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神话故事-尧的故事

2024-09-09 14:47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神话故事-尧的故事

尧帝的诞生

尧帝

帝喾kù妻子庆都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放勋,也就是尧。说起这个尧的出生,那可真是一件奇事,别说在当时引起轰动,现在说来大家也会感到惊讶。

庆都是陈丰氏的女儿,她和帝喾成婚以后,仍留在娘家住。这年春天,陈丰氏老两口带着庆都,坐上小船在黄河上游览观光。这天阳光分外明媚,轻柔的微风缓缓吹来,几个人看见沿岸的柳树绿了,小草也发芽了,鸟儿快乐的在林间嬉戏,好不惬意。小船就这样顺流而下,他们一路看着笑着,玩得很开心。

刚刚正午的时候,忽然迎面刮起一阵狂风,天上还卷来了一朵红云,在小船上形成了龙卷风,仿佛这旋风里有一条赤龙在飞舞。老两口惊恐万状,怕小船翻在河里,他们看了一眼庆都,她似乎一点都不害怕,还若无其事地冲着那条赤龙笑呢。老两口十分奇怪,就问庆都在笑什么,庆都仍是笑而不语。傍晚的时候,风停了,云也散了,赤龙也消失了。他们才放了心,上岸后,他们急忙找个地方住下休息。老两口似乎被吓到了,都早早地睡下了,只有庆都似乎还沉浸在幸福当中,一直傻傻地笑着。

第二天,他们又上了小船准备回去。船行到昨天出现赤龙的位置,又刮起了大风,卷来的那片红云之中又出现了赤龙,不过这次它的形体小了些,也就一丈来长。因为它并没有加害于人,老两口也就不像昨天怎么害怕了。庆都看到这条龙再次出现以后,明显比刚才兴奋很多,她脸颊绯红的看着那条龙,那条龙似乎对庆都也很感兴趣,在她上方久久徘徊不肯离去。老两口看得诧异,却又不知其中原因。只得催促划船之人快点前行,躲开这条赤龙。可是赤龙就这么一路跟着他们,直到天色将晚,它才驾云离去。赤龙走后,庆都明显有些许失落,怏怏地跟着父母回到家中。

晚上,老两口由于近日比较劳累,早早地就睡了,可庆都却睡不着。她闭着双眼还不由得抿上嘴,笑出声来。朦胧中她听见外边风声大作,也许是因为累了,她渐渐地睡着了。那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到了白天出现的那条赤龙。那条龙好像还和她说了什么话,只是她都不记得了。

第二天一早,等到庆都醒来,看到枕头边上放着一张画儿,上面画着一个红色的人像,脸形上锐下丰,八采眉,长头发,而且画上还写着几个字;亦受天佑。她将这幅画藏了起来,此后不久,庆都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住在丹陵,过了十四个月,生下来一个儿子。庆都拿出赤龙留下的图一看,儿子生得和图上画的人一模一样。

帝喾得知庆都为他生了儿子,非常高兴,本来准备要将他们母子接回身边。但是,他的母亲恰巧在这个时候去世了。帝喾是个孝子,为母亲的去世哭成了个泪人儿,哪里还有高兴的心情呢。他为母亲一连服孝三年,也顾不下庆都和儿子的事。庆都带着儿子仍然住在娘家,直到把儿子抚养到十岁,才让他回到父亲的身边。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帝尧。

天尧帝王

帝尧在帝喾身边慢慢地长大了,帝喾发现尧很善良,为人也极好,而且这个孩子相当有才干,是其他孩子不能及的。等到帝喾年老的时候,他将自己的位子传给了儿子挚。帝挚按照父亲的旨意做了皇帝,可是他发现尧的治国才能要比自己好很多,就有意将位子禅让给尧。帝挚做了十几年的皇帝,治国平平,虽没出现什么大的事情,但国家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思忖再三,他就把皇位让给了尧,就这样,尧就做了皇帝。

尧帝的治国奇迹

帝尧是一位治国有方、节俭、朴素、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他的节俭程度,说出来可能都不会有人相信。据说,他住在用草盖的房子里,房梁就是直接从山上拿下来的粗糙木头架上的,这木头甚至都没有进行刨光。他平时吃的是糙米饭,喝的是野菜粥,穿的是粗布麻衣,天气冷的时候,他再在外边加一件鹿皮披衫来挡风。这位皇帝平时使用的器皿就是一些土碗,土钵子,屋内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当人们得知帝尧生活这样朴素后,都不由得感叹道:“恐怕就连守门的小官,过的生活都比尧好上很多吧!”可是尧一点都没有因为物质生活的匮乏而停止追求的脚步。他兢兢业业,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尧顾念人们的程度也是其他皇帝不能及的,很少有人能做到他这种程度。在尧的国家曾经有个人因为没饭吃,饿肚子了,帝尧知道以后,惭愧地说:“是我没有好治理好国家呀,居然还有人没饭吃饿肚子!”如果有人因为贫穷没有衣服穿,而受冻了,帝尧肯定会说:“是我的过错,使他穿不上衣服的。”在帝尧的国家中,如果有人犯了错误,他必定会说:“是我没有感化好他,才使他陷入了罪恶的泥坑。”帝尧对待罪犯,从来不使用各种刑具,对他们进行身体上的摧残,他总是用自己的善良来感化他们,所以犯罪率越来越低,人们也越来越善良。尧就是这样,把所有的责任都担在自己的肩上。在他做国君的一百年中,即使人们遇到了旱灾没饭吃,即使旱灾之后又发生了水灾,冲毁了人们的房子,大家也毫无怨言,因为他们知道尧会带领大家克服困难,走出困境,重新过上好生活。对这样的一位好国君,大家只会衷心地爱戴他,又怎么会有怨言呢。

尧帝

一天,在尧的宫殿里,其实就是那简陋的茅草房中,发生了一些吉祥的征兆,例如喂马的草料变成了稻子,凤凰飞到了天井中……可能是尧的行为感动了上帝,才发生了这种事吧。有两件事,使帝尧受益匪浅。

在帝尧的茅草房前面,有几级台阶,台阶的缝隙里长着一种草,叫“历荚”。这种草非常奇特,每个月的初一,就开始长出第一个豆荚,以后每一天都会长一个,直到生长到第十五个。从第十六个开始,每天就落下一个豆荚,到月末就全落完了。假如月小只有二十九天的话,最后一个豆荚就会焦枯地挂在上边,不落下来。这个历荚按着月历,每个月都会重新表演这么一番。人们看到豆英的生与落,就知道了这天具体是哪天。这个奇妙的豆英,就成了尧的日历,给他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还有一种生活在碗橱中的草,叫“萐 shà蒲”,这个草也相当奇妙。它的叶子形状像一把把扇子,能够自然地摇动,一摇动就有习习的凉风吹过来。它就利用吹出来的凤驱逐苍蝇和蚊子,还可以使夏天碗柜里存放的食物不会因为天气的炎热而变得酸臭。这个草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用的冰箱,这也给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些事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尧太节俭了吧,他从不关心自己,而是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国家和百姓。为了鼓励他的行为,上帝就给了他这些有用的物品,使他工作起来能更加方便。

尧封防风国

尧刚开始治理国家的时候,天下太平,人们的生活还算不错。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地上发起了大洪水,大水很快吞噬了人们的田地,还呼啸着向村庄冲去。

人们的生命受到了威胁,这可急坏了爱民如子的尧,他怎么能看着自己的人民遭受这样的痛苦呢。当时有个大医叫鯀gǔn,他是黄帝的孙子,也算是名门之后了,他是被贬到人间的。有几个人臣就向尧推荐鲧去治水,尧虽然觉得他担此重任有些不合适,但是又没有更合适的入选,就只好任命鲧为治水大臣。

鲧在下界的时候,还偷了天帝的一件宝贝。这件宝贝的名字叫息壤,据说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鲧就是利用这个宝贝来治理洪水的。鯀治理洪水几乎就要成功了,只是这个关键的时候,天帝发现了鲧的行为,大为震怒,派了火神祝融下界将鲧杀死在羽山。又收回了息壤,就这样鲧的治水失败了。

洪水泛滥的时候,地面上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只玄龟,它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时候,遇到同样不知从何而来的防风。就这样,玄龟和防风就成了好朋友,防风去到哪里,玄龟就去哪里。这个防风长得真是高大,他的头差点就碰着天了。他看看脚底下白茫茫的洪水,又看看地上青色的稀泥,觉得很奇怪,就伸出手来摸了摸。只见“啪啪”地掉了几块小灰尘,可别小看这几块灰尘,它们一落到地面上就成了一座座高大的山。帝尧知道这件事以后,别提多高兴了,他觉得终于可以找到能制服洪水的人了。他把地面上长出来的那座大山命名为“封山”,并把它给了防风。

就这样、防风带着玄龟开始了他的治水之路。他一块一块地把天上的青泥弄下来,但是他发现青泥弄下来以后都在地面上差不多同一个地方长成了小山,这样并不能很好地疏导洪水。这可愁坏了防风,仅凭人力怎么可能移动得了这么大的山呢,但是不把这些山移到它们该去的地方,又怎么能治得了洪水呢。就为这事,防风每天都愁眉不展,寝食难安,治水一时又陷入了困境。

玄龟看出了防风的心事。一日它走进了防风的房间,看到他比前几日似乎瘦了不少,玄龟自然很是心疼,就对防风说道:“你不要发愁了,据我这几日观察,这些山似乎都不是太大,现在它们的根基还不是很牢固,咱们只要把它们搬到其他的地方,洪水自然可以退去。防风苦笑了一下说:“帝尧那么信任我,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我,可我真的很难制服这么大的水。谁能搬得动这么大的山呢?”“我能!”玄龟说。“你不要和我开玩笑了,你怎么行?"“真的能。”说完玄龟带着防风来到了外边。

防风王

玄龟叫防风把小山放到它的背上,然后它驮着小山向远处游去了,它把小山放到低洼的地方又回来继续驮其他的山。就这样,防风一边把青泥弄下来,一边把小山放到玄龟的背上,它们配合得很默契。玄龟驮啊驮,驮了八十一座山,填平了不少低洼之地。可是它的腹部也裂开了,背也碎了,实在驮不动了。防风就叫它到天上休息去了,自己则开始疏导河道,他不知道埋头苦干了多久,终于把洪水引到了大海里。防风不但治理了洪水,还使地面上多了不少名山大川,使人间的景色更加美丽。

洪水消退了,帝尧自然非常高兴,他见防风治水有功,就将封山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地方封给他成立了防风国。

尧王访贤

帝尧有十个儿子,长子丹珠为人骄横,欺压百姓,非常不成器。当洪水肆虐的时候,他没想帮尧治理洪水,而是每天乘船出游,好不快乐,从没有想过要去关心人们的疾苦。洪水退去以后,丹珠每天还是坐船出游,美其名曰“陆地行舟”。拉船的人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他不但不让大家停下来休息,还催促他们快点拉。人们恨他恨得牙根都痒痒,但是却拿他没有任何办法。他还时常欺负自己的弟弟们,所以他的弟弟们也很讨厌他。

尧把这些事情看在眼里,只是无奈,这个丹珠太难管教了。随着尧的年纪越来越大,他必须考虑让谁来继承他的位子。丹珠显然不行,国家要是交给他,很快就会民怨沸腾,人们也不会过上好日子。其他的儿子还小,难当重任,大臣中也没有合适的人选。经过仔细思考,尧决定自己出去寻找继承人。

尧访贤到了垣曲的臬落,酋长向尧推荐舜,还讲了许多关于舜孝敬父母,疼爱弟妹,忍辱负重,助人为乐的故事,这些事深深打动了尧王的心。然后,尧王又来到垣曲的乐尧,大族长们也都推荐舜,说舜既贤孝又有才干。尧听完后,心中已有几分欢喜,觉得舜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贤能之人,他决定亲自去见见舜。

帝尧访贤

这一天,尧来到了历山,就是舜居住的地方。在那里,他看见一个年轻人正驾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在犁地。这个人手中没有拿鞭子,而且每只牛的屁股上都绑着一个簸箕,这让尧感到很奇怪。当时,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担着一担柴从远处走来了。小伙子看到以后,急忙放下手中的农活,跑过去接了老人的担子,一直帮老人挑到山下。等老人走到尧面前时,他拱手问道:“老人家,这个小伙子是你儿子吗?”老人说:“不是,他是我们的小首领舜,我是他的百姓。”尧又问:“那既是首领,还帮你担柴?”老人笑着说:“这你就不了解他了,我们的小首领和别的首领可不一样,他见谁有困难就帮助谁,还不用别人替他干活,你没见他正在犁地吗?"

尧听了老人的话,点了点头,回过头去,对舜说:“看来大家说的真是没错,我早听说你是一个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好人,今日一见,果不其然。”舜笑笑说:“老伯过奖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其实也都不是什么大事。”尧看到小伙子这么谦虚,被他感动了。突然又想起牛屁股上的簸箕,尧又问舜其中的原因,舜说:“牛虽然是牲畜,但它为我耕地已经很辛苦了,我怎么能用鞭子打它呢。再说,我要是打了黄牛,黄牛痛,猛地向前拉,而黑牛还按部就班的话,不但耕地乱了套,牛也得受苦,没什么好处。在它们屁股上绑上簸箕,打黄牛,黑牛也听见了,打黑牛,黄牛也听见了,都拉快了,谁也不受挨打的苦。

尧王听了,觉得舜真是个仁慈、细心的人,就称赞道:“有道理,有道理。” 尧要舜带他随便看看,舜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带尧转过历山,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万亩良田。庄稼长得十分茂盛,黑乌乌绿油油的,非常喜人。尧王看到眼前的景象,喜出望外,对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和舜交流的这段时间里,尧感觉舜真的就是他要找的人。于是,他就向舜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舜得知面前的这个人就是帝尧以后,又惊又喜,慌忙给尧跪了下来,说道:“陛下乃是贤明君主,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尧笑着将舜扶了起来,并向舜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舜连连推辞,谦虚地认为自己不能胜任。但是尧却执意要带他回去,舜最终还是答应了。

舜跟着尧来到了都城,他果然不负厚望,在群臣面前对答如流,他回答的问题涉及治国的各个方面,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舜都对答如流。大臣们无不被他的才华折服,这样的人才打着灯笼都难找。于是舜就继承了尧的帝位,成为了舜王。

仙人倔佺

仙人倔佺是经常在槐山上采药的一个老人。他浑身上下长着浓密的长毛,足足有七寸厚。他的两只眼睛也变成了方形。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看。倔佺十分喜欢吃松籽,还常年吃草药,所以他的身体非常好,脚步轻盈,奔走如飞,就连马都跑不过他。

倔佺是个善良的老人,他看到尧每天为百姓操劳,身体也日渐消瘦了,十分心痛。他就想到槐山上去采一种松籽献给尧,据说吃了这种松籽可以延年益寿。于是,佺就独自到山中去寻找。他看到峭壁上有一棵老松树,心想吃了它的松子肯定不错。他眼前又浮现出尧忧国忧民的样子,他紧皱眉头,消瘦的脸庞,……倔佺决定冒一次险,采下那些松籽。开是,他费了很大的劲爬到那棵树上,采松籽,他一颗一颗仔细地收集着。

等采完以后,天都快黑了,于是他就先回到家中休息。第二天一早,起床以后他就带上这些松籽去找尧。门口的守卫刚开始不让他进去,等他说明来意,守卫们都被佺感动了,想想辛苦的尧,就让他进去了。倔佺进去以后,看到尧还在操劳国事,头发似乎比以前更白了。他献上自己采来的松籽,并告诉尧要按时吃,它能够延年益寿,保持身体健康。尧被老人的一片诚心打动了,收下了这些松籽,并答应佺一定会吃下。

送走倔佺以后,尧继续忙他的政务,很快就把松籽的事情忘记了。佺送的这些松籽不是一般的松籽,那都是超过三百年的老松树结出来的果实,吃了真的能延年益寿,而且那还是倔佺冒着生命危险采下来的。结果尧忙得记了吃,时间一长他就更不记得了。一次,下人打扫的时候看到了这些松籽,就问尧还吃么,尧想都没想就和下人说,你要想吃就拿去吃吧。下人听了特别高兴,千恩万谢地拿着松籽走开了。

后来,那个下人因为吃了倔佺送来的松籽,身体特别好,据说他活了三百岁。而可怜的尧,他整日为国事操劳,又没有很好地补充营养,活了一百多岁就离开了人间。倔佺一片好心,也没能让尧多活几年啊。

击壤老汉的议论

尧在位期间,真是日理万机,整天都在为国事操劳,也给百姓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环境,百姓们都很爱戴他。但是说来也很奇怪,也有并不感激他的怪人。

传说,有这么一个老汉,他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依然还很健康。这个老人童心未泯,总喜欢在大路上玩丢木块的游戏,每次一玩就是半天,而且腰不疼,腿不酸的,大家都很羡慕他。在当时,这种游戏被人们叫做“击壤”。游戏是这么玩的;先把把两个木块削成上尖下阔的形状,大概和鞋子的形状差不多。一块放在地上,一块拿在手里,站在三四十步远的地方,把手里拿的木块掷向地上放的木块,打中地上的就算赢了。在当时,小孩子们最喜欢玩这种游戏了,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玩游戏的孩子们。

可这老汉偏也喜欢混在孩子群里玩游戏,每次玩得还很高兴,孩子们也都乐于和他玩。一次,老头又在路上玩得起劲时,一个在一旁看热闹的路人非常感慨地说道:“咱们的皇帝尧,真是个少有的好皇帝呀,看这太平盛世,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多么幸福啊。看这老头子玩得多开心,你看他还像个孩子般的天真烂漫。”大家纷纷点头,认为这个人说得很正确可这老头在一旁听了,非常不高兴,停下来就跟这个路人理论:"我不知道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我和尧可没什么关系。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种菜种粮,我有饭吃那是我自己种出来的。就连我喝的水,也是自己挖的井,现在我倒想问问你,我生活得很快乐,这和尧有什么关系吗?即使没有尧,我还依然这样生活。”那个人想了想,觉得老头得也有道理,他在一旁竟无言以对了。

其实老头说的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要不是尧治国有方,天下太平,老头怎么能有这么惬意的生活呢?他不知道感恩,还如此振振有词,实在是不应该啊。

我是“木牛君讲故事”,每日更新有趣的文章。如果你喜欢我分享的故事,请“点赞”+”关注”,你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