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53年张筠英献花给毛主席,引毛主席关注,问:你喜欢国庆还是过年

2023-12-01 06:49 来源:网络 点击:

53年张筠英献花给毛主席,引毛主席关注,问:你喜欢国庆还是过年

随着相机的咔嚓一声响,时间定格在了1953年的10月1日,那一天是新中国成立四周年的纪念日,是普天同庆的好日子。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众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典礼,当训练有素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天安门城楼的时候,一个女孩走进了众人的视野,她正是张筠英。

张筠英的身上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在众人的注目下去为毛主席献花,张筠英临行之前,当地的领导特意找到她对她叮嘱说:

“等下去为毛主席献花的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一些,千万不要跌倒,只要将手中的鲜花献给毛主席,那你的任务就算是出色完成了”。

张筠英

听了领导的话,张筠英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的。

10月1日当天,张筠英不负重望,在众目睽睽之下迈着自信的步伐,将那束鲜花献给了主席。

主席接过鲜花之后,特意将她留在了自己身边,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毛主席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在哪个学校上学?你觉得是国庆节好呢,还是新年好呢?”

张筠英是怎样回答毛主席的呢?她为何能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在这重要的日子给毛主席献花的女孩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张筠英等人献花

走上高楼献花朵

张筠英是我国著名朗诵艺术家演员,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协会、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理事,是一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张筠英这一生塑造过许多鲜活的荧屏角色,给世人带来过许多好的文艺作品,但是人们提起她时,想到的还是那个带着甜甜笑容给主席献花的小姑娘。

自从1951年开始,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和国庆的庆祝活动中都会有一男一女两名少先队员登上天安门城楼,为毛主席献花,因此,时间临近国庆之时,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便开始寻找起了今年献花的人选。

由于为毛主席献花是举世瞩目的大事,所以应该让谁来担任这个艰巨的任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张筠英

因为庆祝仪式当天会有很多人到达现场,所以这项任务非常考察小孩的胆量,若是小孩因为害羞出了什么差错,那就不好了。

为此,彭真在筛选人选的时候特意找了一些胆大的小孩,这个土生土长、性格大方开朗的北京女孩张筠英就这样走进了彭真的视野。

张筠英不仅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而且还非常的善于表达,在选拔的时候,工作人员一眼便看中了这个小女孩,并让她加入了后续的彩排工作。

经过多次彩排,时间终于来到了1953年的10月1日,那天,举国同庆,锣鼓喧天,毛主席笔直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大家一同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而张筠英和另外一名1名叫王小怀的男孩也接过了大人手中的鲜花,走向了天安门广场。

国庆

由于在仪式开始前,张筠英和王小怀已经彩排过许多遍了,所以对于金水桥的这条道路,二人并不陌生,王小怀的步伐比张筠英更大些。

因此两人在鲜花的时候拉开了一小段距离,张筠英担心王小怀跑得太快,会摔倒,她还不停地在后面提醒他说:“你跑慢一些,要是摔倒了,咱们的任务就失败了”。

几分钟后,两个小孩顺利跑上了城楼,将那捧用银纸包裹着的鲜花递到了等候许久的毛主席的手中,看着两个小孩期待的面庞,毛主席露出了笑容,他问张筠英:“你叫什么名字呀?在哪里上学?成绩怎样?”

面对毛主席的亲切问候,张筠英毫不胆怯,大方地回答说:“我的名字叫张筠英,松筠之节的筠,英是英雄的英,我是培元小学的学生,我今年已经五年级了,我的成绩很好”。

张筠英(左)

毛主席点了点头,又摸了摸她的红领巾说:“你的名字取得很不错,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是国庆节好呢还是过新年好呢?”

张筠英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当然是国庆节好”,毛主席问道:“你为何会这样觉得?”

小女孩回答说:“因为过国庆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了”,听着这个回答,毛主席爽朗地大笑了起来。

两人献完花之后,张筠英与王小怀留在了毛主席的身边,与他一同庆祝这特殊的日子。

张筠英

张筠英是个活泼胆大的孩子,在观礼的时候,她也是一刻都没有消停,站在毛主席的身边又蹦又跳的,观礼期间,毛主席还几次弯腰与她交谈。

当游行队伍在天安门城下游行之时,张筠英拍着手突然跳了起来,毛主席慈祥地用一口湖南方言问她:“你看见什么了?怎么这么高兴?”

张筠英指着队伍中的火车模型说:“您看您看那个小火车还会冒烟呢”。

就在两人交谈之时,新华社的记者拿起相机拍下了这幅感人的画面,这张照片至今还放在张筠英家最显眼的地方。

张筠英与毛主席

无数作品留经典

张筠英在这次国庆典礼上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几年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少年故事片《祖国的花朵》的时候,还专门找到了张筠英。

彼时,张筠英正在校内读书,当时的她正在参加学校里的文艺汇演,就在她和同学们在礼堂里静静地坐着,等着上节目的时候,制片厂的工作人员进入了礼堂。

工作人员进去后,一眼就注意到了她,并坐在了张筠英旁边,他坐定后问张筠英:“你等下要演什么呀?是要演新疆舞吗?你们的节目上了吗?”

张筠英一点也不怕生,她回复说:“还没有呢,我们一会儿就去”,工作人员笑了一下问:“那你等会跳舞的时候,我能给你拍个照吗?”

张筠英等人

张筠英回答说:“没有问题”,工作人员没想到这个小姑娘回答得如此干脆,他疑惑地问:“你这么放心啊?你就不怕我是坏人?”

张筠英自豪地说:“我知道你是哪的人,你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你的衣襟上有一个徽章,我看见了”,说完之后,她便跟着同学一起走上了舞台。

当天的演出非常成功,张筠英出色的表现给工作人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因此,她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祖国的花朵》的女主角。

影片的拍摄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虽说那时张筠英的年龄很小,但是她对于电影也有属于自己的看法。

张筠英等人

当她得知影片中的女主杨永丽是一个有些叛逆的女孩儿时,她提出了拒演,她说杨永丽是一个坏孩子,自己不想演坏孩子,自己不想成为坏孩子,所以她不想继续演下去了。

在此期间,导演和他的班主任曾多次劝说过她,戏里面的东西都是假的,不能够当真,可她依旧不肯按剧本演出,最后还是她的妈妈出面劝说她,她才答应了接这部戏。

在拍摄的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件小插曲,影片中有一场杨永丽的哭戏。

由于那天的拍摄时间较晚,张筠英在拍摄之前一直在游乐场里跟小伙伴玩,所以她的精神一直都非常亢奋,她怎么也进入不到状态里,因此她那天拍了好几条都没有过。

张筠英

眼看着张筠英迟迟不哭,导演也急了,他将张筠英叫到什刹海,对她说:“我们拍摄的胶卷都是用外汇买来的,非常珍贵,这样一条一条的重拍非常浪费资源,你能完成任务吗?”

听了导演的话,张筠英一下子就慌了,难过和愧疚之情涌上了心头,她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导演看到这一幕后,赶紧招呼大家布景,完成了拍摄任务。

当天的拍摄任务完成之后,大家便离开了现场,可是张筠英却迟迟不肯走,一直坐在那里。

导演看着小姑娘这么伤心,赶忙问她:“戏都拍完了,你怎么还一直在哭呢?”

张筠英说:“我浪费大家时间了,我感觉很难过”。

张筠英等人

这种责任意识从那时候起,便根植在了张筠英的心中,她多年后回忆起这段过往的时候说: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论是表演还是做人,我们都要做到问心无愧。

作为演员,我要用心演好每一个角色,作为朗诵者,我就要诠释好每一个作品,作为伴侣,我要扶持我的爱人,作为母亲,我要尽好责任,哺育好下一代”。

张筠英说唯有完成好这些责任,才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价值。

《祖国的花朵》这部影片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校园儿童故事片,该影片讲述了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帮助落后儿童共同进步的故事,影片播出后,获得了广泛好评和不错的口碑,张筠英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部影片不仅给予了儿童们许多启发,而且还成功树立了“先进生帮后进生转变”的创作思路,成为了许多儿童电影效仿的榜样。

张筠英

艺术伉俪多甜蜜

拍完戏之后,颇具文艺细胞的张筠英便进入了北京少年宫学习,多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并留校成为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教授。

张筠英的台词功底极其了得,她在朗诵、表演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她不仅在话剧《青松岭》《霓虹灯下的哨兵》和《杨开慧》等戏中担任了主要演员,而且还为中央电视台以及地方广播电视台录制了千余篇文学作品,她所朗诵的诗歌《一月的哀思》更是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台词功底了得的她还为电视剧《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配过音,张筠英这一生获得过许多成就,她在1987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了“十大演播家之一”。

张筠英夫妇

在1991年获得了“优秀演播艺术家”的称号,时至今日,她依旧活跃在众人的视野中,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优秀作品。

张筠英不仅创造了属于她的文艺传奇,而且还找到了她的灵魂伴侣,张筠英的丈夫名叫瞿弦,瞿弦不仅和张筠英一样给毛主席献过花,而且也是一位文艺工作者。

张筠英和瞿弦自16岁相识相恋之后,便一直携手同行到今天,两人既是彼此的人生伴侣,也是羡煞旁人的艺术伉俪,两人形影不离的身影也成为了配音主持界的一段佳话。

张筠英在文艺界是出了名的顾家,她不仅在结婚之后包揽了家中的大多数家务,而且还十年如一日地为丈夫洗手作羹汤。

张筠英夫妇

瞿弦也将妻子的这些付出看在眼中,瞿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将夫妻关系经营得如此之好,是因为他非常了解妻子的脾气,并能够做到投其所好。

他说两人结婚这几十年来,他给妻子送了无数的礼物,不管是情人节还是结婚纪念日,他都会提前给妻子准备好惊喜。

多年来的送礼经历让他摸清了妻子的脾气,他说像过生日或重要纪念日的时候就一定要送贵重的礼物,而在情人节等特殊节日的时候就要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面对丈夫的“炫耀”,张筠英也不忘调侃一下自己的丈夫,她说丈夫是送一件东西,说一句好话,这半年便绝不干活。

从二人的采访状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平日里绝对没少打趣对方。

张筠英夫妇

虽说如今张筠英和瞿弦都已经年近八旬了,但是他们却始终活跃在一线,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等重大活动中,为大家带来了极好的作品。

总书记曾强调过:“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张筠英用她的行为贯彻了她的艺术的追求,她的精神也会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指引后人开拓新的文艺新境界的。

参考资料

祖国的花朵.电影网

大手牵小手 诵读爱国经典.北京晚报

张筠英23岁嫁给老公瞿弦和-婚后55年恩爱如初.我看明星网

张筠英:扮演每个角色都要“保证完成任务”.《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