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魏武卒-中国第一支特种部队

2023-12-10 23:51 来源:网络 点击:

魏武卒-中国第一支特种部队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荀子·议兵篇》

以上是成为魏武卒的八个条件,一要披上中下连在一起的铠甲,二要能拉开360千克左右的硬弓,三要携带五十只弩矢,四要携带长矛,五要头戴铁盔,六要腰别利剑,七要携带三天的作战粮草,八要半天能走一百里路,而且还要立即能投入战场。

想想这些高标准严要求的苛刻条件,所以称魏武卒是古代第一支特种兵部队,一点都不为过。(注,尉缭子曾说过“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这里通常可以理解为孙吴两人的军事能力出众,但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两人都有“兵不在多而在精”的军事理念。孙武也曾在吴国练兵,率三万吴国精兵打败二十万楚军,几乎灭了楚国,只是吴兵的出名度不如魏武卒。)

魏武卒,乃是吴起在魏国时期训练出来的一支精锐重装步兵。在三十年的时间内,吴起率领五万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攻下函谷关,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版图给硬生生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相比魏武卒,现在特种兵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说在训练时更偏向精神方面(政治思想强,作风纪律严和完成任务好)和技术方面(比如射击精准度,熟练使用各种枪械弹药,熟练驾驶各种运输工具,会跳伞游泳等等),但不是说现代特种兵对兵员的身体素质就不重视了,可以说魏武卒和现代特种兵的选拔标准有一个是共同的,那就是负重越野跑。

为何要强调负重跑?因为负重越野跑,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体力,耐力还有意志力,三者缺一不可。负重跑越厉害,该士兵的身体素质就越高。尤其在冷兵器时代,想想项羽之辈,其在战场上的作用,简直就等于现代战争中的一架重型轰炸机了。

我在网上查询到,现代特种兵负重跑的规格有好几种:1,负重长跑25分钟内跑完5公里;2,五公里15公斤负重越野22分钟以下;3,7天一次25公里负重30公斤越野行军训练。

魏武卒和现代特种兵的负重越野跑标准一对比,可以说魏武卒的要求要更高一些。为什么魏武卒对负重越野跑如此看重?想想战国时代,马匹资源匮乏,行军主要还是靠脚力,战场形势又瞬息万变,自然是谁速度快谁占优!

再来看看历代选拔士卒的身体素质要求,古代选拔士兵的制度很多(府兵制,卫所制,军户制),但网上没查到古代征兵的身体素质最低要求,不过可以参考一下现代的征兵体检标准:1、身高:男性160cm以上,女性158cm以上;2、体重:男性不超过标准体重的3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女性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注:标准体重=(身高-110)kg);3、视力:右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6,左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5(在古代视力这条可以直接忽略了)。

古代征兵会有身高体重要求吗?我觉得不会(除非天生障碍的不用),即使是一个王朝的鼎盛时期也很难做到如此,更别说战乱时期了。

上学时学过杜甫的《石壕吏》,印象很深的是“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几句,想想一个已经当奶奶的老妇人都能被强征,这支军队的整体素质又会高到哪里去?

所以我觉得啊,只要是手脚没问题的,都是被征兵的对象。古代又农民居多,人人都要下地干活,那就更简单了,只要能扛得动锄头,还会拿不动兵器?你想赖都赖不掉。

再看看历代的经典兵书,都是研究战略战术,军队制度以及阵法队形,对于兵员的身体要求很少会涉及。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倒是有些重视,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之贵选”,认为选兵“其法惟在精”,反对“用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主张用“乡野老实之人”。

而对于选兵的具体标准,戚继光认为“丰伟”、 “武艺”、 “力大”、 “伶俐”四条既不可废,亦不可专恃,“惟素负有胆之气,使其再加力大,丰伟伶俐,而复习以武艺,此为锦上添花。”但这样的人都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人才,估计一个大明朝都凑不齐一支队伍的。

所以戚继光退了一步,选兵最主要的条件变成是“必精神力貌兼收”,因为武艺差可以教习。对于选来的士卒,“皆当因其材力而授习不同”,比如在鸳鸯阵里头,“如藤牌宜于少壮便健,狼筅长牌宜于健大雄伟,长枪短兵宜于精敏有杀气之人。”怎么理解呢?就是根据你的身体特长来安排你在队伍中的位置。

再翻过去看魏武卒的标准,是不是觉得时代越往后(咳,截止到清朝),士兵的选拔要求就越低了?

本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这话也同样适用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不同的是现在重点需求脑力型人才,而战国时需求更多的则是体力型人才。

魏武卒的人员选拔如此严格,能成为魏武卒一员,那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了。

既然是人才,自然是越多越好,但一个国家人就那么多,人才终归是有限的,所以要尽最大努力留住这些人才,如何留住?

很简单,用现代话说,就是高薪留才——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只要能进入魏武卒,可以分房子分地,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税都免,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后代也可以享受优厚的待遇。

得到的越多,责任也就越大。作为重步兵的王牌之师,魏武卒在战斗的时候都是担任主攻任务的。一句话,你拿了国家这么多东西,那么在国家遇到最艰巨最困难最难缠的情况,还不得拼劲全力上啊!

但不是说魏武卒给钱给福利就完了,只要有杀敌,且杀敌越多,得到的爵位就越高,什么是爵位?就是社会地位提升,有权有势,从此以后不再是普通人,而是成为贵族了。

想想哈,成为魏武卒的好处这么多,在如此巨大的激励和诱惑之下,魏武卒在打仗时就像打了鸡血般凶猛,千里奔袭以少敌多这些都是小意思,反正不管什么敌人,在魏武卒面前都是唾手可得的财富。

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这句名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个领导对团体发展的关键作用。

而魏武卒这支勇猛强悍的队伍,加上吴起这个天纵的军事天才,两者就是一个完美的组合。

当吴起率领的魏武卒碰上临时抓来的农民兵,战果可想而知了。公元前389年,秦国不甘心函谷关被魏国侵占,举全国能战之士五十万,与魏国大战于阴晋。吴起亲率五万魏武卒,出其不意绕到秦军身后,如虎入羊群砍瓜切菜,秦军人数虽多却完全不是对手,大败特败被杀被俘不计其数。

阴晋之战,使魏武卒的威名达到了巅峰,魏国也一举成为战国七雄中的扛把子,六国之兵闻之而丧胆。

不过接下来,魏武卒却又如昙花一现,巅峰之后就迅速黯然收场!

究其没落的原因,我觉得有如下几点:

1,吴起离开了。魏武卒与吴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吴起训练出了魏武卒,而魏武卒则将吴起天纵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吴起的离开,相当于将魏武卒的灵魂给抽掉,只剩下躯壳了。

2,武卒制的特殊性。该制度的实行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这样精锐的军人不好找,死一个少一个,而魏国又只有那么点人口,再怎么拼命生育都来不及战场消耗的。

3,国力不足。魏武卒待遇优厚,国家每年花费在他们身上的开销是十分巨大的,所以需要强大的经济资源做基础。魏文侯时期,国富民强,但也只能将魏武卒的人数控制在五万左右,魏文侯之后,国势渐渐衰弱,失去了经济基础,魏武卒自然也凋零了。

再说说魏武卒的落幕。吴起离开了,统帅之人换成了庞涓,此人师从鬼谷子军事才能自然不错,可惜遇上了更厉害的孙膑,桂陵和马陵两次大战,庞涓挂了,魏武卒也剩下不多了。紧接着,不甘心的秦人在杀神白起的带领下卷土重来了,在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联军,二十四万人成了白起的刀下之鬼,仅剩的魏武卒全殁于此役。

此后,国力衰败的魏国再也没有能力重新培养出一支新的魏武卒,而魏武卒也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当前世界,俄乌大战还在继续,不过乌克兰的败局已是定数,就是时间的长短问题而已。

回想苏联解体,乌克兰作为仅次于俄罗斯的老二,继承了前苏联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量的军事工厂和军事技术,80多万驻军,海上霸主“黑海舰队”以及上千枚核导弹,可以说也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军事强国。

但为何不到30年的时间,乌克兰就从独立前的“欧洲粮仓,欧洲心脏”,却逐渐沦为了现在“欧洲子宫”?

想想为何我国为何在2012年才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买不起?当然不是,当年抗美援朝,国人锁紧裤腰带捐的钱财就可以买几千架飞机,更何况如今!不会造?有点因素在内,毕竟辽宁号还是用乌克兰的瓦良格号改造而来!但其实更多的还是经济基础,航空母舰每天的油耗维修等等费用都是天价,等于每一天都是在烧钱,很多国家烧不起所以只能陆续将航母退役。

前苏联解体时本就糟糕的经济问题,解体后造成的生产链断裂,加上还有其他种种原因,使得乌克兰的国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断崖式的下降。

怎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乌克兰领导人想到了卖武器,毕竟武器放在仓库里也是会发霉失效,更还要专门人员维护,还不如趁着保质期还在的时候卖出去赚点钱。这些还不够,乌克兰领导人为了向北约靠拢,甚至不惜销毁核弹,这无异于一个武林高手为了一点财物而自毁武功!

所以,经济不行→国民没钱→卖武器→挨打。

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国家的经济每年都在增长,现如今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一个国家的强大单靠经济是不行的。看看新闻里那些西方人的丑恶嘴脸,诬蔑新疆人权,打压我高科技公司等等,但从西方人的这些手段来看,我们国家已经逐步强大成一个西方不敢惹的存在,毕竟西方现在只敢嘴上喊喊,背地里做些小动作,如果往前二十年,那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驻南大使馆被炸!

南海撞机事件!

这些事件永不能被忘记!

为什么今天西方只敢打嘴仗使小动作?

因为中国整体实力在增强!

因为我们有可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