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镜花缘》百位才女:人也惊艳,名也精妙

2023-11-18 04:25 来源:网络 点击:

《镜花缘》百位才女:人也惊艳,名也精妙

《红楼梦》说“女人是水做的”。《镜花缘》说,女子是百花,是仙子。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

对“才女”一词最好的诠释是什么?《镜花缘》给出了答案。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凭借着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借“镜”“花”二字展开全文,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瑰丽多姿的神仙世界,讲述了百位花仙子翩然入凡世后发生的神奇故事。掌管百花的百花仙子与她手下的九十九位花神同时被贬下凡历劫,百花仙子本人投胎为故事主人公唐敖的女儿,而其余的花神也投胎为九十九名才女。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唐中宗复位后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

李汝珍,号松石道人,清代小说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白话小说《镜花缘》。《镜花缘》的书名取自佛典“镜花水月”,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镜中花”“水中月”。 《大智度论》的卷六写道:“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是十喻,为解空法故。”这些事物美则美矣,但是却寓意着“虚幻”与“无常”。镜中之花,水中之月,虚无缥缈,玄之又玄。寓意人在尘世,不过如镜中虚影,水中之月,终将如花般凋零谢世,消失在尘烟中。 其中镜花水月,意为虚无缥缈,而缘指仙缘。“镜花缘”三个字可以联想到“镜花水月”这个成语,作者李汝珍在书中也多次点出。李汝珍拈来“镜花缘”做题目,是要借此表达他的人生感知。缘本是佛教名词,因缘之谓也。按古人的理解,缘常常是天定的前定的。小山前世本是蓬莱山的百花仙子,百谷仙子化道姑点化唐小山有几句话意味深长:“今日相逢,岂是无缘;不但有缘;而且都是宿缘;因有宿缘,所以来结良缘;因结良缘,不免又续旧缘;因续旧缘,以致普结众缘;结了众缘,然后才了尘缘。”十二句十一个缘字,宿缘、旧缘、良缘、众缘、尘缘,《镜花缘》写的就是这种缘——仙岛上的百位花仙和人间的百位才女之间的“天命造定”的奇妙因缘,虚构了一场“奇奇幻幻”、“渺渺茫茫”的“群芳被谪”公案,百花仙子因口角微事而牵连群花降谪尘凡,她们的命运被神秘莫测的“群花定数”所支配。仙岛群花化作人间百女后的际遇,更深刻地寄寓着作者“镜花水月”的感慨。李汝珍的朋友许祥林在解释《镜花缘》的书名的时候,也特别说道:“‘镜花缘’者,色相皆空,因缘有定。”清代末年有位文人孙吉昌在《绘图镜花缘题词》中也说道:“镜花本空相,悟彻心无疑。”

小说作为一种故事性的虚构文学体裁,人物塑造是其创作和文本的构成要素之一,而通过主题的揭示反映、批判社会现实则是实现其终极目标的途径之一。作家精心揣摩之后的得意之作,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肩负着作家寄寓的种种使命,往往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品质、志趣、命运息息相关,是创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小说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人物姓名为人物性格命运埋下了伏笔,也暗示了作家对人物的爱憎褒贬,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是作家创作心路的外化和体现。纵观历史,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无不用他们的生花妙笔留下一个个世代流传的名字,这些名字或千古流芳,或遗臭万年,有些已经从表示人物名称的专有名词转化成带有概念意义、联想意义的普通词汇,超出了文本本身的意义,成为我们日常生活语言的一部分,延伸了作品的影响触角和生命力。《镜花缘》是李汝珍在海属地区采撷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杨易程《中国名人姓名故事》第四十七章指出作者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律、围棋。同样也是小说人物命名大学。李汝珍了除了对《镜花缘》百名“花仙”赋予的名、号外,书中人物姓名也丰富多彩,极具看点。

如57回承志道:“章府十媳,文府五媳,名字为何都象姐妹一般?”宣信道:“这是章氏夫人写信照会各家都以‘英’、‘春’二字相排,以便日后看‘题名录’,彼此都可一望而知。”章府十媳即“章氏十虎”的妻子。大公子名章荭,自幼聘开封司马井老爷小姐井尧春为妻,二公子名章芝,聘会稽郡守左老爷小姐左融春为妻;三公子名章蘅,聘剑南都督廖老爷小姐廖熙春为妻;四公子名章蓉,聘武林参军邺老爷小姐邺芳春为妻;五公子名童芗,聘户部尚书郦老爷小姐郦锦春为妻;六公子名章莒,聘吏部郎中邹老爷小姐邹婉春为妻;七公子名章苕,聘常州司马施老爷小姐施艳春为妻;八公子名章芹,聘兵部员外柳老爷小姐柳瑞春为妻;九公子亿章芬,聘太医院潘老爷小姐潘丽春为妻;十公子名章艾,聘洛阳司马陶老爷小姐陶秀春为妻。“文府五媳”指淮南文府的五位小姐。大小姐名兰芳,许与御史蔡老爷公子蔡崇为妻;二小姐名蕙芳,许与翰林谭老爷公子谭太为妻;三小姐名琼芳,许与学士叶老爷公子叶洋为妻;四小姐名月芳,许与中书褚老爷公子褚潮为妻。第64回卞滨知的七个女儿姓名:大女卞宝云、次女卞彩云、三女卞锦云、四女卞紫云、五女卞香云、六女卞素云、七女卞绿云。第54回掌仲四女:大女名叫掌红珠、次掌乘珠、三掌骊珠、四掌浦珠。蒋进有四女儿:长女名唤蒋春辉、次蒋秋辉;三蒋星辉、四蒋月辉。还有寡嫂跟前两个侄女,一名蒋素辉、一名蒋丽辉。董端有五位女儿,长名董宝钿、次董珠钿、三董翠钿、四董花钿、五董青钿。

李汝珍对《镜花缘》百名“花仙”赋予的名、号寓意十分丰富,涉及姓名学、植物学、药学、音韵学、文学史等相关知识,说起来颇有趣味。《镜花缘》里描写的主要人物是“百花”。百花有“十二师”、“十二友”、“十二婢”之分,在海外还有“名花十二”等等。《红楼梦》第五回有“十二钗”判词,概括地描绘出主要人物的性格,暗寓她们的命运和身世。《镜花缘》里的“百花仙子”也有类似的判词,即第48、49两回里所描写的泣红亭碑记“百花”名姓之后概述的事迹。如唐闺臣是“只因一局之误,至遭七情之磨”。阴若花“虽屈花王之选,终期藩服之荣”。颜紫绡的“幼谙剑侠之术,长通元妙之机”等等。另有仙姑“阐元机”的新诗与碑上人名之后的一段总论,和《红楼梦十二支曲》近似。

名 单

史幽探 哀翠芳 纪沉鱼 言锦心 谢文锦 师兰言 陈淑媛 白丽娟 国瑞征 周庆覃 唐闺臣 阴若花 印巧文 卞宝云 由秀英 林书香 宋良箴 章兰英 阳墨香 郦锦春 田舜英 卢紫萱 邺芳春 邵红英 祝题花 孟紫芝 秦小春 董青钿 褚月芳 司徒妩儿 余丽蓉 廉锦枫 骆红蕖 林婉如 廖熙春 黎红薇 燕紫琼 蒋春辉 尹红萸 魏紫樱 宰玉蟾 孟兰芝 薛蘅香 颜紫绡 枝兰音 姚芷馨 易紫菱 田凤翾 常红珠 叶琼芳 卞彩云 吕尧蓂 左融春 孟芸芝 卞绿云 董宝钿 施艳春 窦耕烟 蒋丽辉 蔡兰芳 孟华芝 卞锦云 邹婉春 钱玉英 董花钿 柳瑞春 卞紫云 孟玉芝 蒋月辉 吕祥蓂 陶秀春 掌骊珠 蒋星辉 戴琼英 董珠钿 卞香云 孟瑶芝 掌乘珠 蒋秋辉 缁瑶钗 卞春云 姜丽楼 米兰芬 宰银蟾 潘丽春 孟芳芝 钟绣田 谭蕙芳 孟琼芝 蒋素辉 吕瑞蓂 董翠钿 掌浦珠 井尧春 崔小莺 苏亚兰 张凤雏 闵兰荪 花再芳 毕全贞

(附:《镜花缘》百花仙子的名字和称号)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提出一个重要理论――名实论。“名”,指名称、概念(及其反映的事物的性质)、理论;同时也指名声、招牌等。“实”,相对于“名”而言,包括事物的存在、内容、实践等含义。”从不同角度可以得不同之“名”,有些名字与人的性格一致,可以为其印证。有些则是名不副实,“无名者”千名万号,“不能名者”大名特名,只有无名,才可得天下之名。《镜花缘》百花仙子和才女名子可谓虚不夺实,名必副实。百花之名与号绝非作者心血来潮、信笔拈来之作。武后越看越爱,不觉喜笑颜开道:“此时洛如、青囊二花经朕封为女史,莫不蒂中结蒂,花中套花,真是双双吐艳,两两争妍。这里作者给出“蒂中结蒂、花中套花”的描述,实际上是“根中有根,话中有话”的用意。在这一旨意的引领下,作者将前十名的“花”及名号,或谐音,或双关,都含有双重含义也正应了文中“双双吐艳,两两争妍”的提示。如牡丹花仙子,名叫阴若花,作者封号为“女中魁”。而在书中阴若花后来做了女儿国国王,名实相符。再看兰花仙子,名叫由秀英,作者封号”血泪笺”。当她在得知丈夫文菘“战死”疆场时,并没有像其他才女那样投缳自尽,而是暗自挥剑上马,冲到阵前亲手杀了仇敌武五思,无奈寡不敌众,死于乱箭之下,恰与其号“血泪笺”相呼应。

《镜花缘》中描述了多达百位女性人物,李汝珍先生不仅给用鲜花的名称赋予百名女子,而且在泣红亭的碑文中对代表各花的女性进行了排名。百花排名的依据主要有两:

一是文中对百花的类别分类:古人爱花,常常拜花为友,尊花为师,封花为王。他们还经常根据花的不同习性分为不同的类别。第五回《俏宫娥戏夸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就提到了上官婉儿把三十六花借师、友、婢之意,分为上、中、下三等,所谓师者,即如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腊梅、杜鹃、玉兰之类,或古香自异,或国色无双,此十二种,品列上等。当其开时,虽亦玩赏,然对此态浓意远,骨重香严,每觉肃然起敬,不啻事之如师,因而叫作“十二师”。其次如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之类,或风流自赏,或清芬宜人,此十二种,品列中等。当其开时,凭栏拈韵,相顾把杯,不独蔼然可亲,真可把袂共话,亚似投契良朋,因此呼之为“友”。再如凤仙、蔷薇、梨花、李花、木香、芙蓉、蓝菊、栀子、绣球、罂粟、秋海棠、夜来香之类,或嫣红腻翠,或送媚含情,此十二种,品列下等。当其开时,不但心存爱憎,并且意涉亵狎,消闲娱目,宛如解事小环一般,故呼之为“婢”。惟此三十六种,可师,可友,可婢。其余品类虽多,或产一隅之区,见者甚少:或乏香艳之致,别无可观。故奴婢悉皆不取。

二是白玉碑:百花仙子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仙,她担任的是最美丽的任务,管理天上人间的花卉,并统领百花之主。负责百花的开放,衰败,颜色,香味,生长地点,各类百花相关事务。《镜花缘》里称她的名字是“唐闺臣”。唐小山惊奇地发现,小蓬莱山上有座泣红亭,亭子里有一白玉碑。碑上刻着一百个花神所主管的花名,和她们托生成人后的名子。其中百花仙子就是父亲唐敖让自己改的名字——唐闺臣。改名后的唐闺臣把碑文全部抄下来,上船回了自己的国家。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后,刚好就录取了一百人,这些人也正好和小蓬莱山那块碑文上一模一样。李汝珍在答许乔林的信中说:“《镜花缘》虽已脱稿,因书中酒令,有双声叠韵一门……因所飞之句,皆眼前之书,不足动人。今拟所飞之句,一百人要一百部书,不准雷同,庶与才女二字,方觉名实相符,方能壮观。”若花和小山在泣红亭当中,有一个碧玉座,两边安了两条石柱,而柱上也写着一副对联:红颜莫道人间少,薄命谁言座上无。在碧玉座上端,也同样有一块匾额,写的是“镜花水月”四个大字。在碧玉座的后面,还有一块白玉碑,高不到八尺,却有好几丈宽,上面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小山开始并没有留意,随意扫了一眼,却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司百花仙子第十一名才女“梦中梦”唐闺臣,司牡丹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女中魁”阴若花……而”唐闺臣“正是小山父亲在家信上给小山改的新名字。这块白玉碑上,写着的名字就是当年因为服从武则天的命令,在冬天开花之后,受到惩罚被打落凡间的一百位花仙子们。

《镜花缘》第四十八回,有泣红亭主人总论云:“以史幽探、哀萃芳冠首者,盖主人自言穷探野史,尝有所见,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或纪其沉鱼落雁之妍,或言其锦心绣口之丽,故以纪沉鱼、言锦心为之次焉。继以谢文锦者,意谓后之观者,以斯为记事则可;若目为锦绣之文,则吾既未能文,而又何有于锦?矧寿夭不齐,辛酸满腹,往事纷纭,述之惟恐不逮,讵暇工于文哉!则惟谢之。而师仿兰言,案其迹敷陈表白而传述之,故谢文锦后,承之以师兰言、陈淑媛、白丽娟也。结以花再芳、毕全贞者,盖以群芳沦落,几至澌灭无闻,今赖斯而得不朽,非若花之重芳乎?所列百人,莫非琼林琪树,合璧骈珠,故以全贞毕焉。这段话揭示了排名前十名花的含义和写作的宗旨。

一、“梦中梦”唐闺臣(人如其名,梦中缘)

唐闺臣的判词是“只因一局之误,致遭七情之磨”。梦中梦喻幻境。极言虚幻。语本《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唐闺臣是百花仙子转世,原名唐小山。父亲叫唐敖,姓唐,写的是唐代之事,敖与遨游之“遨”同音,是遨游之意,表现他“秉性好游”。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游历海外,二是遨游世外,即入道成仙。原书:恰喜这年林氏生了一女。将产时,异香满室,既非冰麝,又非旃檀,似花香而非花香,三日之中,时刻变换,竟有百种香气,邻舍莫不传以为奇,因此都将此地唤作“百香衢”。未生之先,林氏梦登五彩峭壁,醒来即生此女,所以取名小山。唐闰臣夺取了功名后参加了武则天的众才女御宴;百花仙尽管才华横溢,即兴写出不畏风雨的“天女散花赋”,却仍然难忘宁静仙山。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君子国、无肠国、两面国的炎凉喧嚣,终于促使其寻父出洋,留在蓬莱仙山。质本洁来还洁去,摇梦河源镜花缘。女主名字改为“唐闺臣,意为仍是唐朝闺中之臣。书中若花道:“据我看来,其中大有深意:按‘唐闺臣’三字而论,大约姑夫因太后久已改唐为周,其意以为将来阿妹赴试,虽在伪周中了才女,其实乃唐朝闺中之臣,以明并不忘本之意。在武则天殿试的时候,唐闺臣蟾宫折桂,本来是第一名状元,但是因为武则天不喜欢她的名字,她的名字叫唐闺臣吗,唐朝闺中的臣子,因为武则天她是周朝了,人家唐闺臣就姓唐,所以就把她取在了前十名之外。武则天把前头的十名,和接下来第十一到第二十两个换了位置,换了位置,第一名成了第十一名,第十一名成了第一名,整个换了位置,所以唐闺臣就在第十一名了,在第八十八回的时候,小说专门给了唐闺臣一次充分显示自己文学才华的机会。天上的风姨、月姊因为在天界和百花仙子有过节,她们没想到百花仙子贬尘下凡以后成为唐闺臣,不仅没有历经苦难,反而亨通直上,参加科举考试,还得了殿试第一。所以心中不忿,忿忿不平,风姨、月姊就专门下界来到了人间,登门向唐闺臣挑衅,要唐闺臣当场撰写《天女散花赋》。你不是很有文采吗,那么我给你命题作文,叫《天女散文赋》赋是很难写的了,那么你要当场就写出来,而且要用天、女、散、花、赋做为韵脚,先后排序,唐闺臣构思非常巧妙,挥毫立就,洋洋洒洒,在《天女散文赋》当中,她对风、月进行了嘲讽,写道:“惟恨风多作恶,月不常圆。”“不夜之彩,何假乎纤阿之辉;回飙之能,何虞乎蜚廉之怒。”等等,她把《天女散花赋》写成了一篇讨伐风姨、月姊的檄文,这就令风姨、月姊十分的恼怒羞愧。当然也展示了唐闺臣超越众人的那种才华。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百花仙子》

二、司曼陀罗花仙子“蠹书虫” 史幽探名列榜首?

原著写明了将“ 司曼陀罗花仙子“蠹书虫”史幽探”排为第一名的由来:

“武后见各花开的如许之多,颇有喜色,把单子递给公主观看。因向上官婉儿笑道:“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可曾见过灵芝、铁树均在残冬开花?那洛如、青囊、瑞圣、曼陀罗各花来历,可都晓得么?”上官婉儿奏道:“臣婢向闻灵芝产自名山,乃神仙所服。因其每岁三花,又名‘三秀’。虽前古圣明之世,亦属罕有。今不独芬芳大放,并有五色之异。至铁树开花,尤属罕见。相传每逢丁卯年,或可一放,今系甲申,更非其时。不意竟于寒冬,与灵芝一齐吐艳,实为国家嘉祥。洛如花,据古人传说,其种即不易得,其花尤为少见,惟国有文人,始能放花。青囊花,按史鉴本出契丹。其详虽不可考,然以‘青囊’二字言之,据《晋书》,当日郭公曾得青囊之秘,象属文明。今同洛如一并开放,必主人文辅佐圣明之兆。他如瑞圣花,一经开放,必经九月之久,象主国祚永长。曼陀罗花,当日世尊说法,上天雨之,象主西方宁谧。以上各花,皆为希世之宝,今俱遵旨立时齐放,真是主上洪福齐天所致,可谓亘古未有盛事,亦是千秋一段佳话。”

“曼陀罗”原产印度,花名系梵语音译。在佛经中,是适意,愉悦的意思。同时有洞察秋毫,超然幻化的精神。 “曼陀罗花,当日世尊说法,上天雨之,象主西方宁谧。”回顾作者李汝珍一生仕途并不得意,空有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所以她成为了“史幽探”“蠹书虫”把希望寄托于宗教。 唐 韩愈 《杂诗》:“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我想,这就是“她把“司曼陀罗花仙子“蠹书虫”史幽探”,排为百花第一名的由来。

三、“女中魁”阴若花

阴若花的判词是“虽屈花王之选,终期藩服之荣”。 阴若花是牡丹花仙。武则天在雪中闻到阵阵清香,原来是腊梅傲雪凌霜、肆意绽放。武后赞扬腊梅“如此殷勤,自应懋赏!” 随后前往群芳圃和上林苑预赏冬日百花。群芳圃和上林苑都花木稀疏,武后拟旨: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武后酒醒后到上林苑赏花,百花齐放却只有牡丹未开,不禁大怒。武后命令以烈火炙烤园中千余株牡丹,先将其枝梗炙枯而不伤其根,如果牡丹开花则撤去火盆,如果不开则铲除各处牡丹,并以刀斧捶打,成为齑粉:“尔等即烧炭火千盆,先把千株枝梗炙枯,不可伤根。炙后如放叶开花,即将炭火撤去。俟到巳时无花,再将所余千余株,也用炭火炙枯。交午时,如再不开,立将各处牡丹,一总掘起,用刀斧捶为齑粉。”牡丹仙子听后为保自身,只得下令牡丹盛开。那些已经被炭火炙成枯枝的牡丹也开出了富贵华丽的牡丹花,传说这就是“枯枝牡丹”的来源。“霎时,各处牡丹大放。连那炭火炙枯的,也都照常开花。如今世上所传的枯枝牡丹,淮南卞仓最多。无论何时,将其枝梗摘下,放入火内,如干柴一般,登时就可烧着。”牡丹虽姗姗开放,但武后余怒未消,将园中牡丹一应铲除,命人送至洛阳,因此后世又传 “洛阳牡丹”最为繁盛,因此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

牡丹花仙是美丽与智慧的化身,是爱情之神。牡丹仙子的原型是洛神宓妃。屈原《远游》曰:“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曹植的《洛神赋》讲述了一段人神之恋,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精心绘就而成《洛神赋图》。《洛神赋图》中,与洛神相伴的是灼灼的牡丹。唐代徐凝的《牡丹》诗云:“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李商隐《无题》:“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白《感兴》:“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李德裕《鸳鸯篇》:“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双影相伴,双心莫违。”

四、 “百炼霜”阳墨香

阳墨香是梅花仙子。“炼霜”出自古诗《步月》:玉宇薰风,宝阶明月,翠丛万点晴雪。炼霜不就,散广寒霏屑。采珠蓓、绿萼露滋,嗔银艳、小莲冰洁。花痕在,纤指嫩痕,素英重结。枝头香未绝。还是过中秋,丹桂时节。醉乡冷境,怕翻成消歇。玩芳味、春焙旋熏。贮韵、水沉频。堪怜处,输与夜凉睡蝶。墨香一般指喜爱书卷之人形容书卷散发出的淡淡油墨味或是写毛笔字时磨墨的味道。墨香其实是书香,而书香其实是伟大人性品格的凝聚。墨香源自于慎行: 龙笺一幅日星光,天藻昭垂自尚方。久向横经窥圣蕴,还因纳诲奉奎章。琅函想见仙毫动,蓬室惊闻御墨香。儒术承恩逢景运,非同常侍漫登床。《 庐山寻真观题》:岚气着衣成紫雾,墨香横壁长苍苔。柏影扫空台。江海客,欲去更徘徊。雾发云鬟何处在,风泉雪磴几时来。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梅花仙子》

五、“万斛愁”哀萃芳

小说第四十一回,写了两位才女,一位叫史幽探,一位叫哀萃芳,她们专门演绎功惠的《璇玑图》,真的是有奇思妙想。史幽探将苏惠的《璇玑图》,用五彩颜色标出,五种不同的颜色标出来,分而为六,合而为一,内中得诗,不计其数。分分合合能够得出一大堆的诗歌来,那么哀萃芳又从史氏六图之外,复又分出一图,史幽探分出六图,她又分出一图,第七幅图,又得诗数百余首。我们且不论她们这样演绎出来的诗歌,是否诗味十足,仅仅从《璇玑图》这个八百言中,《璇玑图》整个的也就是八百个字构成了一个《璇玑图》。

《璇玑图》相传是前秦时期秦州(今甘肃天水)刺史窦滔之妻苏蕙所做的回文诗章,又常称为回文诗。苏蕙的"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甚是绝妙,广为流传,她为寻回真爱所作的故事也流传到现在。

相传,“进矶图”是用红、黄、蓝、紫、黑五色彩线,将841个字织在8寸见方丝绢上,组成可以纵、横、回环、交叉、跳间阅读的方阵形诗组,内含三言、五言、四言、六言、七言、绝句、律诗近8000首。诗美韵和,节奏铿锵,情真意切。后人称回文诗由“窦滔妻作进巩图而大备”,漩矶图是“回文诗中之集大成者”。没有标点的"璇玑图",全文如下:(读时须排列成横竖各二十九行的方阵)

琴清流楚激弦商秦曲发声悲摧藏音和咏思惟空堂心忧增慕怀惨伤仁

芳廊东步阶西游王姿淑窕窈伯邵南周风兴自后妃荒经离所怀叹嗟智

兰休桃林阴翳桑怀归思广河女卫郑楚樊厉节中闱淫遐旷路伤中情怀

凋翔飞燕巢双鸠土迤逶路遐志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妄清帏房君无家德

茂流泉情水激扬眷颀其人硕兴齐商双发歌我衮衣想华饰容朗镜明圣

熙长君思悲好仇旧蕤葳粲翠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感英曜珠光纷葩虞

阳愁叹发容摧伤乡悲情我感伤情徵宫羽同声相追所多思感谁为荣唐

春方殊离仁君荣身苦惟艰生患多殷忧缠情将如何钦苍誓穹终笃志贞

墙禽心滨均深身加怀忧是婴藻文繁虎龙宁自感思岑形荧城荣明庭妙

面伯改汉物日我愁思何漫漫荣曜华雕颀孜孜伤情幽未犹倾苟难闱显

殊在者之品润乎兼苦艰是丁丽状观饰容侧君在时岩在炎在不受乱华

意诚惑步育浸集悴我生何冤充颜曜绣衣梦想劳形峻慎盛戒义消作重

感故昵飘施愆殃少章时桑诗端无终始诗仁颜贞寒嵯深兴后姬源人荣

故遗亲飘生思愆精徽盛翳风比平始璇情贤丧物岁峨虑渐孽班祸谗章

新旧闻离天罪辜神恨昭感兴作苏心玑明别改知识深微至嬖女因奸臣

霜废远微地积何遐微业孟鹿丽氏诗图显行华终凋渊察大赵婕所佞贤

冰故离隔德怨因幽元倾宣鸣辞理兴义怨士容始松重远伐氏妤恃凶惟

齐君殊乔贵其备旷悼思伤怀日往感年衰念是旧愆涯祸用飞辞姿害圣

洁子我木平根尝远叹永感悲思忧远劳情谁为独居经在昭燕辇极我配

志惟同谁均难苦离戚戚情哀慕岁殊叹时贱女怀叹网防青实汉骄忠英

清新衾阴匀寻辛凤知我者谁世异浮奇倾鄙贱何如罗萌青生成盈贞皇

纯贞志一专所当麟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西昭景薄榆桑伦

望微精感通明神龙驰若然倏逝惟时年殊白日西移光滋愚谗漫顽凶匹

谁云浮寄身轻飞昭亏不盈无倏必盛有衰无日不陂流蒙谦退休孝慈离

思辉光饬粲殊文德离忠体一违心意志殊愤激何施电疑危远家和雍飘

想群离散妾孤遗怀仪容仰俯荣华丽饰身将与谁为逝容节敦贞淑思浮

怀悲哀声殊乖分圣赀何情忧感惟哀志节上通神只推持所贞记自恭江

所春伤应翔雁归皇辞成者作体下遗葑菲采者无差生从是敬孝为基

亲刚柔有女为贱人房幽处己悯微身长路悲旷感生民梁山殊塞隔河津

李汝珍解读璇玑图---《镜花缘》:话说唐敏把序文取出道:“此序就是太后所做。你看太后原来如此爱才!”

小山接过,只见上面写著: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民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苏道质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客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爱之。然苏氏性近于急,颇伤嫉妒。

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风神秀伟,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忤旨谪戌敦煌。会坚克晋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诏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营加棰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恨。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遂携阳台之任,绝苏音问。

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采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阙。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名《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徘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赍至襄阳。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盛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

苏氏所著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之乱,文字散落,而独锦字回文盛传于世。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记,聊以示将来也。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制。

小山看了道:“请问叔父:太后见了《璇玑图》,因爱苏蕙才情之妙,古今罕有,才做此序。但何以生出一段新闻呢?”唐敏道:“此序颁发未久,外面有个才女,名唤史幽探,却将《璇玑图》用五彩颜色标出,分而为六,合而为一,内中得诗不计其数,实得苏氏当日制图本心。此诗方才轰传,恰好又有一个才女,名唤哀萃芳,从史氏六图之外,复又分出一图,又得诗数百余首。传入宫内,上官昭仪呈了大后,因此发了一道御旨,却是自古未有一个旷典。我将此图都匆匆抄来。”此即112字的《璇玑图》。起初人们对此迷惑不解,后来逐渐领悟到:从最上一行中间的"夫"字开始,向右、向左斜念下去,直到"妻"为止,便是一首十六旬的七言诗:

夫妇恩深久别离,鸳鸯枕上泪双垂。

思量当初结发好,岂知冷淡受孤凄。

去时嘱咐真情语,谁料至今久不归。

本要与夫同日去,公婆年迈身靠谁?

更想家中柴米贵,又思身上少寒衣。

野鸽尚能寻伴侣,阳雀深山叫早归。

可怜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归回。

织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

回文诗迷解开以后,广为流传,秦王荷坚也得到一幅。苻坚念苏蕙之德,惜回文之才,为窦滔平了冤枉,官复原职,苏蕙夫妻重新团聚,被传为千秋佳话。

六、“雕虫技”谢文锦

谢文锦司疗愁花仙子。“疗愁花”顾名思义,疗忧解愁。实际上疗愁花别名萱草,《本草纲目》中名之为“疗愁”现在人们所说的金针花,黄花就是疗愁花。因萱草花开明丽,又随遇而安、不娇贵,且食之清香、爽滑,故曰“忘忧草”。萱草最早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另一称她忘忧,来自《博物志》中:“营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日忘忧草。”雕虫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 “正是: 门前榜出雕虫技,座上邀来射虎人。”雕虫并不指雕刻虫子,而是指一种叫雕虫篡刻的书体,小技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手艺,或者是不足挂齿的技巧。雕虫小技的意思就是指一些不值一提的小技能。虫在这里指的是一种书体,也就是古代所说的虫书,这种书体它的字形十分像鸟的形状,并且在字的旁边又画了鸟作为装饰,所以这是一种十分美的字体。这种字体在当时多用于兵器旗帜,和青铜器上作为装饰。而雕在古代的意思还包括雕琢,所以雕虫又被叫做书写这种虫书,发展到后来,甚至连写书法都被称为是雕虫。“文锦”出自宋诗人释文珦的《吾心》:吾心静而贞,是乃出天禀。驱之入尘樊,违性岂不甚。对非同流,欲语口还噤。世涂机穽多,动足常懔懔。今来返中林,夜卧始安枕。山薇既可餐,清泉大堪饮。布及极相宜,亦不羡文锦。斯谋良已臧,余生不须谂。

七、 “凌波仙”廉锦枫

廉锦枫是水仙花仙子。廉锦枫的名字是由于家附近水仙花茂盛。廉锦枫道:“婢子住在前面水仙村,此去不过数里。村内向来水仙花最盛,所以以此为名。”“锦枫”指经霜的枫叶,艳如锦,红于二月春花,锦枫此女也颇有丹枫的品质,美丽、坚强、孝顺、善良、有才情又不张扬。唐敖受仙人指示要搭救十二种名花,于是游访各国时见了奇花异草就特别留心,后来终于明白所谓十二名花,就是以花草为名的十二位才女,锦枫的名字也与花木有关。她住在水仙村,这才与水仙花仙子转世有关,凌波仙既是指水仙的意思,又指她为治母病、入海取参的孝行和本领,实乃水中仙子,唐敖救她时她提笔写下的几句诗也句句离不开水,可见李汝珍塑造廉锦枫时的深意,前世今生的因缘。

廉锦枫从小家境贫寒,屡遭不幸。她的父亲廉礼曾任君子国上大夫之职,但因邻国遭人侵犯,国王命廉礼发兵前去援救,不幸兵败,从此被发配边远异乡,潦倒亡故,家中的资财因此耗尽。母亲良氏素有阴虚之症,服药即吐,只有以海参煮食。廉锦枫因是家中长女,听说海参原是产自大海,如能熟悉水性,潜人海中,便能猎获此物,廉锦枫下定决心,学习潜海本领,置办一口水缸,装满清水,日日浸在缸中,练习憋气换气,久而久之,竟然能在水中生活一日之久。她又做了一套皮衣皮裤,常常人海取参,供母食用。一日邻国渔民网到海底取参的廉锦枫。恰好唐敖途径此地,忽听远处渔船上有人连呼“救命”,将船急驶过去问话。廉锦枫忙请相救。唐敖听见她的经历,好生奇怪,不由问道:“你既是幼读诗书,请将名姓写来一看。”说罢将纸笔放在她面前。廉锦枫略想了片刻,便提笔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不是波臣暂水居,竟同涸鲋困行车;

愿开一面仁人网,可念儿鱼是孝鱼。

唐敖看罢,暗自点头:我原以为这女子话语过于离奇,因此让她写几个字试探可真念过书,谁知她举笔成文,可见下海捞参奉母,并非假话。于是就向渔民取了一百两银子付给渔民夫妇。正准备送她回去,廉锦枫说,刚才所取之参,都被渔翁拿去了,意欲就此下海,再取几条,带回奉母。唐敖道:“小姐只管请便,就候片时何妨。”锦枫随即将身一纵,撺入水中。不多时,那女子撺上船来,手捧明珠一颗,向唐敖下拜道:“婢子适在海中取参,见一大蚌,特取其珠,望恩人笑纳。”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水仙花仙子》

八、“女中侠”颜紫绡

颜紫绡是凌霄花仙子。书中百花仙子名字中带“紫”字的有:杏花仙子第二十二名才女”小太史”卢紫萱、笑靥花仙子第二十六名才女“个中人”孟紫芝、碧桃花仙子第三十七名才女“鹦鹉舌”燕紫琼、秋海棠花仙子第四十名才女“小猎户”魏紫樱、凌霄花仙子第四十四名才女“女中侠”颜紫绡、凤仙花仙子第四十七名才女“芙蓉剑”易紫菱、千日红花仙子第六十七名才女“雄文锦”卞紫云等,且多为女中豪杰。

清代剧作家李渔曾赞曰“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凌霄,又称紫葳、五爪龙、藤萝花、倒挂金钟、红花倒水莲等,为著名的园林花卉之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凌霄花历史悠久,古称“苕”或“陵苕”,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就有记载。《小雅·苕之华》载曰:“苕之华,芸其黄矣。”“苕之华,其叶青青。”《国风·陈风·防有鹊巢》载曰:“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苕”即凌霄花,沿着《诗经》的河岸,凌霄一路盛开,逐渐被人们认识。凌霄原名“紫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凌霄花”之名,始见于《唐本草》,该书在“紫葳”项下注曰:“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更为详细:“俗谓‘赤艳’曰‘紫葳’,此花赤艳,故名。附木而上,高数丈,故曰‘凌霄’。”通过相关医学典籍的记载,可见凌霄花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凌霄花色泽明艳,多为橙黄或大红色。花开灿若云霞,如宋代舒岳祥《咏凌霄花》诗云“拚把长缨縻落月,乱飘丹粉染晴霞”,赵蕃诗云“层叶圆如葆,高花艳若烧”,梅尧臣诗云“仰见苍虬枝,上发彤霞蕊”。宋人多在庭院或园林中种植凌霄,如苏庠《谒金门》词云“手种凌霄今在否?柳浪迷烟渚”。 唐代唐彦谦诗云“新酒秦淮缩项鳊,凌霄花下共流连”;或与花为伴,宋人毛滂词云“古槐边,故人稀,秋鬓晚。我有凌霄伴”;或观赏落花,明代偶桓诗云“洒面松风吹梦醒,凌霄花落半床书”。范成大《寿栎堂前小山峰凌霄花盛开,葱蒨如画,因名》一诗,更是充分展现了凌霄盛开之美,诗中以“天风摇曳宝花垂,花下仙人住翠微”写其优美姿态,以“一夜新枝香焙暖,旋薰金缕绿罗衣”写其翠叶与幽香。赵蕃《篱落间见凌霄偶书》诗云“凌霄何自名,缘木与俱生”,陆游诗云“三亩空园喧啄木,十寻高树络凌霄”。最常见的是松树,如董嗣杲《凌霄花》诗云“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梅尧臣诗云“凌霄花在古松上,也笑向人人不知”。或是梧桐树,如李颀诗云“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最著名的是白居易的《有木诗八首》(其七),诗曰: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

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凌霄”二字,意为“升至高空”,这正是凌霄花攀援特征的命名寓意和壮志豪情。故“壮志凌霄”一词,有凌云之意,喻志气高远。如宋人贾昌朝《咏凌霄花》诗云: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关于凌霄花的寓意,还有一个有趣的灯谜。《镜花缘》第八十回“打灯虎亭中赌画扇,抛气球园内舞花鞋”中,若花出了一个灯谜,谜曰“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要求打个花名。董宝钿答曰:“我猜着了,是‘凌霄花’。”若花道:“不错。”这两句诗出自唐代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人运用比喻,“天上”“日边”谓其高,“碧桃”“红杏”,谓其盛,“和露种”“倚云栽”谓其有所凭恃,意味着新科进士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表达了作者的羡慕和愿望。这句诗正是对“凌霄”寓意的形象阐释。

九、“指南车”师兰言

师兰言是司灵芝花仙子。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唐朝骆宾王:凤楼迢递绝尘埃,莺时物色正裴回。灵芝紫检参差长,仙桂丹花重叠开。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尽言真侣出遨游,传道风光无限极。轻花委砌惹裾香,残月窥窗觇幌色。绰号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作者书中将灵芝花仙子赋予了玄学的技能,即精通风鉴。当她看到由秀英等人做的诗词均与生死有关时,已经预测到了她们几姐妹的未来的命运:“我看玉英、红英、惠英、琼芳、书香、秀英六位姐姐面上,都带着不得善终之像。那玉英姐姐即使逃得过,也不免一生独守空房。”而后文麻姑吟诗透众仙女命运中曾说:“甫为携帚妇,遽作易茵嫠”(原文第90回),意即丈夫军前被害,以致拆散鸳鸯,至为嫠妇。其夫文家五公子命丧酒水关。“师兰言”明知各人命运,却不能说出来。

话说师兰言道:“若据对朕两句(红颜莫道人间少,薄命谁言座上无?)看来:大约薄命是不能免的,似还不至甚多,幸亏‘座上’两字;若把‘座’字变成‘世’字,那可不好了。据我参详:要说个个都是福寿双全,这句话只怕未必,大概总有几位不足去处。莫讲别的,只望望那个泣红亭的‘泣’字,还不教人鼻酸么?妹子有句话奉劝诸位姐姐:倒不必因此怀疑。古人说的最好,他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又道:‘善恶昭彰,如影随形。’无论大小事了,只凭了这个‘理’字做去,对得天地君亲,就可俯仰无愧了。今日大家在此相聚,总是同年姐妹,非泛泛可比。诸位姐姐若不嫌絮烦,妹子还有几句话。即如为人在世,那做人的一切举止言谈,存心处事,其中讲究,真无穷尽。若要撮其大略,妹子看来看去,只有四句可以做得一生一世良规。你道那四句?就是圣人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能依了这个处世,我们闺阁也要算得第一等贤人。这是为人存心应该如此,不应妄为的话。至于每日应分当行的事,即如父母尊长跟前,自应和容悦色,侍奉承欢,诸务仰体,曲尽孝道。古来相传孝女甚多,如女婧、缇萦之类,一使景公废伤槐之刑,一使文帝除肉刑之令,皆能委曲用心,脱父于难。他如木兰戍边,以身代父;曹娥投江,终得父尸。他们行为如此,其平时家庭尽孝之处可想而知,所以至今名垂不朽。至于手足至亲跟前,总以和睦为第一。所谓:“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十、 “一卷书”毕全贞

毕全贞是百合花仙子。百合,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它原来出生于神州大地,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只作为食用和药用。及至南北朝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他曾诗云:“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抑。甘菊愧仙方,藂兰谢芳馥”。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时至近代,喜爱百合花者也不乏人。《本草经疏》:百合,主邪气腹胀。所谓邪气者,即邪热也。邪热在腹故腹胀,清其邪热则胀消矣。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廖。肾主二便,肾与大肠二经有热邪则不通利,清二经之邪热,则大小便自利。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清热利小便,故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乳难,足阳明热也;喉痹者,手少阳三焦、手少阴心家热也;涕、泪,肺肝热也;清阳明三焦心部之热,则上来诸病自除。

原书第三十九回“毕全贞守节可风”。名如其人。再说那毕全贞,取中殿军,其时也是十九岁了。回到淮南原籍,当年出阁。丈夫甄成仁是个洪门秀士,夫妻和顺,女俭男勤。成仁奋志攻书,巴图上进。全贞见丈夫家道清贫,做些女红针黹,以佐膏火之资。遇着考试之年,要上京赴试,缺乏了盘费,全贞典质钗珥,绝无怨言。成仁本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争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文章虽然锦绣,朱衣不肯点头,空劳跋涉。归到家中,全贞仍是笑脸相迎,再三慰藉丈夫道:“功名的迟早有定,何必介怀?”成仁虽是闷闷不乐,全贞备些酒果,与丈夫解闷。成仁见妻子贤德,又且如此殷勤,只得强作欢容。心中终因怀才不遇为恨。全贞见丈夫略解愁烦,方才略略安心。闲时陪着丈夫讲论诗赋,手做女工。成仁苦志埋头,手不释卷,寒暑无间,闭户自精,接连考了三科,方才中得一名举子。成仁略有喜色。全贞见丈夫得中,欢喜非常。其年得了一子,取名继志。全贞夫妇都有三旬光景了,不料成仁用心过度,积劳成疾,真是好事多磨,不上一年,一病不起,竟向地下修文去了。全贞见夫君撒手西归,哭得死去活来,几欲以身相殉。继而想起继志孩儿尚在襁褓,一旦随夫地下,谁人抚育孩儿?只得殡殓了丈夫,守节抚孤。从此云鬓懒梳,铅华勿御。家无恒产,只得日夜辛勤,做些针黹度日。乳哺继志孩儿到了四岁,就教他识字。只因无力从师,全贞就自己教读。又招了几个学生伴读。继志极其聪俊,到了十四岁就进学,十七岁中了举子,十八岁连捷成了进士,选授西安县县令。全贞与孩儿娶了一房媳妇,夫妻孝敬,迎养任所。不上三年,继志升任太守,为母亲毕氏请旌。奉旨敕建节孝牌坊。继志又生了两个儿子,都是翰林学士。毕全贞五世同堂,寿至百岁,无疾而终。

书中有言:泣红亭主人曰:“以史优探、哀萃芳冠首者,盖主人自言穷探野史,尝有所见,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或纪其沉鱼落雁之妍,或言其锦心绣口之丽,故以纪沉鱼、言锦心为之次焉。继以谢文锦者,意谓后之观者,以斯为记事则可;若目为锦绣之文,则吾既未能文,而又何有于锦?矧寿夭不刘,辛酸满腹,往事纷纭,述之惟恐不逮,讵暇工于文哉!则惟谢之。而师仿兰言,案其迹敷陈表白而传述之,故谢文锦后,承之以师兰言、陈淑媛、白丽娟也。给以花再芳、毕全贞者,盖以群芳沦落,几至澌灭无闻,今赖斯而得不朽,非若花之重芳乎?所列百人,莫非琼林琪树,合璧骈珠,故以全贞毕焉。

十一、“升平颂”国瑞徵

国瑞徵是司瑞圣花仙子。瑞圣花,丰瑞之兆。宋祁《益部方物略记》中原注:出青城山中,高者寻丈,花率秋开,四出,与桃花类,然数十跗共为一花,繁密若缀,先后相继未萎也,蜀人号丰瑞花,故程相之图以闻,更号瑞圣花。”范成大《太平瑞圣花》:雪外扪参岭,烟中濯锦洲。密攒文杏蕊,高结綵云毬。百世嘉名重,三登瑞气浮。挽春同住夏,看到火西流。升平出自《汉书·梅福传》:"使孝武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

李汝珍凭借自身在声韵学上的高超的造诣,他往往技痒难耐,不顾一切地将声韵之学揽入小说之中。小说上半部分第十九回当中,就有大段关于音韵字母的解析。到了后半部分众才女行酒令,从第三十九回国瑞徵的“《列子》,荆之南有蓂灵者,以五百岁为春”,“蓂灵”二字叠韵起令,他行酒令吗,用这个叠韵来起令,到第四十一回,大家注意从第三十九回到四十一回,阴若花以“《礼记》,酒食者,所以合欢也”,用“合欢”二个字双声收令,从叠韵到双声,起令到收令,小说整整三回的篇幅是展示音韵学知识。《镜花缘》里的这个非常难:先准备四五十支签子,上面写着天文、地理、鸟兽、虫鱼等等,旁边还备注小字,或是“双声”或是“叠韵”——“双声”是声母相同,“叠韵”是韵母相同——比如抽到天文叠韵就要说天文类的韵母相同的两个字的词,如穹隆、招摇、霹雳;然后说完词要再说一句经史子集里面的话,这句话中包含你说的词中的一个字,还要包含双声或叠韵的两个字。之后又七七八八地加了些规则,如:不能用今人书里的话《镜花缘》写的唐代,也就是说只能用唐代以前的书里的话),不能用《诗经》、《尔雅》、《释名》等名词繁多的书里的话,后一个人说的词要与前一个人说的词声母或韵母一样等等。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荷花仙子》

“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原文:国瑞徵把酒饮了,接过签筒,摇了两摇。道:“妹子有僭了。”掣了一鉴,高声念道:“花卉双声。”玉芝道:“昨日题花姐姐起令,是‘举欣欣然有喜色’,暗寓众人欢悦之意;今日姐姐足何用意呢?”瑞徵道:“我想五福寿为先,任凭怎样吉例,总莫若多寿最妙,先把这个做了开场,自然无往不利了。适才想了‘长春’二字,意欲飞一句《列子》,不知可好。说来请教:长春《列子》荆之南有蓂灵者,以五百岁为春。《镜花缘》里众才女行掉书袋、论双声叠韵的酒令时共引用的100部书名:列子、张河间集、九哥、鲍参军集、禽经、淮南子、说苑、盐铁论、新论、潜夫论、吴都赋、后汉书、关尹子、中庸、陈思王集、陆平原集、钱神论、月令问答、诗经、忠经、国语、墨子、颜氏家训、周易略例、谢康乐集、离骚经、农家谚、史记、列女传、春秋佐助期、金楼子、宋书、韩非子、东醴陵集、老子、周礼、释名、春秋·元命包、尚书·大传、诸葛丞相集、诗品、孙廷尉集、大戴礼、急就章、孝经、圣贤群辅录、曹大家集、易经、孟子、法训;诗说、陶彭泽集、人物志、邱司空集、班婕妤诗、班兰台集、洛阳伽蓝记、三国志、岁时记、别录、梁书、独断、、隋书、龙鱼河图、晋书、周书、发蒙记、申鉴、元中记、论衡、参同契、尸子、古今注、张景阳集、文心雕龙、春秋保乾图、方言、金刚经、管子、晏子、高士传、道德指旧论、山海经、搜神记、新语、战国策、尔雅、家语、吴越春秋、谷梁传、司马文园集、世说、拾遗记、南史、抱朴子、北齐书、任中丞集、班昭·女诫、庄子、礼记。

十二、“普天乐”周庆覃

合欢花仙子第十名才司合欢花仙子第十名才女“普天乐”周庆覃:合欢花,取其字面义,合家欢乐。意即百姓“合家欢乐”,奔走相庆(周庆覃),普天同乐。合欢花在我国是吉祥之花,认为“合欢蠲(音juān,免除)忿(消怨合好)”,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宅第园池旁栽种合欢树的习俗,寓意夫妻和睦,家人团结,对邻居心平气和,友好相处。清人李渔说:“萱草解忧,合欢蠲忿,皆益人情性之物,无地不宜种之。……凡见此花者,无不解愠成欢,破涕为笑,是萱草可以不树,而合欢则不可不栽。”合欢花的小叶朝展暮合,古时夫妻争吵,言归于好之后,共饮合欢花沏的茶。人们也常常将合欢花赠送给发生争吵的夫妻,或将合欢花放置在他们的枕下,祝愿他们和睦幸福,生活更加美满。朋友之间如发生误会,也可互赠合欢花,寓意消怨合好。《念奴娇·合欢花》:三春过了,看庭西两树,参差花影。妙手仙姝织锦绣,细品恍惚如梦。脉脉抽丹,纤纤铺翠,风韵由天定。堪称英秀,为何尝遍清冷。 最爱朵朵团团,叶间枝上,曳曳因风动。缕缕朝随红日展,燃尽朱颜谁省。可叹风流,终成憔悴,无限凄凉境。有情明月,夜阑还照香径。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桂花仙子》

综观《镜花缘》中百位才女的名字,大体分为以下几类:表示创作意图的,含有政治意义的,表现特殊出身和女性特色的,带有家族标志的,一般这几方面常常是糅合在一起的。才女们的名字,非常丰富地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从政治涵义这点说,唐国臣是“唐朝闺中之臣”的意思。含有政治意义的:国瑞征号“升平颂”,周庆覃号“普天乐”,与她们的名字相联系,一望即知。反映才女身世命运的:阴若花号“女中魁”,指女儿国的魁首;宋(原姓李)良箴号“龙凤质”,指李唐宗室九王爷之女,乃郡主身份。她们都是金枝玉叶,所以前者在天榜中名列十二,后者名列十七,名次都在前边。田秀英号“血泪笺田舜英号“水中月”,钱玉英号“玉壶冰”,戴琼英号“花上露”,都是反映她们悲惨的命运;“离乡草”则反映歧舌国枝兰音不得不背井离乡的特殊遭遇。反映才女个性的有:“锦绣肝”司徒妩儿,“小毒蜂”闵荪反映能力的更多:“小太史”卢紫萱,“女学士”黎红薇,“持筹女”米兰芬,“赛钟繇”林婉如,说的是学问;“神弹子”余丽蓉,“女英雄”宰玉蟾,“女中侠”颜紫绡,“芙蓉剑”易紫菱,“小杨香”骆红蕖,“小猎户”魏紫樱,“凌波仙”廉锦枫,说的是武艺;“三面网”尹红萸,“织机女”薛蘅香,“采桑女”姚芷馨,说的则是生产特长;燕紫琼虽亦是剑侠,但鹦鹉舌”这个别号说的则是她能力的另一方面一“谈风甚好。

只带有女子特色,实际上只是凑数的:其中大部分带有家族标志,如卞家七女皆号“文锦”,孟家八女皆号“中人”,蒋家六女皆号“锦”,董家五女皆号“风”,掌家四女皆号“月”,吕家三女皆号“璧”。如果说大多数名字只是单纯带有女子特色,如“香”、“春”、“钿”、“珠”等,称号则更多反映了诸女子的才华和文采。在别号中,还有特殊的一类,就是寓意才女的本来面目如“女中魁”(阴若花)指牡丹,印巧文指木笔,“百炼霜”(阳墨香)指梅花,“一剪红”(秦小春)指紫薇,“凌波仙”(廉锦枫)指水仙,“荆山璧”(吕瑞蓂)指梨花,等等,都反映了作者的巧思。

第六十六回《借飞车国王访储子 放黄榜太后考闺才》:闺臣于五鼓起来,带著众姊妹到了禁城,同众才女密密层层,齐集朝堂,山呼万岁,朝参已毕,分两旁侍立。那时天已发晓,武后闪目细细观看,只见个个花能蕴藉,玉有精神,于那娉婷妩媚之中,无不带著一团书卷秀气,虽非国色天香,却是斌斌儒雅。古人云:“秀色可餐。”观之真可忘饥。越看越爱,心中著实欢喜。因略略问了史幽探、哀萃芳所绎《璇玑图》诗句的话,又将唐闺臣、国瑞征、周庆覃三人宣来问道:“你三人名字都是近时取的么?”闺臣道:“当日臣女生时,臣女之父,曾梦仙人指示,说臣女日后名标蕊榜,必须好好读书。所以臣女之父当时就替取了这个名字。”国瑞征同周庆覃道:“臣女之名,都是去岁新近取的。”武后点点头道:“你们两人名字都暗寓颂扬之意,自然是近时取的;至于唐闺臣名字,如果也是近时取的,那就错了。”又将孟、卞几家姊妹宣至面前看了一通道:“虽系姐妹,难得年纪都相仿。”又赞了几句,随即出了题。众才女俱各归位,武后也不回宫,就在偏殿进膳。到了申刻光景,众才女俱各交卷退出。原来当年唐朝举子赴过部试,向无殿试之说,自武后开了女试,才有此例。此是殿试之始。当时武后命上官婉儿帮同阅卷。所有前十名,仍命六部大臣酌定甲乙。诸臣取了唐闺巨第一名殿元,阴若花第二名亚元。择于初三日五鼓放榜。

第四十二回武后的诏书中说:“命名不必另起文墨及嘉祥字样,虽乳名亦无不可;或有以风花雪月、以梦兆、以见闻命名者,俱仍其旧,庶不失闺阁本来面目。”最后一句很有意味。众才女的名号反映着她们的女儿本相,反映着她们的才貌、志趣、爱好、特长、出身等,果真是处处“不失闺阁本来面目”;而名字中多含花字,甚至还寓其前身,那就更还其“本来面目”了。

李汝珍的创作意图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囊书虫(作者)以佛法佛经为鉴(曼陀罗花)洞察幽明,使百姓能领悟其内涵而幡然觉悟(史幽探)。哀虞姬(虞美人)挥剑自刎别项羽的悲壮(哀萃芳),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万斛愁)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对自己仕途坎坷的哀愁。万般无奈,只好借手中的“五色笔”将埋藏于心底之语呈于纸上(纪沉鱼),以表达自己的“青士之节”(洛如花)。(作者)愿用“蝌蚪书”,倾平生之所学(青囊花)诉说美好心愿(言锦心)。虽是用“雕虫技”撰写的文章(谢

文锦),却希望以此能够为世人疗忧解愁(疗愁花)。然而,虽怀有救世之心(灵芝花)改良之愿(指南车)无奈实属难言(师兰言)。只好祈愿通过书中罗列的种种现象(绮罗丛)完成帮助世人况本扶正(玫瑰花)安心定志(珍珠花)的夙愿(陈淑媛),希望世人能够在阅读此书后,理解作者隐藏在书中的良苦用心(白丽娟),走上锦绣前程(锦绣林)。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昌隆(国瑞徽),天下才能太平(升平颂),百姓才能“合家欢乐”(合家欢),奔走相庆(周庆單),普天同乐(普天乐)。

附:《镜花缘》百花仙子的名字和称号

曼陀罗花仙子第一名才2113女“蠹书虫”史幽探

虞美人花5261仙子第二名才女“万斛4102愁”哀萃1653芳

洛如花仙子第三名才女“五色笔”纪沉鱼

青囊花仙子第四名才女“蝌蚪书”言锦心

疗愁花仙子第五名才女“雕虫技”谢文锦

灵芝花仙子第六名才女“指南车”师兰言

玫瑰花仙子第七名才女“绮罗丛”陈淑媛

珍珠花仙子第八名才女“锦绣林”白丽娟

瑞圣花仙子第九名才女“升平颂”国瑞徵

合欢花仙子第十名才女“普天乐”周庆覃

百花仙子第十一名才女“梦中梦”唐闺臣

牡丹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女中魁”阴若花

木笔花仙子第十二名才女“风月主”印巧文

洛阳花仙子第十三名才女“回文锦”卞宝云

兰花仙子第十五名才女“血泪笺”田秀英

菊花仙子第十六名才女“玉无瑕”林书香

琼花仙子第十七名才会“龙凤质”宋良箴

莲花仙子第十八名才女“蓝田玉”章兰英

梅花仙子第十九名才女“百炼霜”阳墨香

海棠花仙子第二十名才女“花御史”郦锦春

桂花仙子第二十一名才女“水中月”田舜英

杏花仙子第二十二名才女”小太史”卢紫萱

芍药花仙子第二十三名才女“玉交枝”邺芳春

茉莉花仙子第二十四名才女“珊瑚玦】”邵红英

芙蓉花仙子第二十五名才女“玉玲珑”祝题花

笑靥花仙子第二十六名才女“个中人”孟紫芝

紫薇花仙子第二十七名才女“一剪红”秦小春

含笑花仙子第二十八名才女“蕙兰风”董青钿

杜鹃花仙子第二十九名才女“小嫦娥”褚月芳

玉兰花仙子第三十名才女“锦绣肝”司徒妩儿

蜡梅花仙子第三十一名才女“神弹子”余丽蓉

水仙花仙子第三十二名才女“凌波仙”廉锦枫

木莲花仙子第三十三名才女“小杨香”骆红蕖

素馨花仙子第三十四名才女“赛钟徭”林婉如

结香花仙子第三十五名才女“碧玉环”廖熙春

铁树花仙子第三十六名才女“女学士”黎红薇

碧桃花仙子第三十七名才女“鹦鹉舌”燕紫琼

绣球花仙子第三十八名才女“天孙锦”蒋春辉

木兰花仙子第三十九名才女“三面网”尹红萸

秋海棠花仙子第四十名才女“小猎户”魏紫樱

刺蘼花仙子第四十一名才女“女英雄”宰玉蟾

玉簇花仙子第四十二名才女“梦中人”孟兰芝

木棉花仙子第四十三名才女“织机女”薛蘅香

凌霄花仙子第四十四名才女“女中侠”颜紫绡

迎辇花仙子第四十五名才女“离乡草”枝兰音

木香花仙子第四十六名才女”采桑女”姚芷馨

凤仙花仙子第四十七名才女“芙蓉剑”易紫菱

紫荆花仙子第四十八名才女“清风翼”田凤翾

蔷薇花仙子第四十九名才女“广寒月”常红珠

秋牡丹花仙子第五十名才女“鸳凤俦”叶琼芳

锦带花仙子第五十一名才女“鸿文锦”卞彩云

玉蕊花仙子第五十二名才女“夜光壁”吕尧蓂

八仙花仙子第五十三名才女“清虚府”左融春

子午花仙子第五十四名才女“意中人”孟芸芝

青鸾花仙子第五十五名才女“睿文锦”卞绿云

旌节花仙子第五十六名才女“君子风”董宝钿

瑞香花仙子第五十七名才女“五彩虹”施艳春

荼蘼花仙子第五十八名才女“鸳鸯带”窦耕烟

月季花仙子第五十九名才女“朝霞锦”蒋丽辉

夜来香花仙子第六十名才女“水晶珠”蔡兰芳

罂粟花仙子第六十一名才女“书中人”孟华芝

石竹花讪子第六十二名才女“绮文锦”卞锦云

蓝菊花仙子第六十三名才女“连理枝”邹婉春

丁香花仙子第六十四名才女“玉壶冰”钱玉英

棣棠花仙子第六十五名才女“锦帆风”董花钿

迎春花仙子第六十六名才女”双凤钗”柳瑞春

千日红花仙子第六十七名才女“雄文锦”卞紫云

翦春罗花仙子第六十八名才女“画中人”孟玉芝

夹竹桃花仙子第六十九名才女“罗纹锦”蒋月辉

荷包牡丹花仙子第七十名才女“连城璧”吕祥蓂

西番莲花仙子第七十一名才女“比目鱼”陶秀春

金丝桃花仙子第七十二名才女“峨眉月”掌骊珠

翦秋纱花仙子第七十三名才女“鸳鸯锦”蒋星辉

十姊妹花仙子第七十四名才女“花上露”戴琼英

丽春花仙子第七十五名才女“如意风”董珠钿

山丹花仙子第七十六名才女”尧文锦”卞香云

玉簪花仙子第七十七名才女“月中人”孟瑶芝

金雀花仙子第七十八名才女“瑶台月”掌乘珠

栀子花仙子第七十九名才女“麒麟锦”蒋秋辉

真珠兰花仙子第八十名才女“女蓓提”缁瑶钗

佛桑花仙子第八十一名才女“龙文锦”卞素云

长春花仙子第八十二名才女”比翼鸟”姜丽楼

山矾花仙子第八十三名才女“持筹女”米兰芬

宝相花仙子第八十四名才女“涴花石”宰银蟾

木槿花仙子第八十五名才女“胭脂萼”潘丽春

蜀葵花仙子第八十六名才女“镜中人”孟芳芝

鸡冠花仙子第八十七名才女“同心结”钟绣田

蝴蝶花仙子第八十八名才女“仁风扇”谭蕙芳

秋葵花仙子第八十九名才女“眼中人”孟琼芝

紫菜莉花仙子第九十名才女“铺地锦”蒋素辉

梨花仙子第九十一名才女“荆山璧”吕瑞蓂

藤花仙子第九十二名才女“太平风”董翠钿

芦花仙子第九十三名才女“潇湘月”掌浦珠

蓼花仙子第九十四名才女“鹤顶红”井尧春

葵花仙子第九十五名才女“海底月”崔小莺

杨花仙子第九十六名才女“铁笛仙”苏亚兰

桃花仙子第九十七名才女“赛赵娥”张凤雏

草花仙子第九十八名才女“小毒蜂”闵兰荪

菱花仙子第九十九名才女“笔生花”花再芳

百合花仙子第一百名才女“一卷书”毕全贞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 傅隆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讲话[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3] 陈文新.镜花缘——中国第一部长篇博物体小说[J].《明清小说研究》1999(2).

[4] 袁世硕.镜花缘与山海经.东岳论丛[J],2004(3).

[5]试论《镜花缘》中的百花排名问题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03/120029945.shtm.

[6] 冯保善.相同的题材,别样的书写——论镜花缘与红楼梦不同的女性审美与塑造[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7]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镜花缘:百花仙女的名号,反应了仙女们的“女儿本相”吗?https://c.quk.cc/2/c7/5wp4ksjwgb0.html  >[9] 中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2015年6月5日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自百度词条,360网词条,说文解字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