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汉朝风云人物(二)淮阴侯韩信

2024-09-08 12:01 来源:网络 点击:

汉朝风云人物(二)淮阴侯韩信

韩信(大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人(江苏淮阴县),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

韩信家里很穷,而且放荡不羁。他总觉得自己是干大事的人,将来肯定是主宰天下的大人物。就跟我们现在那种在家啃老的人一样,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意干。所以整天活脱脱一个幽灵样,到处游荡,经常是饿着肚子,跟街上的叫花子没啥两样,除了那坚毅的眼神。

韩信来到河边钓鱼,几位老妇人在河边洗衣服,其中一位老妇人见到韩信饥饿难耐,于是拿出自己的食物给韩信吃。一连十多天都是如此。韩信特别高兴,对妇人说道:“等我将来发达了,我一定会报答您的。”老妇人生气地说道:“年轻人不要一天东想西想,先填饱自己的肚子才是最重要的,我是可怜你,才给你东西吃,而不是想要你什么报答。”

淮阴的屠户看韩信整天在街上游荡,腰间佩带刀剑,而且还一脸的傲气。屠户看在眼里,心里老不爽他。这天,又碰见韩信,便上前挑衅道:“你要是有胆量的话,就跟我比试一番,如若不然,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冷眼地打量着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沉吟片刻,便趴在地上,从这个屠户的胯下钻过去了。旁边的人都嘲笑韩信是个胆小鬼。

后来项梁的军队经过淮阴,韩信就报名参军了。但是在项梁的军队里面,一直都没有机会展现自己。项梁战死以后,就跟随了项羽,但依然没有多少崭露头角的机会。

刘邦被封为汉王以后,带着军队进入蜀地,韩信就从项羽那里逃跑归附了汉王。有一次,因为触犯军法,他的同伙全部被杀死了,轮到韩信的时候,韩信抬头大叫,这时刚好和夏侯婴目光相对,韩信说:“难道汉王就只想做一个王,而不想夺得天下吗?”夏侯婴看韩信仪表不凡,感觉应该是个人才,就没有杀他,并把韩信推荐给汉王。于是,汉王就给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职,但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机缘巧合下,韩信认识了萧何。慢慢的,萧何惊奇地发现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大才。

在去往南郑的路上,很多士兵都逃走了。韩信因为始终不能得到汉王的任用,也跟着一起逃跑了。

萧何听说后,来不及禀报汉王,就策马追赶韩信去了。有小兵立马报告汉王,说萧何也逃跑了,汉王大怒,犹如失去了左右手。

萧何月下追韩信

过了一二天,萧何带着韩信回来了。汉王质问萧何为何逃跑。萧何答道:“大王,韩信跑了,我去把他追回来。”汉王反问:“那么多人跑了,也没见你去追赶,为何韩信跑了,你就去追赶,分明有异心。”萧何说:“大王,您是想就做一个汉王,还是想夺得天下?”汉王说:“当然是要夺得天下。”萧何说:“如果大王想夺得天下,那就需要任用韩信,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了。”因为汉王对萧何绝对的信任,再加上萧何的强烈推荐,于是,汉王沐浴斋戒,搭起高坛,选择良辰吉日,拜韩信为大将军,统领汉军。

韩信拜将

韩信拜将后,汉王问韩信有什么办法可以东出与项羽争夺天下。韩信说:“其一,项王背弃怀王约定,此乃背义;其二,项王占领三秦,大肆烧杀抢掠,还火烧秦宫,秦人对之恨之入骨;其三,项王任人唯亲,奖赏不公;其四,项王有勇无谋,不能任用贤人;而大王您刚好在这些方面都胜过项王,故而大王定能夺得天下。”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汉王采用韩信的计策,平定关中三秦之地。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汉王率军东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韩王、殷王,汉王又联合齐王和赵王等各路诸侯至彭城(项羽都城),然而由于各路诸侯心怀鬼胎,各自为战,所以汉军大败。

汉王在彭城战败后,大家又都背叛了汉王。魏王豹也借故离开了汉王。

于是,汉王派韩信讨伐魏王。魏王将主力驻守临晋,想阻止韩信渡黄河。于是韩信采用声东击西之策,先是布疑兵假装要过黄河的样子,自己则率军在上游夏阳过黄河,偷袭安邑。魏王措手不及,率军迎击韩信,最后兵败被俘,就此,魏地平定。汉王在魏地设置河东郡。

韩信破魏

汉王又派张耳随韩信一起继续东进攻打赵国和代国。这年九月,由于代国守将是个不会打仗的人,韩信、张耳很顺利地平定了代国军队。

韩信继续率领三万军队准备越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这个时候赵王是赵王歇,拥兵二十万。他的大将李左车建议说:“大王给我三万兵马,抄小路饶到韩信后面,截断他的粮草,大王您只需要在正面坚守不出,不出十日,韩信必败。”然而,赵王没有听从李左车的建议,觉得自己数倍于韩信,拿下韩信那不是轻易而举。

韩信听说赵王没有听从李左车的建议,很高兴。于是,他命令大军离井陉口三十里背水扎营,又命樊哙率军二千在夜里绕道山上隐藏起来,又再三强调待我军与赵军冲杀的时候,迅速占领城池,并换掉所有旗帜。第二天,韩信擂鼓,准备进攻,赵王率军出城应战。不一会儿,韩信假装打败,退到河边。赵王大喜,带领全军追击。这个时候汉军士兵退无可退,于是都奋勇杀敌。赵王见一时无法打败韩信,就退兵了,可刚到城下,发现城头全是汉军旗帜,以为城破,大惊失色,军心大乱。这个时候,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活捉了赵王。

韩信破赵

韩信认为李左车是个可用之人,于是以礼相待,最终李左车归附韩信。

韩信向李左车攻燕、伐齐之事。李左车说:“攻燕伐齐,应该缓一缓,目前我们需要休整将士,安定赵地,然后摆出要大举进攻的态势,另外再派人游说燕国,如果燕国归降,齐国必破。”

韩信听从了李左车的建议,燕国果然投降。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坐镇赵国。

此时,项羽正在荥阳围困汉王,汉王逃跑到成皋,项羽又围攻成皋。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六月,汉王出成皋过黄河,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张耳、韩信还在睡觉。汉王径直进其大帐,夺取了兵符。等张耳、韩信醒来得知,不禁慌乱。汉王夺了二人的兵马,并命令韩信攻打齐国。

韩信很快就又组织起了一支队伍,然后引兵东进伐齐。同时,汉王派郦食其说服齐归降汉王,已经谈妥相关事宜。韩信想停止攻击,可谋士蒯通劝说韩信道:“将军奉命攻打齐国,现在您接到停止进攻的命令了吗?而且那个郦食其凭口舌就轻易降服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而将军您浴血奋战一年多时间也才攻克五十多个城池,难道将军还不如一个儒生吗?”韩信听从了蒯通的建议,率军攻打齐国。这个时候,齐国已经决定投降汉王,所以就放下警惕,不在防备汉军。韩信乘虚而入,很快打到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田广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就把郦食其烹煮了。然后逃跑到高密,向项羽求救。

当韩信攻破临淄的时候,项羽派大将龙且与齐王合力攻打韩信,号称二十万大军。有人向龙且献计道:“我们应该先招抚沦陷的城池,使得齐王存,然后破其粮道,汉军得不到粮食,将不攻自破。”龙且轻视韩信,又急于求成,不用此计,率军与韩信隔淮水(山东境内淮河)摆开阵势。

韩信派人连夜阻塞淮河上游。然后领一半军队涉水与龙且决战,龙且迎击。韩信佯装不敌,急忙退回岸上,龙且急忙追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上游阻塞之处,河水奔流而下,龙且的军队还有大半在河水里,顿时军心大乱。韩信趁势猛烈截杀。龙且战死,齐王逃走后不久也被杀死。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齐地平定。

韩信大败龙且

韩信上书汉王,说:“齐国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国家,需要一个代理的齐王安抚百姓,巩固来之不易的局势。希望您能允许我暂时做代理齐王。”汉王大怒,说道:“如今我被围困,日夜盼望你来救我,居然还要齐王。”这时,张良、陈平悄悄踩了一下汉王的脚,对汉王低声说道:“如今我军处境十分危急,怎么能拒绝韩信的要求,不如借此机会给他一个齐王,又有何妨。”所以说刘邦的随机应变的能力真的是猛,马上大声说道:“大将军立下那么大的功劳,既然要给就给真的齐王,怎么能做个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往齐国,册封韩信为齐王,征调大军攻打项羽。

这边项羽失去龙且,很是担心。于是派盱眙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希望韩信能背叛汉王。但是,韩信态度非常坚定地拒绝了。

武涉离开后,蒯通明白此时汉王与项羽对峙,谁也不能把谁怎么样,而韩信就是主宰天下的存在,他偏向哪一方,哪一方就能最终取得天下,此时是得利的最佳时间。于是也劝说韩信,说道:“此时天下的关键就在于您,请让我来为您出谋划策吧,这个时候我们两边都不得罪,不变态支持哪一方,让他们继续打下去,这样一来,您就和汉王,项王三分天下,呈鼎足之势。然后再慢慢谋划,将来的天下还不一定是谁的呢?”

但是韩信说:“想当初是汉王力排众议拜我为大将军,没有汉王的提拔,我怎么能有今天?而且汉王对我也很不错,给我衣服穿,给我食物吃,还给我车子坐,我怎么能够背叛汉王呢?”

蒯通多次劝说韩信,但都被拒绝了。

汉王被困固陵(今河南淮阳之固陵),用张良的计策,占韩信,合兵垓下,大破项羽。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高祖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并夺了他的兵权,以下邳都城。

韩信来到下邳,召见了那个曾经在河边给他饭吃的老妇人,并赐她千金。

项羽兵败后,他手下大将钟离昧因与韩信关系好,所以来投奔他。而高祖记恨钟离昧,就下令抓捕。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高祖用陈平计,说天子要游览云梦泽,通知诸侯相会。这时有人建议杀掉钟离昧,以免引火烧身。最后,钟离昧无奈,自杀身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见高祖,被高祖抓捕回洛阳,改封为淮阴侯。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高祖带兵前去讨伐。这时候有人高发韩信与陈豨暗中联络。吕后用萧何计策骗韩信至宫中,今武士杀掉了韩信,灭三族。

陈豨的叛乱只是一个导火索,韩信的结局是注定了的。主要原因就是韩信不懂得谋反不一定要真的做出来,有能力也不行;其二,谋反跟个人情感没有关系,跟江山的存亡有关系;其三,打天下可以患难,共天下就是心患;其四,韩信屡次冒犯高祖,这是大忌。

还有人说韩信当初如果用蒯通的计策,也许结局就不一样了。可是谈何容易,当时韩信受封齐王的时候,手下大将如樊哙,灌婴,张耳等等大将都是高祖的心腹,所以说韩信的结局是注定了的。打仗太厉害了。

但是无论怎么样,韩信都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他不愧为“兵仙”的称号。

高祖说:“韩信攻必克,战必胜。”

萧何说:“韩信国士无双!”

苏东坡说:“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