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1997年的史玉柱到底有多惨?他告诉我们要感谢失败

2023-12-01 10:15 来源:网络 点击:

1997年的史玉柱到底有多惨?他告诉我们要感谢失败

中央二套曾经有过一档节目特别火,叫《赢在中国》,其总制片人王利芬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有人告诉我史玉柱为人不错,我就会认为说这话的人为人不错。其实在我心里,对史玉柱的认可与否,成了我判断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句话用来形容史玉柱的前半生简直是再适合不过了。1997年巨人大厦“倒塌”时,那时的史玉柱有多惨,从商业巨贾到负债2.5个亿的中国“首负”,史玉柱究竟又经历了什么?

1

世事无常,兴衰交替,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33岁前的史玉柱,一帆风顺。

1980年,18岁的史玉柱以怀远县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浙大数学系,毕业后就分配在了安徽省统计局工作。工作不久后的史玉柱便得到了赴西安统计学院进修的机会,在进修期间,史玉柱迷恋上了计算机。进修完回到统计局的史玉柱说服领导,从广东买了一台时下最先进的IBM电脑,史玉柱用这台电脑编写程序,让之前通常需要几个人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他一个人一两天就可以完成,后来“史玉柱经验”还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史玉柱本人还因此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表彰,那一年史玉柱才23岁。

年少有为的史玉柱很快引起了一位大领导的注意,这位领导还是中科大的教授兼任深圳大学客座教授,他推荐史玉柱去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读研究生,并允诺史玉柱学成归来就提他当处级干部,在那个“官本位”思想盛行的年代,年纪轻轻的史玉柱让无数人羡慕不已。

但当史玉柱来到深圳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当时的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许多新鲜的事物和思想让史玉柱眼花缭乱,时代的浪潮对他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深圳学习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原本按部就班的职业规划,也改变了史玉柱的人生轨迹,史玉柱渐渐有了辞职创业的想法。

1989年,从深圳大学毕业的史玉柱才27岁,他本该回到安徽省统计局升任处级干部,未来仕途不可估量。但是史玉柱做了一个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辞职创业,虽然几乎身边所有的家人、朋友都极力反对,他还是坚持己见,带着东拼西凑来的4000元独自奔赴深圳,临行前,他满腔热血对朋友说;

如果下海失败,我就去跳海。

2

在那个时代,西方国家在计算机领域联合起来对我国采取禁运,那时候金山的WPS也还没有问世,即使许多政府部门、企业都购买了计算机,但是由于使用不方便,同时还得配一台打字机,电脑反而成了一种摆设。史玉柱便是从中悟出了商机,在家闭关半年编写了一套软件,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排版打字,这套软件便是后来被称为“M-6401”的文字处理软件,后来人们为了方便,给这套软件起了一个好记的名字“汉卡”。

1989年,史玉柱怀揣4000元和汉卡重新回到深圳追寻梦想,但是深圳立刻给史玉柱泼了一盆冰水,区区4000元在深圳连吃穿住行都成了问题,何谈去推销自己的汉卡呢?

此时的史玉柱充分发挥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又回到了熟悉的深圳大学,蹭同学宿舍住,蹭机房电脑用,把花销降到最低。

但是出去推销软件一定需要一台演示用的电脑,这个就没有那么好蹭了,当时一台电脑高达8500元,史玉柱拿不出这么一大笔钱,他思前想后决定“空手套白狼”,他先是给电脑商演示了自己的汉卡,并许诺电脑商以9500元的价格购买一台电脑,但是现在还没有那么多钱,要一个月后才能付,电脑商相信史玉柱的汉卡,也为了多赚1000元,便答应了史玉柱。

电脑这下是有了,可是那个年代电脑本就是稀缺产物,软件更是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领域,酒香也怕巷子深,史玉柱决心要为自己的汉卡打广告。他来到了当时计算机最好最专业的《计算机世界》杂志社故技重施,先是给广告部主任演示了自己的汉卡,希望能够在《计算机世界》上做几期广告,但是又明示自己暂时没钱,希望能够延迟付款,主任看了看眼前这个小伙子,决定帮一帮他,答应先给史玉柱做上三期四分之一版面的广告,这是史玉柱第一次打广告。

广告发布后,史玉柱焦急等待了十几天,心想要是卖不出去,欠杂志的钱可是还不起了,史玉柱事后坦言:如果广告没有效果,我只好逃之夭夭。

史玉柱一共等了13天,每一天都度日如年,直到第14天史玉柱收到了来自广州的汇票,成功地卖出了自己的第一套汉卡,从此汉卡的销售便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四个月,史玉柱就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从辞职创业开始,史玉柱独闯深圳,赊电脑,赊广告,毫无疑问,史玉柱的每一步都有赌的成分,但运气颇为不错的他似乎每一步都能赌对,但这种赌徒性格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3

1991年史玉柱转战珠海,注册了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也是那个时候,史玉柱开始展逐渐露他的营销天赋,在全国范围内首次采用现场订货的销售模式,这种渠道为王的销售方式为史玉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功,1992年全年汉卡销售28万套,产值达到了惊人的1.6个亿。

如果说史玉柱一定要感谢某个人,那么时任珠海市市长的梁广大一定在他的名单上。代表珠海政府的梁广大对巨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珠海政府为巨人提供了各种政策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优惠,甚至还以近乎免费的价格给巨人集团批了一块地,可以说巨人的茁壮成长离不开珠海市政府的保驾护航,但有时候这种帮助又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巨人和珠海之间绑得越来越紧,可以用来借势腾飞的平台同时也成为史玉柱的一个思想包袱,变成了史玉柱的“紧箍咒”。

1992年邓公视察南方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珠海市政府也一直强调“科技兴市”的战略方针,而珠海的科技领头企业就是巨人集团。自1992年起,许多重要领导都来到珠海视察,而梁广大必带着领导们参观“巨人”集团,史玉柱和他的“巨人”在全国一时风头无两,俨然中国最出名的科技公司。

4

1993年,巨人集团在史玉柱的带领下快速扩张,实行多元化战略,在北京、上海等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推出电脑、传真机、收款机、财务软件等各种IT产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巨人生产不了的。但是由于产品线铺得太广,开发出来的产品都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大多销售不佳,没了下文。

但巨人集团意外开发出一款“爆品”——脑黄金,还提出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词,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脑黄金凭着洗脑的广告和出色的渠道在市场上火爆了起来,在推出后仅仅4个月,就挣了1.8个亿。

1995年,膨胀的史玉柱宣布,巨人要达成百亿计划,即1995年完成10个亿的产值,1996年完成50个亿,到1997年,全面实现企业的百亿产值。

这个计划明显是模仿了邓公的三步走战略,但对于当时蒸蒸日上的巨人来说,在所有人看来一切似乎都是那么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为了达成百亿目标,史玉柱发动了巨人“三大战役”,主攻电脑、医药、高科技三大市场。

史玉柱喜欢读《毛泽东选集》,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更是十分狂热,在“三大战役”中,他将决策核心定为“总指挥部”,下面的各个负责人都称为“总指挥”,还成立了华东、华北等八个“方面军”,分公司改称“军”,对于史玉柱来说三大战役只能胜不能败。但是,这种激情澎湃的做法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巨人为此投入了数亿元,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三大战役宣告失败,而这种盲目的扩张导致巨人元气大伤,巨人自此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5

珠海曾批给巨人集团一块地,在史玉柱决定建一座珠海乃至华南最高的楼后,珠海后来又追加了一部分的土地,先后总共约有4万平米,而每平米却只有125元,近乎等于白送巨人集团一块土地。

史玉柱一开始只打算建个38层的大楼自用,预算大概在2亿左右,算得上是当时珠海最高的建筑。不过自从传出了珠海将建一座47层金山大厦,此时的史玉柱已被捧上神坛,史玉柱就追加到了48层,后来又不断增加,最终定在了72层,预算也一路飙升来到了12亿元。

珠海

建这座大楼,史玉柱坚持零负债,不从银行贷款,当时,巨人集团每月汇款可以达到5000万左右,卖大楼的楼花获得1亿元。史玉柱执拗地认为,仅凭着巨人集团的利润,足以盖起一座高楼。巨人集团常务副总裁王建曾评价史玉柱,

他最大的缺点是清高,最大的弱项是与人交往,最大的局限是零负债理论。

在巨人大楼的问题上旁人不断地怂恿史玉柱,不断地捧杀史玉柱,史玉柱自诩能够把握住他人的人性,当时却没有参透自己人性中的弱点。

其实史玉柱在巨人走下坡路的时候,应该及时让巨人大厦停工,将资金用于集团运转,等巨人恢复过来,再进行大楼的建设工程,此时“丢车保帅”或许巨人集团还有一线生机,而史玉柱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1995年,三大战役惨败后,巨人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步入低潮,史玉柱又发起了秋季战役,此时对于巨人集团来言已经是生死时刻了,后来虽然战役期间也有过“巨不肥”短暂辉煌的回光返照,但是已经难掩颓势。

而之前销售的楼花也已到期,此时巨人集团是内忧外困,苦不堪言。外面欠着一屁股债,导致有的加工商收不到钱,就开始捣乱,故意给巨人集团生产的货品偷工减料,而巨人应以为傲的广告商们见巨人不再,也是纷纷上门催缴广告费,经销商们甚至拿着炸药和刀枪上门威胁。而此时巨人集团的内部也是乱作一团,各种贪污和卷款跑路现象频发,大厦将倾,许多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进一步侵占公司资产,巨人已是千疮百孔。

6

1997年初,全国各地都洋溢着春节的喜悦,史玉柱把巨人大部分干部集中在黄山开会,会议的主题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让众人对自己不留情面的批评,想寻找问题、解决危机。当会议开到第三天,珠海总部传过来一份急电,史玉柱看到传真后,会也不开了,直接买了张机票,丢下一众干部独自飞回了珠海。

原来是深圳投资导报头版头条的报道:《“巨人”史玉柱深陷重围》,文章很不负责地写道,巨人集团资产被法院查封、职工3个月未领工资,巨人已达破产边缘。

此文一出彻底点燃了瞄准巨人的火药,本就风雨飘摇中的“巨人”,历经此事已是在劫难逃。

等史玉柱回到珠海,他会发现在巨人总部迎接他的有两支队伍:一支讨债队伍,一支媒体队伍。一边是讨债声的滔天巨浪,一边是媒体夸大其辞的报道,此时的巨人回天乏力,再无生还可能。他突然想起自己在1997年1月20写的日记,上面只有四个字:天亡我也!

只有三层的巨人大厦

1997年初,巨人大厦终于停工了,由于资金链断裂,这座大厦只建到地面三层。事实上,巨人大厦已经完成地下工程,只需1000万元资金就可动起来,那时的情形就像滑铁卢战役中,只要格鲁西回援,拿破仑就不一定会输,当年的史玉柱如果能筹到一千万将大厦盖下去,巨人也不一定会死,可是现实中没有如果,史玉柱没有筹到那1000万,他咽下了巨人倒下的苦果,沉寂了三年,三年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史玉柱带着脑白金王者归来。

最后,想用史玉柱曾说过的一句话结束。

当巨人一步步成长壮大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是有关成功者的书;在巨人跌倒之后,我看的全是有关失败者的书,希望能从中寻找到爬起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