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杨幺曾是岳飞一生最关键的三大对手之一

2024-12-07 07:12 来源:网络 点击:

杨幺曾是岳飞一生最关键的三大对手之一

杨幺(1108-1135),又作杨么(yāo同“幺”),南宋义军首领。名太,龙阳(今湖南汉寿)祝家岗(今新兴乡)人。出生雇工,幼时读私塾2年,辍学后在商船上佣工糊口。南宋初,钟相起事,杨幺为首领之一。钟相死后,他与夏诚、黄佐、周伦、杨钦等率其中余部,利用河湖港汊,设立营寨,坚持战斗。后战败身死。《后水浒传》一书当中说他是宋江转世。

主要事迹

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从钟相起义,因其在义军诸首领中年龄最幼,土语谓幼为幺,故呼杨幺。

三月,钟相牺牲。杨幺联络龙阳之夏诚、杨钦、杨广及慈利陈寓信、松滋李合戎、澧阳英宣等数十名首领,继举义旗,集结8万起义将士,伐木为船,垒土成寨,坚持战斗。沿湖一带,寨栅林立,风帆栉次,农民军声威复振。

是年6月,南宋王朝委程昌寓为鼎、澧州镇抚使、兼鼎州知府,镇压杨幺起义军,被截击,仅以身免。绍兴元年(1131)正月,义军再败程昌寓,缴获官军车船及督料匠手高宣,并为所用,在各水寨大造车船。战船高两三层楼,可容纳近千人。舱内装车轮,踏车击水,往来飞快。又设拍竿,长10余丈,上放巨石,下安辘轳,顶系绳索,遇敌船近,一拉绳索,便可飞石击船。更添木老鸦、鱼叉、弩拿子等投掷武器和长兵器,使官船无法接近。农民军踏动车船沿湖作战,势力伸向环湖各州县,南宋朝廷更加惶恐。

绍兴二年(1132)十二月,宋高宗启用李纲为帅,四路合击杨幺。为适应斗争需要,杨幺于次年4月,由洞庭湖区各县起义军推为总首领,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立钟相少子子仪为太子,封黄诚为军师、左仆射,杨钦为军马太尉。设总寨于宝台山(今围堤湖乡宝台村),关口要隘分置水寨70余个,李纲的“四路围剿”被粉碎。宋高宗改派龙图阁直学士折彦质及荆南制置使王燮率兵镇压,均遭失败。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义区范围日益扩大,杨幺执行钟相“等贵贱,均贫富”的政治纲领,并采用“陆耕水战”、“兵农相兼”的政策,豁免义区钱粮赋税,发展生产,深受百姓拥戴。势力东越岳阳,西至鼎澧(今常、澧一带),北抵公安,南至长沙界内,席卷洞庭湖区7州19县,拥众20万。南宋、伪齐曾多次遣使招降,均被杨幺斩首沉江。

绍兴五年(1135)2月,宋高宗以右仆射张浚为监军,从抗金前线调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置使,发起对义军的第七次“围剿”。岳飞引诱黄诚、杨钦等投宋,并用杨钦之计,掘闸放水,伐木塞港,以杂草漂浮水面。义军车船失去战斗力。6月11日,宝台山总寨被攻破,杨幺拒不降宋,泅水突围,于天鹅凼(今围堤湖乡境内)为牛皋所获,英勇就义。

杨幺死后,他的事迹在汉寿和洞庭湖区广为流传,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古典文学《说岳传》、《后水浒传》等都有杨幺的故事。

立稳脚跟后,杨幺和钟相之子钟子仪等领导层渐渐背叛“等贵贱,均贫富”的宗旨,衣食住行无不穷奢极欲,连睡觉的床都要金玉镶嵌,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却困苦潦倒,以致于岳飞一来争相投附。杨幺不但自己享乐,更滥施兵威,焚烧无数宅院庙宇,滥杀官吏书生僧道,把滥杀无辜称为“行法”,将野蛮烧杀与反抗朝廷压迫混为一体,给洞庭湖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以致民不聊生,直到岳飞平定杨幺军后才渐渐恢复元气。

除此之外,知州刘愿得到被杨幺俘虏后设法逃回的宋军报告,得知杨幺已经与伪齐联盟,相约来年秋一起攻宋,此外尚有诸多证据指向双方勾结图谋倾覆南宋,杨幺已经成为“金兵,伪齐”之外的第三大祸患。南宋朝廷在屡次进攻失败之后,于1135年,派岳飞军队剿灭杨幺。岳飞根据杨幺不得人心的特点,采用困抚结合的方法,旬日之间,杨幺军将士争相归服,杨幺遂成擒。自此,南宋对抗金兵侵略中最大的内患被消除。

杨幺车船

杨幺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为了抗击南宋官军侵犯,创造了一种作战用的车轮船,称为杨幺车船。

杨幺车船不仅船的左右两侧装有能转动的桨轮,船尾也装有桨轮。桨轮的数目有2个到8个,最多的有24个,每个桨轮上装有8个叶片。桨轮与转轴相连。轴上装踏脚板,轴转轮也转,“以轮激水,其行如飞。”使船后退,只要向相近方向踩踏就可以了。为了保护桨轮不受损伤,桨轮外面设有保护板,这样可以避免桨轮碰坏。还由于转轴装在船舱底部,水手又在舱里踩踏,所以车轮战船上的士兵不易被敌人兵器所伤害。

公元1135年,岳飞镇压了太湖起义军,随后宋军按照俘获的车船式样进行扩建和履行,成为宋水军中的重要战舰之一。所造车船的轮数,有四轮、六轮、八轮、二十二轮、二十四轮、三十二轮等多种。这种车船成为当时南宋水军的先进战舰。宋将曾以此舰在采石矶击败了企图渡江南犯的金兵。

以车船作为战舰,沿用了相当长的时期。元末明初,陈友谅同朱元璋在鄱阳湖中决战时,陈友谅水军使用的也是车船,一直到公元1543年,欧洲才出现了能使用的明轮船,它类似于杨幺的车船,但比杨幺车船要晚400多年,这一比较充分显示中国古代船舶的技术水平。及至清朝道光年间爆发的鸦片战争中,中国方面也曾使用车船抗击英舰的进犯,英国的侵略军当时还以为是中国人看见其明轮战舰后仿制的,却不知中国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使用了。据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分析,中国在中世纪时期制造的桨轮船估计已达到50马力,航速平均3.5~4.0海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