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什么意思啊?古代君王自称寡人意思是

2023-10-08 13:41 来源:网络 点击: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什么意思啊?古代君王自称寡人意思是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什么意思啊?在古代,皇帝是天子,所以他的称呼也是非常尊贵的,一般来说,只有皇帝才能称自己为寡人,这是因为古代的时候,人们都认为自己是上上天的儿子,所以就有了这样的称呼。不过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不能这样称呼自己了,毕竟现在的人们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比谁高贵,也没有谁比谁低贱。但是在古代,皇帝的儿子就是天子,他们的地位是无人能比的,所以就有了这样的称呼。

一、什么人可以自称寡人?

1、春秋时期,诸侯王可自称寡人,比较弱小的诸侯王自称孤,而周天子自称“予一人”。

2、战国秦西汉时期,各地诸侯王仍自称寡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以十五城易寡人之璧,可与否?”。

3、先秦时期,王、诸侯、士大夫等,都可以自称为“寡人”。“寡人”一词在古代意为“寡徳之人”,这是古代君主的谦辞。那时侯,寡人不光是男人的专属。《诗经》中曾经记载,卫庄公夫人庄姜就曾自称过寡人,由此可见,古人常用的“寡人”来谦虚地说自己无德无能。

4、但是到了唐朝,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了,逐渐变成只有皇帝可以自称寡人。

二、古代的一些帝王为什么喜欢称自己为“孤”或“寡人”?

这是个有趣而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像我们今天看的许多古装剧中都可以看到帝王们都会自称自己为“孤”或者“寡人”,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叫得如此孤独呢?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什么意思啊?古代君王自称寡人意思是-第1张图片-

古籍

《战国策·齐策》: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这句话是说 ,因为地位低贱的人是地位高贵的人的根基,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意即君主称自己是孤单的,需要臣下的辅佐。而孤、寡都是孤单的意思,在 《吕氏春秋·士容》:“孤、寡 ,谦称也。”龚自珍《最录尚书古文序写定本》 :“寡者,无二无匹最尊之词。”  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

不仅仅皇帝可以

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但是在一定时间内,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在唐以后便只有皇帝才可以称寡人。

当然,蘑菇以前也听过一个比较有趣的答案,是说皇帝我们常常喊他“万岁”,所以皇帝会比所有的人都长命,等到身边的人都一一死去的时候,皇帝便是孤家寡人了。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三、为什么纣王自称孤,秦始皇自称寡人,其他皇帝都是自称朕?

优质答案1:

谢谢邀请!

周天子及以前的商纣都称孤、各诸侯国国王及秦始皇称帝前称寡,后来的皇帝称朕都与政权形式有关。

周天子以前,天子为天下共主,天子一家独大,意为天子的一家管理天下,然后分封诸侯国。也就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一家治天下,天无二日,天子自称"孤家"。

寡人是诸侯国国王的自称,也是为区别于天子而谦虚的自称。到了诸侯国这一级,为国王管理国家,而这个国家名义仍属于天子,不是国王自己的家天下,但在国家内的事务由国王说了算,因此国王称寡人。

以上便是“孤家寡人"的来历。后人引深"称孤道寡",形容天子孤家坐天下,国王寡人管理天下的意思。

秦始皇当皇帝后,取消分封,建立帝制,称孤不符合国情体制,如用寡人身份又太低,便用朕来自称。肤后来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肤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自己,二为用谐音,朕为正统的意思。

举例:三国时曹操封魏王,名义上的皇帝汉献帝自称朕,而曹操本人自称寡人,封建时代基本上就是这样称呼的。孤和寡、以及后来的肤是有较大区别的。

当然孤、寡、肤也指特定的人,表示特立独行,表示本领高强,品德高尚等,那是这些特定人的自吹自擂,不作数。

优质答案2:

首先题目存在一个误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前,他和其他诸侯王一样都是自称“寡人”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先前的王号已经不能表达自己的功劳和伟大,便自称“皇帝”,此后专用自称“朕”,并不在自称“寡人”。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什么意思啊?古代君王自称寡人意思是-第2张图片-

三皇五帝之后,天子为天下共主,统治阶级都是称王,然后天子在分封诸侯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正是出着这里,因为天子作为天下共主,一人而治天下,天无二日,所以那个时候天子自称"孤",如纣王,武王,成王等等。

“周”朝时候诸侯们称“寡人”

其实这是个诸侯一种自谦的表现。“寡人”解释为“寡德之人”。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天子而的自谦的表现。各个诸侯国虽然名义上属于天子,不过也只是名义上的各个诸侯国还是诸侯王自己的家天下,国内的事务也都由诸侯王自己说了算,因此称自称寡人。

自秦始皇自称“朕”后,此后历朝历代统治者都自称“朕”

“朕”字本意是一人持橹驾船,延伸意为河上行船无人可依,只能靠自己。秦始皇首次用“朕”自称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和霸气,唯“独上高楼、傲视众生”之气概。

从此之后,无论是哪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都沿袭了秦始皇自称“朕”这个皇帝专属自称,主要是的一方面是秦始皇功过三皇五帝,吾平天下、灭前朝不比秦始皇弱,另一方面“朕”经秦始皇首次使用后,大家都认同了了这个词,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沿袭这一自称,理所应当。直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后而彻底终止,“朕”这个词,也画上了句号

我是“像素说历史”有观点,敢说话,专注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历史的迷雾吧,喜欢我就点个赞再走呗,您的支持是我不断输出高质量文章的动力!

四、什么朝代的皇帝叫做寡人?

孤人是东周以前王的自称,东周后,天子脚下的那些诸侯和王自称寡人,秦始皇统一后就自称朕,历代帝王自称朕。孤、寡都可以看出“只有一个”,说明那些王的骄傲自大,认为普天之下只有自己是这样高贵。

朕在秦始皇以前人人都可以自称,秦始皇为了突现高贵,把朕作为自己一个人的自称,其他人不得自称朕。

五、古代君王自称的“朕、孤、寡人”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优质答案1:

1、朕

朕,作为皇帝配套的专属称谓,始于秦始皇赢政。

我们今天看到的“朕”字,其实是简化字,实际上,“朕”字,由“舟”和“灷”(zhuan)组成。

“舟”指小船(非常窄小的那种船),“灷”(zhuan)指火种。小船和火种合一起,引申为小船的裂缝。

清戴震撰《考工记图·函人注》:“舟之缝理曰朕”。

《尔雅·释诂》:“朕,身也”。

在先秦时代,“朕”就是个第一人称代词,像“我”一样普通的称呼,因为不管高低贵贱,人人皆可自称“朕”。

变化始自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明确写道:“天子自称曰朕。”从此,“朕”只属于皇帝自称,其所有人都不能再自称“朕”了。秦始皇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朕”的“皇帝”,自此以后,“朕”也成为皇帝的专用词。

那么秦始皇为何偏偏选用了“朕”这个字呢?

秦朝建立以前,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朕”之外,还有余(予) 、我、吾等等。

秦始皇称帝时,“朕”的使用频率持续下降,在战国后期的口语中已经不常见了,故秦始皇将“朕”字作为自称,实际上避免了一些避讳上的麻烦。

古语词“朕”还含有古雅、郑重的色彩。

"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表明天子要防微杜渐,哪怕预示一丝小小裂缝,也要时时独省自身。

经过引申,成为皇帝的专用自称后,可以说已经是一个谦虚到极致的自称,却也能大大提高了自己自省自励自谦的逼格。

当然,也有皇帝”有权任性“,比如出身草根的明太祖朱元璋,他说话时就不那么讲究,诏书中什么“俺”“我”“咱”都还照用。

2、孤、寡人

“孤、寡人”多用于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

“孤”是孤家的简称,跟“寡人”意思相近。

《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孤”从春秋时期开始,多用作诸侯王在遭遇危难而丧败后的贬损自称

“寡人”即寡德之人,用法上比“孤”复杂些,意思是“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但仍自称“寡人”,不过楚国是个例外,楚王多自称“不谷”。

秦末项羽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都自称为寡人。

汉朝诸侯王,多自称寡人。

东汉末年,“孤”较为流行,比如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帝,都自称“孤”而不称“寡人”。

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

中国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君主、诸侯的权位是老天给的,老天只会把天下给予有德之人,如果失德便会失去尊贵权位,所以他们无比谦卑地称自己为“寡人”,时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德寡不足”。

各位,看明白了吗?

喜欢历史的朋友,给个赞,加个关注哦!

优质答案2:

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