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如何与他人相处心理课(如何在与他人相处中寻求平衡)

2025-05-30 09:02 来源:网络 点击:

如何与他人相处心理课(如何在与他人相处中寻求平衡)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在诗篇中,一语道破了一条真理: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如何与他人相处心理课(如何在与他人相处中寻求平衡)

我们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愿意与否,或多或少都要与人相处。

不可否认,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正越来越决定着我们生活的幸福程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呢?

对此,戴尔·卡内基在其作品《人性的弱点》中,给出了3个原则。

原则1: 不要批评、谴责、埋怨他人

人的本性,是做错事只会责怪他人,却不会自我反省。

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因此,批评总是徒劳的。

因为,它会让人心生抵触,并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辩护。

同时,批评也是危险的。

因为,它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并激起对方的怨恨情绪。

甚至,你如果想要激起他人长达数十年,甚至一生的怨恨,你只需要刻薄地批评对方几句就可以了。

要知道,我们对员工、家人和朋友的批评,不仅不能帮助他们解决现有问题,还会打击他们的信心,伤害彼此间的感情。

而在此种境况下,批评的话一经说出,迟早都会回到我们自己的身上。

这是因为,那些受到谴责的人,会为自己辩护,还会反过来谴责我们。

在这一方面,林肯年轻时曾有过痛苦的经验和体会,于是步入中年后的他,才渐渐领悟到:

“尖锐的批评与叱责从来都是徒劳的。”

也因此,他道破了那句经典的:

“少议论他人,免得为他人所议论”。

我们批评别人,常常是由于我们总试图去改变、约束、修正一个人和他的行为。

这样很好,可是为什么你不是从你自身开始呢?

因为,单纯从自私的角度来分析,纠正自己,会比纠正别人更划算,而且风险更小。

人不是绝对理性的动物!

人富有情感,人生来傲慢自负,也极易对他人产生成见。

深晓这一点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就说到:

“我从不说人坏话,我只称赞每一个人的优点。”

的确,只要你愿意发现,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他自己的优点。

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双眼只选择看到他人身上的缺点。

要做到宽容大度、善解人意,就需要涵养和自制力。

正像卡莱尔说的:

“大人物通过善待小人物来突显其伟大”。

让我们不再一味指责他人,试着去理解他们吧。

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们为什么那样做,这要比指责,更有意义。

理解能唤起同情,能使人变得宽容,可能激发人的善心。

理解,即是宽容。

原则2: 真诚且由衷地赞赏他人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源于两种根本动力:对性的渴望与成功的欲望。”

“人类本性中最深层次的需求,是“渴望被重视”。”

同意该观点的还有林肯,他曾在一封信的开头处写道:

“每个人都喜欢被赞赏。”

威廉·詹姆斯也持有相同观点:

“人类本性中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

毋庸置疑,“被重视”的感觉,也就是成就感。

“只要你告诉我,你是以何种方式获得成就感的,我就能知道你的为人。”

因为,这种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

举例而言,有人的成就感源自捐建一家现代医院。

有人的则来自抢劫、行凶、杀人。

有人会以病弱,博取同情和注意,从而获得成就感。

甚至,有些人,由于无法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获得“被重视”的感觉,会转而投向疯狂的梦幻世界,去寻找这种感觉。

据统计,将近50%的精神病都是由生理问题导致的。

然而,另外50%的精神病患者的脑细胞却并未受到任何损伤,同常人一样健康。

这是因为,他们只能在幻想的世界里,获得“被重视”的感觉。

“我最大的本领,就是不断地赞赏并鼓励我的员工,以此激起他们的热情,将他们的潜能完全开发出来。”

一般人又是如何做的呢?

他们的做法,与施瓦布恰恰相反:

当他们看什么不顺眼时,便会对自己的下属大声斥责。

当他们看见员工做得不错时,却又缄口沉默。

而施瓦布呢,他之所以被高薪聘请,就是因为他在与他人相处方面,具有这样突出的才干。

无论一个人多么崇高伟大,他受到赞赏的时候,都会比受到批评时,付出更多的努力,表现也更出色。

有人对妻子和丈夫们离家出走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

你猜研究发现他们离家出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缺少赞许”。

是因为,我们常常将另一半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却忘了给予他们肯定和赞许。

换言之,“被重视”、“被赞许”的背后,是一个人的自尊。

就像著名演员阿尔弗雷德·朗特的一句台词说的:

“我最需要的东西,莫过于对自尊的呵护。”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只注意呵护孩子、亲人、朋友和员工的身体,却忘了还需要呵护他们的自尊。

我们向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物质,却忘了为他们送上赞美的言辞。

而这样的言辞,往往会在他们的记忆中唱响,经年不散。

必须区别赞赏和奉承!

从长远来看,阿谀奉承带来的伤害多于好处。

奉承是虚情假意的,它就像一张假币,当你将它支付给别人时,麻烦就会找上门来。

而赞赏与奉承不同。

是因为一个是真诚的,一个是虚伪的。

一个是内心的感慨,一个是嘴皮上的功夫。

一个是慷慨的,一个是利己的。

一个将受人钦佩,一个将遭人唾弃。

奉承的实质,是廉价的赞美。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

不怕正直的敌人,只怕虚伪的朋友。

当孩子从学校拿回全优的成绩单时,当孩子第一次烤出蛋糕时,在这样的时刻,赞美,常常被我们忽视了。

其实,孩子们最想要的,莫过于来自父母的赏识和认可。

试着在人生的旅途中,用感恩的火花铺就一条友善之路吧。

下次,再转回到这条路上时,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火花已经变为友谊的火焰,绚烂绽放。

请放下自己的功利和欲望,努力发现他人的优点,然后抛开顾忌,真诚地、由衷地赞赏他们。

这样,他们会将你的言辞珍藏于心底,不时细细回味——哪怕你自己已经遗忘。

原则3: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如果身居高位需要找一个原因的话,那这个原因可能就是:

深知与人交往要懂得投其所好。

因为,影响他人的唯一办法,就是谈论他们的需求,并告诉他们如何满足这一需求。

以教育举例而言,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吸烟,你不该对着他们大吼大叫,也不该说你想让他们怎样怎样。

你应该告诉孩子,吸烟可能导致他们进不了篮球队,赢不了百米赛跑。

诸如此类。

“行为源自我们最根本的欲望。

无论是在商界、家里、学校或者政界,如果你想说服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激起他人的强烈需求。”

亨利·福特也曾告诫:

“如果说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洞悉其想法。”

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贪婪成性、只顾自己的庸碌之辈。

所以,那极少数乐于无私奉献的人,反而会有更大的成就。

那些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觉察他人所需的人,从来不必为前途担忧。

或许明天你就要劝说他人做某事。在你开口之前,先停下来问问自己:

“我该怎样让他心甘情愿做这件事呢?”

因为这个问题,能防止我们絮絮叨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

而且,站在他人的立场,激发他人强烈的欲望,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操控他人为你所用。

每一方都应从协调中获益,才是它的终极意义。

当我们有了好主意,不一定要将它作为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

最好的办法是激发他人,让他人自己想出同样的主意。

他们会喜欢上这个“独创”的主意,也可能会一下子想到两个主意呢。

好了,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今天分享和学习的关键点:

如何与他人相处?

我们只需要坚持3个原则:

原则1:不要批评、谴责、埋怨他人。

原则2:真诚且由衷地赞赏他人。

原则3: 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023年1月19日 午后于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