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抢企大战”来啦!超大特大城市竞争进入下半场

2024-07-05 05:02 来源:网络 点击:

“抢企大战”来啦!超大特大城市竞争进入下半场

从 " 抢人大战 " 到 " 抢企大战 ",中国超大特大城市竞争进入了下半场。

那么,2023 年,企业们 " 钟爱 " 哪些城市?梳理发现,广州、北京、深圳是 2023 企业增量最多的三大城市!分别净增长了 19.81 万家、18.16 万家和 13.53 万家,上述城市去年的企业数量均突破了 200 万家大关。而从企业总量来看,上海依然稳居全国第一,达到了 289.2 万家。一线城市之外,西南地区的成渝双城、中部地区的武汉、长三角的苏杭以及西部的西安等重点城市也成为了招商 " 大赢家 "。(注:因统计口径有所不同,本文不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列入比较范围)。

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头部城市之间的竞争,正在从 " 抢人大战 " 升级到 " 抢企大战 ",其中关键就是营商环境。企业间的流动,也并非是零和博弈,更是城市与城市之间产业互动和链条协作的最佳注脚。

广州拿下 " 双料冠军 "

2023 年,从企业总量来看,北上广深四个城市齐齐站稳了 200 万家大关。其中,上海以 289.2 万家的总量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深圳有 259.3 万家,北京和广州分别为 211.5 万家和 209.86 万家。成渝双城则双双跻身百万圈,企业数量分别达到了 159.88 万家和 116.3 万家。

企业数量与地区的经济情况密切相关。去年一年,企业数量前十的城市,几乎都是全国 GDP 前十城市,较为特别的是新一线城市西安,2023 年,西安 GDP 在全国排名 22,却凭借着 93.5 万家企业总量闯入前十榜单。

从增量来看,2023 年,广州新登记企业 36.97 万家,净增企业(2023 年企业数减去 2022 年企业数)数量 19.81 万户,均排名全国第一,拿下了 " 双料冠军 "。

其次是北京,2023 年,净增企业数量 18.16 万户,排名第二;新登记企业数量 29.7 万家,排名第三。

排名第三的是深圳,2023 年,净增企业数量 13.53 万户;新登记企业数量 30.75 万家,排名第二。

与 2022 年相比,广州、西安和武汉的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为 10.43%、14.47% 和 14.10%。从净增量来看,西安、武汉、佛山和广州的增速都超过了 10%,依次为 14.47%、14.10%、13.93% 和 10.43%,成为 " 抢企大战 " 的四大赢家。

从密度来看,深圳企业高达 146 家 / 每千人,相当于每千人中就拥有 146 家企业,其次为上海和广州,分别为 116 和 111。北京和杭州也跻身企业密度前五城市。值得注意的是,重庆的企业总量虽然达到了 116.3 万家,排名前 6,但因为常住人口基数较大,目前企业密度为 36 家 / 每千人。

苏州成为 A 股最强地市

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既看企业数量,也看企业质量。

以世界 500 强榜单为例,对于所在城市来说,一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诞生,创造的不只是总部经济的财税效应,更能带动上中下游产业链的聚集,从而形成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北京、上海、深圳不仅企业数量遥遥领先,世界 500 强企业的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分别为 53 家、12 家和 11 家。

在新一线城市中,杭州表现出色,2023 年,拥有 96.05 万家企业,对比 2022 年净增 4.74 万家,并孵化出了 7 家 500 强企业,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上海、深圳和北京的上市公司均超过了 400 家,杭州和苏州两座新一线城市,上市公司企业位于第二梯队,分别达到了 230 和 218 家。广州和成都则属于第三梯队,分别为 159 家和 118 家。

若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剔除,苏州可谓是当之无愧的 A 股最强地市。这也离不开苏州当地政策的引导。过去一年,苏州接连出台《推进苏州上市公司做优做强若干措施》《苏州市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5 年)》,深入实施 " 育林计划 " 和 " 参天计划 ",成立苏州上市公司服务联盟,全面深化与各交易所合作,更大力度服务企业上市、服务上市企业。苏州方面提出,力争 2025 年末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超 300 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超 5 家。

" 抢企大战 " 进入下半场

从 " 抢人大战 " 到 " 抢企大战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比拼更加激烈了,更兴起了 " 反向招商 " 和 " 互补招商 ":去年,上海罕见掉头向西,奔赴千里之外的成都举办招商推介会;大湾区城市与长三角城市之间,更是争相互动交流……

2023 年 5 月," 沪利共蓉 · 机遇无限 "2023 上海 · 川渝投资合作推介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共签约 12 个项目,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王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介绍,接下来,上海还会继续前往广州、深圳,以及长三角就近区域的中心城市招商,"2 万亿 GDP 以上的城市,我们都愿意走一走,看一看 "。

长三角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互动也更为频繁。去年 3 月 7 日,广东省商务厅在上海举办 " 广东省招商合作推介会(上海)"" 广东省与跨国公司代表座谈会 "" 广东省与机器人行业代表午餐会 "。该系列活动重点面向总部企业和研发中心,围绕两个招商重点(制造业招商和总部招商),吸引超过 200 家企业参与。在推介会上,广东还抛出了投资奖励、税收优惠等 " 大礼包 "。

5 个月后的 8 月 30 日,上海 " 回访 " 广东。" 相粤湾区,沪你同行 "2023 上海 · 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推介会在广州举行。活动中,长宁区、嘉定区、青浦区驻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点揭牌,投资上海 · 沪穗商协会战略合作启动。会上还举行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三区共与 18 家大湾区相关企业签约,总投资 170 亿元。

实际上,城市之间的 " 抢企大战 " 不只是单纯的竞争,也是一种相互之间的产业协作,在城市之间的互相招商中,企业们的流动,既让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也能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拼企业、拼经济,关键一招还在打造更加卓越的营商环境。2 月 18 日,龙年第一个工作日,全国各地召开 " 新春第一会 ",包括上海、成都、苏州、吉林、辽宁、河北等多个省市把议题聚焦到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北京提出,"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 ",进一步打响 " 北京服务 " 品牌;上海强调 " 坚持以企业感受为导向 ",已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 7.0 版;武汉举行 2024 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 " 坚决消除准入端隐性壁垒 ",西安提出着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出台扶持 " 个转企 " 政策措施,动态更新市场监管柔性执法 " 三张清单 ",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以 " 营商 " 促 " 赢商 ",大城市们正在加大力度亮出优化营商环境 " 组合拳 ",让更多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文、图|记者 陈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