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什么是“宫体诗”?

2023-12-18 03:33 来源:网络 点击:

什么是“宫体诗”?

关于宫体诗,闻一多先生名文《宫体诗的自赎》开头就说:“宫体诗就是宫廷的,或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严格地讲,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

然而,若从语源上来考察,宫体诗的来源则有三种说法。

一,《梁书简文帝纪》:简文帝萧纲“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为宫体。”这里是说“伤于轻艳”,轻靡,绮丽,即题材细小,内容琐碎,文词绮丽,并未涉及宫廷淫荡生活。

二,《梁书徐摛传》:“摛属文好为新变,会晋安王纲以摛为侍读,春坊(太子宫)尽学之。宫体之号,由此而起。”这里是说宫体诗是徐摛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此体影响到太子宫内的学士们,因此称为宫体。

三,魏《隋书经籍志》:“梁简文帝压东宫,亦好篇什,清词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阁之内。后生仿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讫于丧亡。”这里是说宫体诗是萧纲写宫廷中的淫荡生活,影响遍及朝野,成为亡国之音。此说法对后来影响极大,我们一谈到宫体,就想到这一说法。闻一多先生似乎也采此说。

据周振甫先生考证,从萧纲现存的作品来看,绝大部分的诗都不是反映宫廷中的淫荡生活的。周先生认为,魏征的批评是夸大失实的。一个新朝兴起之时,对前朝的缺点往往会夸大其辞,也是可以理解的。

萧纲绝大部分作品,是他自己说的“伤于轻艳”。他写的题材比较琐细。写的不少咏物诗全无寄托,不能表达高尚志趣,只讲究对偶词藻。如《上巳待宴》“林花初堕蒂,池荷欲吐心。“在参加梁武帝宴会时,对国计民生毫不关注,注意的是花落荷开。如《登烽火楼》《咏桔》等诗,内容贫乏,所见甚小。“伤于轻艳"是萧纲宫体诗的主要特点。再如庾肩吾,庾信的《咏美人》《王昭君》等作品,也是只注意小的方面,在词藻上下功夫,忽略当时南北战争的重大题材,忽略人民的苦难,只写琐细事物。

再看徐摛的宫体诗,它是一种新变体。新变体是从“永明体”变来。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说永明体“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己中,轻重悉异。"当时还未能将四声划分平仄,怎样实现“尽殊悉异“,沈氏也不甚了然。从沈约的《咏筝》等作品可以看出“永明体”:1,讲究对偶;2,注意声调搭配,但仍未搭配妥切。而徐摛的新变体呢,从他的《咏笔》来看,这诗的句间声调配合就比沈约作品好多了,比沈约的永明体进了一大步,更接近律诗了。

不仅是徐摛,萧纲及他周围的学士们的诗也是这样,可以从萧纲《采菱曲》,庾肩吾《春日》等诗看出这一特点。可见徐氏“新变体"出来之后,萧纲学它,学士们学它,成为一时风气。

现在再来看,什么是宫体诗?应该说宫体诗其实是一种“新变体",它把沈约的永明体推向律诗化,把律诗的形成推进了一大步。因它流行于太子宫中,所以才被称为“宫体”。它的发明人是徐摛。

当然,新变体是就宫体诗的形式说的。而就它的内容和风格而言,它就是伤于轻艳。题材狭窄,只写些细微末节,把国家大事,人民疾苦抛之脑后,只追求对偶和词藻。

宫体诗包括新变体和伤于轻艳两个方面,合二而为一。用这种诗体写宫中淫荡生活和变态心理的也有,主要是萧纲有几首,如《见内人作卧具》,《咏内人昼眠》,《率尔为咏》等。萧纲的大多数诗作并不涉及“衽席之间”

,他晚年被侯景幽禁在山里,还写过一些较好的诗,如《被幽述志诗》等。

综上所述,宫体诗是:

1,一种律化的新诗体,徐摛所创;

2,内容琐屑贫乏,咏风月,弄花草之作;

3,最早流于萧纲的太子宫中。

博雅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