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端午节十大习俗排行榜(赛龙舟是最重要的一种)

2024-05-07 22:10 来源:网络 点击:

端午节十大习俗排行榜(赛龙舟是最重要的一种)

后天又是一年一次的端午节了,提到端午节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吧!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龙舟节”、“重午节”、“五月节”等等,日期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那么小伙伴们知道端午节十大习俗是什么吗?今天咱们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十大习俗排行榜!

网络配图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在古时候的cs中,人们因为想要赶去救下跳江的屈原,而纷纷划船寻找,但是还是没有发现屈原。之后的每一年端午节,人们都用划龙舟来纪念屈原,这个习俗一直从古代保留至今。

2、雄黄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网络配图

3、粽子

粽子是中国的传统小吃,在端午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粽子最早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在古代大家为了不让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而纷纷将粽子投入湖里,渐渐地这也成为了端午的传统习俗,寓意着美好的愿望。

4、倒灾葫芦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地暖”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

5、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美国梦八队阵容盘点 科比詹姆斯领衔奥运会轻松夺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网络配图

6、悬艾

悬艾就是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将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7、躲五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古时称五月为"恶月"。并认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父母要将未满周岁的儿童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8、煮大蒜、破火眼、游百病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江苏南京一带端午节习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以防治眼玻雄黄有杀菌灭毒的功效,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剧情

网络配图

9、佩香囊

在端午节给小孩佩戴香囊也是端午的传统风俗之一。香囊中有朱砂、雄黄、香药,有着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制作好了之后用五色丝线缝好,串成一串,非常的小巧可爱。香囊的香味还有助于驱虫,在端午时节是最有用的。

10、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介绍的端午节十大习俗排行榜,看完后你有什么看法吗?咱们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啦,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