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影视 > 正文

​《肖申克的救赎》:导演绝妙的文本策略和人物编码

2023-11-22 22:07 来源:网络 点击:

《肖申克的救赎》:导演绝妙的文本策略和人物编码

诚如让·吕克·戈达尔所说,“电影是世界上最美的骗局”,本片的开头即是一个精妙绝伦的骗局。

这个骗局被导演用蒙太奇段落和两个时空的平行剪辑来呈现。在这两个时空之中,一面是处于纠结、醉酒中的安迪,是他那正与高尔夫球员偷情的妻子;一面是秩序井然的审判罪犯的法庭,是言之凿凿、确可信据的律师证词。

在这幅段落之后,观众便与那群面目呆滞的陪审团成员一样,相信了他们看到的那个衣冠楚楚的银行家是一个到了黄河仍不死心的、残暴凶狠的杀人狂魔。

以至于在后来一步步揭秘案件的真相之后,观众们会感受到一股难以表述的惊讶与震撼,会为他们竟然相信这样一位知识渊博、富余绅士风度的银行家是杀人狂魔而感到羞愧,会为安迪在十九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逃出生天的传奇事件而由衷地感到兴奋,并且为安迪的理性、睿智、坚忍赞叹不已。但观众在此会普遍性的认为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励志故事,忘记了安迪与肖申克监狱中其余罪犯的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得承认影视人物塑造是影视作品关乎成败的因素,在承载剧情的同时也被导演赋予了深刻的文本内涵这一基本前提。而后,借助格雷马斯的“动素模型”,使我们可以对片中角色有更深的认知。

安迪(主体)在本片中既是一个白种的、男性的银行家,亦是一个“杀人狂魔”,这种人物双重编码是本片文本重要的修辞策略之一,它成了影片情节前进的推进器,为安迪赢得哈德利、诺顿的信任奠定了基础,为安迪拜托“三姐妹”的骚扰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为安迪最终得以在散发恶臭的下水道逃脱造成可能,为安迪可以打破体制,成为肖申克监狱中人人交口传颂的奇迹埋下伏笔。最后,安迪“走上了一条更少人迹的路”,这也为他带去了“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另一个被双重编码的人物是肖申克监狱中唯一声称(案件真相揭晓时安迪也称自己有“罪”)自己有罪的罪犯——老成世故的瑞恩(客体)。他在肖申克监狱里“法力无边”,靠着他带来鹤嘴锥、丽塔·海华丝的海报等违禁物品,安迪才能打破体制、逃出生天。

安迪为了回馈瑞恩的帮助,知晓瑞恩饱受体制化影响之后,全盘否认了瑞恩“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的观点,用“Hope is a good thing”来针锋相对,并告诫瑞恩“Busy for living,or busy for dying”,显而易见,安迪的救赎之路相当成功,瑞恩假释之后没有像深陷体制的布鲁斯一样悬梁自尽,而是选择像安迪一样来到“一个没有记忆的地方”,开始全新的生活。

敌手(反主体)的扮演者是凶猛、暴力的哈德利队长,是冷酷、道貌岸然的诺顿典狱长,是囚禁人们肉体、戒备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使人不喊报告便“一滴尿也尿不出来”的体制。

在影片即将结束之际,安迪完美的演出《出埃及记》后,用他的“合法化身”进行检举。最终,哈德利队长“痛哭流涕”,诺顿典狱长开枪自尽,戒备森严的肖申克监狱一改旧貌,体制也没有困住每一片羽毛都闪烁着自由之光辉的鸟儿。

虽然这部电影在1994年奥斯卡奖的评比中,因为《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而一无所获,但事隔经年,观众以IDMB和豆瓣电影榜单双榜首来向它致意。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评价这部电影,或许裴多菲“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一语最为恰当。

ps:文章由本人原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