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嫁给杜如晦儿子的城阳公主,二婚改嫁给薛瓘,她的一生幸福吗?

2024-09-09 15:12 来源:网络 点击:

嫁给杜如晦儿子的城阳公主,二婚改嫁给薛瓘,她的一生幸福吗?

《新唐书》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有21个女儿,其中,嫁给杜如晦次子杜荷的,是第16女——城阳公主

城阳公主,下嫁杜荷。

——《新唐书·列传卷八》

不过,城阳公主并没有与杜荷白头偕老。

杜荷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死得挺早的,之后,城阳公主改嫁给了薛瓘。公主与薛瓘生了3个儿子,其中,他们的第3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薛绍——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

那么,城阳公主的一生,算是幸福的吗?

01

《新唐书》中只明确记载了,唐太宗的女儿长乐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对于城阳公主,并没有记录她的生母是谁,以致于有些人认为,城阳公主是庶出。但《册府元龟》、《宋高僧传》、《新修科分六学僧传》中,都有提到,城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的同母妹。

(城阳)公主帝同出。

——《册府元龟·卷四十七》

(城阳)公主乃高宗大帝同母妹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城阳公主者高宗之同母妹也。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城阳公主叫什么名字,并没有流传下来。而根据长乐公主的大名叫李丽质(见《大唐故长乐公主墓志铭》)来看,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想必也为城阳公主,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

城阳公主的出生年月,史料中没有记载。唐高宗李治出生于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十五日,城阳公主既然是李治的妹妹,那么,她的出生年份,最早应该是在贞观三年(629年)。城阳公主的第一任驸马杜荷,是死于贞观十七年(643年)。参考长乐公主13(虚)岁就下嫁,假设城阳公主也是13(虚)岁就嫁人的话,那城阳公主的出生年份,不会晚于贞观五年(631年)。所以,城阳公主应该是在贞观三年(629年)至贞观五年(631年)这段时间出生的。

贞观四年(630年)三月,已是尚书右仆射、蔡国公的杜如晦,病逝,终年46(虚)岁。杜如晦在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就跟随其左右,并且参与谋划了玄武门之变。杜如晦的去世,令唐太宗十分伤心,特意为其辍朝3天,并追赠杜如晦为司空、封莱国公。

(杜如晦)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

——《旧唐书·列传卷十六》

杜如晦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们,也很受唐太宗的照顾。杜如晦的长子杜构,承袭了杜如晦的爵位,而杜如晦的次子杜荷,则是娶了唐太宗的女儿城阳公主,成为了驸马都尉,被授予“襄阳郡公”的爵位,还被给予“尚乘奉御”的官职。

初,(杜)荷以功臣子尚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

——《旧唐书·列传卷十六》

杜荷虽然娶了公主,但他并不想一直靠着驸马的身份混饭吃,只不过,他是想靠着拥立储君,在朝堂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他帮助太子李承乾筹划,如何早日谋夺帝位。但可惜,杜荷没有杜如晦的运气好。

贞观十七年(643年),齐王李祐(唐太宗第5个儿子),在齐州起兵造反。在清算李祐党羽的时候,太子李承乾的护卫纥干(hé gàn)承基,因为被查出与李祐有串谋,被捕下狱。为了戴罪立功,纥干承基供出,太子李承乾早就与汉王李元昌(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弟)、兵部尚书侯君集等人,谋划着带兵入宫,搞政变。

寻与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谋反,将纵兵入西宫。

——《旧唐书·列传卷二十六》

李承乾本人虽然免于一死,被废为庶人、迁往黔州,但李承乾的同党,都被诛杀,其中,就包括了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

贞观中,(杜荷)与太子承乾谋反,坐斩。

——《旧唐书·列传卷十六》

杜荷的事情,并没有牵连到城阳公主。唐朝的公主,在驸马去世后,是可以改嫁的。于是,唐太宗为女儿城阳公主,又物色了一位夫婿,他就是薛瓘

薛瓘,出身于河东(汾阴)薛氏,他的祖父薛德充、父亲薛怀昱,都担任过三州刺史,还都被封为河东公。

史书中记载,唐太宗在给城阳公主办婚礼之前,找人为其算了一卦,卦象上说:公主与驸马,一开始过得不错,但结局不怎么好,如果要破此局,就要在白天成婚。

太宗使卜之,卜人曰: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卺之礼,则终吉。

——《唐会要·卷六》

城阳公主的第一段婚姻悲了,唐太宗可不希望女儿的第二段婚姻也悲了,就想遵照占卜的结果,在白天给城阳公主办婚礼。但大臣马周,却反对这样做。马周劝说唐太宗:古人将婚礼时间安排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肯定是有道理的,不可以随意更改,况且,占卜多是用来解决疑惑的,不是用来亵渎礼教、破坏纲常的。唐太宗到底还是很听得进大臣的谏言,便照旧在夜晚,为城阳公主举办婚礼。

婚合以夜,思相亲也。是以,上下有成,内外有规,动息有时,吉凶有仪,先王之教,不可黩也。今陛下欲谋其始,而乱其纪,不可为也。夫卜筮者,所以决嫌疑,若黩礼乱常,先王所不用。上从其言。

——《唐会要·卷六》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关于城阳公主婚事的那个占卜,还是挺准的。

02

麟德初年,城阳公主因为行巫祝之术,与驸马薛瓘一起,被贬去了房州,并且这夫妻俩到死,都没有再回过都城。

麟德初,瓘历左奉宸卫将军,主坐巫蛊,斥瓘房州刺史,主从之官。

——《新唐书·列传卷八》

行巫祝之术,在古代是大罪,不管是真的、还是被冤枉的,反正沾上了,就没什么好结果。

像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任皇后王氏,就因为被人告发,她与其母柳氏有行“巫祝厌胜”,而加速了她被废黜皇后之位的进程。

后惧不自安,密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

——《旧唐书·列传卷一》

不过,唐高宗没有直接处罚城阳公主,但却将她的丈夫,贬去房州当刺史。

如前文所说,唐高宗一母同胞的姐妹,只有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这4位。长乐公主,早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就已经去世;晋阳公主,年仅12(虚)岁,就早夭了;老幺新城公主,也在龙朔三年(663年)病逝,所以,到了麟德元年(664年)那会儿,城阳公主,就是唐高宗唯一还活在世上的同胞妹妹了。

与繁华的都城相比,房州自然算不上什么好地方,况且,房州是出了名的“流放胜地”。而通常驸马外放为官,公主并不一定要跟去,但史书中却明确说了,城阳公主是与丈夫一起,前往被贬之地的。或许,这就是唐高宗对城阳公主做出的变相处罚,又或许,是城阳公主与丈夫感情好,自愿要陪在丈夫身边。

奇怪的是,城阳公主为什么要在麟德初年,行巫祝,又是为了什么事情,要行巫祝,史书中都没有记载。

麟德元年是公元664年,就在前2年,即龙朔二年(662年),城阳公主有生重病,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正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叫法朗的的僧人,因为会用佛教咒语治病,且据说效果不错,就被请去给公主治病。两三天后,城阳公主还真就痊愈了。公主为了答谢法朗的救命之恩,上奏唐高宗,将原先的灵感寺,改名为“观音寺”,让法朗居住。这个观音寺,就是后来的“青龙寺”。

龙朔二年,城阳公主有疾,沈笃尚药供治,无所不至。公主乃高宗大帝同母妹也,友爱殊厚。降杜如晦子荷,荷死再行薛瓘。既疾,绵困有告,言朗能持秘咒理,病多瘳(chōu,病愈)。及召朗至,设坛持诵,信宿而安,赏赉丰渥,其钱帛、珍宝,朗回为对。面施,公主奏请改寺额曰观音寺,以居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猜测一下,或许是因为法朗治好了城阳公主的重病,使得城阳公主开始相信“设坛持诵”可以“包治百病”,做得多了,也就被认为是在行“巫蛊”了。

另外,《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均记载,在麟德元年(664年),倒是发生了一件与“巫祝”有关的事件。

当时,宫里有个叫王伏胜的宦官,向唐高宗告发,说皇后武则天,将方士郭行真召进宫,在行“蛊祝”。唐高宗听了很生气,就叫来上官仪。上官仪看出唐高宗想要废黜武则天的皇后之位,便帮助唐高宗起草了废后诏书,但这份诏书还没生效,武则天就急急忙忙赶过来了。最终,唐高宗与武则天这夫妻俩是重归于好,而倒霉的上官仪,就成了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出气筒。没过多久,上官仪就被扣上了与梁王李忠“勾结谋反”的罪名。上官仪与他的儿子上官庭芝,以及那个太监王伏胜,都被处死。而在黔州囚禁着的唐高宗庶长子李忠,也被赐死,年仅22(虚)岁。

麟德初,后召方士郭行真入禁中为蛊祝。宦人王伏胜发之,帝怒,因是召西台侍郎上官仪,仪指言后专恣,失海内望,不可承宗庙,与帝意合,乃趣使草诏废之。左右驰告,后遽从帝自诉,帝羞缩,待之如初,犹意其恚,且曰:「是皆上官仪教我!」后讽许敬宗构仪,杀之。

——《新唐书·列传卷一》

成书较早的《旧唐书》中,并没有提到武则天喊道士郭行真在宫里搞“蛊祝”这件事,也没有记载上官仪有起草过什么废后诏书。《旧唐书》中只是说,上官仪当上宰相后,太“恃才任势”,遭到了嫉恨,才被牵连进梁王李忠谋反一案。

麟德元年,宦者王伏胜与梁王忠抵罪,许敬宗乃构(上官)仪与忠通谋,遂下狱而死,家口籍没。

——《旧唐书·列传卷三十》

咸亨二年(671年)五月十六日,城阳公主在房州病逝。城阳公主去世时的年龄,应该是在41-43(虚)岁之间。

咸亨二年五月十六日,城阳公主薨。

——《唐会要·卷六》

得知妹妹去世,44(虚)岁的唐高宗非常伤心,让人在显福门举哀,并且辍朝5天,还派人迎回了城阳公主的灵柩,将其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旁。《新唐书》中记载,驸马薛瓘差不多也是在咸亨年间去世的,其灵柩,是与公主的灵柩,一起回到都城的。

咸亨二年城阳公主薨于房州(公主帝同出,适房州刺史薛瓘)于显福门举哀,哭之甚恸,五日不视事,仍遣中使及宫人往房州,视其丧事,给灵辇还京。

——《册府元龟·卷四十七》

城阳公主家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公主夫妇的去世,而消失在史书中,因为,等到唐高宗的宝贝女儿太平公主选驸马时,唐高宗就看中了城阳公主的小儿子——薛绍。

03

城阳公主与第一任驸马杜荷,貌似没有孩子,与第二任驸马薛瓘,一共有3个儿子:薛顗(yǐ)、薛绪、薛绍。

根据薛绍墓志铭中记载,薛绍在龙朔二年(662年),就被授予“奉义郎”,侍奉唐高宗与武则天的次子——沛王李贤。其墓志铭中又记载着,薛绍在“永昌初年”离世,“时年二十九”。

永昌元年,是公元689年,“永昌”这个年号,也就用了不到1年。如果薛绍是在这一年去世的,那薛绍出生的年份,应该是龙朔元年(661年),这也就是说,薛绍才2(虚)岁,就被授予了官职,可见,唐高宗对城阳公主一家,还是很照顾的。

龙朔二年,敕授奉义郎,事沛王。

——《大唐故右武卫大将军兼散骑常侍驸马都尉平阳县开国子薛公墓志铭并序》

城阳公主与驸马薛瓘被贬去房州的那会儿,薛绍也只是个幼童。十几年后,即开耀元年(681年)七月,薛绍就奉命,娶了自己的表妹太平公主为妻。

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生有2个女儿,只有太平公主活到成年。太平公主的夫婿,自然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唐高宗能够在城阳公主去世10年后,将公主的儿子选为自己爱女的驸马,肯定是因为他们兄妹感情好。而武则天能够同意这门婚事,证明她与城阳公主这个小姑子的关系,应该也不差。

不过,初为人妇的太平公主,貌似不太知道如何处理妯娌关系,大概是出现了家庭矛盾,所以,极护犊子的武则天,曾经以驸马薛绍的2位嫂嫂——薛顗的妻子萧氏、薛绪的妻子成氏,不是贵族出身、不配与太平公主做妯娌为由,想要命令薛顗、薛绪,休妻。

天后以顗妻萧氏及顗弟绪妻成氏非贵族,欲出之,曰:“我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

——《资治通鉴·唐纪十八》

以这样的理由让薛绍的哥哥们休妻,显然很可笑,便有人出来劝说武则天:薛顗的妻子萧氏,是萧瑀的侄孙(萧瑀,是隋炀帝皇后萧氏的弟弟,萧瑀的儿子萧锐,是唐太宗的女儿襄城公主的第一任驸马),所以,萧家是与皇族联姻的人家,怎么就不算贵族了呢?这样,武则天才打消了要薛顗兄弟休妻的念头。

或曰:“萧氏,瑀之侄孙,国家旧姻。”乃止。

——《资治通鉴·唐纪十八》

垂拱四年(688年),越王李贞(唐太宗第8个儿子)与其子琅琊王李冲,想要联合李唐宗室举兵,推翻执政的武则天,不过,最后以失败告终。《资治通鉴》中记载,薛顗以及他的弟弟,也被牵扯其中。

济州刺史薛顗、顗弟绪、绪弟驸马都尉绍,皆与琅邪王冲通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但《旧唐书》中,却说薛绍是被人冤枉,才丢了性命。

(薛)绍,垂拱中被诬告与诸王连谋,伏诛。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而出土的薛绍墓志铭中,对薛绍的死因,记载得也比较含糊,只说那时薛怀义、周兴正得宠,薛绍就“仓卒遇害”,也没有明说,薛绍是被冤枉的。

永昌初,会凶臣薛怀义、周兴等用事,仓促遇害,时年二十九。

——《大唐故右武卫大将军兼散骑常侍驸马都尉平阳县开国子薛公墓志铭并序》

薛怀义,是武则天的男宠,原名冯小宝,武则天为了抬高他的身份,硬是让他与薛绍做亲戚,还比着薛绍祖父“薛怀昱”这个名字,给冯小宝取名叫“薛怀义”。

又以怀义非士族,乃改姓薛,令与太平公主婿薛绍合族,令绍以季父事之。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三十三》

薛绍到底是公主的儿子,父族又是名门,自然不会甘愿将薛怀义当作族中长辈来对待,更何况,薛怀义的行事作风,也不怎么样。那么,出于报复,薛怀义借机构陷薛绍兄弟,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后来将薛怀义处死这件事,还是由太平公主负责的,或许,太平公主这是在为自己的夫君薛绍报仇。

另外,从薛绪(薛绍的二哥)的儿子薛崇允与其妻李氏的墓志铭中,可以看出,薛绍兄弟出事后,太平公主对薛崇允,很是照顾。薛氏兄弟被扣上谋反罪名、遭到诛杀的时候,薛崇允只有5(虚)岁,被允许留在都城。薛崇允与妻子李氏的婚事,还是由太平公主这个婶娘出面安排的。李氏,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从妹,她的曾祖李孝恭,与唐太宗李世民,是堂兄弟。由此倒是可以看出,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夫妻感情,应该还不错,才会爱屋及乌,照拂薛绍的侄子。

时太平公主,中宗宠妹,歌谢庭飞雪,心许才贤,器阮氏青云,躬行礼娉。夫人(李氏)由是遂归于薛。

——《唐故左卫中郎将薛公夫人成纪县君李氏墓志铭并序》

结束语

城阳公主的胞姐长乐公主,只活到23(虚)岁;胞妹晋阳公主,只活到12(虚)岁;新城公主,也只活到30(虚)岁。城阳公主去世时,是41-43(虚)岁。城阳公主这一生,虽然不算是太如意,但与她的姐妹们相比,算是长寿的了。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