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券业“定向降准”今日正式实施,调降 3 个点备付金比例远超预期,哪些影响可期

2023-10-21 20:24 来源:网络 点击:

券业“定向降准”今日正式实施,调降 3 个点备付金比例远超预期,哪些影响可期

财联社 10 月 16 日讯(记者 高艳云)证券业 " 定向降准 " 今日落地,也即中国结算差异化调降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的安排 10 月 16 日正式实施。

此次调降比例于两月前确定,中国结算 8 月 3 日公布将该比例从 16% 调降至 13%,该调降不仅超过中国结算 4 月份计划(降至 15%),3% 的调降幅度也超过前两轮即 2019 年和 2022 年下降 2% 的幅度。

值得注意的是,调降可减少券商资金限制,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预计将为证券业释放出约 300 亿元资金,为行业带来约 20 亿元的增量利润。

证券业 " 定向降准 "3 个百分点

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的调降,远超此前预期。

8 月 3 日,中国结算发布消息称,为配合货银对付改革落地实施,进一步提升市场资金使用效率和结算备付金精细化管理水平,中国结算拟自 10 月起进一步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将该比例由现行的 16% 调降至平均接近 13%,并正式实施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安排。

具体为根据结算参与人的资金收付时点设定不同的缴纳比例,其中结算参与人可就托管业务向中国结算自主申报选择适用差异化或固定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计收方式。

具体来看,在 2022 年 5 月发布的《结算备付金管理办法》基础上,中国结算拟对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进行进一步下调,其中付款时间在 9 点前、11 点前和 11 点后对应的付款比例分别调降至 13%、15% 和 16%,取款时间在 9 点前和 9 点后对应的取款比例分别调降至 16% 和 13%,付款比例和取款比例的计算权重不变;托管业务选择固定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计收方式的,其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设定为 15%。

此次差异化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机制的实施,在实现原定调降股票类业务最低备付缴纳比例至平均 15% 左右的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将该比例调降至平均接近 13%。

此前,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已有两轮调降。

201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结算发布公告称,经履行向证监会报告程序,正式发布《结算备付金管理办法》(2019 年修订版),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其中,将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收取比例由 20% 降至 18%。

2022 年 1 月 4 日,证监会正式启动货银对付(DVP)改革。同年 4 月,中国结算宣布将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自 18% 调降至 16%。到了 5 月,中国结算发布《结算备付金管理办法(2022 年 5 月修订版)》,并于 2022 年 6 月 20 日正式实施。

2023 年 4 月,中国结算计划由 16% 平均降至 15%,并预计需要 2 个月准备时间。

此次从 16% 调降至 13%,不仅超出原计划(降至 15%),而且 3% 的调降幅度也超过了前两轮下降 2% 的幅度。

将为证券业带来 20 亿增量利润

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调降,被视为证券业 " 定向降准 ",备付金即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或者是其他的结算机构为客户代理买卖而设立的交易手续费准备金,调降将有助于鼓励结算参与人及客户尽早完成资金交收,放松券商资金限制,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

某上海地区券商内参显示,缴纳比例的下降有利于减少全市场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根据 2023 年 1-7 月全市场日均成交额 9281 亿元为基数来测算,新规前行业按照 16% 的最低备付金缴纳比例需向中国结算缴纳约 1484.96 亿元备付金,新规后按照 13% 的最低缴纳比例计算只需缴纳 1206.53 亿元,预计全行业将释放 278.43 亿元的流动资金。

上述券商指出,从整体看,本次释放的资金不足 2022 年末证券业净资产规模的 1%,影响较为有限,更多的是积极信号的释放。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下调结算备付金比例有利于充分发挥券商配置能力,合理调配公司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从而提升股东回报。长远来看,结算备付金比例有望随着券商经营能力的提升而持续调整,长期将打开证券行业发展空间。

东兴证券指出,资金释放将提升券商业绩预期。对于证券行业而言,结算备付金释放将有效提升行业 ROE 和盈利预期,助力板块估值修复。2022 年全年证券行业实现净利润 1423.01 亿元,年末净资产规模 2.79 万亿元,ROE 约为 5.10%,而 2023 年随着市场回暖,未 " 降准 " 情况下全年 ROE 有望提升至 6.5-7%,则释放出的约 300 亿资金将为证券行业带来约 20 亿元的增量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