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大唐皇子,文韬武略李恪

2023-12-19 06:45 来源:网络 点击:

大唐皇子,文韬武略李恪

李世民是作者最喜欢的帝王之一,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有一位和李世民能力非常相近的,只可惜最终没能成为皇位继承人,最后还含冤而死。

李恪,太宗皇帝第三子,母亲隋炀帝之女杨妃,英武果敢,深的太宗喜爱。太宗多次提出让李恪为太子,因重臣长孙无忌百般劝阻,最后没有被立为太子。

李恪出生之后先后被册封为长沙郡王、汉中郡王,后又晋封为汉王,贞观二年被改封为蜀王,授益州大都督。贞观十一年,被封为吴王,授安州都督。高宗年间,先拜司空,授梁州都督,之后又加授太子太师、安州都督。永徽四年,牵连房遗爱谋反之案,为太尉长孙无忌所害,以吴国公之礼,葬于高阳原。神龙元年,得以平反昭雪,追赠司空,恢复吴王爵位。

刚被封为蜀王的时候,由于年纪尚轻,所以一直未去赴任。在京城,太宗皇帝让名臣岑文本教导,李恪也是十分刻苦,练就的文武双全。突厥兵马进犯大唐边境,由于大唐立国之初,不断的平定各个割据势力,暂时没有精力攻打突厥,所以太宗与朝臣商议暂且和突厥议和。李恪被指派为议和代表,突厥人想给李恪一个下马威,但是李恪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超凡的智慧,不卑不吭出色的完成了议和工作。突厥人十分佩服李恪的能力,遂答应退兵议和。太宗皇帝大喜,重赏李恪,并当朝臣称赞李恪:“英果类我。”满朝文武无不夸赞。唯有岑文本私下对李恪说道:“殿下应该低调行事,毕竟您非太子,恐惹非议,与您不利。”后来李恪收敛许多,只做该做之事。

后来李恪即将前往封地赴任,临行前太宗设宴为其饯行。并鼓励其到任之后。要励精图治,卫国戍边,不可以皇子身份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李恪到任封国,选贤任能,将封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封地内的百姓对李恪歌功颂德。贞观十年,太宗想通过世袭封建、重置封国方式,长久巩固大唐王朝的统治。因此,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将自己的弟弟和儿子全部世袭封建。李恪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改封为吴王,并被任命为潭州都督,但没有去赴任。

由于太子李承乾和大将侯君集一起策划谋反,并带兵将太宗包围,李恪率并救援。在李恪的周密安排下,成功的将叛军打败,解救了太宗皇帝。太宗将侯君集斩首,将太子贬为庶人,改立了晋王李治为太子,后来太宗觉得李治仁弱,便与长孙无忌说道:“太子李治仁若,将来如何能够保住大唐江山,吴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你觉得怎么样?”长孙无忌坚持抗争,认为不可以。太宗说:“你是因为吴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对吗?”长孙无忌说:“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这么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太宗这才打消了念头。同年十二月,太宗对李恪说:“父与子虽然是最亲近的,但是如果儿子有罪,国家的法度也是不能以徇私的。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所以对李恪深为记恨。

高宗即位,李恪是李治最年长的兄长,授开府仪同三司,官拜司空,并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职。不久之后,又被改封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后又加封为太子太师。

高阳公主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理,从而引发了唐朝初期最大的一桩政治冤案。房遗爱为了活命,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下,诬陷李恪谋反,李恪在临死前,怒骂长孙无忌弄权,如果祖先宗庙有灵,他的家族离覆灭不远。此事,亦被后世认为是长孙无忌应有此报。

中宗复位之后,为振兴李唐皇族,大量封爵皇族,并为李恪平反昭雪,使其子承袭王爵。直到南唐国主追尊吴王李恪为定宗孝静皇帝,从曾祖开始往下追溯,都追尊庙号和谥号。

如果李恪继承皇位,大唐可能会走的更长久,贞观盛世也许会更加辉煌,但历史没有如果。希望各位多多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