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由来

2024-09-12 15:11 来源:网络 点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由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大野战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地区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地区的八路军一部改编和逐步扩建发展起来的。这支部队转战于华东战场和中原战场,历经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震撼世人的大战。胜利完成了保卫了老根据地、创建新解放区、解放华东大陆和沿海岛屿的光荣任务。到1949年年底,第三野战军已发展到120万余人。其发展经历了津浦路前线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阶段。

陈毅元帅

津浦路前线野战军阶段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及时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1945年8月下旬至11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率领机关大部和8万余人的八路军部队,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率领所部3万余人,迅速开赴东北。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央指示北移山东,华东局随即改组为华东局。12日,中央军委致电陈毅、罗荣桓、黎玉并张云逸、饶漱石,指示山东与华中部队为迅速截断津浦路,消灭北上顽军。为了达到阻击敌军的目的,必须立即组织一个强大的突击力量,布置于徐州以北、济南以南之适当位置,控制铁路一段,创造战场以便打击北上顽军。15日,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新四军军部及主力部队与留守在山东的八路军一部,合编成“津浦路前线野战军”并成立“津浦路前线野战军指挥部”,新四军军长陈毅任司令员、山东军区副政委黎玉任政委、宋时轮任参谋长。津浦前线野战军辖第2纵队和第7、第8师,后增加第1纵队,在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进行阻击,控制该段铁路,阻止国民党军北进。

1945年10月18日~1946年1月13日,野战军在津浦铁路徐州至济南段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阻击战。第8师及山东军区所属鲁南军区部队攻占邹县、大汶口,歼国民党军第5路军及日军各一部。11月3日,第5路军主力由滕县北犯,第2纵队和第8师在界河进行伏击,歼其第1军3个师,并控制了邹县至滕县铁路。25日后,第2纵队和第7师向临城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攻克外围据点,歼灭第97军一部,破坏了临城至滕县、临城至枣庄、临城至徐州3段铁路。12月12~16日,第8师攻克滕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19集团军暂编第1旅和山东省保安第2师。在战斗中,第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王麓水牺牲。

1946年1月初,国民党军为在国共双方谈判达成的停战令生效前抢占要点,以第51、第59、第77军及第6路军从徐州分三路北犯鲁南解放区。津浦前线野战军沿运河一线组织反击。第1纵队围攻宁阳、兖州日伪军,第2纵队和第7、第8师在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配合下围攻韩庄、枣庄、贾汪等地国民党守军。在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郝鹏举率部起义,其余国民党军撤回运河以南。1月13日停战令生效,战役结束。此役,共歼国民党军2.8万余人,控制津浦铁路200余千米,迟滞了国民党军北进,掩护了向东北进军的部队。

山东野战军阶段

1946年1月7日,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陈毅兼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下设参谋处、政治部、组织部、宣传部、保卫部、联络部、供给部、卫生部。

山东野战军下辖第1、第1纵队和第7、第8师,共7万余人。

第1纵队

第1纵队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赖传珠。下辖3个旅:第一旅由原苏浙军区第4纵队编成,旅长廖政国;第2旅由原苏中军区教导旅改称,旅长刘飞;第3旅由原浙东游击纵队编成,旅长张翼翔。

叶飞上将

叶飞,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生于菲律宾奎松省,是中国唯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战争初期,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率部收复泰安、大汶口,参加胶济路反击战和宿北、鲁南战役。1949年2月,叶飞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

第2纵队

第2纵队司令员罗炳辉,政治委员赵启民。下辖3个旅:第4旅由原新四军第4支队改编而成,旅长朱绍清;第5旅由原新四军第5支队改编而成,旅长成钧;第9旅旅长滕海清,政治委员康志强。

罗炳辉将军

罗炳辉,出生于云南彝良。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领导枣庄战役。1946年6月21 日,罗炳辉因脑溢血而去世,终年49岁。

第7师

第7师师长谭希林,政治委员曾希圣。下辖3个旅:第19旅旅长林维先;第20旅旅长梁金华;第21旅,旅长马长炎。

谭希林,湖南省长沙市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胶东军区代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第32军军长。1949年6月曾率部解放青岛,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第8师

第8师由原鲁南军区第3、第5团和由原微山湖大队、铁道游击队组成。师长兼政治委员王麓水,下辖第22、第二23、第24团,实力稍弱。

王麓水

王麓水,1913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1929年加入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王麓水调离鲁南军区党委,任8师师长兼政委。为保卫解放区,把住山东南大门,山东解放军成立了津浦前线指挥部,在陈毅的统一指挥下,8师连战告捷。为继续扩大胜利,彻底粉碎蒋军北上发动内战的阴谋,第8师又接受了攻打滕县的任务。王麓水将军深入前线观察敌情时,不幸被一颗炮弹炸伤胸部牺牲,年仅32岁。

华中野战军阶段

1945年11月10日,中央决定渡江北上和留在华中、淮南的新四军部队组建为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刘先胜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6、第7、第8、第9纵队,共4万余人。

第6纵队。以原苏浙军区第1纵队为基础组建,司令员王必成。

王必成于1912年出生,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村人。1926年,年仅14岁的王必成参加革命,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提升为红四方面军第10师第3团第3营第3连副连长,并逐步提升,至1936年已任红30军89师副师长,年仅24岁。

王必成中将

1939年11月7日,任新四军王必成为江南指挥部第2团团长。解放战争中,王必成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在孟良崮战役中, 6纵飞兵夺垛庄,为全歼整编74师立下了汗马功劳。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4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9年3月13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77岁。

第7纵队。由原苏中军区部队组建,司令员吉洛。

吉洛是姬鹏飞的曾用名, 1910年2月2日出生于山西省临晋县(今临猗县)东张镇东张村。1926年考入冯玉祥军队办的陆军医院学习,并加入了西北军。1931年12月,姬鹏飞随赵博生、董振堂参加了宁都起义,后任红五军团军医处处长。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调任红五军团卫生部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的司令,解放战争后期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1月,中央调姬鹏飞到外交战线工作,此后担任了外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2000年2月10日13时52分,姬鹏飞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第8纵队。由原苏浙军区第3纵队改编,司令员陶勇。

陶勇原名张道庸, 1913年1月21日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到河南商城参加游击队。1932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1军32师班长、排长、连长。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9军教导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参谋长,期间,陈毅为其改名,略掉张姓,取原名“道庸”之谐音称“陶勇”,他是粟裕的得力干将,战功卓著。第8纵队后来发展成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担负对整编第74师的正面攻击,为孟良崮战役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勇于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参加第二、第五次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7年1月21日在上海逝世。

陶勇中将

第9纵队。由原新四军第4师第11、12旅及骑兵团组成,司令员张震。

张震, 1914年10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6年5月,任红一军团第4师第12团参谋长。

1938年9月,张震参与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并任参谋长,随同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率部挺进豫东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后来出任新四军4师参谋长,组建华中野战军时被任命为9纵司令员,在解放战争后期的1949年8月,他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5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由已经71岁的张震牵头负责筹建国防大学,并担任国防大学的首任校长,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92年10月至1998年3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2015年9月3日17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华东野战军阶段

1947年1月27日,中央军委在决定撤销新四军军部、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以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司令员,黎玉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苏中等六个军区及滨海分区和东江纵队,共约36.6万余人。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粟裕任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

辖第1纵队(含第1、第2、第3师和独立师),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2纵队(含第4、第5、第6师),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3纵队(含第7、第8、第9师),何以祥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含第10、第11、第12师),陶勇任司令员,王集成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含第16、第17、第18师),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第7纵队(含第19、第20、第21师),成钧任司令员,赵启民任政治委员;第8纵队(含第22、第23、第24师),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第9纵队(含第25、第26、第27师),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含第28、第29师),宋时轮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治委员;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司令员,张潘任政治委员。

另外,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为第11纵队,兼苏中军区(辖第31、第32旅和三个军分区),管文蔚任司令员,吉洛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与苏北军区一部合编成第12纵队,兼苏北军区(辖第34、第35旅和三个军分区),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荻秋任政治委员。整编后,华东军区共有64.2万人,其中华东野战军约有27.5万余人。

1947年8月,为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配合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遵照党中央的战略方针,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确定;

以由陈毅司令员蒹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率领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纵队及特种兵纵队组成外线兵团(又称西线兵团、陈粟大军),执行外线进攻作战任务;

另以由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率领第2、第7、第9纵队和新组建的第13纵队(由周志坚任司令员,廖海光任政治委员)组成内线兵团担负山东内线作战任务;以第11、第12纵队和各军区武装继续坚持敌后斗争,配合外线和内线兵团作战。

1948年3月,为便于作战指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曾一度组建4个兵团:

以第1、第4、第6纵队组成第1兵团(亦称粟裕兵团),粟裕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叶飞任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金明任第二副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准备挺进江南,担负开辟华南战局的任务(后该兵团奉命仍留中原作战);

以第3、第8、第10纵队组成第3兵团(亦称陈唐兵团),陈士榘兼司令员,唐亮兼政治委员,兵团归刘伯承、邓小平统一指挥。抽调原内线兵团之第2纵队南下华中,会同原在华中的第11、第12纵队组成第4兵团(亦称苏北兵团和韦吉兵团),韦国清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治委员(后未随兵团行动),覃健任参谋长、吉洛任副政治委员,兵团留苏北地区执行进一步开展华中战局的任务。

华中野战军刚组建的4个纵队司令员,年龄最大者是姬鹏飞,因为到地方工作,所以没有军衔,年龄最小者的张震,开国时为中将,后来成为上将,其余2人为王必成和陶勇,皆为开国中将,他们所做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第三野战军阶段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一副政治委员, 张震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辖4个兵团和1个特种兵纵队。

粟裕大将

第7兵团,王建安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姬鹏飞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迎希任参谋长,辖第21军(含第61、第62、第63师),滕海清任军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第22军(含第64、第65、第66师),孙继先任军长,丁秋生任政治委员;第23军(含第67、第68、第69师),陶勇任军长,卢胜任政治委员;第35军(含第103、第104、第105师),吴化文任军长,何克希任政治委员。

第8兵团,陈士榘任司令员,袁仲贤任政治委员,江渭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何以祥任参谋长,辖第24军(含第70、第71、第72师),王必成任军长,廖海光任政治委员;第25军(含第73、第74、75师),成钧任军长,黄火星任政治委员;第26军(含第76、第77、第78师),张仁初任军长,王一平任政治委员;第34军(含第100、第101、第102师),何基沣任军长,赵启民任政治委员。

第9兵团,宋时轮任司令员,郭化若任政治委员,覃健任参谋长,谢有法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0军(含第58、第59、第60师),刘飞任军长,陈时夫任政治委员;第27军(含第79、第80、第81师),聂凤智任军长、刘浩天任政治委员;第30军(含第88、第89、第90师),谢振华任军长,李干辉任政治委员;第33军(含第97、第98、第99师),张克侠任军长,韩念龙任政治委员。

第10兵团,叶飞任司令员,韦国清任政治委员,陈庆先任参谋长,刘培善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8军(含第82、第83、第84师),朱绍清任军长,陈美藻任政治委员;第29军(含第85、第86、第87师),胡炳云任军长,张藩任政治委员;第31军(含第91、第92、第93师),周志坚任军长,陈华堂任政治委员。

特种兵纵队番号不变,陈锐霆任司令员,张凯任政治委员。

以胶东军区武装编为第32军(辖第94、第95师),谭希林任军长,彭林任政治委员,暂归山东军区指挥。

两广纵队拨归第四野战军建制,曾生任司令员,雷经天任政治委员。

1950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第三野战军及所属兵团番号撤销,所属各军隶属华东军区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