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谷中蛟叛变投敌,致6700名志愿军血洒白马山,他最终下场如何

2023-12-01 15:23 来源:网络 点击:

谷中蛟叛变投敌,致6700名志愿军血洒白马山,他最终下场如何

请您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

1952年,朝鲜战场转向阵地相持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又接连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我英勇的志愿军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秋季攻势”快结束时,我军已经毙伤“联合国军”2.7万人,占领了敌军17处主要阵地,要不是38军在“白马山一战”遭遇重大失利,反击“秋季攻势”战役可算大获全胜了。

38军在此时出现了一个叛徒谷中蛟,真是奇了怪了,整个朝鲜战争中,240多万志愿军中也就几十人投敌,还多发生在战争前期最困难的时候。

谷中蛟

如今志愿军装备已经大幅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马山战斗之前,志愿军甚至一天向美军阵地发射93000多发炮弹,这个数字比入朝初期四次战役发射炮弹的总数还要多。

刚入朝时6个军只有100多门火炮,如今志愿军大、中口径火炮就达3800多门,中国空军也早已在苏联的帮助下与美军进行了上万次殊死博杀,胜利的希望已近在眼前,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投敌呀!

然而38军114师340团7连的这个文化教员谷中蛟,也不知道是脑子进水了,还是哪根筋不对,在38军即将发起白马山之战时,竟然叛变投敌了,这让刚接任38军军长的江拥辉脸上非常挂不住。

此时老军长梁兴初已经因战功赫赫升任西海指挥部副总司令了,此前副军长江拥辉参与指挥了38军数次大战,无一败绩,38军因卓越战功被彭德怀称为“万岁军”,这是何等的荣耀。

江拥辉刚接任38军军长,38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阔气过,正准备大展身手,再次打出38军的威风,却被谷中蛟投敌的事情弄的十分难堪。

1942年10月2日,在白马山之战开始前4天,谷中蛟叛变投敌,更可怕的是,谷中蛟还是38军突击队的干部,掌握了一些进攻计划的机密消息。现在敌暗我明,敌军已经有所防备,打还是不打?这让江拥辉下不定主意!

江拥辉

据《韩国战争史》记载:38军对面的南朝鲜9师师长金钟五接到谷中蛟透露的绝密消息后,大惊失色,因为此时南朝鲜军丝毫没有防备,正在开运动会,连对面阵地志愿军42军和38军换防都不知道。

难道中国王牌38军真的要拿自己开刀?他立即召开指挥官会议,仔细研判了志愿军叛徒谷中蛟带来的情报,认为白马山战役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于是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防守计划,补充了大量的兵员和物资,又针对志愿炮击,挖了很多防炮洞。

既然已经失去了进攻的突然性,江拥辉军长就不打算再打,于是向三兵团司令王近山请示。可王近山是我军最勇猛的几个战将之一,他对江拥辉说道:“你拿那么大一把牛刀杀个鸡还那么罗嗦?”

江拥辉被王近山司令一刺激,前怕狼后怕虎从来不是中国军人的作风,他头脑一热,就走了一步昏招。白马山之战开局就充满了曲折变数,王近山司令和江拥辉对战况估计得又有些乐观,对面只是南朝鲜军队怕什么?

原计划白马山之战只是营一级的攻防战斗,最后却演变成了战役级别的规模。由于谷中蛟的叛变,给“联合国军”提供了很多机密消息,使进攻失去了突然性,美军还向南朝鲜第9师提供了饱和的空军和炮兵支持。

1952年10月6日夜,38军的进攻开始了,数百门火炮对着南朝鲜阵地进行了27分钟惊天动地的炮击,就连一发炮弹8两黄金的“喀秋莎”自行火炮都参加了这次炮击,然而南朝鲜军早有防备。

“喀秋莎”自行火炮

为了针对性的防守,南朝鲜第9师属炮兵群以及“联合国军”炮群已经制定了详尽的反击计划和准备,并加强了整个防御,同时在阵地前3-7道铁丝网内布设了大量的防坦克地雷、防步兵地雷、照明雷和凝固汽油弹雷。

虽然志愿军炮火猛烈,将南朝鲜阵地前的5-6道铁丝网和地雷场炸得无影无踪,但是敌军阵地防线完备,通信线路早已埋在地下,敌通信根本未受影响。27分钟的猛烈炮击,仅造成南朝鲜军23人的伤亡。

114师地面进攻开始后,“联合国军”炮群在38军将士进攻的线路上制造了一道又一道火墙,等第一梯队的突击连冲到离白马山主峰还有300米的时候,全连只剩下十余人。

就算志愿军再勇猛,南朝鲜军用数十挺机枪封锁了进攻路线,突击连也攻不动了,只好等增援部队到来。

等到第二天上午,敌人的增援部队首先来到。突击连还以为是自己人上来了,等走到近前一看,都是些头戴钢盔的敌军。突击连连长带着三名战士,以仅有的两支枪、18发子弹向南朝鲜军增援连队扑了过去。

要论全世界陆军的单兵战斗力,谁也比不上中国军人。4名志愿军如狼入羊群般冲到这30多名南朝鲜兵之中,活捉了12名南朝鲜军,剩下的全被志愿军消灭。借着缴获敌军的这批武器弹药,突击连剩余官兵连续封住了南朝鲜军15次连到营级别的进攻。

志愿军在战斗

这只是整个战斗的一角场景,突击连打的好,不代表整个进攻打的好,战斗规模不断增强,江拥辉派上一个营,敌军就派两个营,江拥辉派上一个团,敌军就派一个加强团防守。南朝鲜军在自己的地盘上,人员、物资补充极快。

志愿军和南朝鲜军在几个高地上反复争夺,虽然敌军战斗力不行,但是人多呀。敌30团被打垮了,4000多人的加强团28团又上来了,好不容易把28团击溃了,敌29团又上了阵地。

敌总统李承晚亲自在后方督战增援,虽然南朝鲜9师的老兵被杀得精光,但阵地上的南朝鲜部队人数始终不见减少。

突击战打成了攻坚战、消耗战,把志愿军单兵优势消磨殆尽。江拥辉只好一次又一次地调整新部队替换下伤亡惨重的部队,到最后,师参谋长范天恩亲自带着头号主力334团强力突击。

志愿军最猛的虎军也有力竭的时候,经过9天9夜的血战,志愿军毙伤敌军9800余人,自身也伤亡惨重,6700多将士血洒白马山。

虽然志愿军此时已经占领了白马山大部分的阵地,但是江拥辉清醒了过来,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美国人已经在后方调集了大批的重炮群,空军也已出动了上百次,再打去伤亡会更加惨重。

此时江拥辉下定了主意,他向王近山司令报告决定撤兵,这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王近山虽然号称“王疯子”,但这种吃亏又不占便宜的仗,是没法打下去了,于是同意撤兵。事后王近山说:“38军还从来没有打过这种半拉子仗呢!”

志愿军在战斗

白马山战役成了整个朝鲜战争中,南朝鲜军队与志愿军交手的唯一亮点,南朝鲜9师因在志愿军王牌38军进攻下守住了阵地,从此被称为“白马部队”,成了南朝鲜军中数一数二的荣誉部队。

撤下战场的38军将士们可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江拥辉把此战所有的责任全部抗在肩上,准备下次战斗一血前耻。可惜的是,10月14日白马山战役撤兵的这一天,却是另一场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开始的日子。

秦基伟军长带领15军替下了38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这个有“搅肉机”之称的小山头进行了42天的血战,杀的6万敌军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把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打的丢官去职,王近山也算替38军出了一口恶气。

白马山战役成了38军在朝鲜的最后一战,此战四个月后被调到朝鲜半岛西海岸防守“联合国军”登陆作战,后奉调回国,失去了一展神威的机会。

南朝鲜第9师也在志愿军发动摧枯拉朽的朝鲜战争最后一战——金城战役中,与志愿军24军在对抗中大败,也结束了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行动。

上甘岭战役

那么造成38军6700多名将士伤亡的谷中蛟为什么要叛变投敌呢?最终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谷中蛟在1949年6月加入解放军,由于接受过文化教育,部队领导让他在连队担任文化教员。但是谷中蛟人品有很大问题,他加入解放军时国内大局已定,他觉得自己作为文化人在部队很有发展前途,不用再打仗了,还可以升官发财,于是就报名参了军。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虽然国内不需要打大仗了,但朝鲜战争爆发了,他所在的38军奉调参加抗美援朝,因此也到了朝鲜战场。

发起白马山战役之前,谷中蛟已经随38军参加了很多场战斗,看着身边的战友换了无数批,谷中蛟就越来越害怕,他来部队是升官发财的,可不想把命丢在朝鲜战场,因此他就耍起了小聪明。

谷中蛟知道,文化教员一般不会被部队首长派到前线战场的,于是在部队进攻演练前,他表现得非常积极卖力,想让领导看看他这个人还是很有培养前途的,说不定下一次提干就有机会了。

可令谷中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已所在的114师被选为主攻部队,自已所在的3营也被选为突击队,什么是突击队,大家都明白,就是敢死队,是部队中攻坚能力最强、最不怕死的部队。

虽然3营被选作突击队,但还需要在营内再次进行选拔,谷中蛟心想那么多人,怎么也轮不到自己这个文化教员上前线,于是也写请战书,报名参加了突击队,准备给师、团领导留个好印象。

《跨过鸭绿江》剧照

然而怕什么就来什么,最终突击队名单下来,自己竟然真的被选上了。谷中蛟接到这个消息后如五雷轰顶,这时候如果再说不去,在部队就永远抬不起头了,提拔的事情也就不要再想了。可谷中蛟真的不想死,他此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另一件事也成了谷中蛟叛变投敌的直接导火索,谷中蛟发现友军342团已经换上了秋装棉衣,而被选为突击队的3营却迟迟没有换装,一打听才知道,其实秋装已经到了,但是营领导想等白马山战斗结束以后再配发。

这个消息又让谷中蛟一惊,营领导显然是认为此战并不容易打,一定会出现伤亡,战后发放还可以节省物资,将棉衣匀给物资短缺的兄弟部队。

这下谷中蛟真的害怕了,此次战斗很可能凶多吉少,既然营领导连套棉衣也不舍得发给自己,也就别怪自己无情了,他找了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

于是在10月2日,谷中蛟借着侦查地形的机会,悄悄地跑到对面南朝鲜9师,带着机密消息叛变投敌了。谷中蛟的叛变投敌给了南朝鲜9师充分的准备时间,最终使突击战打成了战役级别的规模,38军也为此伤亡了6700多人。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谷中蛟没有叛变投敌泄露情报,就凭“万岁军”38军的超强进攻能力,突然袭击一举拿下白马山阵地易如反掌,因为当时敌军还在开运动会,根本没有防备,38军也不会伤亡那么多人。

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因为谷中蛟的叛变,使白马山战役失去了突然性,给了南朝鲜军充分的准备时间,又使得“联合国军”调集了大量的飞机、重炮助阵,谷中蛟手上可以说是沾满了38军将士的鲜血。

在朝鲜战争以后,谷中蛟的结局又如何呢?听说谷中蛟在战后投靠了国民党,跟随国民党部队逃到了台湾。蒋介石在台湾也是苟延残喘,谷中蛟更是没有利用价值,隐姓埋名之后在孤独中死去,也有人说他最后出家了。

别管谷中蛟是孤独而死还是出家而死,对于这样一个叛徒来说,叛变投敌既没有让他达成升官发财的梦想,死后连落叶归根的愿望也成梦幻泡影,永远被刻在共和国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种无根可依的痛苦,只有谷中蛟自己能够体会。不知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是否为当年的选择后悔,是否知道因他伤亡的6700多名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一直在等他得到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