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开国上将萧克,和5位元帅合作过,为何建国后发展却不如预期?

2023-12-12 03:46 来源:网络 点击:

开国上将萧克,和5位元帅合作过,为何建国后发展却不如预期?

在开国上将中,他高居第一,从一个书生逐渐成长为我军的重要领导人物,27岁就当上红军军团长,29岁又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指战员,晚年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荣誉奖,一生可谓充满传奇色彩。

曾经和他合作过的五位搭档,后来都成为了开国元帅,可以说他军事才能非凡,但是为何在建国之后,他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其余开国上将的发展有所不同呢?

从一介书生成长为我军重要领导

今天要说的这个传奇人物就是萧克,他出生于1907年,因为家庭属于书香门第,所以年幼的萧克就已经进入到私塾中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学经典了,在这些儒学的影响下,萧克养成了较高的修养,为后来他的人生奠定基础。

随着私塾读完之后,萧克又考入同善高小就读,在这里读书期间,萧克还是保持从前那种如饥似渴汲取知识的学习精神,因此在毕业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深造,就是在这里读书期间,萧克读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心理建设》、《伦敦蒙难记》以及《宋教仁传》等经典著作,在看完这些书之后,萧克深受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熏陶,对三民主义更是极其崇拜,一颗革命的种子就此在萧克内心生根发芽。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萧克于1925年带着七块大洋从学校毕业后就只身前往广州,想要报考黄埔军校,奈何当时因为错过了报考时间,萧克只能加入宪兵教练所,好在后来教练所并入黄埔军校了,萧克因此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名学生。

1927年3月,萧克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就直接被分配到叶挺部的71团当连指导员了,后来蒋介石与汪精卫叛变革命之后,萧克义无反顾投身到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洪流之中,同年5月,萧克在很多意志薄弱者都选择退党或者出卖我党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加入到共产党中。

1927年8月,萧克跟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起义军南下途中,萧克担任71团4连连长,在南昌起义军去到潮汕遭遇失败之后,萧克就回乡组织发展基层支部,在1928年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南区支部,随后率部参加了朱德和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1928到1932年期间,萧克在不断升职,从最开始的一个游击队队长到湘赣苏区的红八军军长,萧克仅仅用了四年时间,足以见得萧克的军事能力以及指挥能力所在,要知道当时萧克才25岁而已。

1934年1月,萧克率部北上破袭南浔铁路,击溃了国民党六个团以及诸多保安团队,在取得胜利后,萧克回师湘赣苏区,在沙市伏击国民党军一个旅,击溃国民党军四个团,还活捉了国民党军旅长侯鹏飞,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中央传令嘉奖。

1934年7月,萧克升任为红六军团军团长,当时他年仅27岁,在任期间,他率部先遣西征,为中央红军转移开辟通道,拉开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在红军长征过程中,萧克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长征的胜利做出诸多贡献。

1936年7月,在红二方面军成立后,萧克升任为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当时他才29岁,成为了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指挥员,足以见得萧克的军事能力确实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

和五位元帅合作过

1937年,随着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合作一起抗日,之前的中央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三个主力师,萧克担任了120师的副师长,和师长贺龙一起合作抗日,他们共同率领120师东渡黄河、出兵山西、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收复了河曲、保德、偏关等七座县城。也就是这一年,萧克利用空余时间写出四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罗霄军》,后来1988年定名为《浴血罗霄》。

1939年,萧克担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提出“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发展平北新游击根据地”的战略指导方针,最终取得关键胜利;1940年,萧克指挥部队反击敌人的“十路围攻”,经过14天的激战,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飞机一架,取得关键胜利。

1942年2月,萧克担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协助聂荣臻坚持、发展和壮大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指挥该地区的反“扫荡”战役,总结经验教训,推广了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的经典战略战术。

1943年8月,萧克担任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1944年,其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于次年发动了内战,解放战争由此拉开序幕,在解放战争期间,萧克于1948年受命调离前线,协助叶剑英创建华北军政大学,并且担任该军政大学的副校长。

这所大学为我军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同时为南方各省的解放以及接管做好了人才储备,经过三年时间的解放战争之后,我军、我党终于取得最终胜利,建立起属于人民的新中国,在建国之后,萧克担任军委会军事训练部部长,一直负责军校筹建,指导军事训练工作。

1954年国防部成立后,彭德怀担任第一任国防部部长,萧克则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协助彭德怀一起处理国防部的诸多事务,一年之后,也就是1955年,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成立,刘伯承担任首任部长,萧克兼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协助刘伯承一起处理工作。

同年,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位列上将名单第一,与他合作过的贺龙、聂荣臻、彭德怀、刘伯承以及叶剑英五人,都成为了开国元帅,能够成为他们的搭档,也足以说明萧克的能力突出之处。

建国后为何发展不如预期?

1957年,萧克担任训练总监部部长,任职期间,训练总监部在教学、训练等领域都借鉴了不少苏联的经验,甚至我军当中还有很多苏联的教官对大家进行指导,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一些我军的军事实力,但是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之后,此举就成为大家口中所说的教条主义表现了。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当时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些事情的两面性,所以在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便一票否决了所有,对萧克等人进行错误批判,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萧克直接被撤销原来的职务,并且调离部队,派往基层去工作。

在撤销职务的时候,萧克就已经做好去基层从头开始的准备了,好在当时并没有直接将其一撸到底,而是让他去农垦部担任副部长,萧克得知这个任命之后,还是有些小意外的。之前没有接触过农业的萧克,刚到农垦部的时候,可谓是一窍不通,为了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萧克专门去拜海南岛农垦局机务科长徐文为师,跟随他学习各种农业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萧克对新的工作熟悉起来,他坚持原则、反对浮夸,纠正在橡胶种植工作中的冒进计划,先后主持制定了《国营农场工作条例》以及《国营农场领导管理体制的决定》等40余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规章制度,对加强和改善国营农场的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你看,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国上将,即使去做一件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一样能够做得如此出色,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优秀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你始终还是无法阻挡他的优秀,正如古人所言“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萧克一直在农垦部工作了十多年,到1972年才被调回中央,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去为军队建设添砖加瓦,重回部队之后,萧克还是坚持原则、 无所畏惧,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

结语

1991年,已经84岁的萧克收到中国作家协会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的电话,说他的著作《浴血罗霄》获得了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荣誉奖,不久后萧克还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10月24日,萧克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他的一生,是文武双全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更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一生!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