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溜须是溜须,拍马是拍马,你一定要知道的成语典故!

2025-01-01 08:25 来源:网络 点击:

溜须是溜须,拍马是拍马,你一定要知道的成语典故!

溜须拍马这个成语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指的是阿谀奉承别人。

其实这个成语是一个组合而成的成语,溜须是溜须,拍马是拍马,经过了明见长时间的流传,慢慢的形成了现在这个溜须拍马的成语。

首先说溜须这个词,在北宋宋真宗在位时期,那时候有个大臣叫丁谓。这个丁谓虽然是个奸臣,但是他却是个天才式的人物,机敏聪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可谓无不通晓,而且还特别善于察言观色,情商智商都非常的高。但是丁谓这个人却没有把才华用在征途上,在当时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可谓是作恶多端。

当时的宰相就是著名的“草根宰相”寇准,而丁谓时任寇准的副手参知政事,也就是副相。这个丁谓很聪明,他认为想要做高官,不仅要政绩突出,更要懂得阿谀奉承上级。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去拍宋真宗和宰相寇准的马屁。

有一次宴会上,寇准和丁谓这寇准就坐在一起吃饭。而寇准因为胡子比较长,就不小心有个饭粒儿粘在胡子上了。而丁谓看到了,就觉得巴结上司的机会来了。可是直接上去帮寇准把饭粒拿下来,就显得很没有档次,毕竟自己也是一个副相,拍马屁巴结上司的痕迹太明显了。而在古代,评判美男子的一个标准有一个漂亮的胡须。这个丁谓计上心来,凑到寇准的身边,假装伸手轻轻的给寇准的胡子溜顺,把饭粒儿顺道就给留下来了,嘴里却说,寇大人这胡子可太漂亮了,保养得这么好真让人羡慕。

而寇准的是非常通透的一个人,并且早就看穿了丁谓是个什么货色的人,丁谓的这个做法明显讨好我呢,他能吃这一套。于是寇准哈哈大笑,你丁谓任参知政事,大小也是一个宰相,这世间还有专门替人溜须的宰相吗?

所以,丁谓这个原本非常高明的讨好上司的行为,就被寇准当众戳穿了,反而成为了笑柄,留下了一个溜须宰相的绰号,被嘲笑了千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阿谀奉承不是正途,即使你的手段再高明,方法再隐蔽,被讨好的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完全接受你的巴结,反而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中国古代,南方很少养马,而北方多为游牧民族,拍马这个词最初就是从北方流传过来的。拍马本来是古代北方人一种打招呼的礼节,就跟现在西方人一见面要拥抱啊,亲吻一下女士手背一样差不多。因为那个时候北方人骑马,见面习惯了,从马上下来互相拍对方马的腰和肚子,说一句,哎呀,你的马真的是一匹好马。因为马对于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称赞别人的马好,就是夸赞这个人好,这样奉承别人不会显得太明显,又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而对于马而言,膘肥体壮就是形容马好的,拍一拍马然后称赞就显得很真诚。毕竟如果你马都没有拍过,你直接夸赞马好,不是太虚伪了吗?

但问题是一匹好马是非常昂贵的,不是每个人都负担的起的。所以有的人马好,那没有问题,可有的人的马不怎么好,品种不行,卖相又是瘦骨嶙峋,但是出于讨好奉承的需要,有些人也就违心的夸赞是匹好马。后来这个习惯从这个北方游牧民族传到中原,慢慢地拍马就从一个正常的礼貌用语,演变了讨好奉承的词语。

所以,溜须和拍马,虽然出自的典故不一样,但是词义的都一回事的,说的都是拍马屁,阿谀奉承别人的意思。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流传后,意思相近的两个词语自然而然的就合起来变成了成语”溜须拍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