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吃生蚝被珍珠硌牙 揭秘: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2024-09-07 18:14 来源:网络 点击:

吃生蚝被珍珠硌牙 揭秘: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1月14日晚,成都市民周先生带着家人吃烧烤,点了一个海鲜拼盘。当他挑出其中一块生蚝,刚咬一口,牙齿就被硌了一下,取出一看,生蚝的肉里出现了一颗珍珠,跟绿豆一般大小。烧烤店的店长得知此事后表示,之前还从未遇到这种事情,公司将展开调查。

网络配图,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家严太明告诉记者,只要是贝类,都有可能产生珍珠,所以生蚝里有珍珠并不稀奇,不过,这种事情被食客碰上,概率还是比较小。而珍珠的材质主要是碳酸钙这种矿物质,没有毒,如果不慎吞下去,人体可以正常排出。

揭秘: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当珍珠母贝和蚌贝在水中生长时,若偶然遇有细微的砂粒或较硬质的生物窜入壳中外套膜内,外套膜受到刺激后,殊感不适,遂分泌真珠质逐渐包围由外窜入之砂粒或生物,并日益增大成为珍珠。

养珠亦系利用此原理,一般选用3龄左右个体,施行插核手术,有意识地放入砂粒,让外套膜感觉不适而分泌许多真珠质来包被这些进入的砂粒,因而形成了人工珍珠,甚至人为地将投入物作成各种形状,结果所得的养珠也是各式各样的。产于暖海1~10米深处。幼体栖息地区较浅,长大后渐向深海区移动。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及广东其他沿海地区。(来源:百度知道)

生蚝里吃出颗珍珠

“开始我还以为是砂砾”

1月14日晚上7点,周先生带着家人来到成都高新区世豪广场吃烧烤,他点了一份150元的海鲜拼盘,“里面大概有五六个生蚝。”他介绍说,在吃其中一只生蚝时,牙齿被硌了一下。“开始我还以为是砂砾。”而他拿出生蚝,竟从里面找到一颗白色的晶体。

后来他查阅资料对比才发现,自己吃到的就是珍珠。成都商报记者搜索发现,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厦门等地有食客从生蚝中吃出珍珠的事情。

店家:公司将展开调查

“没对食客身体造成伤害吧”

1月15日,记者联系到周先生吃烧烤所在门店,店长表示,自己还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因为周先生没有将吃到珍珠的事情反馈到店里。

对于生蚝的原产地等信息,店长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店里生蚝的进货渠道,而且,他到店这么久,还是头一回听说生蚝里面能够吃出珍珠来。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该公司另外一名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首先询问:“没有对食客身体造成伤害吧。”在了解到这件事全过程后,他表示,将通知公司督察组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而对于进货渠道他也不是特别清楚。

食客:没打算追责,准备买张彩票

“算是新年的一个好彩头”

对于周先生来说,在生蚝中吃出珍珠,他倒没觉得是个坏事儿,还准备去买一张彩票,更是压根儿没想找店家讨个说法。“反正牙齿没事,也没有吞下去。”周先生告诉记者,当天结了账他就拿着珍珠回家了。

这颗椭圆形的珍珠,通体纯白,跟绿豆差不多大小。周先生虽然不确定其价值,但觉得挺欢喜,“算是新年的一个好彩头。”他还透露,打算用这颗珍珠去做一枚戒指,留作对这份“意外运气”的纪念。

聊聊这珍珠

珍珠养殖场:

应是生蚝自然分泌 并无太大价值

成都商报记者随后联系到浙江省诸暨的一家珍珠养殖场,养殖场工作人员表示,人工培育珍珠一般都用蚌类,不会选用生蚝,所以周先生吃到的珍珠应该是生蚝自然分泌的。

关于这颗意外得来的珍珠价值大小,工作人员则表示,这主要参考珍珠大小、光泽、圆度、瑕疵、颜色等因素,“一分圆、一分钱”、“七分为珠、八分为宝”。在养殖过程中,要获得珍珠,短需八九月,长的可达到七八年。

而周先生吃出的珍珠,形状为椭圆形,只有绿豆大小,这位行家表示,并无太大的价值。另一家珍珠销售商称,平时卖的珍珠分为淡水和海水珍珠两种,其中淡水比海水珍珠价格贵,这些珍珠直径大的八九毫米、小的四五毫米,而且全部采用的是珍珠贝类,不会选用生蚝培育。

水产专家:

贝类都可能产生珍珠

就像是贝壳的结石

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家严太明表示,浙江一带人工培育珍珠较多,主要选取珠蚌,在里面植入种核,从而形成珍珠。据了解,珠蚌进食张开贝壳,砂砾、寄生虫这些异物就会混入蚌的体内,贝壳里的外套膜组织会分泌出珍珠质包裹异物,最终形成一些圆球体。

严太明介绍说,珍珠都是贝类新陈代谢的产物,并不稀奇,就像是贝壳体内的结石,有的贝壳有、有的就没有。“但食客吃到还是很小概率事件。”他表示,这些圆球体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并没有毒,即便误食进入体内,也是可以正常排出的。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实习生 唐婕

相关阅读:

盘点那些吃出的意外之财(图)

事件一:青岛男子吃生蚝吃出60颗珍珠 简直比中彩票还要开心

买生蚝吃出珍珠,据报道,近日,岛城市民郭先生从一个海蛎子里吃出了60余颗珍珠。12月19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表示,海蛎子里产出珍珠虽不稀奇,但一下子能产出这么多确实少见。

市民郭先生称,他的父亲喜欢海钓,12日下午3时许,他父亲出海回来,他到环湾路旁的胶州湾海域去接父亲,看到有别的渔船带回来新鲜的野生海蛎子,郭先生便花50元钱买了一麻袋,当天晚上回家煮了一部分品尝。

我也记不得是吃第几个的时候了,反正那个海蛎子挺大。”郭先生说,当他将海蛎子肉吃进嘴中,突然觉得牙被咯了一下,赶紧把嘴里的海蛎子肉吐了出来,发现一个白白的东西被肉包裹在里边,等他把外边的海蛎子肉洗掉后发现,那里边竟然是一颗小珍珠,这一发现让他非常兴奋,等把那个海蛎子壳跟肉再仔细检查后发现,这可真是一个“宝藏”,从这个海蛎子里边总共找出了60余颗形态各样的珍珠,不过个头都不是太大,大多数都只有小米粒大小。

19日,记者见到了这些珍珠,正如郭先生所说的那样,这些珍珠的个头虽小,但数目众多。不过记者发现,这些珍珠色泽较暗,而且形态不规则,有长的,也有椭圆的。郭先生的父亲则表示,这些海蛎子应该是野生的,个人养殖的海蛎子以前没听说过能产出珍珠。

19日,记者联系到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贝类研究专家张素萍,她确认了这是真的珍珠。张素萍称,海蛎子里产出珍珠主要是因为它在进食的时候吃进了沙子等异物,异物使它感觉到难受,于是分泌出一些珍珠质将异物一层一层包裹,也就产生了珍珠。“不过海蛎子的珍珠层较薄,而且形状不规则,因此生成的珍珠也就形状各异,颜色较暗,没有光泽。”

张素萍称,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珍珠饰品等都是由淡水的蚌类或者海水中的马氏珠母贝产出,不过她表示虽说海蛎子能产出珍珠不稀奇,但一个海蛎子里一下子能生成如此多的珍珠确实少见。据了解,目前郭先生已将这些较小的珍珠留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供研究用。盘点吃出名贵珍珠的新鲜事,你是那个运气爆棚的人吗?

事件二:美国女子吃生蚝吃出50颗珍珠

美国田纳西一名女子日前在餐厅吃牡蛎时,竟然从一个牡蛎里吃出了50颗珍珠。据报道,53岁的艾略特于2日在餐厅吃午餐时点了牡蛎,她在吃的时候发现有东西硌到了牙齿。艾略特叫来服务员,谁知道后来才发现自己嘴里的东西竟然是珍珠,而且之后她吐出来的珍珠越来越多。

在这个牡蛎里,艾略特发现了更多小珍珠,总共有约50颗。餐厅的经理也为此感到震惊,说虽然也知道个别牡蛎里会有珍珠,但是头一次见到一个牡蛎里竟然有这么多的珍珠。

餐厅经理说:“因为这个牡蛎是艾略特点的,所以这些珍珠当然归她所有,这就像中彩票一样,艾略特也很开心。”

为艾略特端上牡蛎的服务员。这家餐馆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帕克特,名叫Puckett’s Boat House。

事件三:美国女子吃生蚝吃出一颗罕见紫色珍珠

据外媒报道,美国一名女性从海鲜商店里购买了价值15美元的蛤蜊准备饱餐一顿,却在其中吃出了一个罕见的紫色珍珠,可能价值3000美元。

凯瑟琳·莫雷利称,她已经把蛤蜊肉吃进嘴里,又吐了出来,说“看这个”。她觉得这颗珍珠很漂亮,但也没有想太多,直到她的丈夫开始研究。

乔·莫雷利称,根据他所看到的信息,5000个蛤蜊里才有1个会孕育出珍珠。而他认为妻子吃出的这颗珍珠可售出3000美元。

据悉,上周五,乔治·布罗克和妻子莱斯莉(如图)在南佛罗里达州海滩的一家餐馆吃午饭,两人点了一份蒸蛤。吃到一半时,布罗克咬到一个硬物,他以为自己吃到了石头。可是当他吐出这个异物时,他惊讶地发现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一颗紫色的、还闪着亮泽的珍珠。经珠宝商鉴别,这是一颗纯正的珍珠,价值大约在2.5万美元。而布罗克点的那盘蒸蛤只需要10美元。

宝石学家安托瓦内特·马特林斯表示:“很少有这么圆的珍珠,颜色也很罕见。我认为他们发现了非常宝贵的东西。”布罗克的妻子莱斯莉说:“有意思的是,他以前点菜的时候几乎从不点蛤蜊。”面对此等天下掉馅饼的好事,布罗克夫妇决定把这颗珍珠卖掉。

台媒称,吃一口生蚝,却能吐出三颗珍珠?很多人听到的第一反应都是怎么可能。不过就在日前,厦门一位张小姐就碰上这样离奇的事。专家推测,生蚝里吃出珍珠的概率,仅有百万分之一。

事件四:吃生蚝意外发现珍珠 概率仅百万分之一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援引《厦门网》报道,张小姐和两位亲友吃烧烤,点了6颗生蚝。不过,老板却搞了个乌龙,比他们晚到的两桌客人点的生蚝都已上桌。而张小姐等得都快睡着了,不过她却得到一个大大的惊喜。

生蚝上桌后,张小姐就挑了一个往嘴里塞,咬着咬着感觉嘴里有一个硬硬的东西,她以为是壳立马吐出来,接着又接连吐出两个。等把生蚝肉吞下去后,张小姐低头一看才发现,刚才吐出来的三个东西,鱼眼般的大小,圆圆白白的,像极了珍珠。

张小姐经常吃生蚝,可从来没有吃到过珍珠,她兴奋地告诉家人,可家人都不相信,认为她吃到的是石头。张小姐好奇上网一查,得知生蚝中出现珍珠的机率只有百万分之一,形容自己的心情“比中彩券还要激动”。

隔几天,张小姐带着这三颗珍珠来到厦门珠宝城的珠宝鉴定中心。不过,鉴定师却告诉她这三颗并不是珍珠,因为没有光泽,因此只是生蚝体内形成的结石。

集大水产学院研究贝类养殖的钟老师表示,从珠宝的角度来看,这确实不算珍珠,但是在生物学上还是可以叫珍珠,因为它们和珍珠形成的原理、过程都一样。

钟老师说,双壳软体动物的贝壳有三层,从外到里分别是壳皮层、棱柱层、珍珠层,目前用于培育珍珠的主要是河蚌或马氏珠母贝,因为珍珠层比较厚。当小砂砾等异物侵入双壳软体动物外套膜或内脏囊的结缔组织里面,刮伤表皮细胞或使表皮细胞出现凹陷,表皮细胞就会围绕小颗粒形成一个珍珠囊,分泌珍珠层,等到了相当厚度时就会形成有光泽的珍珠。(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