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亮剑》中358团实力数,在真实抗战中,相当于哪个级别的部队?

2024-08-27 12:18 来源:网络 点击:

《亮剑》中358团实力数,在真实抗战中,相当于哪个级别的部队?

《亮剑》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其中的很多情节都令人印象深刻,一些梗直到今天大家都还在用。而即便是在今天,我们再去看这部十多年前的战争剧,其实也是挺好看的。

不过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电视剧中,有些情节其实是结合剧情发展来设定的,它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又不完全等同于历史。所以我们在看剧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楚。要是结合真实历史资料去看的话,其实是更有意思的。

比如说,剧中楚云飞的358团,该部是晋绥军的精锐,所以就突出了有冲锋枪可用,还有炮兵,这都是真实历史上晋绥军的武器装备特点。

不过对于358团具体的实力数,其实是结合剧情来强化的,因为真实历史上要是有剧中设定的那个实力数,可不仅仅是一个加强团的级别了。

既然是加强团,我们就先来聊聊当时中国军队的步兵团编制。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各路军队的编制都是不一样的,以步兵团的充实度来说,最强的是中央军的嫡系部队。

当时中央军教导总队等部的步兵团,满编兵力在3000人以上,除了步兵外还配置有小炮连、战防炮连、步兵炮连等,综合实力很强。

而当时中央军整编的调整师,在步兵团的兵力上一般也可到2500人左右,相较于教导总队的步兵团来说,上面的那几个炮兵连一般是缺失的。

除了中央军嫡系精锐外,当时按照调整师编制整编的军队也不少,比如东北军等,所以东北军当时的步兵团兵力也相对较多。

总的来说,当时我国军队中,步兵团的兵力有两三千人的情况,这种团可以简称是大团。除了这种大团之外,诸如晋绥军等地方军中,还有满编在1500人左右的小团。这种团,该有的营连它也有,但是在连队兵力上则略少,尤其在勤杂兵方面则大大压缩,故而其总兵力虽然少,但战斗兵的比例却不低。

临到作战之时,一般是通过征拉民夫来协助作战,否则便是通过士兵人力背负参战,这样的话对战斗兵的体力消耗比较大。

步兵团是这个情况,那加强团一般情况又如何呢?

加强团顾名思义,是在步兵团基础上的加强,比如增调了一个步兵营归属该团指挥,那么这就是一个加强团。增调了一个战防炮连和一个迫击炮连归属该团指挥,那这个团也是个加强团。加强的意思,一方面是兵力上的加强,另一方面则是兵器上的加强。

不过一般来说,加强力量不会超过该步兵团本身,比如说把两个步兵团的力量合在一起,那就不能叫加强团了,这不就是一个旅或一个师的大部分了吗?

回到《亮剑》中楚云飞的358团来说,这个团有炮兵营,很显然这是加强来的,因为当时中国军队的步兵团里,其实是不辖炮兵营的。当然了,给一个步兵团加强个炮兵营,其实也挺勉强,但多少也能说得过去。

不过要说,这个加强团的兵力有5000人之众,还有个炮兵营,这要是还叫加强团其实就太强了些。

抗战中期以后,国军调整编制,一般陆军师的编制从原先的2旅4团制调整为3团制,即取消了旅一级,由步兵师直辖三个步兵团。

在阎锡山的晋绥军这边,当时拿到了4个集团军、8个军的番号,在这个编制体系下又一股脑地成立暂编师,最终晋绥军步兵师和挺进纵队的番号一共搞好了30多个。

我们都知道抗战中老蒋对我军的番号是极力限制的,八路军满打满算就3个师番号,要不怎么会有《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还有新1团、新2团这种番号呢?

通过编组自己体系内的番号,我军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而阎锡山的晋绥军虽然比较独立,但跟老蒋这边毕竟是一个系统,它的番号还是有用的。

当时老蒋不怎么向晋绥军补充武器弹药,但基本的军费还是要发,阎老西将这么多编制摆上来,就能吃掉不少军费。

可阎老西有这么多番号,他却没有那么多的兵,所以就使得晋绥军当时的部队编制很空。一个军号称是2万多人,但实际也就一万出头;一个师号称是六七千之众,实际有三四千人就不错了;一个团的实际兵力往往也就一千来人而已,比全面抗战初期晋绥军的小团兵力还少。

在这种情况下,楚云飞358团的5000兵力,实际不算个加强团,在当时的晋绥军中都能顶半个军的兵力,相当于是一个加强师了。

从炮兵的情况来说也是如此,阎锡山的晋绥军在全面抗战前的确有相当庞大的山野炮部队,光是炮团的番号就有10个,在全国军队中仅次于中央军。

而且这些炮团还不是瞎咋呼,而是每个炮团辖3个炮兵营,每个炮兵营辖3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辖4门炮的实编部队。

以晋绥军当时30多个炮兵营和60多个步兵团的实力数来说,给一个加强团配置一个炮兵营,那还真不是多么难的事儿。

不过我们也知道,晋绥军在全面抗战初期损失很大,炮兵的很多炮都给丢了,晋绥军炮兵一下子就缩水了一大半。

更要命的是随着太原失守,太原兵工厂的丢失,使得晋绥军失去了补充火炮和炮弹的来源,这就使得晋绥军当时的炮兵远不如从前。

在这种情况下要说为一个加强团配置个炮兵营,那就有点配不上来了。

以后来上党战役的情况来说,阎锡山的援军出动了2个军及省防军一部,虽说带了2个炮兵团,但其实也是营的实力。

所以说在《亮剑》剧中,楚云飞那5000人带个炮兵营的358团,放到真实历史上的晋绥军来说,其实是个带炮兵营的加强师。

可是历史有历史的现实,电视剧有电视剧的逻辑,假如说这个实力数就让楚云飞在抗战时期成为加强师的师长,后面的剧情就不好安排了啊!

所以说,电视剧这么设定剧情有它的道理,我们在结合历史聊的时候也要看到这一点。

聊完了晋绥军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妨再延展一下,瞧瞧5000兵力外加个炮兵营在当时的其他国军中又是个什么情况。

如前所述,抗战中期后国军编制逐步调整为三团制步兵师编制,理论上兵力也有个万把人,但实际上由于吃空饷和逃兵、战损缺额等因素,实际的兵员远到不了编制数量。

当时比较精锐的步兵师,实际兵力能有八九千人,一般的部队有六七千人就算不错,有的甚至也就四五千人。

比如戴笠向老蒋秘报:士兵缺额均甚巨大,如三十六师现在腾北一带游击,实数仅约四千人,八十八师现任怒江西面防务,实数仅约四千五百人,八十七师现任怒江正面防务,其战斗士兵有五千人,尚较其他各师为多。

这还仅仅是兵员方面,在武器方面要说有个山炮营就更别提了。

按照国军步兵师编制,按理说是配有山炮营的,但实际上只有极个别部队有山炮营,精锐部队的炮兵营多数只是迫击炮营,当然还有更多步兵师其实没有师属炮兵。

在这种情况下,有5000之众的兵力虽然不能说是一个充实的步兵师,但至少也是个师的架子,要说再有个山炮营,那显然还是个有些家底的简编步兵师。

要说加强团能到接近于此的实力数,基本就是抗战后期的驻印军了。不过驻印军的步兵团加上配属的炮兵营,兵力数也就是4000出头,离楚云飞加强团的5000之众也还差着一千来人。

对于这些事实,我们要是了解的话,再去看电视剧,也就知道说楚云飞的加强团只是剧情设定,而不是说晋绥军当时真有这种部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