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李严,一个被高估的托孤大臣

2025-05-13 21:18 来源:网络 点击:

李严,一个被高估的托孤大臣

李严也算是大汉王朝的铁粉,他的一生只为刘氏宗亲打工。从刘表到刘璋再到刘备,莫不如此,其他人包括曹操在内,都难入他的法眼。

李严乃汉末南阳人,年少时便以才干出名,曾在荆州牧刘表手下做到了秭归县令。曹操南下荆州时,因刘表去世,公子刘琮降了曹操。李严认为曹操乃汉贼,于是西逃至成都,投入到汉室宗亲益州牧刘璋麾下。

刘璋也没有亏待李严,立即委任李严为成都县令,也就是益州首府的父母官。据说政绩不错,成都商市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不久刘备入川,大军进攻益州。刘璋对李严寄以厚望,任命他为中护军在绵竹布防,率军抵御刘备。李严可能也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认为刘璋不足以成大事,新来的刘备也是汉室宗亲,又以仁德出名,投靠他也不违背自己的初衷。于是率领部下阵前倒戈,降了刘备。

罗大家也许觉得李严做得太过分,就专门设计了一段李严大战黄忠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情节来解围,算是给李严一个比较体面的台阶吧!这段故事的真假我不好讲,反正诸葛亮一声:“你再不投降,我就要为庞统报仇了!”李严慌忙下马,卸甲投降。可见李严的胆识和忠诚度也不过如此。

刘备平定益州,任命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又与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一起制定《蜀科》,建立了蜀汉的法律体系。这段时间他还做了一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政绩中规中矩吧!

直到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当刘备与曹操争取汉中之时,马秦、高胜聚众数万人于郪县叛乱。李严不等援军,当机立断,率本郡五千人斩杀贼首,平定了叛乱,不久又击败了围攻新道县的夷师高定。这一套组合拳让刘备真正认识到了李严的才能,升辅汉将军,仍兼任犍为太守,后成为汉中王劝进表的的11位领衔人物之一。

公元221年,曹丕代汉。所有人都知道刘备将要称帝,于是李严开启了他的阿谀奉承之路。

李严瞅准机会,上表称自己治下的武阳县出现了黄龙盘旋在赤水之中,停留了九日有余的祥瑞之兆。刘备最终称帝,而李严则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刘备的充分信任。

刘备称帝,举国伐吴,兵败夷陵,退守永安。时逢尚书令刘巴去世,李严接任尚书令一职,总算跳出了地方官员系统,真正进入了决策层。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成为托孤重臣,其中以诸葛亮为主,并掌内外政事,李严为辅,掌内外军事,驻防永安。

此时的李严风光无量,但后续的发展却令他始料不及。有关刘备托孤,平衡蜀汉派系,稳定政权交接,这一套涉及社稷安危的大道理我们都有所理解,不再做深入的探讨。但点明李严驻守永安这个细节却耐人寻味:表面上是忌惮东吴西进,但“联吴抗曹”一直是蜀汉的主流国策,永安实际上就变成了大后方。而远离成都的“统领内外军事”的托孤大臣李严,其象征性意义已大于其实际意义。

李严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现在开始作了……

先是给诸葛亮写信,要求诸葛亮“加九锡”,这是进爵封王之前的一个标志性步骤。实为讽刺诸葛亮权势过大,不如自立为王。诸葛亮大怒,回信将李严斥责一番,从此二人之间产生了间隙。

继而诸葛亮准备伐魏,调李严来镇守汉中,李严不允。表示二人同为托孤大臣,现在你当了益州牧,就应该分出五个郡来成立巴州,由我来担任巴州牧。诸葛亮自然不能答应这种分裂行为,但为了北伐大业,还是上书后主加封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让其子李丰,统领负责江州地区的防务工作。

公元231年,诸葛亮出师北伐,李严负责调运粮草,一时供应不上。于是就犯了一个相当低级的错误,竟然谎报军情,迫使诸葛亮退军。当诸葛亮撤军途中大败曹军,诱杀了张郃时,李严又谎奏刘禅,说粮草充足,大军其实是伪装撤军,诱敌深入决战而已。

后来两人共同面见刘禅,诸葛亮拿出了李严的往来书信,一切谎言也不攻自破,李严只能叩头请罪。最后刘禅将李严贬为庶人,流放梓潼。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李严听闻后认为自己重新获得启用的唯一途经没有了,激愤发病而亡。

之所以说李严被高估,并不是他的能力不行,而是做人的格局有限。越是褒扬嘉奖,他的虚荣心就越发强烈。也许李严当个州官太守还是不错的,进入国家中枢,还是缺少了一些全局的观念。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分享你最爱的下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