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少梁之战:秦国和魏国再次较量,结果谁赢了?

2024-07-03 06:31 来源:网络 点击:

少梁之战:秦国和魏国再次较量,结果谁赢了?

河西之战是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就秦国和魏国之间的河西之战,前后反复交战数次。虽然秦国在初期处在下风,但是,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恰逢魏国因为中原地区的战争而精锐丧失殆尽,国力大损,所以秦国得以最终夺回河西之地。在秦国和魏国的河西之战中,少梁之战就是一次较大的战役。少梁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62年,彼时,秦国在位的君主为秦献公,魏国在位的君主魏武侯。围绕着少梁这一兵家必争之地,秦国和魏国之间再次较量。那么,问题来了,在少梁之战中,秦国和魏国孰胜孰败。

少梁之战:秦国和魏国再次较量,结果谁赢了?

首先,就少梁之战的历史背景来说,少梁(今陕西韩城南)本为秦国同宗嬴姓诸侯梁国的都城,后梁国被秦国所灭,该地区成为秦国的疆域,改称少梁。早在春秋时期,少梁因为在黄河岸边,是著名的渡口,所以成为秦国和晋国的兵家必争之地。进入到战国时期,魏赵韩三家分晋后,秦国和魏国依然在该地区展开了多次战争。在战国初期,魏国在李悝变法后走向强大,特别是魏文侯在位时,任用了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以此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少梁之战:秦国和魏国再次较量,结果谁赢了?

在此背景下,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取了河西之地,当然,也包括了少梁地区。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国在秦献公即位后,向东迁都栎阳。通过一系列的变革,秦国也从混乱中解脱出来,虽然在国力上依然无法和魏国相提并论。但是,公元前362年的时候,魏武侯因为对赵国的王室继承进行干预,所以魏国和赵国、韩国爆发了战争。对此,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秦国乘魏国与韩国、赵国作战之机,出兵攻打魏国,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大败魏国军队。虽然史料上没有表明秦国取得了怎样的胜利,但是,魏军主帅公孙痤却被秦军俘获了。

少梁之战:秦国和魏国再次较量,结果谁赢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通过俘获魏军主帅公孙痤,表明秦国大军这一次可谓实现了魏军的包围,并且重创了对方。在此基础上,秦国大军占领庞城(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实现了对战前的目标。不过,秦军之所以在少梁之战中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魏国的主力当时根本不在河西之战。为了应对和赵国、韩国之间的战争,魏武侯将河西之地的魏武卒投入到中原战场,这是魏军被秦军击败的重要原因。公元前362年,魏与韩赵联军在浍水作战,并且取得了胜利,而且还让赵国割让了土地给魏国。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两线作战下,魏国不得不有所取舍。

少梁之战:秦国和魏国再次较量,结果谁赢了?

最后,根据《史记》史料的记载,在少梁之战后,秦国之所以能占领庞城(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也是因为魏国的战略放弃。在历史学者看来,因为少梁失守,庞城已成孤城,所以魏国不得不放弃。对于少梁之战来说,让魏国在河西战场受到了比较大的挫折。但是,在结束了和韩国、赵国之间的战事后,魏国以庞涓为主将率军攻秦,庞涓用“攻其必救”之策,一举突破秦河西防线,威胁秦都栎阳,秦被迫将都城迁回泾阳。此外,在少梁之战后,也即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去世,其子秦孝公即位。对此,秦孝公在之后进行商鞅变法,为秦国全面夺回河西之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