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滴水尖还是储水尖,滴水尖还是储水尖植物?

2023-09-18 19:36 来源:网络 点击:

滴水尖还是储水尖,滴水尖还是储水尖植物?

滴水尖还是储水尖植物

热带雨林中的很多植物叶片上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在叶片顶端会拖出一根细长的尖“尾巴”,植物学家称它为滴水叶尖。

每天午后两点左右都会由于强对流而形成对流雨,而热带地区的植物较茂盛,雨水顺叶尖流下,形成滴水叶尖。滴水叶尖也是一个植物学名词,指叶尾细长,易含蓄水珠。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500毫米。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

平均降水量每年2032毫米以上,超过每年的蒸发量。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左右,夜间约20℃。

滴水尖还是储水尖植物

热带雨林滴水尖还是储水尖

热带雨林下层的很多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叶子普遍具有尾状尖端, 即滴水叶尖(如菩提树的叶子,弯曲尾状的叶尖长得长长的。为什么这些植 物会有这么长的叶尖呢?热带雨林的内部非常潮湿,雨林中的植物不仅要排体外的水,还要排体 内的水。

雨林中不时会有降雨,空气中的浓重水汽,特别容易在植物叶片的 表面结成一层水膜,从而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滴水叶尖的特殊作用就是 使叶片表面的水膜集聚起来,从而汇成水滴,以利于从叶片上滴落下来,让 叶片尽量快速地干爽起来从而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体内的水分本来应该通过 蒸腾作用挥发到空气中,但雨林空气湿度一般很大,zK分无法直接蒸腾为水 汽,只好直接排出液态水,这就是植物的“吐水现象”。 而这些“吐”出来 的水同样沿着叶脉,汇集到叶尖,形成“滴水现象”。

于是为了满足植物大 量排水的需求,叶片就进化出了很长的“滴水叶尖”。

雨林中植物种类丰富繁杂,每种植物的树叶都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有圆形的,有锯齿形的,有巨大的叶子,也有较小的叶片。然而不管这些树叶具有怎样的形态特点,大多数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叶子具有尾状尖端,这种形态被称为“滴水叶尖”。

“滴水叶尖”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也是一种存在于热带雨林中的自然现象,由于热带雨林地区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每天午后都会有强对流而形成的对流雨,而这里的植物茂盛,雨水落在叶面上,水分就会慢慢汇集于叶顶形成水珠,最后由叶尖滴落。

另外,即使在不下雨的时候,热带雨林内部也是非常潮湿的,空气中的水汽和随时而来的降水在叶片上形成一层水膜,滴水叶尖可以使得叶片表面上的水膜聚集成水滴,使得叶面迅速变干。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以避免微小的附生植物在叶片上生长,保护了植物的叶子。最典型的雨林植物就是菩提树的叶子,树叶顶端呈弯曲尾状叶尖又细又长,长达数厘米。

如果你前往热带雨林,信手摘取一片树叶,都可能会看到一滴品莹别透的水珠悬挂于叶尖之上,正欲滴下。滴水叶尖不仅是一种奇特的雨林奇观,在古代还被建筑师们所利用,他们根据树叶的形状和滴水叶尖的功能创造了瓦档,以及丰富多彩的滴水造型的艺术品。

热带雨林滴水尖还是储水尖

热带植物的叶尖是储水尖吗

热带植物的叶尖不是储水尖,是滴水尖。滴水叶尖是一种地理现象,主要是因为热带地区对流运动显著,每天午后两点左右都会由于强对流而形成对流雨,而热带地区的植物较茂盛,雨水顺叶尖流下,形成滴水叶尖,利于排水。

热带雨林的树叶尖顶端叫做什么

热带雨林中的很多植物叶片上有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在叶片顶端会拖出一根细长的尖“尾巴”,植物学家称它为滴水叶尖。

每天午后两点左右都会由于强对流而形成对流雨,而热带地区的植物较茂盛,雨水顺叶尖流下,形成滴水叶尖。滴水叶尖也是一个植物学名词,指叶尾细长,易含蓄水珠。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500毫米。全年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

平均降水量每年2032毫米以上,超过每年的蒸发量。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左右,夜间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