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八卦 > 正文

​硬扛《繁花》!央视剧王,差点翻车?

2024-01-29 02:43 来源:网络 点击:

硬扛《繁花》!央视剧王,差点翻车?

繁花落幕。

而另一边,同时代属于另一群人的故事仍在翻滚不息。

前脚,黄河路的故事刚在央8震撼收官,

后脚,央1火速端出"正午阳光王炸IP"

热播两季,陪伴观众5年的《大江大河》,终于迎来了最终章。

如果说《繁花》是对时代浪头的掐尖,是聚光灯对弄潮儿带着三分玩味,七分偏爱的想象。

那么《大江大河》系列,就是对这浪头卷起前,万千水滴艰辛奔涌汇聚,百分百的严肃写实

从插队青年到化工行业的顶尖人才。

从一穷二白到企业带头人。

从走街串巷的馒头贩到生意场尊称一声"杨老板"。

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从零开始,各自在新旧时代的交轨处,迎风而起,摸索出自己的坐标和航向。

个中滋味,个中起伏。

更符合多数普通人生命轨迹的写照。

也因此。

第一季拿下豆瓣8.8分,获得主流奖项和观众认可。

第二季,依旧保持水准。

第三季,书接上回。

三条线

宋运辉被调离了东海化工厂,来到了县级工厂彭阳农药厂任厂长。这个县级农药厂虽然规模和东海化工无法比,但也是县里的龙头企业。

然而,一个夜晚,宋运辉接到警察通知。

彭阳厂的农药毒死人了。

根据时间判断,不是那批农药生产有问题,就是质检不合格却继续销售。

专案组立即展开调查,一边查厂子设备,一边顺着质检顺藤摸瓜。

质检这边,率先有了突破——负责质检和研发的曹厂长,出事农药的质检签字笔迹和之前明显不一。

同时,宋运辉也在国际期刊上找到了事故的第三种可能原因。

设备老化或者腐蚀造成反应不充分,导致磷以其他形式留存且无法被质检发现。

而就在调查组进厂检查设备时,技术人员杜斌偷溜进厂子,引起了宋运辉的怀疑。

原来,最近几年雨水多,害虫对农药的耐性和抗药性都大幅提高。为了提升工艺,杜斌等人偷偷进行了技术改革,提高了磷含量。

但坏就坏在,认证一直没有批准下来。

如今事故已经发生,两人为自首争执不下,却被曹厂长劝住。

原来,他们的师父,曹厂长自愿揽下所有责任,承认对质检工作疏于职守,让他人代签字,造成纰漏。

就在几人争执时,设备检查那边传来消息:在设备中发现了阻断剂残留。

言下之意,事故的真正原因已经清楚,不是人为而是设备问题。只等宋运辉一个签字,农药中毒事件即可宣告真相大白。

签还是不签?

对下属的错误行为,到底要不要如实报告?

这次,宋运辉会站在人情一边?还是坚持自己一贯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处理?

再看雷东宝。

出狱后继续搞电线事业,在乡镇政府的支持下,继续做大做强,一口气合并了7个厂子,新企业挂名雷霆集群。

这回,上面派了个宫新鸣作为书记,和他搭伙。

雷东宝虽然做事有魄力,管人一把好手,但奈何难以服众。

尤其还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简直就是被人攻击的活靶子。

被合并的几家小厂子头头私下约宫书记吃饭。一圈人喝酒说事儿,不亦乐乎。

雷东宝一来,全都甩脸子。

大写的"不服"。

一群刺儿头。雷东宝这工作,难干。

杨勋这边也难说好得很。

虽然还完了欠的所有账,终于在弟妹面前有了做大哥的底气。

但是因为做生意前期资金太吃紧,导致杨妈胃癌没有及时医治。

妹妹杨逦对大哥误会很深。

好在,搭上了梁思申这根线。

两人雄心壮志,野心勃勃,决定搞合资,在东海最好的地界儿盖一栋楼,专门做商场。

一汪潭

三个人新阶段的新故事才刚起了话头。

但在十点君看来,一切都已经驶向了深水区

水更深,摊子更大,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利益牵涉也更庞杂棘手。不论是宋运辉代表的国营工厂,雷东宝经营的集体经济,还是杨巡这种个体户。

用当下流行的话说,叫下沉。

当沉到足够深,这一轮动摇着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人们传统价值观的生产资料和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才能彻底钩沉起更大范围,更彻底清晰的震荡与磨合。

这也是《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与前两季区别最明显的地方。

而它的处理方式是,让视角"缩小"。

从而窥见这一过程中涌现的中国基层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中国人生意场经济账上最秘而不宣的你知我知。

先说宋运辉。

一个明确变化是,他的饭局多了起来

和管理层吃,也和年轻的技术人员一起吃。商量厂里的公事吃,感谢工作支持和大家道别这样的私事,也吃。

局不见多大,但在人事简单的县级单位,他初来乍到。

既是融入大家联络感情,也是互通想法,开展工作。

同时,比起之前只关心专业难题的单一局面,厂长的职位决定他必须兼顾多方利益,尤其要直面最基层的员工生态。

为了彭阳厂不倒闭,宋运辉提出让职工们出去接活,保研发竹胺。

对上级,他要立军令状;对下级,要打气安抚;对管理层,也要拿出主心骨的作用。

站在厂子发展、科研和国际战略角度,这无可厚非。

但落在普通职工身上,很直观,没饭吃。

剧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堂堂国营职工,都跑来干这种小活。

这暴露出经济转型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禁锢与滞后:对大包大揽的国营单位自视甚高的优越感,故步自封,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的一无所知。

剧里还有一处细节。

按照淘汰制,一位元老级别的模范老职工创收不够,要离开厂子。

下岗,显得厂里不近人情;不下岗,又破坏制度无法服众。

两难之际,老职工主动下岗。

虽然难题破解了。

但终究少了几分残酷和纠扯的现实感。

雷东宝的处境,最突出地体现了上文所说的"水深"。

合并成雷霆的几个厂,原来都是镇上和乡里各村的小厂。有些厂产能落后,有些厂产品质量参差。

雷东宝把这些烂摊子拾掇起来,其他几家不同意了,明里暗里使绊子。

——偷合并厂的产品合格证书,包装自家产品,挂羊头卖狗肉。

专门选新厂开业典礼,纠集一批原厂工人,想趁着记者采访给雷东宝泼脏水,要安置费。

向县里告状,列出雷几大罪状:不发安置费、搞小山头……

内讧的表面下。

是旧厂势力抱团,是中国初具雏形的以宗亲村落为纽带甚至为生产秩序的经济模式被现代化经营瓦解的本能反应。

而他们对雷东宝的不放心,也不止是利益分配受损。

更有传统观念中对"官本位"的迷恋。

还有一个连领导们都拿不定主意的问题:集体经济的改革,要怎么改?

雷东宝为了激励财务的工作积极性,拿出了15000块给他们发奖金。

这被其他厂的人听去,反手就是一个举报。

‍‍放在私企或者股份制公司,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经济手段。

但到了集体经济,就不是那么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说白了,就是利、权、责如何分配。

敏感和模糊之甚。

雷东宝的前任领导就是因为反对将雷霆集作为股份制公司改革试点而被撸下来。

而未来雷霆将向何处去。

也不再是雷东宝一句话就能决定的了。

至于杨巡,他是三位主角里发展最自由的,但也是最艰难的。

而他和梁思申的商业合作,开始暴露出中美民间首次接触的价值观以及生意思维的差异

比如,杨巡和梁思申一起参加饭局认识了申总。申总想把公司挂名在梁思申的名下。

对这件事,两人有不同意见。

梁思申始终站在法律方面考虑:不合法,挂名意味着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即便人在国外,有些责任也担不起。

杨巡说,但它合情合理。

申总帮自己的贷款做了担保,就当帮他这个忙。挂名就是朋友之间互惠互利。

他未必就对法律一窍不通,但在他看来,这件事情是可以凌驾在法律之上的。

结合之前的发家史,从野路子野蛮生长起来的杨巡,总是抱着一丝侥幸。

再比如,梁思申注资千万,本着互相信任的合作基础,将财务大权全部交给杨巡。梁父来查账,发现杨巡做了假账。

杨巡分别和梁父、梁思申进行了对话。两场对话,重点不同。

和梁父。

—你能跟我解释一下这几项支出吗?

—这些发票不是实际支出,请梁伯父理解,一家企业总有一些支出不能开票,比如一些人情方面的支出,就算有票那也不敢做账。

在银行担任行长的梁父表示理解。

理解的前提是,二人处在相同的语境中,共同认为这些账目支出是正常的。

这也是为什么梁父先和杨巡交涉的原因:得先问清为什么做假账,而这牌桌下的潜规则,只有同类的中国人才懂。

但美式教育背景的梁思申处理这件事时,一直在强调信任。

她生气是因为杨巡破坏了桌面上的规则

至于这背后的原因,她一概不认,也不想认。

两种巨大的文化习惯,在改革开放这台量子加速器的作用下,迅速碰撞,并且显示出巨大的杀伤力。

杨巡的代价,教训着每一个从计划经济空手闯荡,摸爬滚打出来的个体经营者。

他们从底层出发,走得太快,尚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混沌和秩序需要被明朗和建立,更不知道这一切需要在现实中以自身的失败为牺牲。

他们既是那个时代走出来的受益者,也不断被打碎剥夺。

一个爆款

目前,该剧豆瓣8.6分,相较前两部略低。

而且叙事节奏在前几集略有失衡,不过总体来看正午阳光基本还算是保住了系列口碑。

《大江大河》系列以个人小视角切入,展示一个巨变的时代来临,以曲折写实的现实主义叙事再现了如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与时代的关系。

白月光姐姐宋运萍,倔强的小辉,暴脾气雷东宝,以及一帮只认钱不认人随时窝里斗捅刀子就等东宝擦屁股的小雷家村民……

真实得让人又爱又恨。

剧本过硬、剧情紧凑、演技到位、再加上性格鲜明的群像塑造……作为国剧金字招牌的正午阳光,在正剧上和年代剧上几乎出手就是爆款。

《琅琊榜》《山海情》《父母爱情》,以及小时候记忆深刻的《闯关东》……

不过,《大江大河》3在热度上却比前两季稍差了一些。

固然有墨镜王"下凡"半路杀出的爆款《繁花》分走大半注意力的缘由。

但结合前一部正午的作品《县委大院》,同是胡歌主演,豆瓣评分只有6.7。

被批"假大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正午阳光的爆剧,露出疲态。

《大江大河》系列的完结,稳妥但不出彩,也算给了这个ip和观众一个交代。

下一步爆款,观众要等正午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