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寒假返家乡|黄埔古港与古村

2024-09-01 19:02 来源:网络 点击:

寒假返家乡|黄埔古港与古村

广东海洋大学驿通四海队成员探访玩南海神庙后前往黄埔古港古村前往调查学习当地历史。

作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南海神庙经过隋代的建立, 唐宋时期的繁荣, 元明的发展, 到了清代, 由于庙前港口的淤塞, 广州外港移至黄埔古港。

黄埔古港遗址

坐落在今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石基村一代水域的古黄埔港是清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从西边公路入村。一座高耸的金碧辉煌的现代牌坊迎面矗立。上刻“凰洲”两个大字。村之南边紧靠珠江支流也有一座刻有“凤浦”二字的彩牌坊。原来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临此地,从此就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凰洲”或“凤浦”,后来据说是因为外国人发音不准,老是把“凤浦”说成“黄埔”,久而久之,原来的“凤浦”反没人叫了,终于成了“黄埔”村。

黄埔古港牌坊

在黄埔村中这里走出许多名人,也有为不被人熟知的红色英烈冯广。冯广出生贫苦,与大哥在香港当学徒。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6月19日,震撼世界的省港大罢工爆发,13岁的冯广与大哥积极投身反帝罢工斗争。1927年反动派在广州制造“四一五”大屠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牺牲在屠刀底下,冯广不畏白色恐怖,在党领导下刻印传单,散发传单,揭发反动派的罪行。经历严峻考验的冯广,在革命低潮时,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冯广加入宣传队和少年先锋队并参与准备起义武器的工作。起义失败后,冯广撤退到香港。1929年冯广在香港搞“飞行集会”,由于一团省委委员被捕叛变,遭反动当局逮捕并被引渡回广州。在囚禁中,坚贞不屈,严词拒绝敌人的威迫利诱,历数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当年8月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17岁。

“五卅惨案”

面向南中国海的广州,自1757年清政府颁令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后,成了中国唯一开发的对外商贸口岸,外洋船舶只准停靠在黄埔泊地,办理卸货、通关和回程手续。于是,在世界航线驶来的船舶都停泊在黄埔,形成了“夷舟蚁泊”的奇观,也使黄埔古港在全球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阔阔真公主号

黄埔古港古村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清代一口通商的重要港口,大批外销瓷器从黄埔港启运,源源不断地送往世界各地,在18世纪前期,中国瓷器在欧洲的销量达到顶峰,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1744年夏,中欧和中瑞文化经贸的使者——瑞典“哥德堡号”船停泊于黄埔古港锚地。1745年,“哥德堡号”第三次到访广州返航时触礁沉没。260多年后的2006年,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和王后希尔维娅随仿古商船哥德堡号再次起航来访。为了迎接其到来,在原黄埔税馆旧址兴建了黄埔古港和粤海第一关纪念馆,续写昔日辉煌。

粤海第一关

青砖、灰瓦、镬耳屋、蚝壳墙、麻石街;河涌、江堤、蕉田、乡渡口…走进黄埔村,瞩目所见,都是浓郁的岭南水乡风情。黄埔古港古村至今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文物和传奇故事,具有独特的岭南特色建筑和祠堂文化。黄埔村有一条驰名的“祠堂街”,有四座著名的祠堂:梁氏的左恒家塾、晃亭梁公祠、冯氏的化隆冯公祠、主山冯公祠齐聚此街,东西走向,气宇轩昂,走在青石板路上,凛凛然仿如接受列祖列宗的凝视和呵护。

胡氏宗祠

探寻古驿道,感知海丝路。一段段沉寂千年的石板路,承载了时代更迭与商旅往来,见证着名族迁徙和家国兴衰,勾勒出往昔风物与今夕繁荣。南粤古驿道,一北一南,千百年来,吐故纳新,兼容并蓄,见证岭南历史的沧桑与辉煌,如今政府对南粤古驿道越来越重视,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与修护,开展活动等方式,能让我们重现当初的历史源头,唤醒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