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苏州水八仙系列 |“水八仙”从何而来?又如何俘获人心?

2025-05-24 23:55 来源:网络 点击:

苏州水八仙系列 |“水八仙”从何而来?又如何俘获人心?

今年的秋天好像来得比往常早一点,习惯了40℃高温的我们好像不知道30℃是什么感觉了,穿短裤觉得冷,穿长裤又觉得热。走出家门,一阵微风袭来,想吃鲜货的念头就冒了出来,尤其是看到路边围坐在一起边说话边手剥鸡头米的苏州老人们,水灵灵、鲜滋滋的水八仙久久萦绕在脑子里,想忘也忘不掉。

关于“水八仙”,苏州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铁拐李、何仙姑等八仙下凡游历,在江南一带遇见恶蛟龙,八仙遂合力将蛟龙制服,并留下了八件法器,幻化成“水八仙”,从此江南物产丰饶,百姓安居乐业。

老百姓都说:“这蛟龙必定是个深度吃货,被‘水八仙’搞得服服帖帖的,鲜得牙都掉了。”因此,苏州人也养出了“不时不食”的吃货习惯。

吴门水乡的苏州,自古以来水生作物丰富,品种之多位列全国榜首。自古以来,横山荷花塘的藕、南荡的鸡头米、梅湾的吕公菱、葑门外黄天荡的荸荠、莲藕等都是闻名遐迩,加上茨菇、茭白、水芹、莼菜等“药食同源”又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经济作物,被人们并称为“水八仙”。“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就是苏州鱼米之乡水生蔬菜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很多名人吃过“水八仙”后,都对它们赞不绝口!

溥仪在回忆录中说,他最青睐的御膳之一便是茨菇烧肉。

汪曾祺曾写,他到沈从文家去拜年吃饭时,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从文吃了两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

周作人在《关于荸荠》中说:“荸荠自然最好是生吃,嫩的皮色黑中带红……说它怎么甜并不见得,但自有特殊的质朴新鲜的味道。”

《瓶史月表》称茨菇为“春花小友”,“茨菰不但可入馔,作为佳肴或是茶食,还可供观赏,早在宋朝就有诗咏其花开清香。”

清代沈朝初称颂过:“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八仙神器“投胎转世”,来了江南地,秋水再凉,也令人喜不自胜。小编之前写了“水八仙”的小知识和小菜谱,有需要的点击《苏州水八仙系列》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