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钟月林:70年的陪伴,一生情,诠释了什么是真爱

2024-09-26 04:18 来源:网络 点击:

钟月林:70年的陪伴,一生情,诠释了什么是真爱

昨日是段历史,明天是个谜团,此刻拥有的今天,才是上天恩赐的礼物,如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可以遇上一位坚守一生的人,那么所有的苦难,都会成为两人彼此爱情的见证。

钟月林与宋任穷相伴70年的经历告诉人们,要像珍惜礼物那样,珍惜今天,将还未到来的明日,当做一生坚守的信念。

初入革命的月林

抗战时期,战火连天的前线,每天都有人牺牲,对于战争,大多数人会选择退避三舍,生怕卷入其中遭受牵连,可还是有一些中华儿女们,为保家卫国,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一道钢铁长城,抵抗敌人的侵略。

出生在江西省于都县的钟月林,参加红军时是一位年仅15岁的大姑娘,在1930年之前,她都没有正式的名字,钟月林这个姓名,还是红军队伍中一位干部为她起的。

当红军经过自家门口时,革命队伍“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同,钟月林觉得这是一直真正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革命军。

说起钟月林加入红军的起因,不得不说她小时候的成长环境。贫苦农户家庭出生的她,8岁那年时,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被父亲送到当地地主家当童养媳,由之前给起的名字“丫头”,变成地主一家人口中的“小媳妇”。

作为回报,地主给父亲一些粮食,当做名义上的彩礼。父亲不知道的是,童养媳的生活并没有让女儿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反倒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困苦。

在地主家,钟月林每天要做很多家务,烧水、拖地、洗衣,负责给一大家子端茶倒水等,俨然成为一名丫鬟和佣人。

红军的到来,将她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解救出来,出于对革命理念的信任,以及红军切身处地为穷人谋福利的行为,她向这支队伍提出申请加入的请求,经审核后批准,她正式成为一名红军。

吃惯苦日子的钟月林,进入红军队伍,便成为最积极的一份子,虽然年纪小,但仍主动担负起队伍里的清理工作,为红军战士们纳鞋底,洗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一次洗衣服时,钟月林遇见一位红军队伍中的干部。干部看她年龄很小,干活特别勤快,上前问她叫什么名字。

得到的回复是她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爸妈叫的“丫头”和地主家给起的“小媳妇”。听完此话,干部觉得眼前这位小姑娘身世特别可怜,内心升起了为她起名字的想法。

干部姓钟,因而给她取名为“钟月林”,寓意是月亮照耀着黑暗的丛林,象征革命队伍的前途一片光明,即便在晚上,也有前进的明灯指引方向。

战火纷飞的爱情

钟月林跟着红军队伍,爬雪山过草地,走遍大半个中国,1934年,革命队伍为提高军队素质,将她送到江西瑞金沙坪一所刚成立的苏维埃大学里学习文化。

同年十月份,钟月林偶感风寒,得了痢疾,整个人上吐下泻,一点力气都没有,生病之际,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再次踏上长征之路。

她强打精神地跟着队伍一起出发,伍隐瞒自己得了痢疾的事。

当时的宋任穷在红军队伍中担任政委一职,8万人员的红军队伍,里面只有30名女同志,因职责所在,他经常和红军战士们开会。

临出发前一天,为尊重女同志意愿,政委召开会议,询问她们是要一起出发,还是留在这里等队伍回来。

宋任穷注意到静坐一旁的钟月林,看见她脸色特别差,额头渗着细密的汗珠,憔悴的脸色让本就瘦小的面容更多一份楚楚动人。

他上前询问钟月林是不是不舒服,一旁的女同志说她前几天患了痢疾,这几天一直上吐下泻的,我们都劝她先留下,等好点了再赶上队伍,但她不同意,说是怕掉队就找不到了,还说痢疾不算什么,就算死也要死在革命的路上。

宋任穷被眼前这位年龄不大,却十分坚毅的女子感到震惊与感动。他劝说钟月林先留下,由于这次长征不同于以前,前有追兵,后有猛虎,稍有不慎就可能牺牲在路上,危险实在太多。

一旁的女同志也上前帮着宋政委一起劝说,但无论怎么说,钟月林铁了心似的,一定要跟着队伍一起走。众人被她这股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只好答应她一起出发的请求。

出发后的一个礼拜,同行战友无微不至的照顾,让钟月林很快恢复到原有的身体状态。大病初愈后,她被编入干部休养连,主要负责军队的一些后勤工作。

除行军外,休养连还要执行筹粮以及向老乡租房的任务,必要时,得做队伍里的伤兵担架员。

凭着耐心和真诚,钟月林一路上向所到之地的老乡普及革命知识,出于对这位年轻女红军的信任与认可,老乡们纷纷踊跃捐粮。

行军路上,她所在的休养连,一直走在干部团的后方,干部团团长陈赓与政委宋任穷,经常到休养连来,帮这群女同志处理一些繁重工作。

一来二去,陈赓升起为宋任穷做媒的心思,在他心里,小宋一直是个好同志,加入革命后的这么多年,一直奔波在最前线,因为革命事业的繁忙,以至于让他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他这个做领导的,内心挺愧疚的。

他找到了当时担任红一军总政部副主任的袁国平,将自己的来意说明。怎料袁国平身边的夫人邱一涵听完,抢先一步地对陈赓说这个不是问题,休养连应该还有几个女同志没有对象,这是她可以帮着张罗一下。

本来是干部间说笑的话,但没想到邱一涵一直记在心里。红军队伍行至陕北时,依托着崇山峻岭,稍稍的安全一些。邱一涵意识到可以借着这次休整的机会,替宋政委问一下有没有合适的相亲对象。

一番询问下,邱一涵发现休养连的女同志大多数都结了婚,即便没结婚,也有对象,当她问到钟月林有没有对象时,只见眼见这个小姑娘瞬间红透脸颊。

邱一涵眼见有戏,便将自己的想法对她全盘托出:“你和老宋年龄没差多少,宋政委为人你知道,这么些年,一直忙着革命事业,顾不上谈对象,但他自己不操心,不代表我们组织不关心,你看要是行的话,我替你俩撮合下”。

其实钟月林对宋任穷有好感,长征出发前,她和宋政委见过,那时的她患有痢疾,宋政委在路上没少帮助她。

多方打听,她了解到宋政委还没对象,又是读过书上过学的人,而且在部队里担任政委,更是写得一手好字,这些优秀条件,坚定了她“芳心暗许”的想法。

每次想到宋政委,她的心里都会浮现出一位脸庞清秀,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形象。

邱一涵见她对自己说的话无动于衷,两眼放空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因而停下话,略带尴尬地看着她,问她是不是不同意。

钟月林意识到自己的浮想联翩,让眼前这位大姐产生误会,赶忙对邱一涵说自己没意见,请她去问问宋政委有没有意见。

得知消息后,宋任穷难以掩饰地流露出自己的喜悦之情,他表示自己之前见过邱一涵说的小钟,他俩有过交流,一直都觉得对方很不错,如果行的话,可以安排接触一下。经过组织的撮合,两人在不久后的某一天进行了一场单独的约会。

交谈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间有说不完的话,兴趣爱好之类也有很多志趣相投的地方,聊到深处,钟月林问宋任穷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感觉有点怪怪的,但多读几次,竟然有点好听。

宋任穷说他的名字是后来起的,原本爸妈给起的名字叫“宋韵琴”,参加革命以后,他的上级伍营长给改成任穷的。

听完这个回复,钟月林有点云里雾里的,她觉得眼前这个宋政委说话只说一半,但她没好意思继续问,而是等着对方继续说。

宋任穷见眼前这个小姑娘不说话,意识到自己没解释清楚,便说道:

“我刚加入队伍,伍营长说我的名字不够阳刚,没有革命氛围,因为我是湖南浏阳人,伍营长是湖南衡阳人,我们那儿韵琴和任穷的发音很近,所以伍营长给我起了任穷的名字,当时我还反对,但伍营长给我解释一下后,我觉得这个名字还不错”。

原来伍营长认为参加革命的人大多数都是工农阶层的老百姓,是一些不怕苦不怕穷的人,他说这个人穷的名字,可以体现出革命队伍虽然穷苦人出生,但是他穷任他穷,志气不能穷,这个世界终有一天会是工农阶层当家做主。

说到最后,宋任穷忍不住哭了出来,小钟赶忙问他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他说没什么,只是有点想伍营长。

被宋任穷称为伍营长的,本名叫“伍中豪”,曾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共合作时,进入黄埔军校进行深造,1930年,在组织突围,掩护部队撤退时,不幸壮烈牺牲。这次谈话,拉近二人之间的距离,两人对彼此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1935年12月12日,在同志们的祝福声中,宋任穷与钟月林在陕北延安的瓦窑堡村正式结婚,由于经济困难,现场没有婚礼仪式,宋任穷用仅有的三元钱买了一些酒菜,请来陈赓、袁国平、邱一涵、邓颖超、贺子珍等干部,以及一些关系亲密的战友。

婚后不久,周总理找到宋任穷谈话,说组织上有个任务交给他,考虑到他刚结完婚,所以宣布任务前,需要问他能不能接受这个任务。

宋任穷毫不犹豫地说可以接受,随着一声令下,便被指派到当时由刘志丹任军长的红二十八军当政委。

临出发前,宋任穷对妻子说他很快就回来,让她不要担心自己,妻子虽然不忍,但还是支持丈夫的工作。

宋任穷一走就是半年,行军时不能暴露行踪,自然也不能联系身处后方的钟月林,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与日俱增,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钟月林找到当时任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向毛主席提出想到前线去的要求。

毛主席看出她的心思,问她是不是小宋一直没来信,有点担心。钟月林不好意思地表示,小宋一去就是半年,一点消息都没有,她想知道他现在怎么样。

毛主席安慰她不要担心,随即向宋任穷所在的二十八军,发去军事加密电报,在得知宋任穷一切平安,什么问题都没有,钟月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

1938年9月,阔别三年的夫妻终于再次见面,宋任穷安慰哭泣的妻子说,以后除生离死别之外,再也不会和她分开,他们的生活随着孩子们的接连到来变得更加幸福美满。

而今后宋任穷经历的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他从来都不畏惧,这其中除坚定的革命信仰外,还有着对妻子深沉的爱,这两个理由让他在战火的洗礼中能够屹立不倒。

生死相守的陪伴

1966年,刚刚成立没多久的祖国陷入一片动荡中,许多人都未能幸免于难,宋任穷也身在其中。妻子极力为丈夫辩护,说他是个好人,不可能做危害国家的事。

可无论怎么劝说,都没人听她的,钟月林急了,说要抓就抓她。身陷囹圄之际,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他们革命时期曾经说过的那句,死也要死在一起的承诺。

好在这场风波迅速消散,1973年,经周总理干预,宋任穷得以恢复原职。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宋家子女也一点点长大成人,看着后背们都拥有着各自的家庭与事业,夫妻二人感到很是欣荣。在欢声笑语中他们二人相伴一生,从二十多岁一直到九十多岁,持续了七十多年。

晚年时,宋家儿孙满堂,已经成为太祖母的钟月林,回忆一辈子的经历,对晚辈们说她这辈子最幸福的是,就是“多亏”嫁给他们的爸爸,不然自己一个女人,早死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也不会拥有今天安享晚年的日子。

宋任穷也曾不止一次地对子女说他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是娶了他们的妈妈,他觉得要是他死在战场上,只留妻子一个人,她肯定也活不下去,不管遇到多少苦难,妻子都是他最大的精神依靠。

回首一生,夫妻二人彼此奔赴、信任,才得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做到相濡以沫,时局的动荡让很多夫妻分道扬镳,但他们没有抛下彼此。

“所谓的合适,是你包容我一些,我迁就你一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秉着这个信念,他们跨过时间的长河,一辈子恩爱有加,彼此陪伴了70年之久。