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国师,天龙八部八大高僧
吐蕃国师,天龙八部八大高僧
本文目录
1.天龙八部八大高僧 2.鸠摩智武功什么水平 3.吐蕃灭亡后为何一直没有统一 4.鸠摩智武功尽失后重练易筋经
天龙八部八大高僧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是一部云集各种武功的小说,它是金庸笔下的武侠巨著,所描绘的江湖格局庞大,情节跌宕起伏,不论是江湖纷争还是儿女情长,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金庸先生的文笔功底不同凡响,不论是对武功的塑造,还是对人物的性格分析,刻画得非常鲜明,包括我们在天龙江湖中看到的正反派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天龙八部中四大高僧。
第一个要说的是大理的高僧枯荣大师,他是大理天龙寺的一名高僧,我们来看看枯荣大师的背景,枯荣大师虽是一名高僧,但他还是皇室的宗亲,年轻的时候就出家天龙寺当了一名僧人,枯荣大师在天龙寺德高望重,不仅如此还勤于修炼武功,枯荣大师掌握六脉神剑中的少泽剑,还修炼了一阳指,也就是说段氏的绝学枯荣大师都曾修炼过,枯荣大师在鸠摩智前来盗取六脉神剑剑谱时,毅然挺身与他对抗,用自己所学六脉神剑对抗鸠摩智的火焰刀,并且最后倾尽全力的不让鸠摩智拿到剑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甚至不惜将六脉神剑剑谱毁掉,还用少泽剑伤到了鸠摩智,由此看来,枯荣大师的实力略胜鸠摩智。
第二个高僧是吐蕃国师鸠摩智,鸠摩智虽然是一个反派人物,但是他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视,鸠摩智是一个练武奇才,而且他还是一个武痴,其实鸠摩智本性不坏,只是太过于追求武学的名利,又缺少修为,不符合修炼武功的真谛,修炼高深的武功讲究的是日积月累,而不是急于求成,鸠摩智修炼了部分武功,还未修炼精炼就想要单挑少林寺,天龙寺等,但是他能够一下记住少林的七十二绝技,并且因此独自一人行走江湖,挑战众人,实在了不起。
第三个人是少林寺的扫地僧,他虽然出场戏份不多,但在《天龙八部》中,他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因为他能巧妙的将萧远山和慕容博打入龟息状态后,又能让他们二人化解仇恨,而且扫地僧的三尺气墙更是让我们惊叹不已,扫地僧在《天龙八部》中犹如神一样的存在,就是他的身份存在着诸多疑惑,他到底是什么人呢?
第四个人要说的就是玄澄,虽然最后一个介绍他,但他才是真正的第一,他是《天龙八部》少林寺的高僧,此人天赋极高,少林寺中的人对他的评价也极高,就连我们佩服的扫地僧都对他称赞有加,扫地僧曾说玄澄的武功修为超凡脱俗,是少林寺的武功第一,他掌握了十三门少林绝技,但是因为自身勤于修炼,没有将身体内的戾气排出,最后导致走火入魔,一夜之间修炼的武功全部尽失,之后他便开始研究佛法,神功散尽入佛门,在玄澄大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厉害的人物不论在哪个领域都会有一番出色的体现。由此看来,最厉害的人并不是扫地僧,竟然是玄澄,而第一个人竟然也会六脉神剑。
鸠摩智武功什么水平
鸠摩智武功被废之后,为什么江湖上没有找他寻仇?你只看到了鸠摩智武功超级,却没有意识到鸠摩智佛法高深,丝毫不亚于中原佛法高僧,况且鸠摩智的政治地位的超然。鸠摩智是吐蕃国师,政治地位不亚于吐蕃国主,吐蕃国主也许会被吐蕃各个部落所废,但鸠摩智却不会。他是吐蕃地区的宗教领袖,精神寄托。吐蕃国主地位是否稳固,也在于鸠摩智是否支持。鸠摩智精通佛法、具有大智慧,每隔五年就要开坛讲法,鸠摩智有着崇高的地位。是吐蕃皇国主的大轮寺住持。有这些地位何人敢动他。
鸠摩智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为吐蕃国明王、护法国师、大轮寺住持,因此号称“大轮明王”。武功极高,平生自傲,聪慧过人,过目不忘。痴迷于武学,后来一生功力被段誉吸走而武功尽失,但因祸得福,由此大彻大悟终成一代高僧。可以说,鸠摩智在书里,没有害过一个人,鸠摩智本质不坏,真情真性。这样的人和欧阳锋一样,都是一代宗师。而且最后鸠摩智参透佛法。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鸠摩智能够成为一代高僧的“媒介”就是段誉,鸠摩智虽在佛门,却有贪、嗔、痴三毒,无一得免,功力丧失了。内心却已经去贪、嗔、痴。就此领悟了佛法的真意。
至于说无人找他报仇,很简单,第一鸠摩智无仇家,在中原闯荡是为了获取更高深的武功,不是为了打打杀杀,更不是为了争夺天下第一。既然如此,鸠摩智在中原也是一路顺风了,至于说在吐蕃,鸠摩智地位超然,就算是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人敢动他一根汗毛。作为吐蕃的精神领袖,鸠摩智无疑拥有巨大的感召力。吐蕃普通人几乎把他当神仙一样,退一万步说,就算有“不法之徒”意图伤害鸠摩智也做不到,鸠摩智身边肯定有不少武艺高超的僧侣。
鸠摩智是《天龙八部》中“天龙四绝”之一(萧峰、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鸠摩智是狂妄自大的反派,但是却得可爱一点都不可恨。也就是这个原因、终成一代高僧。鸠摩智恪守遵守一个佛子的基本要求的——不轻易开杀戒,不吃荤腥,不喜女色。这也他最终成为高僧的基本素质。鸠摩智是个可爱的人,绝非大奸大恶。作为在吐蕃第一人,是不会有任何人敢动他的。
吐蕃灭亡后为何一直没有统一
在《天龙八部》之中,有一个人非常令我们印象深刻,他就是吐蕃国师鸠摩智。按照里面所塑造的形象,鸠摩智是吐蕃大国师,武功高强,也侧面衬托出吐蕃国力的强大。
不过事实上来说,当时也就是宋朝的吐蕃,其实早就分裂成了一个个小的部落,并不强大,吐蕃最强大的时候毫无疑问是唐朝,唐朝的吐蕃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唐廷的梦魇,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非川之战(名将薛仁贵损失兵力五万,仅以身免),还是后期的吐蕃劫掠长安等事件,无不体现出这个强敌对于唐朝的巨大威胁。
但是令人好奇的是,吐蕃这个国家到了唐朝后期居然神秘的消失了,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能够二度崛起,那么吐蕃到底是如何在一次巨大的内乱中崩溃的?这样一个强大王朝为何再也没能在高原上崛起呢?
高原王朝,内陆命脉
对于吐蕃而言,很明显是一个高原王朝,其最著名的赞普(相当于皇帝)松赞干布将吐蕃的国都定于逻些,也就是今天的拉萨,确定了吐蕃王朝的百年基业。但是从吐蕃建立那一刻起,其经济命脉就不在都城,而在内地。
众所周知,高原地带的物产远远不如内地丰富,所以吐蕃能够发展成为对唐朝威胁巨大的存在,一共有两个重要原因:
1.其全盘学习了唐朝的制度
2.控制了相当大的内地资源
吐蕃内部的政权属于二元统治,王廷的吐蕃赞普们都要和吐蕃顶级家族联合治国,所以从松赞干布之后大部分时候吐蕃的赞普们都是不太管事的,真正掌握实权的都是外面的超级诸侯们。由于学习了唐朝的制度,实际上这些超级诸侯也就是唐朝的节度使,不仅出将入相而且有很大的自主权,诸侯有自主权的好处就是独立,当然坏处也是独立。
比如禄东赞父子,他和他的儿子们前后控制吐蕃国政70余年,他们的根据地就在今天的青海。
为什么根据地在青海呢?
主要是因为吐蕃在公元663年凭借吐谷浑贵族的情报出兵消灭了吐谷浑,占领了吐谷浑全境而实力大增,其中吐谷浑的河西地区的领土基本上是被唐朝给占据了,所以吐蕃得到的都是吐谷浑的西部领土,也就是到青海一带,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对外扩张,禄东赞父子就盘踞在青海,方便指挥,但是对于唐朝来说,青海再往东那可就是陇西各郡了,直接威胁到长安的安全,所以青海对于唐朝来说也是不容染指的。这也是为何吐蕃与唐朝在唐高宗时期长期在青海拉锯的最根本原因。
吐蕃这种外重内轻的体系隐患重重,外面的大将们都掌握重权,既有地盘还有钱,比如吐蕃的国土中最重要的日喀则地区就掌握在节度使手中,也就是所谓的苏毗,“军马钱粮,半出其中”。
吐蕃国家最重要命脉就在苏毗,然而这个地方吐蕃王廷的人是无法直接操控的,和唐朝一样,吐蕃也是被各地节度使给拆分的国家,毕竟学的唐朝的制度就得了唐朝的毛病,所以吐蕃版本的安史之乱也就成了难以避免的事了。
超级连锁反应
说完了吐蕃国内的重重隐患,我们回到正题:为何吐蕃会在842年的内乱之中一蹶不振呢?
这里其实就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吐蕃的内乱不过是表象,本质是吐蕃百年积累的内部矛盾来了一场总爆发,说白了就是,吐蕃爆发的并不是内乱,而是一次总清算。
这场内乱,至少对吐蕃造成了三重打击,堪称吐蕃版本的“安史之乱”。
说起这个吐蕃版本的“安史之乱”,我们还得从吐蕃版本的“灭佛事件”说起。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佛教遭遇过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这里对于具体情况按下不表。但是在吐蕃也曾经发生过一次灭佛运动,当年吐蕃有两大宗教,一个是本教,另一个就是佛教,吐蕃的佛教在达摩赞普继位之前就已经非常兴盛,但是达摩赞普继位之后下令把吐蕃的佛寺全部关闭,经书全部烧毁,僧众也得全部还俗,理由也很简单,他是本教教徒,对佛教那一套完全不感冒,结果他在公元842年被心怀怨恨的佛教徒给刺杀了。
他这一死可不要紧,吐蕃国内直接就炸了锅,当时他还没立下继承人,他的王后永丹和王妃欧松各有一个孩子,这俩人谁当赞普大家争论不休,并且发挥了一贯优良传统——谁拳头硬谁当皇帝。于是乎吐蕃国都一时之间血雨腥风,打的是不亦乐乎。
这样一来就从宗教精神领域瓦解了吐蕃的存在基础,这是对吐蕃的第一重打击。
外面的吐蕃节度使们就开始趁火打劫了,当时吐蕃实力最强的有三个人,他们是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永丹的大将尚思罗,鄯州节度使尚婢婢,论恐热当时是洛门川讨击使,这官听起来不伦不类,实际上他相当于当时吐蕃在甘肃地区的最高长官,因为吐蕃外重内轻,自从唐朝中期唐廷在西域的势力衰落以后,吐蕃趁机占领了青海和甘肃。
当时论恐热的势力范围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和青海大部,尚思罗则控制王廷,尚婢婢则是青海其余部分。论恐热当时打出的旗号非常有趣:“无大唐策命,何为赞普?”这口号确实没错,没有唐廷的策命,永丹根本不是合法赞普,尚思罗本来也不是他的对手,结果洮水大战尚思罗全军覆没,论恐热的对手也因此就只剩下了一个尚婢婢。
以下克上,政治上的全面倒退让吐蕃遭遇了第二重打击。
尚婢婢是吐蕃贵族,家族也是吐蕃宰相家族的一员,世代控制青海的鄯州,也就是今天的西宁,而且此人用兵能力极强,根本不怕实力强大的论恐热,当时论恐热进攻他的时候,旌旗杂畜,千里不绝,但是尚婢婢完全不当一回事儿,他对部下表示:“恐热之来,视吾如蝼蚁,以为不足屠也。”
他先是使出了一招骄兵之计,上了一封书信,表示相公(论恐热自称国相)这是举兵匡扶国难,自己根本不敢抵抗,只要退休就行了(相公若赐以骸骨,听归田里,乃惬平生之素愿也)论恐热听完瞬间没了防备,结果尚婢婢连续在大夏川等地将论恐热打的落花流水,双方陷入了拉锯战。
虽然尚婢婢比论恐热用兵高明得多,但是他难以约束自己的部将,吐蕃毕竟是一个奴隶主政权,各地都不服管,于是乎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尚婢婢知道这么打会输,然而部将还是去打了。这就非常的令人无语,结果这内战居然前后打了24年,吐蕃内战的战火遍及整个青藏高原,这也让吐蕃的国力大损,在双方的内战期间,大规模的破坏对方根据地是常态,所谓:“杀其壮丁,焚其室庐,五千里间,赤地殆尽”。这种破坏让曾经兴盛的吐蕃王朝彻底丧失了复兴的可能,这也是吐蕃在经济遭遇的第三重打击,也是最惨痛的打击。
在吐蕃衰落的过程之中,唐朝的打压,一系列的天灾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是吐蕃最终的彻底毁灭,却离不开外重内轻的体制和奴隶主们肆无忌惮的掠夺。
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吐蕃没有自己的文化和适应自己情况的体系,一味的照搬唐朝,最终的下场比唐朝更惨。
经历了宗教、政治、经济和三重打击之后,吐蕃不可避免的被瓦解了,吐蕃存在的基础,就是以宗教为纽带,以赞普为核心,以各地诸侯为支撑的封建奴隶制,但是这样的制度崩溃之后,吐蕃再也无法维持它那广袤的疆土。
在吐蕃崩溃的最后,被吐蕃占领长达百年的河湟之地的人们终于揭竿而起,在张议潮的带领之下回归了唐朝的怀抱,更是令无数人感到振奋。这也说明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文化不认同,光占领,是没有用的。
鸠摩智武功尽失后重练易筋经
说起来,鸠摩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仇敌,他被段誉吸去所有内力之后,反而大彻大悟,回到吐蕃精研佛法,成为一代高僧,并没有人去为难他甚至找他报仇,毕竟纵观《天龙八部》,确实找不到有谁一定要与鸠摩智为敌的人。
鸠摩智乃是吐蕃高僧,是大雪山大轮寺大轮明王,也是吐蕃国的国师,不仅对于佛法颇有研究造诣,而且是个十足的武痴,正因如此,原本武功就不错的鸠摩智,到处搜罗绝顶武功。
鸠摩智率先出现,就是在大理天龙寺想要夺取《六脉神剑》,之后又抓住段誉到了姑苏,偷偷进入曼陀山庄学会了《小无相功》,另外他用自己的火焰刀,从慕容博那里换取了少林绝技,从游坦之处获得了《易筋经》,全都是上乘武学。
不得不说,鸠摩智天生就是个练武的奇才,不仅过目不忘而且天赋极高,又肯勤学苦练,以至于他用小无相功催动出来的少林绝技,威力都比少林派正版的威力还强。
只不过,鸠摩智贪多贪足,欲望和执念太重,以至于他修炼的武功实在太杂乱,最终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练易筋经的时候,鸠摩智就已经走火入魔。
众人前往西夏的时候,鸠摩智也带着自己的徒弟宗赞王子一起去了,就在西夏,鸠摩智走火入魔的状态愈发严重,最终发狂,只不过巧合之下,被段誉用北冥神功吸尽了功力,段誉内力大成之下,六脉神剑因此得以收发自如。
虽说鸠摩智武功全失,对他这么个练武成痴的人来说,实在是个巨大的打击,但也并非坏事,鸠摩智抛却杂念,从此精研佛法成就正果。
鸠摩智失去武功以后,大彻大悟回到了吐蕃,对于他的结局也只是“成为一代高僧”一笔带过而已,从这里看,他并没有受到什么刁难。
其实说起来也很正常,鸠摩智被段誉吸去了所有内力这件事情,本身除了段誉与王语嫣,也没有其他人知道,就是一件很隐蔽的事情,外界依旧以为鸠摩智是个武功极高的人,而且他就算武功没了,根本不敢惹他,更别说去刁难他。
武林之中,即便是邪门,也羞于去打落水狗,鸠摩智失去了全部的武功,成为了一个没有反抗能力的人,别说没人知道他武功全失,就算知道了,去找他报仇也不是光彩的事情。
在原著之中,鸠摩智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算个光明磊落的人,其实算是个反派,但他其实一心痴迷于练上乘武功,明抢暗夺各种花样,但除此之外并没做其他罪。
上乘武功,往往都是有一定地位的门派才拥有的,被鸠摩智觊觎的,像是少林寺、天龙寺与逍遥派,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而这些门派即便是与鸠摩智有了嫌隙,也不会与他真有什么深仇大恨,尤其是天龙寺与少林寺,出家人慈悲为怀,更不可能去为难鸠摩智。
严格算起来,鸠摩智在《天龙八部》中并没有结下什么绝对无法原谅的大敌,跟他有仇的段誉等人偏偏都是好心肠,注定不会有人找鸠摩智报仇。
《天龙八部》中,有不少人其实除了是武林中人,与朝廷都有关系,比如段誉是大理世子,萧峰出身辽国后族,是南院大王,而鸠摩智是吐蕃国师。
北宋时期的吐蕃,早就不比盛唐时期那样强悍,但终究还是个不弱的,鸠摩智是吐蕃的国师,地位极高,他的徒弟是吐蕃的宗赞王子,只不过宗赞王子好像也没学到他的武功,鸠摩智也算是个相当有分量的人物。
如果真的有人找鸠摩智的麻烦,的确不好收场,毕竟牵扯到了邦交问题,而那些大门派的人物就更耻于做欺负“落难”之人的事情,所以,不可能会有人去找鸠摩智的不爽快。
以上就是关于吐蕃国师,天龙八部八大高僧的全部内容,以及吐蕃国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端午节由来与传说简介
-
2023-08-16 00:16:05
-
- 初三情人节朋友圈怎么发,七夕节适合发朋友圈的短句
-
2023-08-16 00:14:00
-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原文
-
2023-08-16 00:11:55
-
- 70属狗的人明年怎么样,一九七零年属狗有牢狱之灾吗
-
2023-08-16 00:09:50
-
- 苏黎世是哪个国家的,苏黎世,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
2023-08-16 00:07:45
-
- 铁石心肠演员表全部,泰剧铁石心肠讲的是什么
-
2023-08-16 00:05:40
-
- 蒸小馒头一般蒸多少分钟,小馒头蒸多少分钟
-
2023-08-16 00:03:35
-
- 明朝建文帝 靖难之变,靖难之役指的是谁夺取了帝位的事变
-
2023-08-16 00:01:30
-
- 冬枣是什么季节的水果,冬枣属于凉性还是热性
-
2023-08-15 23:59:25
-
- 元旦节的习俗,元旦的习俗是什么30字?
-
2023-08-15 11:13:28
-
- 悬日是什么现象,曼哈顿悬日是什么意思
-
2023-08-15 11:11:22
-
- 圣甲虫的生活习性,圣甲虫的生活内容概括?
-
2023-08-15 11:09:18
-
- 平头哥是什么动物,平头哥是什么动物
-
2023-08-15 11:07:13
-
- 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是什么?
-
2023-08-15 11:05:08
-
- 菊花的颜色,菊花有多少种颜色?
-
2023-08-15 11:03:03
-
- 井盖为什么是圆形 ,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可不可以是等边三角形的?
-
2023-08-15 11:00:58
-
- 计姓的来源,计姓来源于何处?
-
2023-08-15 10:58:53
-
- 花露水可以托运吗,乘长途汽车,莫带花露水,花露水可以带上汽车吗?
-
2023-08-15 10:56:48
-
- 含羞草的外形特点,好词描写含羞草的外形特点四字词语?
-
2023-08-15 10:54:43
-
- 天花板隔层有老鼠怎么办,家里的天花板夹层死了一只老鼠,拿不出来的在夹层里
-
2023-08-14 2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