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2024-06-27 12:16 来源:网络 点击: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昔日的繁华鼎盛

今天的无迹可寻

是时间还是人为

摧毁了一个地方的象征

那个地方叫上清寺

但它却有名无寺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重庆有不少以寺庙为名的地方

如罗汉寺、华岩寺、上清寺……

作为地名来说

重庆人对上清寺再熟悉不过了

但若真要刨根问底

“上清寺这个寺庙在哪里?”

恐怕十有九个重庆人,都会一无所知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这里曾经是重庆开埠时期西方教会聚集之地,也曾是抗战时期达官显要名人高士汇聚之所,更是解放后重庆城政治经济体育文化中心之一。一栋栋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老建筑让如今的这个片区拥有了“重庆城最美丽的街道”——这里就是位于渝中区的上清寺。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王琦美术馆

4月26日,《百年上清寺》在渝中区中山四路王琦美术馆开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重庆开埠时期的外来教会等数百幅老照片讲述了上清寺百年以来的沧桑历史,据悉,展览将持续到5月14日,免费对市民开放。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王琦美术馆

通过上清寺看时代的变迁

据悉,此次影像展清晰地讲述了上清寺萌芽于开埠时期的西方教会聚集,诞生于潘文华第一次拓城,兴起于陪都时期国民政府迁址,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的设立再次确立了上清寺“重庆大脑”的历史地位,围绕着上清寺地区逐渐修建起人民大礼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大田湾体育场三大主体建筑的故事。

上清寺机缘巧合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时至今日,“最美街道”中山四路、“最美小巷”嘉西村将上清寺老城容光焕发地重新带回大众视野。渝中区正在高品质实施的城市更新工程也即将让“传统风貌区”充分展示母城记忆,让“山城老街区”留住城市乡愁,让“特色老社区”道述市井余韵,让包括嘉西村在内的三十处老街区老社区再次焕发青春和新颜,让生活其间的老百姓感受更舒逸平静的安乐生活。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1993年上清寺片区(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提供)

上清寺的图片资料并不多

已有百年历史的上清寺的展览图片和影像资料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

三峡博物馆、红岩联线、重庆设计院等市级公立机构;

中国邮政、中国电信、美术公司等历史悠久的企业;

美国生活杂志、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瑞士摄影基金会、盖蒂图片社等国际图片机构以及收集自民间的影像资料。

展览以变迁的历史为线索分为四个章节:清末传教、民国新城、抗战中枢、重庆大脑。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90年代上清寺片转盘(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提供)

以上清寺的城市风貌、景观、平民生活为对象,梳理出了一条浓缩的城市变迁之路,有左右时局的名人故居、有百年之前市井平民、有难得一见的设计原稿、有嘉陵江畔羊肠小道。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上清寺,真有寺?”

一本重庆的本土小说,《失踪的上清寺》,数年前将上清寺重新带回人们的视线。小说的走红,也让新生代的重庆人了解到,上清寺不仅是一个地名,曾经确实有一个寺庙的存在。那么早已湮没在历史车轮中的“上清寺”究竟在哪里呢?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上清寺”的寺庙建于明代,曾经香火鼎盛。

在明嘉靖以前,上清寺附近多是田土、坟冢和大小丘陵,人烟稀少。直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这里的一位乡绅在今天的天坛新村和口腔医院的位置建起一座“三清庙”,占地400多平方丈。庙内建筑雄伟,内有三清大殿,包括上清观、太清观和玉清观。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其实不是上清寺,是上清观”

“其实最初寺庙不叫上清寺,而叫上清观。”展览策展人说,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寺庙香火旺盛,众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因地处嘉陵江边,得舟楫之便,远近的客商便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开始在此销售石灰、柴草、家畜等生活物资,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集市口岸,日益繁盛起来。

后来上清观成了上清寺,玉清观也成了玉清寺,太清观也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老君洞。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用“上清寺”这个称谓来称呼这一地区,于是“上清寺”便逐渐成为这一带的总称,并沿用至今。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上清寺的没落”

1924年刘湘占据重庆,在上清寺一带开山放炮,平坟填土,开辟市场。1925年,刘湘与贵州袁祖铭在上清寺一带打仗,寺内的神像被捣毁大半,一度鼎盛的上清寺走向了没落,后来有人干脆把空寺庙改作堆油库房。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1945年的上清寺

“红色革命时期的上清寺”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国民党政府的许多机构,开设在上清寺地区,有很多的名人旧居遗址都在这里。寺内入驻市警察局上清寺分驻所,将庙堂改为办公之用,上清寺从此名存实亡。解放后,邮政局又把这里当作二食堂,后来庙堂被完全拆除,踪影全无,只留一个上清寺的空名载入重庆地名志。

如今国家级的重点文物在上清寺一带就有5处——特园、周公馆、桂园、逸园、国民政府行政院办公楼,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特园。可以说红色革命是如今上清寺地区的精髓。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上清寺江边曾有块纱帽石,高13米

相信一提起白鹤梁水下题刻,许多人都不陌生,可是就在主城区就有这样一处位于江边的题刻石你又知道吗?这块石头就在上清寺牛角沱嘉陵江大桥下,它有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纱帽石。

在此次展览中,纱帽石的图片也出现在了展厅之中。王远凌说,这块位于嘉陵江边的巨石高足有13米,宽约11米,厚约9米,最早被称为岩阴石,后来因为它的形状类似纱帽,大家就开始叫它为纱帽石。

在这块石头上,刻有“董公死难处”五个大字。为何会有这么奇怪的题刻呢?据《大清一统志·重庆府·人物》记载,石头上刻的董公,姓董名尽伦,明天启年间,因后金犯边,明军不敌,朝廷募川兵援辽,引发叛乱,此时,闲居的董尽伦倾资募兵,率子弟平叛,在杀敌时不幸殒命。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叛乱平复后,明吏部侍郎倪斯惠之子倪天和在重庆写下“董公死难处”五个大字,命人刻在嘉陵江边的一块巨石上,以纪念壮烈殉国的董尽伦。这块巨石的位置,就是当时董尽伦渡江登岸抗敌的大约位置。

在随后的清代乾隆、光绪年间,又有人在纱帽石上陆续留下了十余条题刻,悼念董尽伦,但可惜的是,因为长年风化,这些字已经无法看清。

如今,这块题刻已被列入重庆市渝中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80年代的上清寺

现在的上清寺

是重庆不可缺少的交通枢纽之一

每日从此经过的客流量

是难以用万来计算的

如今的繁华和喧闹

渐渐掩埋了曾经的历史

已经有很少人再对它的由来加以叙述了

今天,如果我们又来到上清寺

会不会想起曾经在这里确确实实发生过

却又逐渐被遗忘的那些故事?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或许它就是为红色革命而生

这就是它的使命

踪迹我们寻找不到

那么属于它的过去

是我们必须铭记的历史!

有道是不做无根之人

重庆人若将上清寺的来历

掩埋在历史的尘埃里

那它就真的变成了无根之萍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重庆崽儿们:莫再扣鼻孔了,小心鼻结核!

●喜讯!郑万高铁2022年底建成通车,重庆到北京只需6小时!

●重庆主城区"内畅外联"三年行动启动 三年拟投资2000多亿元缓堵

●五一去哪儿?重庆周边游指南+避堵绕行方案,总有你喜欢的一个!

主办方:重庆碎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主编:潘登云、熊伟 | 编辑:小鑫鑫

内容来源于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享重庆整理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重庆啪啪圈强势上线,吃喝玩乐全城五折一站搞定!

终于知道“失踪的上清寺”在哪里了……

戳原文,进入“啪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