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新中国36位军事家的排名顺序有哪些讲究?主要有2大原则

2023-12-06 04:08 来源:网络 点击:

新中国36位军事家的排名顺序有哪些讲究?主要有2大原则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的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新中国历史上33位军事家。这33位军事家除了10位元帅和10位大将之外,还包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杨尚昆以及其他8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英烈。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将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三位烈士增补进新中国军事家名单里。至此,新中国36位军事家大名单诞生。

新中国36位军事家简述

既然有了名单,那就免不了要涉及到排名问题。36位军事家的排名肯定也是有规矩有讲究的。众所周知,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主要是以功绩、资历和当时所任职务为依据进行排序的,而这显然不能直接套用在36位军事家的排序上,毕竟里面有些人建国前就已牺牲,时代有差距,靠单纯的论资排序,难以权衡。既然如此,那新中国36位军事家的排名顺序到底有哪些原则或讲究呢?

首先,统帅在前,元帅次之,大将在后;担任过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靠前

这36位军事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主要领导人,有5位,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以及曾先后担任过国家主席的杨尚昆、李先念;二是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共有20人;三是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牺牲的高级军事将领有11人。

先暂且不谈11位建国前牺牲的烈士,其他25人主要是按照“统帅在前,元帅次之,大将在后,担任过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靠前”的原则进行排序的。

开国领袖毛泽东当之无愧排在36位军事家中第一位

统帅毫无疑问指的就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他担任过国家主席和军委主席,1955年授衔时,他是大元帅的唯一人选。毛泽东在新中国军事家里面排第一位,这是妥妥的众望所归。

既然统帅后面是元帅,为什么周恩来与邓小平能排在除朱德以外的其他元帅前面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周恩来与邓小平在1955年授衔时,本来是完全可以授予元帅军衔的。在战争时期,周恩来曾任南昌起义前委书记、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是百色起义领导人,曾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两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对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力量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等方面功勋彪炳,授予元帅军衔当之无愧。只不过因为毛主席提出“已到地方工作的就不评衔了”,周恩来与邓小平就主动推辞授勋评衔。所以,将他们二人放在元帅序列进行排名就在情理之中了。

周恩来与邓小平

第二,前面提到的排序原则“担任过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靠前”,就适用于周恩来与邓小平以及后面要谈到的杨尚昆和李先念。周恩来担任过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层里面排名第二,所以在新中国军事家排序在朱德前面。而邓小平在毛泽东时代就担任过军委副主席,且还是新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因而邓小平比其他元帅排名位置靠前。

后面的元帅与大将排名,除林彪外,其他人的排序与1955年授衔时相差不大,只是在叶剑英元帅与粟裕大将之间插进去三个人:叶挺、杨尚昆、李先念。

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方面是因为叶挺身份特殊,他不仅是“北伐名将”,还是南昌起义与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工农红军的主要创始人,新四军首任军长,这样的资历放在1955年完全够格评元帅。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对36位军事家进行排序时,是把叶挺当作元帅对待的。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的排名肯定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没能见到全国解放的那一天。而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故将叶挺排在开国元帅排名第十的叶剑英后面。

叶挺

至于杨尚昆和李先念,能排在粟裕大将之前,原因与邓小平类似:他们二人在1955年授衔时都是完全能授大将的,比如杨尚昆在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三军团政委、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被毛主席称为“将军不下马”的李先念在抗战初期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员,改编后又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以这样的资历,他们二人1955年授大将军衔是不成问题的,但因为解放后他们都不再担任军职,也就没有参加新中国首次评衔。所以,杨尚昆与李先念既有资格授大将军衔,而且都先后担任过国家主席一职,属于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里面的主要领导人,所以在军事家排序里面能排在其他大将前面。

抗战时期的李先念

其次,烈士按照牺牲时间先后进行排名;二次增补人选靠后

新中国这36位军事家里面,还有我们前面没有谈到的11位在建国前就已经牺牲的烈士。除了叶挺之外,其他十人都被排在大将之后,这主要是考虑到他们牺牲年代各不相同,如果单纯地比较资历功绩,显然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将他们统一放在十大将后面,只是归类,并不能说明他们的历史功绩逊色于前面的大将,毕竟他们不少人在参加革命以及牺牲前的职务级别等方面的资历要超过前面的大将。比如:左权、彭雪枫分别为八路军、新四军师以上高级将领;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黄公略是红军初创时期的军长或者政委;方志敏、刘志丹、罗炳辉都是土地革命中后期的军团级领导,他们这些人对于创建和领导人民革命武装、指挥军团和兵团作战方面功勋卓著,也都够大将资格。与叶挺排在元帅之后一样,为了不打乱十大将的原有顺序,只能将这些烈士排在大将末尾。

左权

被统一排在后面的十位烈士,他们的排序则主要是按照他们牺牲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的。因此才有许继慎(1931年牺牲)、蔡申熙(1932年牺牲)、段德昌(1933年牺牲)、曾中生(1935年牺牲)、左权(1942年牺牲)、彭雪枫(1944年牺牲)、罗炳辉(1946年牺牲)这样的排名顺序。

而黄公略(1931年牺牲)、方志敏(1935年牺牲)、刘志丹(1936年牺牲)三位烈士为什么没有与前面七位一起按牺牲时间排序呢?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三位是在1994年被二次增补进军事家名单的,所以为了不打乱原有的顺序,只能将他们三人靠后再按照牺牲时间先后单独进行排序。

最后需要补充一点,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三,但在36位军事家里面却被排在最后,这其中原因我想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就不必多说。不过,林彪能被评定为新中国36位军事家之一,这也体现了中共中央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同时也说明党中央对他评价的历史公正性。

林彪

闲聊之中,错误难免,欢迎指正交流!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就地点击评论分享留言!还可以点击关注,聊聊咱们感兴趣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