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历史:广西宾阳最著名的一次剿匪战役

2024-08-16 14:07 来源:网络 点击:

历史:广西宾阳最著名的一次剿匪战役

点击上面关注“宾阳五”——宾阳近年快速成长的平台,谢谢!

来源 宾阳写作沙龙. 陈维

话说廖平圩

  陈 维

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城东十三公里处,有一个圩叫廖平圩。该圩为原廖平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大桥圩北三公里,现为大桥镇长范村委驻地。

说起廖平圩,据清道光五年(1825年)出版的《宾州志》和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出版的《宾州志》记载,1825年以前的廖平一带叫“廖平甲”,由周边十三个村庄组成,属郞耶乡管辖。民国《宾阳县志》记载,从民国元年(1911年)起“廖平甲”改叫廖平乡。从有团、甲(乡)级建制算起,廖平乡比大桥乡早成立一百多年。大桥此前属罗幔团(乡)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六月以后才将罗幔乡改称大桥乡。廖平乡(甲)在清末及民国年间,随着行政区划的变迁,先后属南乡自治公所、南区团务分局、第四区民团局和武陵区管辖,解放后又先后属南区、第二区和团结公社管辖。

关于廖平圩,其来历当地民间说法有二。

其一,宋皇祐年间,在狄青大元帅南下征讨壮族将领侬智高的大军中,有一位来自山东省青州府演乐塘的部将叫廖监元,曾任青州府总兵,精通兵道,足智多谋,作战勇猛。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廖监元按照狄青之计,率部在昆仑关突破侬智高的前卫防线,乘胜追击,直插邕州,至归仁铺(今兴宁三塘),与侬智高的第二道防线守军相遇,展开激战,最终大获全胜。廖将军胜利凯旋后,受封千户候,留守宾州。

其时,在州东北石壁一带匪贼猖狂。来自宾州、来宾各路的匪贼白天龟缩于石壁一带,到了晚上便出没活动于州城要道、关隘、路口,拦人劫财抢物,祸乡害民。为保百姓平安,州府派出廖监元领兵前往清剿。廖将军抵达石壁一带后,经过一番侦察,发现匪贼主要藏匿于白羊山、石壁山、猪母山、独凳山、湴岩山等,随即兵分多路展开围捕。经过数日激战,多数匪贼被歼,少部分退缩到一个叫灿景岩的山洞内,负隅顽抗。此山洞有多个出口,洞道弯弯曲曲,彼此相连,长达数百米,最宽有一百多米,高五十多米。廖将军令兵采取围堵、断粮、烟熏的办法,终于迫使匪贼爬出山洞,束手就擒,平息了匪患。州民深知安稳生活来之不易,将廖将军领兵平匪的最后胜利之地“灿景岩”改称为“廖平岩”,周边地带叫做“廖平地”。到了清朝年间,乡民又将自行发展形成的小圩叫“廖平圩”。

穿圩而过的大桥至洋桥公路 陈维摄影

其二,在清朝初期,廖平圩是由廖、平两姓先祖先来做盐贩建圩而得名。

近千年前,廖平因狄青部将廖监元受朝廷指派前来平匪而得名。民国后期及解放初期又因政府在这一带剿匪又再次引人瞩目。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原廖平乡熬酒陈村有个专干偷盗、劫杀行当的人叫廖亚明,除了流窜到廖平圩及周边村庄偷盗东西外,还结帮活动于宾阳、上林、来宾、迁江一带公开抢劫乡民财物。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间,廖亚明与洋桥乡曾李村曾少兰股匪串通,带领匪徒几百人在宾贵公路红花桥路段围打日军,缴获日军枪支弹药及衣服一批,此举本合民意,可恨的是,廖亚明竟然率众匪穿上抢来的日军衣服,化装成日本鬼子,持枪到处作威作福,打家劫舍,祸乡害民。来宾的陶邓、三育、莫村及永淳的露圩(当时属永淳县管辖)等均遭其洗劫。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民国宾阳县府对廖亚明招安,委任其为廖平乡民团大队长。廖亚明任该职后常在廖平圩上耀武扬威,欺压乡民。次年县府奉令调其队伍补充正规军去广州。平时吃惯喝惯了“香辣”的廖亚明,怕到部队后受到节制,中途便折回来宾、宾阳等地,继续干着杀人抢劫的勾当。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宾阳县府发出通辑令,“出红”一千万元捉拿廖亚明。其同年肖亚仰,来宾县高岭村人,见钱眼开,设计将其灌醉后活捉,送来宾县府。当时来宾县长莫辉霞系宾阳人,不敢审理,转送柳州专署,四个月后,廖亚明被执行枪决,廖平一带的匪火得到暂时熄灭。

俯瞰廖平圩 陈维摄影

一九五○年五月,宾阳县解放不到半年,廖平圩附近的匪火又死灰复燃。自称“桂南反共救国青年军”第一司令部司令的韦元香,系大桥乡水瓜村人,解放前曾任国民党宾阳县常驻参议员及区长、乡长等职,其以距廖平圩一公里多的湴岩山洞为据点,囤积枪支弹药和粮草,召集臭味相投的数百土匪于洞内密谋作乱,企图卷土重来,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发难。五月二日至四日,公开攻打廖平、大桥乡公所,抢走公粮九千多斤及花生油等货物一批,焚烧乡公所办公楼等设施。

六月至十月,韦元香又率领众匪窜到廖平乡福享村用枪威胁轮奸数名妇女,还杀害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做事的大桥乡老道村农会主任韦德甫及廖平乡大岭村村长张记才。新思村群众思树能到石壁村走亲戚,被韦元香股匪诬为密探,连夜抓到“高楼坝”附近剖腹挖眼、斩头砍脚,手段如此残忍,令人发指。接着,又打死到熬酒陈村、王灵八卦村开展工作的工作组和区中队队员两人以及前来解围的解放军战士四人,劫掠过往宾贵公路的军车和商车十四辆。

同时,韦元香还聚匪于廖平圩树旗宣誓,从附近村庄押来三十多名群众,以示得到群众“拥护”,并在廖平圩建关设卡强行收税,盘查行人,凡疑为公干人员,一律捕杀。此外,还在廖平圩举行由股匪第三支队队长陆照云就任“廖平乡长”的升旗典礼,逼迫一千多名群众到场“助兴”。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五二师四五六团,奉命进行武装清剿。

近在咫尺的石壁山与廖平圩 陈维摄影

十月十八日夜,四五六团一、二营,团直警卫连、侦察排,军分区侦察连、警卫连及县大队各一部,分为三个战斗编队,兵分三路对湴岩山进行合围:一路由芦圩出发绕道七十多里,经武陵、三王歼灭王灵八卦村土匪后,迅速往廖平乡湴岩山方向搜索包围;

一路由新宾出发,绕道廖平东北进至自新村一带埋伏,堵匪北逃;一路由芦圩出发,直插廖平湴岩山洞。十九日天未亮前部队到达岩洞封堵,截住韦元香股匪外逃。并将作战指挥部设在廖平圩。韦元香见四面被困,已无退路,遂指挥股匪疯狂地向解放军射击。四五六团先是向被困在湴岩山洞内的韦元香股匪进行政治宣传,再用加农炮、迫击炮和机枪等重火器轰击和扫射,打掉其设在山顶和洞口的火力点,最后派出精干战斗员交替进洞搜索,经过连续四天的战斗,终于将该股土匪该俘虏的俘虏,该歼灭的歼灭,顽固匪首韦元香被活捉后处以极刑。

剿匪战斗胜利结束后不久,国家投资建成大桥至洋桥的乡级公路穿圩而过,廖平圩从此又开始热闹起来,与县里的其他圩市轮流成圩,每三天为一个圩日,成为长范、石壁、六龙、水美、兴宁、丰州、明新、新宾三韦和洋桥中七一带三万多群众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廖平圩廊铺及居民住区 陈维摄影

石壁山与三仙岩山 陈维摄影

陈维根据廖平圩前辈口述及现场走访撰稿

写于二○二三年四月

鱼米之乡廖平地 陈维摄影

参考资料:

1、宋史《列传·卷四十九》;

2、明万历《宾州志》;

3、明天启《广西名胜志》;

4、清·广西《嘉庆重修一统志》;

5、清道光《宾州志》;

6、清光绪《宾州志》;

7、民国《宾阳县志》;

8、1987年版《宾阳县志》;

9、《宾阳剿匪》。

陈维,宾阳县大桥镇明新村人,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州军区广西边防守备第五师十五团一营三连服兵役,一九八九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本科学历。业余从事新闻、文学、摄影创作三十多年。曾任中共宾阳县委宣传部新闻股长、副部长。现任宾阳县财政局四级调研员、党总支副书记。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和宾阳县摄影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宾阳县作家协会会员。多年勤耕苦学,砥志研思,孜孜不倦,先后有多篇新闻、时评、小小说、散文、诗歌和调研论文等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新华网》,《经济研究参考》杂志(财政部主办),《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当代广西》杂志和《南宁日报》等中央、省(自治区)、市和县级媒体、杂志;一百多幅摄影作品在全国、西南六省(市、区)、自治区、南宁市和宾阳县等重要影展上展出并获奖。编著有《从“宾阳货”到“宾阳制造”》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