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回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回族的传统节日和俗语?

2023-08-26 15:53 来源:网络 点击:

回族有什么传统节日,回族的传统节日和俗语?

回族的传统节日和俗语

回族传统节日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斋月里,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备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等有营养的食品。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

回族的传统节日和俗语

十五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1: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

2.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

3.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4.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5.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

6.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7.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8..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9.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

10.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11.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12.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13.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14.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15.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

十五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过年是什么

回族也过年,不过那不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在回族春节习俗中,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2018年回族的八个节日是几月几号

2018年开斋节是2018年6月15日,农历二零一八年五月初二,星期五。

其他不知道了。

回族的节日感悟

以青海回族为例,青海回族最隆重的节日有两个:

1开斋节,开斋节按照伊历推算每年的日期会不一样,一般开斋节前先是为期一个月的封斋活动,也就是白天日出后至日落前白天不进食不饮水,待到天黑后至次日天亮前可以正常进食饮水,就这样为期一个月。目的就是感悟粮食的珍贵和饮水的珍贵,让人们明白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和来之不易的一日三餐,饿其体肤方能磨练心智。

2古尔邦节(宰牲节):也叫忠孝节,在开斋节之后的另一个大节日,届时宰杀牛羊分给亲朋和穷人,不能自家独享。让人们明白分享的快乐和尊重父母长辈的重要性。

关于回族节日的由来及历史记录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

回族怎么辨认

每个民族的人员,都有其服饰饮食等方面的特征,回族人在长相上与汉族人比较接近,有时候难以辩识。但是,回族人也有其特征可以方便辩识。回族人有三大节日,包括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回族人的饮食以米、面为主,肉食以牛、羊肉为主。回族人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近,但是男女老少都会佩戴头饰,男人戴白色圆帽,女人多戴头巾或者面纱。

回族的特色节目和习俗

回族的传统节日

回族的传统节日是与伊斯兰教分不开的。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规定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为信仰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并规定节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过的节日也主要是这三大节日。

节期是按伊斯兰太阴历计算出来的,节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历计算,年年都有变化。

开斋节,阿拉伯语是尔代·费土尔,尔代的汉意是“节”的意思。尔代·费土尔就是开斋节。在新疆地方,称肉孜节或芦仔节是波斯语的音译,即斋戒封斋的意思。在伊斯兰历九月(来麦丹)封斋一个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饮水进食。一月过后,伊斯兰十月初见新月而开斋不再封斋。

按规定,傍晚日落而食,东方鱼肚白停止餐饮,是谓封斋(守斋、把斋)。庆祝开斋节则含有纪念艰苦、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意味。回回封斋控制饮食,律己怜贫,磨砺意志、耐力耐心。回族历经坎坷,备受艰辛,依然能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耐力。在开斋节那天,穆斯林要穿着节日盛装,点燃芭兰香,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庆祝节日。这天广大回族群众举行庆祝会,宁夏、甘肃,陕西、新疆穆斯林过节的气氛极为热烈。北京的回民中学和回民小学更是一片节日景象。回族青少年载歌载舞,欢乐开怀,庆祝自己的节日。各地的回族家庭都要香锅,用香油(芝麻油)炸油香,炸馓子,炸萨目撒,熬杏仁羊肉粥,炸油香还要馈赠至亲好友、乡亲邻居,共话节日。

宰牲节,是阿拉伯语尔代·阿祖哈尔的意译。又称古尔邦节。伊斯兰历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即自封斋日算起100天为古尔邦节。古尔邦、阿祖哈尔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回族隆重过这个节日,有提倡牺牲自我,献身人类之精神的意思。宰牲节这一天穆斯林沐浴馨香,着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回族群众根据自己条件宰鸡、宰羊、宰牛,然后分成“份肉”(一份一份的肉)接待宾客或分送亲友。

宰牲节的源起是什么呢?相传北部阿拉伯人始祖易卜拉欣一日梦见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其忠诚。当易卜拉欣正举刀一瞬间,安拉派特使送来一只绵羊,命其以羊代了。从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一种每年宰牲献祭的习俗。回族沿袭此习俗,每年都要隆重欢庆古尔邦节,以示纪念。

圣纪节,是伊斯兰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这一天又称做“圣忌”。中国的穆斯林习惯将圣忌和圣纪合并纪念,称为办圣会。在清真:寺诵经纪念,然后与会者会餐,炸油香,吃打卤面全羊菜等。

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而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重视待客礼节。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当南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谦让年长者如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双手接茶盅。进餐时,上席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进食。席间,不说污言秽语,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里吹气,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乱搅动,要小口进食。饮水时,不连接吞咽,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客人道别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 在回族村寨,当别人请你作客时,要答应他,不能随便谢绝。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应邀,要讲清原因,表示谢意。

回族的饮食禁忌颇多,主要有:进入清真寺忌抽烟。忌食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在语言上,对食用的畜禽忌说"肥",而说"壮";忌说"杀",而说"宰";忌说"肉",而说"菜",如"牛菜""羊菜"。相互之间不用禁忌物来比喻。

蕴涵于回族民居文化现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礼仪,为我们揭示了云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蕴。在许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间里,是绝对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动物的图画、雕塑的。回族建房是绝对不看阴阳、风水的,他们至多选择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阴朝阳,喜好平坦、宽敞、干燥,忌低洼潮湿和易遭山洪水流冲刷处。民居大门一般禁忌向西开,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况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变通。回族民居内部的布局分配体现"以西为贵",西房通常为老年人居住,西墙是老年人在家礼拜时面对的地方。当老年人做礼拜的时候,切忌旁人从正在礼拜的老人面前走过。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冀汤乱蝗铡=倘站旁挛拢庹?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