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二战时期的克里米亚半岛

2023-12-04 05:02 来源:网络 点击:

二战时期的克里米亚半岛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克里米亚半岛的重要战略地位

20世纪40年代,克里米亚是位于苏联欧洲部分的一个半岛,北接乌克兰,南部与土耳其隔着黑海遥遥相望,往东夸过刻赤海峡就是俄国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往西是东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是连接欧洲和中东的重要通道,所处位置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历史上,此地,沙俄与土耳其曾进行过多次的战争。19世纪中,英法联军也曾占领该地区。

克里米亚半岛位置

二战期间,德苏开战后,希特勒希望尽快拿下克里米亚,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高加索地区。一方面可以夺取克里米亚半岛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减少该地区苏联空军对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另一方面又能对土耳其进行政治压迫以使其屈从于德国。

2022年10月8日,连接俄罗斯和克里米亚的克里米亚大桥发生剧烈爆炸

但是,克里米亚半岛地形复杂,苏联军队在此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想要攻克此地势必要大费周章。克里米亚半岛通过皮里柯普地峡与大陆相连,地峡两侧的水域较浅,军舰无法施展甚至靠近;从陆地上进攻,地峡也是必经之地,开阔毫无遮挡的沼泽地以及躲在坚固防御工事后的苏军重兵都是摆在德国第十一集团军统帅曼施坦因面前的困难。

曼施坦因带领着集团军9个师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在克里米亚鏖战数月,苏军拼死抵抗,而且援军通过黑海不断增援。战争对双方来说都异常艰难,但最终苏军坚持不住,防线崩溃,德军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绝大部分地区,苏军撤退到了半岛最南部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内。此时,苏联的援军还在源源不断地通过黑海登陆。

德军阻断苏军增援

1942年1月,德军出动第三十军和第四十二军向登陆刻赤半岛的苏军反击。虽然只有3个半已被削弱的德国师和1个罗马尼亚旅,对战苏军的8个师和1个旅,但依然取得了成功,并俘虏了1万有余的苏军。

3月份,苏军的8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旅发动了大规模反攻。曼施坦因得到了新组建的装甲师和轻装甲师的增援。与苏军在克里米亚半岛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攻防战。

5月份,曼施坦因用少量兵力牵制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在希特勒派去的空中支援协助下,5个德国步兵师、1个装甲师和2个罗马尼亚师向刻赤半岛发动大规模进攻。仅用10天,全歼苏军第四十四和第五十一集团军,俘虏苏军17万。

德军的空中轰炸机群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攻防战

刻赤半岛被攻下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成为德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最后一个目标。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苏军的7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3个海军陆战旅驻守要塞,曼施坦因则在2英里长的阵地展开208个炮兵连。

德军800毫米口径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

德军炮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6月,双方开始了残酷的攻防战。苏军采用了人海战术,德军也伤亡惨重。德军的强攻效果并不明显。

6月底,曼施坦因派突击队秘密渡过塞瓦斯托波尔湾,从南岸的峭壁攀登而上,来了个出其不意的突袭,要塞内的苏军腹背受敌。

7月初,苏军退无可退,9万多人被迫投降。

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德军付出了24000人阵亡的代价,而曼施坦因凭借攻占整个克里米亚半岛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

德军元帅埃里希•冯•曼施坦因(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