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七任关东军司令官一部伪满简史

2024-08-16 14:02 来源:网络 点击:

七任关东军司令官一部伪满简史

曾任伪满总理大臣秘书官的高丕琨在其晚年说:“主宰伪满国政的是关东军司令官,他们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统帅的化身,是伪满洲国的太上皇。”从九一八事变到伪满洲国垮台,先后有7位日本重量级军国主义分子任职关东军司令官,他们在职期间的所作所为就是日本侵华的铁证,他们的历史串联起来,就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伪满洲国历史读本。

本庄繁:下令侵占东三省 炮制伪满洲国

生于1876年的本庄繁于1931年8月1日任第9任关东军司令官。当天,本庄繁与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石原莞尔中佐等人拜谒了天皇。8月15日,本庄繁在东京与前任关东军司令官办完交接手续后,便前往当时还设在旅顺的关东军司令部。

图为1931年奉天关东宪兵队本部,右三为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正是本庄繁。本庄繁前后在中国工作20余年,是所谓的“中国通”。有材料说,九一八事变,做计划的其实是关东军参谋坂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本庄繁本人对此并不知情。按照日本陆军刑法,未经许可向外国开战是死罪。所以本庄繁对是否扩大进攻犹豫不决。后来在参谋们的说服下他同意了侵略整个东北的作战计划。但是从19日本庄繁给日本陆军总部打电报来看,他不仅知道石原莞尔等人的作战计划,还下令全面侵占东北三省。结果,中国守军在不抵抗政策的“指挥”下,东北三省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沦陷了。之后,本庄繁又利诱溥仪、罗振玉、郑孝胥等心存复辟想法的野心家出任伪满洲国的重要角色,炮制了一个傀儡政权。

本庄繁

1932年8月,本庄繁调回日本陆军部,因为侵华有功,他被晋级为大将。1942年,伪满洲国建国10周年时,他已经退休,但仍以“满洲会”会长的身份到长春参加庆祝活动。日本投降后,本庄繁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武藤信义:“三位一体”全面控制“伪满”

生于1868年的武藤信义于1932年8月接任关东军司令官。这已经是武藤信义第二次任关东军司令官了,他再任此职显然是带着更多的任务而来。为了全面控制伪满洲国,他这个关东军司令官兼任日本驻伪满洲国全权大使和关东厅长官,这个“三位一体”的角色,使他成为日本在华的最高领导。

武藤信义(左一)与郑孝胥(右三)签订议定书,承认“满洲国”

1932年9月15日,由武藤信义主持,日本与“伪满”政府签订了全面出卖中国东北主权的《日满议定书》,然后再由武藤信义宣布日本正式承认伪满洲国。1933年5月,武藤信义晋升为元帅。他这次在关东军司令官任上的时间虽不到一年,却再次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行和巩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政策,指挥日军占领了热河。在全面控制伪满政权,镇压义勇军的抗日斗争等方面,也是主要决策人。

1933年7月28日,武藤信义猝死于关东军司令官官邸。死因有人说是心脏麻痹症,还有人说是自杀而亡。

菱刈隆:“军中之魁”将“伪满”改为帝制

武藤信义死后,日本陆军大将菱刈隆接任关东军司令官。巧合的是,菱刈隆也是第二次出任关东军司令官,而且这两次都是在前任司令官得病突然死亡后到任的。1930年,畑英太郎突然去世后由正任台湾军司令官的菱刈隆接任。九一八事变前一个月,他被调回日本当军事参议官。1933年武藤信义元帅去世后,这位对中国问题素有研究,被日本人称为“军中之魁”的菱刈隆再次接任关东军司令官。

图为傀儡皇帝与正在的统治者关东军司令菱刈隆(左五)等合影

根据溥仪的要求和日本侵华的需要,菱刈隆于1934年支持了溥仪将伪满洲国的政体由执政制改为帝制。然而,政体的改变并没有使溥仪如愿以偿,相反为菱刈隆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菱刈隆利用政体的改变,调整了伪满省区与军管区,并进行了收买中东铁路等重要事项,为日本资本对中国东北进行经济掠夺大开方便之门。

此外,在菱刈隆的任期内,他强势地撤销了“满铁”,取消了关东厅,使关东军独揽日本在华的权力。1934年底,菱刈隆离职。1952年,死掉。

南次郎:不遗余力地调整“伪满”军政要员

生于1874年的南次郎,于1934年12月出任关东军司令官。九一八事变时,南次郎是日本的陆军大臣,对于侵华他早就有了一肚子坏水。就任关东军司令官后,南次郎更是不遗余力地使日本对伪满殖民统治更加系统化、具体化,他首先对伪满军、政两界进行调整。突出一例便是将伪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撤换,由张景惠接任。并将尚有一定军政实权的熙洽改任宫内府大臣的闲职,臧式毅同样被明升暗降,任伪参议府议长。

南次郎(左一)

与此同时,南次郎还对抗日武装进行了大规模的杀害。据资料介绍,南次郎到职前1934年11月,东北抗日武装人员为32000人,到1936年2月南次郎去职前,减少至15000人。

1936年离任后,他任朝鲜总督。日本战败后列为甲级战犯,南次郎被判处无期徒刑。

1954年假释出狱。

植田谦吉:大搞经济侵略,实施产业五年计划

1936年3月,61岁的植田谦吉接任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在战场上负过重伤,失去一条腿,但是他立志为天皇尽忠,不惜疆场捐躯。为绝后顾之忧,他一生未婚。

植田谦吉上任不到一个月,便亲自面见溥仪,告知溥仪,关东军以“反满抗日”和“通苏”罪名逮捕了兴安北省省长凌升,并宣判了死刑。并直言不讳地强调:“这是杀一儆百!”凌升事件对溥仪震动极大,日本殖民统治者就是要通过“杀一儆百”,让伪官吏们老老实实地当走狗,否则必遭凌升的下场。

植田谦吉就任关东军司令官后,开始在中国东北大力推行所谓的“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产业开发五年计划”,是一个包括工矿、农牧、交通和移民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的计划,是“指以1937~1941年为期,日本法西斯为保证进行侵略战争所需物资的自给自足,在东北推行资源掠夺的战争经济计划。”

植田谦吉的下台,起因于关东军和前苏联红军在当时的伪满洲国与蒙古国的边界诺门罕发生的诺门罕战役失败而下台。这是日本陆军历史上第一次吃到如此大的败仗,植田谦吉调回日本,参谋总长也调任他职。

梅津美治郎:“抓劳工”筑工事准备对苏作战

1939年,梅津美治郎出任关东军司令官。高丕琨多次以翻译的身份陪同张景惠见过梅津美治郎。“他个子不高,表面上态度和蔼,毫无傲慢之气,且用语极谦恭文雅,如不着军装,谁也想不到他是百万大军的统帅。可是,他恰恰是个面善心狠、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梅津美治郎留给人的印象和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两个样子。

梅津就任关东军司令官主要有两个任务。其一是重建和加强关东军,自诺门罕事件以后,关东军损失很大,必须从人力物力上加以补充;其二是加速对日本的宿敌苏联的作战准备。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大本营便感到了北方苏联潜在的威胁,随即下令让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满苏边界修建防御工事,抓捕的劳工也自然都是东北三省的成年中国人了,为了确保安全,他们在强迫中国劳工修完防御工事后,就将劳工集中关押,用机枪扫射,杀人灭口。为的是不泄露防御工事中的机密。使得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死在修筑过程中或修筑后被集体屠杀。

日本战败后,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军队将领签署投降书

1944年,梅津美治郎调任日本参谋本部参谋总长。日本投降后,他参加了投降仪式。

1946年4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下令逮捕梅津美治郎、重光葵等4人。1948年11月,梅津以甲级战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49年1月8日,梅津美治郎因患癌症死于东京巢鸭监狱。

山田乙三:大搞“细菌战”,晚年忏悔罪行

1881年出生的山田乙三,是最后一位关东军司令官。他于1944年7月18日就任,但此时的关东军和日本一样正走向末路,此时的关东军的兵力与1943年相比已经减少了二分之一。

为了那残存的一丝希望,穷凶极恶的山田乙三搞起了细菌战。他不仅在对华战争中使用细菌武器,还在活人身上进行罪恶实验。这一切只能加深他的罪孽,无力改变战局。日本战败之时,他带头逃跑到通化,最后被前苏联军队俘虏。因为搞非人道的细菌战,他被军事法庭判处25年刑期。服刑期间,山田乙三对自己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行忏悔道:“我了解我所犯罪恶的深重性。”,1956年75岁的山田乙三被减刑释放,回国后于1965年7月18日死去。

本文选自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长春历史话题》,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