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赵佩茹的徒子徒孙(一)赵佩茹其人

2023-12-02 04:21 来源:网络 点击:

赵佩茹的徒子徒孙(一)赵佩茹其人

赵佩茹(1914年-1973年),出生于北京,被称为相声界的“通天教主”,相声历史上捧哏第一人。

1927年赵佩茹拜相声演员焦寿海为师,因为在他同一代相声演员中拜师最早,赵佩茹顺理成章地就成为了相声史的第六代掌门人(也叫门长,或者大师兄)。

赵佩茹从小学艺,师从焦寿海先生,其实他的本事大都是焦寿海的父亲、也是“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先生亲自传授的。

赵佩茹见得多,听得多,会的自然也多。一登台,就以“小龄童”的艺名名扬天津。

1937年,赵佩茹和“小蘑菇”常宝堃组成固定搭档,从此相声界就诞生了一对火爆与完美的黄金搭档。1951年3月12日,赵佩茹与常宝堃参加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鲜慰问团赴朝慰问演出。4月23日,赵佩茹与常宝堃正在朝鲜沙里院慰问部队时,遭遇美机飞机狂轰滥炸疯狂扫射,常宝堃牺牲,赵佩茹臂膀中了三枪,受了重伤。

李寿增

1951年12月,赵佩茹进入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天津曲艺团前身)任副团长,专精逗哏,由其师叔李寿增捧哏。

1961年春,赵佩茹开始与马三立搭档。“文革”开始后,马三立进了“牛棚”,赵佩茹也被停止相声演出,实施监督改造。

1972年,赵佩茹因病住院,在此期间,侯宝林经常专程来天津看望他,并约定待他痊愈后,接他去北京为侯宝林捧哏。1973年7月9日,赵佩茹病逝。

赵佩茹台风稳健大方,语言节奏鲜明,人物活灵活现,包袱又脆又响。无论表演单口相声,还是对口、群口相声,都能驾轻就熟。赵佩茹的代表作品有:《写对子》,《福寿全》,《学外语》,《三字经》 ,《吃元宵》 ,《龙凤呈祥》,《所答非所问》,《批三国》等。

赵佩茹被同行尊称为“通天教主”,不仅是因为他在相声门里威望高,是第六代大师兄,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多知多懂,肚囊宽绰,掌握的段子多,记的准确,使的精妙,在相声捧逗的艺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马志明更称其为相声界“亘古一人”。

赵佩茹的捧哏以稳重严密著称,善于与逗哏者配合,衬托、突出重点包袱,使逗哏者如鱼得水。又善于掌握内容的进展趋向,弥补逗哏者的不足,使逗哏者不离轨道。马三立曾说,“我是孙猴子,赵佩茹就是如来,他能掌握住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