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八卦 > 正文

​她在内娱消失了 5 年,新剧开播即下线

2022-09-13 23:41 来源:网络 点击:

她在内娱消失了 5 年,新剧开播即下线

近 5 年淡出内娱的秋瓷炫,最近在韩国演了个首集就领盒饭的女配。

结果 ...... 上热搜了。

秋瓷炫新剧开播就下线

图源微博

词条下的高赞评论夸她:艳压女主。

图源微博

肉叔立马下了两集追起来,的确,秋瓷炫出场短短十几分钟就足够抓人。

依旧是反差感十足的角色——

A 面老实巴交的财务组长,B 面气场全开的神秘女郎。

有些像 11 年前,那个曾经制霸全国人民电视机的林品如 VS 高珊珊。

现在回想,她也算是荧幕上的初代爽文大女主。

今年秋瓷炫已经 42 岁了。

新作一出,虽然是个配角,豆瓣热评还是她,不过夸的同时更是在可惜她:

结什么婚生什么娃,搞事业多好啊

她本人微博底下同样催促她请 " 独自美丽 OK":

图源微博

戏外的她并没有如大家的期待,拿下所谓大女主的人生剧本。

逆袭不成高珊珊的秋瓷炫,可惜吗?

01

每个人的一生,多多少少都有些 " 坚强的脆弱时刻 "。

秋瓷炫的这一刻,发生在 39 岁。

2018 年,韩国,在成为母亲的 33 天后,秋瓷炫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素颜,声音沙哑。

只能用气音说话。

但她一如既往的笑脸盈盈,面对镜头表示抱歉:

我声音有点,还是有点沙哑

不知道能不能听清楚

当时的她,才从鬼门关里走过一遭。

高龄产子,孩子一生下,她还来不及看上一眼,便突发妊娠中毒,直接被送进了 ICU。

脖子的那条围巾,或许就是抢救的痕迹。

人们心疼她。

然而镜头前秋瓷炫话说没两分钟,又再次停下来问录音师:我声音没关系吗?播放没事吗?

还是很担心自己微弱的声音为给大家造成不便。

秋瓷炫一直给我这种感觉,似乎无时无刻都有一根神经在紧紧绷着,很在意外部对她一举一动的接收。

在内地参加节目看到其他嘉宾的妈妈们捧场时,她因想念家人而忍不住哭,也会先抹泪,对 " 妈妈们 " 表示感谢她们的到来。

在丈夫于晓光被曝与美女亲密的丑闻之后,她本是最伤心的那个,却又不无抱歉地说让大家都担心了。

秋瓷炫的粉丝团名叫 " 瓷娃娃 ",恰如她本人——

温柔可人的外型,看着质地坚硬,实则易碎。

于是,永远小心翼翼。

为什么?

或许,秋瓷炫永远无法忘记自己的家庭。

秋瓷炫从小家庭破碎,父母关系一直不好,重男轻女的奶奶因为她家没生男娃而冷眼对待她妈妈。

上一辈的积怨,也落在秋瓷炫的身上,女儿身的她打出生起似乎就成了错。

更不幸的是,秋瓷炫原本有个妹妹,在十岁的时候意外溺亡,打那之后她的妈妈精神受创。

她每次只要做错事,妈妈就会指着她说:应该是你替她死。

后来当被问起有没有家人疼她时,她毫不犹豫地连连摇头。

一个在双重否定中长大的人,没有安全感,所以时刻小心,总分外在意他人反应。

还记得 14 年秋瓷炫参加内地综艺,到村里一户人家当 " 媳妇 "。

有天上午她要为全家人准备早餐,在厨房里细心地忙活了半天终于煮好了米线,结果端着碗才走几步就摔碎一地。

秋瓷炫连忙内疚地道歉,说自己准备得晚害 " 爸妈 " 都饿着肚子,同时,她被烫到的手指还不自觉地捏着耳朵。

而当 " 妈妈 " 拿着布帮她擦擦手,关心她有没有被烫到,她眼泪止不住地掉,很像个小孩。

是出于愧疚么?或许。

但大抵也是因为感受到了久违的宽容与疼爱。

那一刻我们仿佛可以窥见,那个从小极度害怕犯错、被厌弃的秋瓷炫。

她素来小心翼翼的得体,底色其实是脆弱。

而在艰难的成长过程中,她不得不练就坚强的保护色。

02

秋瓷炫 17 岁时父母离异,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

她成了 " 孤儿 "。

考上大学,也没人给钱供她读书生活。

她没得选,只能早早出来挣钱缴学费、养活自己,也曾在窘迫时拍过大尺度写真。

这样的生活有多辛苦,她的内心便有多孤独。

2006 年,她凭借影片《生死决断》中一个吸毒女人的角色,摘下大钟奖的最佳新人女演员奖。

那是秋瓷炫出道十年以来,熬到的第一次 " 出人头地 "。

从热热闹闹的颁奖礼上捧得奖杯回家,一片死寂的家。

没有人等候她,同她分享这份喜悦。

她独自呆坐在沙发上,一坐就是整整一个钟。

理解了她的孤独,或许才能更理解她的坚强。

后来,秋瓷炫来了中国。

那些年,韩流席卷内地,韩国艺人来中国似乎不过大势所趋。

尤其自 2004 年起,韩国明星开始批量式进军中国市场。

凭《浪漫满屋》大红大紫的 Rain 时不时来举办演唱会,很多人气演员像金喜善,蔡琳都纷纷来加入内地剧组拍戏。

打入中国市场,对韩国艺人来说是个稳赚不赔的明智选择。

不同于多数韩流明星,秋瓷炫虽然在韩国已经出道好几年,但一直没闯出名堂,没有主演的代表作,也没什么人气,凭什么来?

靠 " 捡漏 " 来的。

她来中国拍戏的节点很特殊。

2003 年,中国台湾的经纪公司向韩国女星抛出橄榄枝,他们的理想选角是全智贤这类高人气女演员。

但时逢非典,当时韩国有名的演员都不愿冒险过来,这次机会才轮到秋瓷炫这。

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于她而言,去中国不仅是一个发展机会,也是一次 " 出逃 "。

一次采访。

镜头里她笑着说:

来中国的话,她的 " 孤身一人 " 就有了 " 理由 "。

与其留在韩国承受没有家人陪伴的真相,倒不如找个遮掩让自己好过一点。

所以她情愿以新人的身份来到中国,也时常强调说:我是在中国重新出道的。

与刚出道的彭于晏合作了《恋香》

此后国产剧接连出现她的身影,《大旗英雄传》里的水灵光、《楚留香传奇》里的石观音 ......

2011 年,一部《回家的诱惑》让她真正打开了中国市场。

这部剧创下当时所有上星频道在黄金时段十年来最高收视率,相当于每 4 台就有 1 台电视机在播《回家的诱惑》。

图源央视索福瑞数据

主题曲一句 " 为所有爱执着的痛,为所有恨执着的伤 " 更是席卷大街小巷。(噢不,再次回想起当年被它支配的恐惧)

那时候的秋瓷炫彻底火爆全国,走在路上连小朋友都能认出她来,指着她喊 " 品如!"。

同年,秋瓷炫签约内地公司,彻底将工作重心转到国内。

很快她又被转型导演的于荣光相中,三度出演他剧中的女主角,每部都口碑不俗——

《木府风云》《舞乐传奇》《南侨机工英雄传》(皆由王倦编剧)在豆瓣都是 8 分以上。

其中《木府风云》在当年还打破了央视的收视率。

那时候她的事业如日中天,韩媒甚至将她评为" 在中国发展最成功的外国人 "。

秋瓷炫手头上的剧本邀约多到手软,电影和电视剧加起来有十几部。

然而,2016 年,忽然一切都变了。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进军中国十余载,势头正盛的她,迅速淡出内娱。

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她只能回到韩国。

演着一些配角,事业一落千丈。

此后,你能听到的消息,几乎都是关于她的感情生活。

03

2017 年,她和丈夫于晓光参加一档韩综《同床异梦 2》,节目里夫妻俩相亲相爱的婚后生活让他们在韩国火出圈。

秋瓷炫成了 " 嫁给最好的爱情 " 的婚姻范本。

截自《同床异梦 2》

直到 21 年,于晓光的丑闻曝出。他被拍到深夜从某酒吧出来坐车,让女性坐在他大腿上玩手机。

一时全网哗然,秋瓷炫遭遇了现实版《回家的诱惑》。

网友们痛骂于晓光的同时,也在期待秋瓷炫能像戏里的 " 复仇女神 " 高珊珊那样杀出来:

林品如给我复仇

图源微博

但大家没等来一出爽剧。

而是秋瓷炫的原谅,以及一封道歉信。

当下舆论里,姐姐手撕渣男的爽文叙事才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

他们不满,凭什么于晓光做错事,秋瓷炫出来道歉,而且道歉信还更长。

图源微博

但电视剧里的人物 180° 大反转的决绝,在现实中难有。

风波过后的秋瓷炫依旧还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与丈夫的甜蜜照片。

图源微博

有次采访记者问她,最喜欢自己演的哪个角色?

她脱口而出的第一个,是《木府风云》里的阿勒邱。

为什么?

因为阿勒邱与秋瓷炫的确有着共通点。

正如导演于荣光在被问起为什么冒险启用一个韩国人来演少数民族的女主角。他说因为:

" 秋瓷炫的隐忍很适合《木府风云》中纳西族复仇女的形象。"

隐忍。

在看人方面,于荣光很准。

她是《回家的诱惑》里的品如。

过于善良,被压榨到底,依然不会反抗。

更是《苏里南》里的慧真。

可以背负着贫困,一个人辛辛苦苦地带着孩子。

她不愿意失去好不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对她来说,无比珍贵。

但只是如此吗?

开头我们说到了一个词," 坚强的脆弱时刻 ",重点是 " 坚强 ",而不是 " 脆弱 "。

那个时刻秋瓷炫显然处于一生中最脆弱的时刻。

但她可以毅然站出来。

哪怕用微弱的声调,也要大家安心。

这几乎是坚强得过分了。

回想起来,不少这样的女性。

譬如从草根起步拼事业的赵丽颖,也曾拍戏摔出伤,藏起脸来一顿哭,接着又继续重来。

又譬如弦子,从 14 年因遭性骚扰,坚持走司法维权到前段时间二审败诉,出庭后她哽咽地说自己尽了一切能做的努力了,可对于结果还是无能为力。

脆弱吗?

也许是我们误把眼泪当成了脆弱。

阿城说世俗间女子特别有韧性,韧到温柔间亦有侠气。

而颓丧的几乎都是男性。

这几乎是一种真理。

而秋瓷炫便有着这样温柔的韧性。

最后,我们还想多说一句。

记得还是 17 岁那年。

关系一直不好的父母因为考虑到秋瓷炫而迟迟没离婚。

她却主动跟妈妈说:

虽然你是我妈妈

但是你也是很漂亮的一个女人

我觉得你还年轻

去找你爱的人吧

只是,现在我们也可以说——

虽然家庭会给你安全感。

但是你也是演戏很好的一个演员。

你还年轻。

抓紧时间多搞事业吧。

本日打工人:巴斯特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