋朝,和 湖北 成了今天湖北省的简称。唐代全国分为十五路,荆州从东、西、北、南四个方向再次分为山南东路、淮南路、江南西路、千中路,分别归山南东路、京南路、武昌路管辖。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南方进入大分裂时期。湖北襄阳、随州北部属于北朝,南部分别归南唐、后周、蜀管辖。在北宋,另一个历史性的行政区划是 镜湖北路 以及单词 湖北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包括今天。

湖北区域内的大部分地区。

元代,正式实行了行省制度。湖北地区成为湖广行省,进一步明确了区划格局,治所的中心区域仍在长江以南的武昌、兴国、汉阳一带,“省”这个名词也是首次出现。 明清时期,真正意义上的“湖北省”已经出现了,行政区划格局与今天相差不大。康熙初年,将明代的“湖广行省”进行分置,以洞庭湖为界,分为湖北布政使司和湖南布政使司,今天的湖北省全境归属湖北布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省名就一直沿用至今了。

包括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8府,与今天的湖北省大致相同,直到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 湖南省。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湖北一样,同是纳入楚国的版图。秦朝实行郡县制后,设有长沙郡、黔中郡、桂阳郡、零陵郡等。

西汉初年曾实行分封制,湖南地区属于长沙国,由西汉开国功臣吴芮分封为长沙王。长沙国一直沿袭到东汉初年才被汉光武帝刘秀废除。 三国时期,荆州成为蜀汉与东吴激烈争夺的地区。

蜀汉在争夺中失败,长沙、桂阳、零陵、武陵都归入东吴。 西晋统一全国后,湖南地区分别归属于荆州和广州。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又设置了湘州、江州、沅州等治所。

隋朝时期再次改州为郡县,恢复了秦汉以来的旧制,在湖南省内设立了8郡,分别为长沙郡、武陵郡、沅陵郡、澧阳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 到了唐朝,又将郡改制为州,其上又设都督府管辖。湖南分属山东南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时期设置了一个湖南观察使的官职,“湖南”的名称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宋朝时期,全国行政区划分为路、州、府、监、县,今天的湖北、湖南区域分设了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 在元代,湖南湖北都归于湖广行省,有一个具有特色的地方是,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元朝实行的是土司制度,一直到清代雍正时期改土归流中才废除。 明代承袭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湖广行省南北分治,到雍正年间,正式出现湖南巡抚,湖南成为独立的一省从此固定下来,直到今天。

湖南长沙的古称,解放前的称呼

长沙,别称星城,古称潭州,唐武德三年(621年),又改长沙郡为潭州。五代梁天成二年(927年),马殷建楚国,改潭州为长沙,作国都。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复置潭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4年),改潭州为潭州路,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文宗天历二年,以潜邸所幸,改天临路。元至正二十一年(1364年),朱元璋改天临路为潭州府。

明洪武五年(1372年),再改为长沙府。

长沙市在古代叫什么名字

长沙古名也是长沙,古又名潭州。

公元前221年,以长沙为中心,在北至湖北以南、南逾南岭、东临江西西北、西接沅水流域的范围内建立起了长沙郡。

据记载,长沙地区夏时属三苗国,后华夏族征服三苗族,长沙地区成为扬越人居住地,名沙,意为湘江两岸白沙如带,而加之古越语发语词或虚敬词长,得名长沙。

隋文帝开皇九年,以长沙有昭潭,改湘州为潭州,设立潭州总管府,改临湘县为长沙县,此为长沙县名之始。隋炀帝时废除潭州而复置长沙郡,以长沙县为郡治。

扩展资料:

长沙商业繁荣兴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交易兴旺,清末即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一批现代化商品设施相继建成,全市集散物商品量、交易额、商业活动的辐射面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餐饮、文化、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产业独具特色。

银行、保险、证券、外汇交易日趋活跃,与国际金融接轨步伐明显加快。

而且教育科技发达。现有普通高等院校37所,在校学生27万人,科研开发机构97个,各类科技人员27万多人,特别是在系统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方面拥有一批高尖人才。

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杂交水稻、银河巨型计算机、**婴儿、遗传工程、磁悬浮列车等技术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长沙的交通通讯也非常便利已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现代化交通体系,长沙黄花机场是国际空港,已开通39条航线,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曼谷等特大城市和地区。

以长沙为中心的全省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107、319、京珠高速等公路均汇于市区,长沙已列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

长沙又是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京广复线贯穿南北,湘黔、浙赣、石长线连接东西;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港区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具备千吨级生产能力。

长沙综合通讯能力居全国第3位,可与全国各地和世界180多个**及地区进行通讯联系。

湖南省湘乡市以前叫什么

湘乡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属长沙郡湘南县。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沙郡。

后于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封长沙王的儿子刘昌为湘乡侯。

自此始有湘乡之名。东汉时改长沙郡,原湘乡侯领地改为湘乡县。西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刘欣将涟水流域赐给长沙王子刘昌,封他作湘乡侯,这是湘乡建置之始。东汉建武初年,原湘乡侯领地置湘乡县,原荆州零陵郡,县治就在今市城。

三国吴时属衡阳郡,并为衡阳郡治所在。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42年)并连道入湘乡县,县域扩大,仍属衡阳郡。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衡阳郡,将湘乡、湘西、衡山三县合并为衡山县,属潭州总管府。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潭州总管府为长沙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衡山县复置湘乡县。元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为湘乡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湘乡州降为湘乡县。清代,湘乡县属长沙府。1914年改府州建制为道,湘乡县属湘江道。

1922年,废道制,湘乡县直属省辖。1937年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邵阳),1940年4月改属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益阳)。在习惯上,湘乡有“新湘乡”和“老湘乡”的区别。将现在的湘乡称作新湘乡,将1952年拆县前的湘乡,称作“老湘乡”。

中华*****成立后,湘乡县属益阳专区。1952年,湘乡县划出现在的双峰县全境及涟源一部分,余下仍称湘乡。次年11月,湘乡改属邵阳专区。1965年7月,改属湘潭专区。

1983年2月,湘潭撤地建市,湘乡改由湘潭市管辖。1987年3月6日,湘乡县正式改为湘乡市。

湖南张家界,什么时候就叫张家界了,以前叫什么名字

湖南张家界以前叫大庸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张家界市,旧称大庸,是中华*****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市境东临常德市,南达怀化市,西南界湘西州,西北接湖北省恩施州。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形以山地为主。

张家界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素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美誉。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世所罕见,1992年12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扩展资料:

历史

1985年5月,中华*****国务院批复同意撤大庸县建大庸市,仍隶属于湘西州管辖,同年10月16日,县级大庸市正式成立。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升格为地级市。

为此,湖南省的行政区划重新进行了调整,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分出桑植、大庸二县市,从常德市分出慈利县,共同组建地级大庸市,组建的地级大庸市管辖的区域包括永定、武陵源两市辖区和慈利、桑植两县。

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大陆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也赋予了城市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