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伊丽莎白一世为什么终身未婚(伊丽莎白一世为什么是法国女王)

2023-11-07 12:29 来源:网络 点击:

伊丽莎白一世为什么终身未婚(伊丽莎白一世为什么是法国女王)

1533年9月7日,伊丽莎白出生于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宫。父亲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母亲安丽.博林。父母结婚三个月生下她,因此不被天主教承认,称为私生子,这使她今后更倾向于新教。伊丽莎白3岁时,她的母亲因为被指控与亨利的弟弟通奷,以叛逆罪处死,伊丽莎白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忧郁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尔后,亨利八世又娶了第三任王后--简.西摩,生子爱德华,举国欢庆。不久,简.西摩不幸患产褥热去世。亨利八世伤心不已。第4位皇后是安妮公主,因为其长相不讨喜欢被休。第5位凯瑟琳.霍华德,不守妇道,与大臣通奷。到年迈的父亲娶第6位皇后凯瑟琳.帕尔时,她的生活才充满了阳光。凯瑟琳.帕尔以前结过两次婚,把晚年的亨利照顾得很好,对伊丽莎白充满母爱,给她玩伴,培养她读书。她对继母充满感激,学习刻苦,至成年时,已能熟练掌握法兰西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爱德华王子9岁继位,亲政之前因肺病去世。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在枢密院的支持下,发动政变,簒夺了王位。玛丽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她一上台就恢复天主教,对亨利八世和爱德华推行的新教进行残酷打压,有“血腥玛丽”之称。。伊丽莎白没有参与其中,基于她的皇室身份,新教贵族打着拥立她的旗号,四处暴乱,直到被镇压才平息。惹得玛丽对她恨之入骨,将其囚禁在伦敦塔内。玛丽的身体并不好,1558年3月,她病入膏肓,生前未有子女。按照王室继承制,伊丽沙白将接替其位置。1559年初,玛丽去世,伊丽沙白登上王位。在加冕典礼上,她慎重地给自己戴上结婚戒指,表示自已从此嫁给国家,不会再有丈夫。

伊丽沙白长相漂亮、娴雅文静,身体也好,为什么不喜欢丈夫呢?伊丽沙白拒绝嫁夫,是有原因的。亨利八世先后娶有6个妻子,伊丽沙白的母亲,是第二个妻子。亨利八世除了对妻子虐待之外,还杀死了3个,死亡率百分之五十,伤害率百分百。父亲的所作所为,给伊丽沙白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伊丽莎白上台后,重新推行新教。天主教在玛丽执政期间,发展迅猛,现在新人上台,改弦易张,他们怎能善罢甘休,时刻准备颠覆政权。伊丽莎白不敢掉以轻心,经常要应付天主教徒的挑战,因此,无暇顾及个人婚姻。

伊丽莎白在王位上,面临来自多方的压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女王的不信任。玛丽在位期间,擅作主张,将英国拖入战争泥潭,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大众对继任女王的怀疑,迫使她把全部精力用于治国之上,因此,也不能顾及个人婚姻。

伊丽莎白婚姻倍受国内外关注,大臣们纷纷催她早择夫婿,以便传宗接代。伊丽莎白基于玛丽王后与西班牙腓力二世结婚,给英国造成被动的后果考虑,拒绝了结婚。另外一个方面,历代君王的婚姻,都是一种政治交换,根本没有爱情可言。与其这样,不如独善其身。

伊丽莎白天生丽质,气韵优雅,尤其喜欢华美的衣饰。其香,其色,其地位吸引国内外显贵的青睐,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所言情话之热烈,有如冲天的烈焰,所献殷勤之媚俗,有如摇尾乞怜之狗。例如,这些人中有前姐夫--玛丽皇后的夫婿腓力二世,自玛丽死后,他就对姨妹展开了激烈的爱情攻势。腓力二世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国力强盛,影响巨大。伊丽莎白尽管不会与他结婚,但还是虚以委蛇,维持着表面的恋情,有了腓力二世未婚妻这张王牌,在国际事务中,都很给面子,谈判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谈情归谈情,她从不承诺要跟谁结婚。面对其它囯家的求爱者,伊丽莎白来者不拒。这些国家的求爱者,都是皇室贵胄,为了既得江山,又得美女,纷纷在在外交上作出牺牲、让歩,使英国争取了很大利益。

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女人不多情?伊丽莎白也是凡人,在众多的追求者中,确实有人打动了她的芳心,并且差一点跟他结婚。1578年,法国国王享利二世的四弟,年方23岁的安休公爵来伦敦作客。尽管两人年龄相差一倍,仍然挡不住爱情的魔力,双方一见钟情,仿佛前世修定。伊丽莎白为安休的英俊萧洒所吸引,看见他,有如见到青山的翠竹,令人钟爱,只不过这“竹子”在人世间仅有一颗,过了这村,就再没这店。安休公爵为伊丽莎白女王的成熟妩媚所吸引,感觉她是世上最美的鲜花,而且这鲜花开得正艳,错过了,便是神仙也会后悔。于是双方委婉地享受着爱情:御花园里嬉戏逗闹,金汉宫里纵情拥抱。

然而看到那枚戒指,她又清醒了许多,理智战胜了爱情,尽管这爱情是那样甜蜜,足以令人奋不顾身地死去。考虑到英、法、西班牙之间的复杂国际关系,伊丽莎白痛苦地作出不嫁的决定。人们不明白,为什么她在婚礼前几天突然变卦,要取消结婚?

在与国民的谈话中,她是这样说的:“我无须再选佳婿结婚,因为在加冕典礼上,我将戒指戴与我国臣民手上,意即我与臣民为伴,将我的生命与贞洁奉献于英国。”,伊丽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积极支持造船和航海业的发展,努力融和新教和天主教的矛盾,放宽文化政策,大胆拓展海外业务,使英国国力空前提高,文艺界也出现了莎士比亚、培根等人才。伊丽莎白逝世后,人们十分悲痛,为纪念她为国家所作的牺牲,都称她为“童贞女王”。

嫁给谁都是错,都是遗憾,不去嫁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