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白喉针尾雨燕的鸟类故事(一生边飞边睡的雨燕)

2023-07-29 22:42 来源:网络 点击:

白喉针尾雨燕的鸟类故事(一生边飞边睡的雨燕)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鸟,它的一生吃喝撒拉,都在空中进行,就连是睡觉也不例外,

而且它几乎不会落地,落地对于它来说,就是等于死,所以这种鸟也被叫为“为天空而生的鸟”,这种鸟就是雨燕了。

那为何这种鸟会那么奇怪的呢?它的一生之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空中进行,难道就不会停到地下来歇歇脚?

热爱旅行的雨燕

北京雨燕的学名为“Apus apus”意思即是“没有脚”,因为它的一生几乎都在空中飞翔,而没有落地的机会,所以称之为“没有脚”也很正常。

虽然作为鸟类,其他的鸟也十分地喜欢飞翔,但是从来没有一种鸟能做到像雨燕一样。

白喉针尾雨燕的鸟类故事(一生边飞边睡的雨燕)(1)

那么的酷爱旅行,有科学家为了记录雨燕的飞行线路,用技术对它的飞行线路进行了监测。

比如根据2015年的数据显示,北京雨燕在7月下旬左右往南迁徙,中间经过伊朗、

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安哥拉等国家,最后在10月底左右抵达非洲南部。

而统计它的迁徙往返路程约3.8万公里,一生的迁徙路程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了。

对于雨燕来说,它的一生都在飞行中度过,同时它作为自然界中飞行速度最高的一种鸟类,时速高达353公里。

白喉针尾雨燕的鸟类故事(一生边飞边睡的雨燕)(2)

它的一生几乎不曾停下,吃喝撒拉都在空中进行

对于雨燕来说,它的一生其实几乎都没有停过的机会,几乎都在飞翔中度过,

比如说有研究人员发现在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这段时间里,有一只雨燕在2个月的时间里只休息了4个晚上,休息的时间极其的短暂。

而且它们休息的时候,也并非像一般的鸟类,停留在树上、树梢上或者是人类的房顶上休息。

因为即便是睡觉也是以空中飞翔的状态而进行的,有人可能会有疑惑了,那都进入睡眠的状态了,还怎么飞翔?

其实这完全得益于它不同的脑部结构,雨燕的两个大脑能够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只要它想进入到睡眠的状态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大脑便会进入睡眠,而另外一个大脑则是保持清醒的状态,而这种行为属于“单半球睡眠”。

白喉针尾雨燕的鸟类故事(一生边飞边睡的雨燕)(3)

不仅仅是雨燕,在自然界的一些动物中,也有这样的动物,能够让它们处于半醒半睡的状态,

在保持睡眠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警觉性,以保护自身,或者实现其他的日常活动。

而至于吃东西,它们也不像一般的鸟类停留在树上或者到地下捕捉食物,

而是直接在空中逮,它一般是以蚊子、苍蝇或者其他的昆虫等为食,渴了也是直接从水面上略过。

至于解决方便问题那些自然不用说了,都是在飞行的时候,就自行解决了。

更加让人惊讶的一件事就是,即便是连交配这样的事情,它们也是在空中进行的。

每年春季,它们从千里之外的地方赶回来,在这个旅途中,它们就可以寻找自己的伴侣了。

白喉针尾雨燕的鸟类故事(一生边飞边睡的雨燕)(4)

当找到适合的对象之后,雄雨燕通过滑翔的方式保持自身的平衡,再慢慢地靠近雌雨燕,让身体贴近,通过泄殖腔接触,完成交配过程。

为了更加顺利地进行这个过程,它们的飞行速度会保持一致,很快它们的交配过程完成了之后,就会各自分开了。

在雨燕产卵的时候,算是它们鸟生之中,难得的休息时间,它们会先选好筑巢的地址,

一般地点都会选在悬崖、岩洞、烟囱、断木等等处,刁来细枝、芽、羽毛、苔藓等用自己的唾液作为黏液剂量,将这些东西黏起来,最后就形成了“燕窝”。

而那些刚出生不久的雨燕,很快就能够学会飞行了,不得不说,这也是这种生物的天赋技能之一。

白喉针尾雨燕的鸟类故事(一生边飞边睡的雨燕)(5)

为什么雨燕的一生几乎都在飞,而不落地?

没有哪一种鸟类能够像雨燕一样,即便是在空中飞翔,也有停歇走到地上的时候,

但是雨燕它却不,几乎一生都在空中飞行,那么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主要跟它的脚趾形状有关,一般来说鸟类都有4个脚趾,其中有一个脚趾是向后的,但是雨燕的四个脚趾却偏偏都是向前的。

因为脚趾之间的间距过小,所以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有限,所以它即便是站立在地面上都很困难。

更不要说像别的鸟类一样在起飞的时候,会借助腿部的力量,用脚蹬地面的方式起飞,这对于雨燕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难完成的事情。

这就导致它们一旦飞在空中了,就不愿意落到地面了,因为一旦落地的话,再度起飞是很困难的。

白喉针尾雨燕的鸟类故事(一生边飞边睡的雨燕)(6)

即便它们筑巢的时候,也会把地点选在悬崖等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只需要俯冲就能够起飞了,比较方便。

所以说,并非是雨燕不愿意落地停下来休息,而是因为它们独特的身体结构并不允许,

这就造就了“无脚鸟”雨燕,所以它们的一生几乎都只能够在空中飞行,以飞翔的方式,去完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