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圣雄甘地:靠绝食和静坐争取民族独立

2024-08-24 11:12 来源:网络 点击:

圣雄甘地:靠绝食和静坐争取民族独立

1919年4月18日,甘地宣布绝食3天。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生于1869年,当时的印度正处于英国殖民桎梏下。

祖父是当地小土邦的首相,虽然家族种姓地位不高,但从小的生活也算衣食无忧。

甘地自幼羞涩、不爱说话、循规蹈矩,据说智力一般,记忆力也不好。家人都是印度教徒,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

循规蹈矩的他,13岁那年,便依父母之言娶了一个同龄的女孩为妻。

1888年,成年后的甘地告诉家中长辈想要去留学。在偏远闭塞的波尔班达尔,高职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留学生。

新鲜的事物刚出现时,很容易被愚昧无知划为异端。

家族长辈一听,立马跳了起来。要不是教义不让杀生,吃了你的心都有。你这是违背教义,不忠不孝。你敢去我就把你从我们高贵的三等种姓里除名。

不知是求知欲爆棚,还是读了书贩子跨越喜马拉雅从大清走私来的《海国图志》想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甘地不惜被开除种姓身份,远涉重洋,来到英伦大陆,一边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法律,一边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洗礼。

异域文明一度使甘地陷入迷茫,但他坚守了作为印度教徒的信念,并兼收并蓄其他宗教教义,形成了复杂的宗教信仰。对他今后领导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产生深远影响。

在英国获得法学学位和律师资格的甘地学成归国,进了孟买一个律所,从事律师业务,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为怯场搞砸了首秀。

职业生涯还没开始就险些结束,甘地的律师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就在甘地准备放弃律师行当,回家继承小土邦首相的时候,上天眷顾了这位印度的天选之子。

一个在南非的印度老乡犯了案子,千里迢迢赶回家乡打听到了当地知名律师甘地先生,盛邀他去处理。

虽然是海外业务,但对急于在职场证明自己的甘地来说,苍蝇翅膀也是肉,这案子哥接了。

正是这次南非之行,不仅改变了甘地,也改变了印度。

彼时的大英帝国还有一个霸气炫酷的称号,日不落帝国。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殖民统治。南非也不例外,种族歧视充斥在这片大陆之上。在南非打官司的甘地,因为是有色人种,也被顺带一起歧视和侮辱。

在家乡打官司不顺,来了外地还要受辱。让一向温和羞涩的甘地内心感到屈辱和愤怒。我留过洋,受过高等教育,祖父还是首相,看不起谁呢。

身为律师,拥有极强法律意识的甘地决心带领南非印度同胞们维权,随即开始在人群中普法,宣扬维权意识,告诉大家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南非受尽苦难的印度兄弟们听得热血沸腾,这是个留学生,文化人。谁有文化跟谁混,跟你干了。

因为高学历,有文化,甘地拉起一面大旗,走上了领导南非印度人反种族歧视的维权之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为南非印度兄弟争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甘地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武器——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1915年,甘地带着这套理论回到印度。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英国人为了拉印度人当炮灰,画了一张大饼给印度。告诉他们,敢当炮灰,敢为了世界和平而战,战后就让你们获得自治的权利。

印度最大党派,国民大会党表示支持,全力支持。对英国存有幻想的甘地也响应号召,加入国大党并利用他的声望在印度各地为英国拉壮丁。

一战中的印度士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经四年,英国在印度征得壮丁150万,15万人死亡。

为了得到民族独立,印度出人又出钱。本来就在被殖民掠夺,现在地主家的存粮也没了。由于饥荒瘟疫蔓延,四年间印度1000多万人死亡。

印度人等待着,期待英国老爷们遵守承诺,交给他们自治权。

自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以来,印度人终见民族独立之曙光。

可印度人等来的却是一份法案。

1918年一战结束,英国人没有兑现承诺,颁布了《罗拉特法》。这个法案就是为了镇压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而设立。

我骗你的,没有自治权给你,不服你打我啊。高傲的英国人并没有把印度人放在眼里。

此时十月革命的春风已经飘过西伯利亚,翻越喜马拉雅,一路吹到了孟买,反抗从孟买开始,13万纺织工人举行罢工,到1919年初,罢工扩大到了全国范围。

1919年2月,甘地成立了“非暴力抵抗协会”,决定以非暴力形式,彬彬有礼的、和平的方式拒绝服从《罗拉特法》。

3月20日,德里开始罢工,工厂停产,学校罢课。人们走上街头,德里陷入瘫痪。

4月10日,游行集会中,某不知名热血青年登高一呼,整什么非暴力,干他丫的。自此,游行集会变为武装起义,他们占领了电话局,报社,车站,切断了外界联系。

4月13日,阿姆利则市,三万多名武装起义人员,被殖民政权士兵包围,开枪射杀10几分钟,20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

惨案的发生,使武装斗争的声音蔓延全国,印度人民武装反抗的意愿空前强烈。

此时,甘地站了出来。

前文写到过,甘地复杂的宗教信仰对他领导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甘地是虔诚的印度教徒,奉行仁爱,不杀生。在英国读书时,虽然家里有钱,但并没有被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诱惑,反而刻苦学习而且兼容并蓄了其他宗教的教义。来看看这位大哥兼容了什么: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神学的宗教道德。

总结一句: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 为了守护世界的和平; 为了贯彻爱与真实,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错了,再来:我甘地要的就是爱与和平,非暴力,不武斗。

面对这次惨案,甘地一方面对英国暴力行径十分愤慨,另一方面又对非暴力抵抗运动转变为武装斗争感到失望。

印度人民心里一万个问号,反抗是我的错?大哥,这可是民族独立斗争,靠静坐能行?能不能让父老乡亲省点心。

事后,甘地在群众大会上当众要求暴力搞事的人主动自首,就是你,那个不知名青年,坦白从宽。转身又卑躬屈膝请求英国人宽恕武装暴动。

圣雄的膝盖也不是铁打的,果真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与会双方没人想多看他一眼,双方都觉得这哥们是不是有什么大病。甘地看到没人搭理,长叹一声,我太难了。当即宣布结束非暴力抵抗运动。都别拦我,我不仅会静坐,我还会绝食。

民族独立运动中的甘地

1919年4月18日,甘地宣布绝食3天以示自责。

虽然武装起义人员并没有理睬这位未来国父,但甘地凭借自己团结教众,为底层苦难人民奔走发声,积累的巨大声望和影响力,成功压制了这次全国范围的武力抗争。在党内,甘地也成为了国大党的实际领袖。

这里要说一下国大党,1885年英籍印度退休文官A.O. 休谟创建国民大会党。国大党成立的初衷,是作为印度地主阶层与英国殖民者联系的桥梁。印度的地主老爷们想找英国大哥攀攀关系,苦于找不到门路,干脆开条道认个门,方便大家有钱一起赚。

其斗争的目标也只是想从英国大哥手中拿到自治权利以及保护地主老爷们的阶层利益。划个重点,拿到自治权,并不推翻大哥的统治,只是希望大哥再放放权。

国大党虽然被英国殖民统治压迫多年,但同时也是英国大哥殖民统治印度的买办合伙人,大哥别开枪,一家人,属于既得利益群体。因此,国大党搞起民族独立来,一边鼓舞人民,一边瑟瑟发抖。众位官老爷实在怕得很,带领你们搞武装斗争,最后自己成了斗争对象,那怎么行。必须爱好和平,拒绝暴力。因此国大党认甘地做大哥,坚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暴力武装运动。

1920年,国大党确立了甘地的领导地位,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成为了国大党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指导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逐渐在全国范围展开。

1922年,印度另一党派阿卡利党看不下去了,你不搞武装斗争,我来搞,号召民众发动武装起义,而甘地领导的群众也被邻居的斗争精神感染,不再服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拿起镰刀开展暴力运动。

甘地决定终止不合作运动,让民众放下镰刀,不要打了,快回家去。并与12月12日宣布,绝食5天。

眼看燎原之火就要起势,英国驻军开始对逮捕国大党员,并将甘地逮捕入狱,不合作运动联盟瓦解。

甘地,第二次凭一己之力中止了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像是走近了一步,又像是走远了一步。

贾·尼赫鲁,甘地曾经的小迷弟,从这一刻起开始怀疑偶像的路线是对还是错,靠静坐和绝食,放下手中的武器真的能带来民族独立吗?

七年后,遥远的东方大国,有一位伟人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蓦然回首,高下立判。

不是所有的领袖都是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